![人与人之间的交往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1.gif)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2.gif)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3.gif)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4.gif)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83e5fccea584b4d78c39dab6e221f9b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必须的“领域”,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这其实能够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那么,什么是刺猬法则呢?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个十分搞笑的现象: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齐,但是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齐就会刺痛对方,所以无论如何都睡不舒服。因此,两只刺猬就分开了一段距离,但是这样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它们就又抱在了一齐。折腾了好几次,它们最后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宜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一个你原先十分敬佩或喜欢的人,与其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对方的缺点就日益显露出来,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对其原有的感情,甚至变得十分失望与厌恶他。夫妻、恋人、朋友以及师生之间都不例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她)身旁,来测试他(她)的反应。结果,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心理学家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十分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整整80个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由此可见,人和人之间需要持续必须的空间距离。人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必须的“领域”,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以前说过:“仆人眼里无英雄。”这也说明了人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就应留有必须的余地——相应的心理距离,否则伟大也会变得平凡。戴高乐是一个十分会运用心理距离效应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持续必须的距离!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他与自己的顾问、智囊以及参谋们的关系。在戴高乐担任总统的10多年岁月中,他的秘书处、办公厅与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及智囊机构中任何人的工作年限都不超过两年。他总是这样对刚上任的办公厅主任说:“我只能用你两年。就像人们无法把参谋部的工作当做自己的职业一样,你也不能把办公厅主任当做自己的职业。”这就是他的规定。之后,戴高乐解释说,这样规定有两个原因。第一,他觉得调动很正常,而固定才不正常。这可能是受到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不存在一向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第二,他不想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人”。惟有调动,相互之间才能够持续必须的距离,才能够确保顾问与参谋的思维、决断具有新鲜感及充满朝气,并能杜绝顾问与参谋们利用总统与政府的名义来徇私舞弊。戴高乐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没有距离,领导决策就会过分依靠于秘书或者某几个人,易于让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他们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两者相比,还是持续必须距离为好。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看来,通常而言,彼此间的自我空间范围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与他们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据此,他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者距离,每种距离分别对应不同的双方关系。第一种是个人距离。这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直接的身体接触已不多。其近范围在1.5~2.5英尺(0.46~0.76米),以能够互相握手及友好交谈为宜。这是熟人之间交往的空间。若是一个陌生人贸然进入此空间,就会构成对他人的侵犯。其远范围在2.5~4英尺(0.76~1.22米)。所有朋友与熟人都能够自由进入该距离,但一般状况下,和比较融洽的熟人谈话时,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交往时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一端。第二种是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距离,甚至被叫做零距离,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亲密无间”。它的近范围是在6英寸(约0.15米)内,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能够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以及气息;它的远范围是6~18英寸(0.15~0.44米),在此距离内,人们能够挽臂执手或者促膝谈心,透过必须程度上的身体接触来体现出相互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距离主要出此刻最亲密的人之间。在同性间,常常仅限于贴心朋友;在异性间,仅限于夫妻与恋人。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倘若一个不属于该亲密距离圈中的人,在没有经过对方允许时随意闯入这个空间,无论其用心与目的怎样,都是不礼貌的行为,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与彼此的尴尬,一般会自讨没趣。第三种是社交距离。它和个人距离相比,无疑又远了一步,体现的是一种社交性或者礼节上的比较正式的关系。其近范围是4~7英尺(1.2~2.1米),人们在工作场所与社交聚会上通常都持续这种空间距离。一次,主办人在安排外交会谈座位的时候发生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未摆放茶几。结果,坐在那儿的两位客人一向都尽可能靠在沙发的外侧扶手上,而且身体也经常后仰。能够看出,在不同的情境和关系下,人们就需要调整不同的人际距离。倘若距离和情境、关系不对应的话,就会使人们出现明显的心理不适。大家还在搜人和人的距离男女之间持续距离与人相处持续怎样的距离人与人之间交往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距离为负十厘米与朋友持续距离相处的道理交往的工具以及条件人与人之间交往距离的素材人与人之间最好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距离。感悟精选(2):
浅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前两天,一位同事在日志中写到,她和她的一位朋友逛街,因为消费理念的不同引发了小小的不快,但是她放下自己,用内心去接纳了这一切,然后持着一种心平气和地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我想这真是一种好的处事态度。能够反省,放下,接纳,要做到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容易做到。我们人类都有社会性的一面,都需要与人交往。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与别人产生隔膜,分歧。在我看来,这些隔膜,分歧是最正常但是的现象。如果我们要求每个人都与自己的意愿息息相通,就未免有点太不近人情,甚至有可能沦为一个精神强暴者。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也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然是有限度的。即使跟你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相差不大的人,但是灵魂内涵仍然会有深浅宽窄之别,所以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必然也会限制在那浅窄的一方上。由此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完全没有必要企图消除这些隔膜与分歧。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包容这些隔膜,然后对于不能达成一致的方面予以尊重。我们大多数人通常都有一种思维惯性,当两个人的意见不一致时,都想去教化对方,期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是每个人的心灵质量都不一样,处事标准也不一样,想去改造别人,把自己的标准复制到别人那里,是做不到的,也太狂妄了。或者再有一种状况就是有了分歧之后,都习惯性地先指责对方,把职责推给对方,试图透过语言暴力来让对方屈服于自己,而很少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岂不明白,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对方更加否认自己,离自己的心灵越来越远。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复杂的一种动物,尤其在这个现实得近乎冷漠的时代,每个人都聪明如人精。所以我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清淡淡平平和和地管好自己,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于别人身上。无论与你意见相右或是相左的人,能让自己做到身心简单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我这位同事这样,先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只有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才会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有一分理解和宽谅。然后就是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的执着,要明白越是执着的东西,对我们的伤害越大。最后就是接纳,既要接纳自己,更要接纳对方。唯有接纳,才会让我们心胸变大。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我们这么做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当一个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不再向外界寻求什么,也不再向外界推诿什么,也才会把人的重心放在人的内部。最近几年,忽然发现,身边这么多的朋友在读佛经,里面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东西让人如此着迷?带着好奇,我翻了几本,才稍微看出点了门道。我想凡是信佛的人,除了一些最底层的人带着“贿赂”的心理求佛祖帮忙之外(这些人严格好处上讲不是真正的信佛),另外一些稍微能领悟到佛经精髓的人,就应都明白佛祖其实是在教化人类完善自身,修成圆满。我肤浅地认为,佛祖就是一位老师,他只负责教给我们如何做人,修炼成佛。但是真正领悟了多少,要看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真正懂得信佛的人,都明白信佛并不是物质性的贿赂,而是精神性的索取。索取佛经里的做人学问,以此来修正自己,顿悟成佛。由此我猜想,佛教之所以出现空前盛行的局面,一是由于一部分认知水平低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跟佛祖求财富求平安。而另一部分认知水平高的人在这个人心麻木冷漠的社会向佛祖请教如何更简单地做人,以此来解开自己的精神枷锁。由此看,后部分人也是在人与人的往来中,甚至自己与自己的交往中,精神发展遇到了瓶颈。他唯有领悟了求佛等于求自己的道理,也才会彻底找到精神寄托,解放自己,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完善自己。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世间无事,烦恼来自逞强,所求太多,心就无处安放。学会放下,心就向上。”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个性好。我们在这个世俗的泥沼里扑腾着,本来就够累了,又何必逞强?逞强的本质无非就是让别人认可你,仰慕你,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身上,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奴隶,这本身就是一件傻里傻气的事情。人与人的往来间,不可能任何人都喜欢你,也不可能任何人都厌恶你,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不需要强求什么。所谓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就是这个道理。环视四周,我们身边的人可谓性格迥异。交往间,谦逊的,谨慎的,恬淡的,平和的,精明的,粗鲁的,莽撞的,显摆的,幽默的,算计的,甚至还有爱嘲笑奚落的,等等等等。而我们自己也会根据自己的心灵质量来甄别自己喜欢的与不喜欢的人,以此来确定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远近。对于喜欢的人,往往是与自己心灵的某个方面有着相通的地方。因为相通,所以喜欢。但是就算是浓烈地喜欢一个人,也都需要一个度。人与人之间务必要有必须的距离,就算是爱人也如此。一旦“亲密无间”了,分寸感丧失了,两颗不同的心灵,由于质和量的差异,就会出现不和谐音,导致关系出现裂痕。弘一大师李叔同圆寂前曾手书二偈与诸友告别,我认为这是人与人往来间最好的状态:“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我觉得那里的淡如水,一方面指感情清淡如水,无名利地位之牵扯,只求心与心之平等;另一方面指距离要平淡适中,既不浓烈似火,也不清冷如冰。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指如果单看一个朋友的表面,就认为自己真正了解了他,就能够跟他“心心相印”,那就大错特错了。须明白,天底下没有两颗完全一样的心灵,即使是亲密无间的爱人,也有自己不了解他的一面,也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状况。对于不喜欢的人,往往是与自己心灵无法相通的人。有时甚至因为不相通,还会出现言语不和。对于这种状况,我想到莫言的一句话,说得很中肯。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带着情绪倾向的眼光看人,难免会陷入褊狭。咬人的,你不能说它是坏狗。狗总是要咬人的,这是狗的天性和使命。也就是说,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还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所以,理智地看待那些你不喜欢的人,才不会让自己陷入狭隘。人心交往间,既有温暖相通,也有死磕死绊。这些但是是想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整。对于相通,给予一个淡淡的微笑或由衷的认同。对于磕绊,即使心里持否定的态度,但也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把它看淡看轻。苍茫独行间,我们都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会跟所有的一切永别。当我们闭目的那一刻,回想起这些世俗往来间的纷纷扰扰,恐怕也只会长叹一声“何必”罢了。想通了这一点,还不如带着一种无需言说的“懂“,淡定安静地学习放下与接纳,清爽自由地行走于滚滚红尘之中。感悟精选(3):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我觉得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有闺蜜,所谓闺蜜,就应就是一个陪伴在你身边,能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安慰你,听你倾诉;能在你跌倒的时候扶你一把,并且鼓励你,是你唯一能够放开与她交流,诉说心事的一个对象。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但也许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毕竟我个人没有所谓的这样一个闺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缘分,是缘分让人相识,让人相知。在交往过程中,一齐相互帮忙,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但也会有闹矛盾的时候,争吵、观点不同……这是一个过程,在相处过程中,一齐经历种种,一齐奋斗、一齐学习、一齐玩耍、一齐游玩等等,这些都给每个人留下了完美的记忆。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件完美的事情。虽然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擅长与人交流,不与任何人靠近,无法放开自己去融入与每个人零距离相处,以前有一位比我只小一岁的侄女,有一次在烧烤聚会中,在与我交流之后对我说,之前她很怕我,因为我的表情很严肃,所以不敢与我聊天。就在那次聚会与我对话之后,她改变了对我的看法,发现我并没有那么可怕,才与我说出她之前是敬怕我,不敢与我谈话的。其实,不是不想与人相处,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只是,心里一向放不开,个性害怕经历各种别离,既然相处在一齐,就注定会有别离,也许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越是在乎的,你就会离它越远,就是因为害怕靠近之后,感情越深,别离时就会越痛。在一齐相处久的人,会彼此挂念。与我一齐的人,或许会觉得很无趣,即使是一个话多的人也会变得话少,但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即便如此,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种缘分。因为有缘,所以相聚;因为有缘,所以相识到相知;因为有缘,就让我们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交际圈,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份与人相处的温暖,体验到团体的力量。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感悟精选(4):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份诚意,人和人相爱:靠的是一颗真心。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和他人相处,这是融洽人际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良好人际交往潜力再现。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这个大千世里处方式方法各自不同,在交往中:有的人为人厚道;有的人为人直爽;有的人为人大方;有的人为人小气;有的人为人阴险;有的人为人奸诈;有的人待人苛刻;有的人就很宽容;有的人与人为善,待人友好;有些人小肚鸡肠,吹毛求疵,总觉得别人是.......总之,人们的处世哲学不一,所构成的处人方式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透过时间验证我觉得,与人相处,“豁达”很重要,它意味着风度,胸怀和气质。是学问和才能的象征,也是知识渊博的体现,遇事存一分豁达,能够使人彼此认同和理解,也会使人自责和忏悔,豁达是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天敌,对来自无意间的伤害它是宽厚,对窃窃私语给予鄙视,对敌意的攻击他是忍让,对相左的意他是理解。豁达从来,就是这样一尊善意的包容。人的一生只是弹指一挥间,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能有多少年不就是几十年,所以,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间也是很短暂的,在这样一个短暂的相处日子里,我们就应珍惜,我们多看看别人的好处,对别人要宽容一点,善意理解一点,要求少一点,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人和人相处,都要以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要时刻想到,这个世界上离了自己照常运行,谁离了我都能活;反过来,自己离了别人就难以生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资料,应对的是我所有的朋友,与他们相处,我很开心。所以我们要想快乐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就应与人和睦相处,多一点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怀。家庭是这样,邻里是这样。感悟精选(5):
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l.平等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之间只有社会分工和职责范围的差别,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职位高低、潜力大小,还是职业差别、经济状况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的尊严,都应得到同等的对待,因此人与人之间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要尊重别人的爱好、习惯、风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尊重自己。2.真诚原则: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才能团结相处。真诚团结是现代社会事业成功的客观要求。就人生而言,仅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难以到达成功、幸福境界的。交往中要真诚待人,实事求是,要胸怀坦荡,言行一致。相互信任,尊重别人,谦虚谨慎,礼貌礼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友爱原则:中国儒家有“仁者爱人”之传统。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更应团结友爱。人际交往中要主动团结别人。容人者,人容之。互相尊重,虚怀若谷、宽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友爱就是要爱同志、爱朋友、爱同事、爱人民。真正的爱心就表此刻帮人一把,在别人需要时,奉献自己的力量。4.互助原则:互相关心,互助互惠,是人际交往的客观需求,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有困难,需要他人帮忙;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职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互相帮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互帮忙就是要乐于帮忙别人,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忙时必须要热情帮忙。互助互惠,一个不愿意帮忙别人的人,很难要求别人自愿帮忙他。互相帮忙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践行真诚和友爱。二、培养人际交往的潜力
人际交往的潜力直接影响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培养自身人际交往潜力,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改善认知模式
改善认知模式,首先,是要求人们能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好处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用心的态度。第二,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与人交往。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与人交往时不要自傲自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曾有人说过,每个人都是一块闪光的金子。这至少从一个角度说明无论伟人名人,还是普通一员,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交往中也不要自卑。自卑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严重心理障碍,是交往的大敌。自卑表此刻人际交往活动中的缺乏自信。它直接阻碍一个人走向社会,危害个人发展和人际交往。自信是人生最好的财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短处,勇于把自己的短处转化为长处,克服自卑就能成功交往。(二)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
确立较高的人格目标,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因素,是培养交往潜力,获得交往成功的前提,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根本所在。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对象之间彼此互相喜欢、尊敬、爱慕的心理倾向,与不满、厌恶、蔑视等人际排斥的心理倾向相反。增强人际吸引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善自我人格。人际吸引因素主要包括:
1.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精神面貌。人生观以理想、信念、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此刻人际交往中。只有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才会焕发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别人产生与之交往的愿望。2.高尚的品德修养。良好的品德修养能够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人们都愿意与具有真诚守信,谦虚大度,虚怀若谷,宽容他人等良好品质的人交往。不欺诈,守信用,诚恳谦和,胸襟诚笃,坦然为人,乐于助人的品格自然为人所喜欢,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必然会有很强的人际吸引力。因此,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增强人际吸引因素极为重要。3.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志向、意志、情绪、兴趣、气质、性格等的心理特征。志向宏伟,兴趣高雅广泛,意志坚定。情绪乐观,为人豁达、慷慨、幽默、风趣、热情开朗,稳重宽厚,善解人意以及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办事认真等,都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魅力。在社交场合中,那些善于调侃、富有幽默感和待人接物随和宽容的人,常常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和乐于交往的人,这样的人也更容易找到朋友,蠃得大家的好感。4.智慧和才能。通常智慧和才能能够带给人以力量,也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个人的智力才能越来越成为其人格魅力的重要部分。因此掌握丰富的知识和锻炼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潜力,能大大地增强吸引力。当代的青年学生,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忙,各种才能如书画、文艺、体育、组织管理等的锻炼提高,都是其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三)掌握交往的艺术
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自我形象。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大方的仪表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交往中,人们比以往更注重对方的外表和风度。言谈举止、服饰、打扮影响人的风度,反映人的某些特性,从而影响交际对方的态度和评价。容貌化妆、装束穿戴等,不仅仅要贴合自己的年龄、身份,还要根据交往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从原始人第一次发出笑声起,笑就在人类社会中开始具有一种价值。从本质上说,笑是一种受所在礼貌支配的社会现象,所以在社会中,笑成了“具有人性”的一个特征。世界上如果真有一个永久不对任何人微笑的人,那么这个人必须可怕也可怜。因为他的情绪是阴暗的,他不能与别人持续正常的人际关系,微笑所表达的是一种感情,一种吸引力。微笑虽然无声,但它是一种高级含蓄的语言。它说出了如下许多的意思:高兴、欢悦、同意、赞许、尊敬、同情……。2.与人交谈。交往需要谈话,谈话促进交往。在交谈中正确运用语言技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交谈中要把握的是:妥善地运用赞扬和批评。赞扬能释放出一个人身上的能量以调动其用心性,训斥会使一个人情绪低落、体力下降。与人谈话,要学会用赞美的语言。一个笑容可掬、善于发掘别人优点给予赞美的人,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赞美会激发受赞美者的自豪和骄傲,从中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赞美能和谐人际关系,带来完美的心境;并且,当人们在鼓励、尊重对方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存智慧。赞美需要艺术。充分地、善意地看到他人的长处,因人、因时、因场合地适当地赞美,不管是直率、朴实,还是含蓄、高雅,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他人的赞美务必恰如其分,千万不能言过其实,因为过犹不及。古话说“过分恭维别人,便是贱卖自己的人格”。当然,需要提醒和指出对方务必改正的缺点时,应有真挚的批评。“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处世哲学弊多利少。批评的措词大有讲究。分寸恰当、善意真诚、委婉含蓄、人情人理的批评是祛病除疾的良药。但批评后,对方认识或者改正了时,就需要赞美了。人性中有被人赏识的深切渴望。因此,在与他人
相处时,要注意满足他人的这种渴望,多赞美别人。如果说,批评与鼓励都是催人上进、激人发奋的手段的话,在许多状况下,适当的奖励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注意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与人交谈时还应注意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如语气、眼神、手势、表情等有时对交往效果有很重要影响。非语言成分在相互交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善于倾听,礼貌待人。与人交谈时“洗耳恭听”是最基本的礼貌。交谈中要尊重对方,不要随意插言打断别人的谈话,学会虚心倾听别人的讲话,这样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3.注意动作行为。就像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恼一样,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细小动作,也能使人顿生厌恶。因此交往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租赁合同
- 对照六检查个人自我剖析材料与反思总结三篇
- 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解析培训课件:张强
- 2025年安徽省职教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题08 走进法治天地 带解析
- 工程维修劳务分包合同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GA/T 2145-2024法庭科学涉火案件物证检验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 2024年度窑炉施工协议详例细则版B版
- 尿毒症替代治疗
- 【课件】202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小作文讲解课件
-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
- 工程公司总经理年终总结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1000道带答案
-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