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学科知识_第1页
安全工程学科知识_第2页
安全工程学科知识_第3页
安全工程学科知识_第4页
安全工程学科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的安全观,安全系统工程相关概念,安全的内涵和特性,交通安全与交通第一节交通安全工程概述第二节安全系统工程相关概念第三节安全的内涵和特性第四节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三、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自有人类活动开始,人类就面临安全的问题。安全问题来自生活和生产活动两随生产力的发展,生活、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越加突出。为保证生活、生产活动安全工程学科具有明显的对象性,与具体的生活、生产活动内容密切相关,随最初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顺利进行工业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随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安全工程研究对象从工业生产过三、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安全工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对伤亡事故发生机理的认识,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评价其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根据有关法规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创造一种安全的生产作业条件。1.安全分析、评价、预测、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研究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总结出普遍适用的交通事故理论,提出事故寻求消灭或减少交通运输事故,或减轻事故损失,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措施从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来考虑,交通安全工程学科应该包含三、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及系统界面定义: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依托于一定结构上的运行最终决定了系统的实际功能。种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1、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即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同时,把研究过程2、应用学科的综合性。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管理工程技术,调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系统整体功“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的工作条件,如温度、噪声、震动、有害气体等。人是一种安全因素和防护对象在人-机-环境系统的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发生在人体中的主要生理过程必须象能量在机器中传递一样来考虑。应把人的天赋以及一些特殊心理、生理功能和对这些功能进行补偿的可能性一机器是一种安全因素对于作为安全因素之一的机器,在其规划、制造和应用的所有阶段,都应预先对机器的运行状态作大量的观察,确定和评价使规划目标与运行数据相匹配的应力状态,限制应力因素,使设计结构与使用结构在运行环境是一种安全因素和应予保护的财富人的行为和机器的状态依赖于所处的环境条件。人和机器也常常以不同的方式人的操作可能引起机器方面的事故和损失,从而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环境中有许多自然过程,以及源于技术的灾害,会对机器产生危害。必须首先确定机器是否影响和怎样影响环境,或者环境是否危及机器。只有通过对人与机器,以及通过对人与环境、机器与环境的各种相互关系进行透彻的研究内容:人的特性的研究、机器特性的研究、环境特性的研究、人-机关系的研究、人-环关系的研究、机-环关系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系统界面的优劣取决于系统要素即人、机、环境之间的匹配程度,其表现形式该模型认为:人的失误容易产生于以人为中心的与软件(Software)、硬件SHEL模型L急程序和计算机应用程序等问题,以便简化作业环节,减少人的劳动负荷和劳加速度、生物节律、时差等对人的影响,以及适应过程和反应规律。SHEL模型的核心问题配置在人-机-环境系统上,起保障安全作用的所作为受控客体的控制系统,直接影响因素为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单独的每(1)“管理”要素渗透到每一环节,对促使各要素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起着地位不会变,可变的只是管理层次越高,其主导性越强。种“可能”的生产力要素,它只有在“管理”要素的作用下,与“人对管理、人、机、环境的理解(4)“环境”是对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要素群,其中有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安全,有的则以雷霆万钧之势影响安全;有的属于系统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有的则属于系统可控的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安全既可能产生正效应,也可能产对安全而言,系统可以发挥“管理”要素的中介转换功能,即通过改善可控的内部小环境来适应不可控的外部大环境,以强化其正效应或削弱其负效应,并人处于主导的地位,重点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安全:“人-机”协调:重点理解并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相互关系:安全与危险、安全与事故、危险与事故、事故与隐患、危险源与事存在两种安全观:绝对安全观和相对安全观。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绝对安全观认为发生死亡、工伤等的概率为零,这在现实生产系统中是不存在的,它是安全的一种极端理想的状态。由于绝对安全观过分强调安全的绝对性,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在分析社会-技所谓安全是指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安全意味着可以容许的风险程度,比较地无受损害之忧和损害概率低的通用术事故与安全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在安全与不安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亦即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产系统是否安全,不应仅仅依靠事故指标;不同的时代及生产领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系统是否安全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危险与安全一样,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为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危险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发生外在一是把风险看成是一个系统内有害事件或非正常事件出现可能性的量度;二是把风险定义为发生一次事故的后果大小与该事故出现概率的乘积一般意义上的风险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简单起见,大多数文献中将风险表达为概率与后果的乘积海茵里希(Heinrich)认为,事故是“非计划的、失去控制的事件伯克霍夫(Bbrckhoff)的定义,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还有的学者从能量观点出发解释事故,认为事故是能量逸散的结果。事故是管伤害事故或伤亡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事故;损坏事故——造成财物破坏的事故;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而未有效控制所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它的发生,可能迫使系统暂时或较长期地中断运行,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或者其中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患一旦被识别,就要予以消除。对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要采取措施降低其危险性或延缓危险性增长的速度,减少其被触发的“几率”。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安全性——从系统的安全性能讲,安全性为衡量系统安全程度事故与安全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在安全与不安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并不一定不发生事故,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是危险不仅包含了作为潜在事故条件的各种隐患,同时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的事故发生,系统不一定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发生,也不能否认系统不处于危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安全问题涉及到技术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而这些对于交通运输这样的开放系统,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也受到系统外事故,不仅可能造成系统内部的损害,而且可凡是人类从事的生产活动,都有安全问题,所不同的只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系统的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安全标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抛开社会环境讨论安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安全机理和运行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即,人对安全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各种事故或危害事件的不良作用、后果及影响可能避免,但难以完全避免。安全是依附于生产而存在的,它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只要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安全工作搞得不好,生产便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要保证生产安全必须在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方面有相应适时的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往往被忽视,只有发生事故造成了损失之后才会意识到安全投入的必安全的效益除了减少事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设备性能、改善环境质量和加强生产管理等方面所创造的积极的经济人对安全的认识在时间上往往是滞后的,很难预先完全认识到系统存在和面临的各种危险。而且,即使认识到了,有时也会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而高技术总是伴随着高风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系统的复杂化事故是一种小概率的随机偶发事件,仅仅利用已有的事故资料不足以及时、深入地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以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为例,无论从规模、速度、设备和管理上都发生了极大的认识事故机理,不断揭示系统安全的各种隐患,确实是艰巨的任务。安全工作4、行车事故考核指标美国对道路交通事故所下的定义是:在道路上所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有害的或危险的事件。这些有害的或危险的事件妨碍着交通行动的完成,其原因常常是由日本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是:由于车辆在交通中所引起的人的死亡或物的损伤。由于交通事故的急剧增加,日本警察部门在统计交通事故中不考虑物损事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当事方中,至少有一方使用车辆。没有车辆参与的道路事故,不算交通(2)道路条件:是指交通事故是在规定的道路上(即特定我国对“道路”的规定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为依据的。即指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车辆所在的位置,而不是事故发生后的最后停止位置。的自然人。包括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及其他人员。其中驾驶人员包括没有驾驶证而驾驶机动车辆或驾驶与驾驶执照不相符。(4)违章行为条件:是指因一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事故才属于交通事故。如当事人各方都没有违章行为而发生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这一•如果事故发生时,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处于故意,则不属于交通事故。凡利用交通工具自杀或故意制造车辆事故的,不属于交通事(6)损害后果条件:即事故的发生必然会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坏的后果。如按交通事故第一当事者或主要责任者的内在原因分类根据损害后果的程度分类根据交通事故的责任分类机动车事故:是指在事故当事方中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但在机动车非机动车事故:是指畜力车、三轮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性能车辆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在非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的事故中,非机动车负同等责任的应视为①违反规定:指当事人由于思想方面的原因,不遵守交通法规和其它交通安全规定,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发生事故。如酒后开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故界事物而造成的失误。如心理烦恼、情绪急躁、疲劳驾驶等都可能引起精力分③操作不当:指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车辆、道路情况不熟悉,遇到突然情况惊慌失措,发生操作错误。事故。这类事故虽然没有因驾驶人员主观原因发生的事故所占比例高,但在某按交通事故第一当事者或主要责任者的内在原因分类①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对外界环境的客观信息没有正确的观察,或者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影响思想集中而常常产生观察错误。②生理(或身体)方面的原因包括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和身体有病(如心脏病)等,因而对道路交通环境、交通规制状况以及其它交通动向③由于道路条件不好,交通标志和路面交通标示不清楚,以及由于交叉路口冲按交通事故第一当事者或主要责任者的内在原因分类包括对对方车辆的行动、对道路的形状和线形、对对方车辆的速度以及自己车辆与对方车辆的距离、过分相信自己的技术以致对自己车辆的性能和速度以及一般只有一秒的几分之一。根据国内外经验,由于判断错误所引起的交通事故仅次于由于观察错误所引起按交通事故第一当事者或主要责任者的内在原因分类主要是技术不熟练,特别是初学驾驶的人员,由于对车辆和道路都还不十分熟由于车辆本身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不灵,驾驶人员的训练不够正规和车辆检验铁路公路平交道口事故为了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还可以按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人员4、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绝对指标——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通事故次、伤、亡数字。一般指每一万辆车人身伤亡善后处理的费用,也不含停工、停产、停业等所造成的间接损失。一些不列入交通事故统计范畴的情况②不通行社会车辆的专用道路上发生的事故(厂矿、油田、农场、林场自建的⑤铁路道口及渡口发生的事故;⑥蓄意驾车行凶、自杀,酗酒者、精神病患者自己碰撞车辆发生的事故等发生⑦车辆尚未开动发生的事故(人员挤、摔伤亡事故如比利时、葡萄牙和巴西是事故现场死亡即计为交通事故死亡;西班牙、日本原则上卫生部门统计的交通事故死亡数字要比警察部门或运输部门的统计数字三、飞行安全与飞行事故指航空器在运行中处于一种无危险的状态,也即指民用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由于民用航空器质量和飞行组操纵原因以及其它各种原因而造成民用航空器上的人员伤亡和航空器损坏的事件。航空器从跑道上起飞滑跑开始时起,到航空器在跑道上降落滑跑结束时止的时航空器为了执行飞行任务从停机坪上滑行开始时起,到航空器在停机坪上停止时止的时间内,不出现航空器上的人员伤亡和航空器损坏的事件;航空器为了执行飞行任务从航空器开始启动发动机时起,到航空器结束飞行任航空器为了执行飞行任务从旅客和机组登上航空器时起,到旅客和机组走下航空器时止的时间内,不出现航空器上的人员伤亡和航空器损坏的事件。失事(Accident,我国称为事故在任何人登上航空器准备飞行直至所有这类会影响或可能影响操作使用安全的事件。飞行事故征候,是指“航空器运行的实施过程中,发生严重的不安全情况或发生航空器损坏、人员受伤,但其程度未构成飞行事故的,为飞行事故征候”。该标准规定了构成民用飞机、直升机飞行事故征候的具体条款,是确定飞行事亿客公里死亡率,是指一个客运飞行单位,平均每运送一亿旅客飞行公里,发亿飞行公里事故率,是指一个飞行单位,平均每飞行一亿公里发生飞行事故的发生在海上水域的事故称为海上交通事故,发生在内河通航水域的事故称为内海上交通事故和内河交通事故又合称为水上交通事故或船舶交通事故,通常称或锚泊时发生的事故亦属于海事的范畴。二是指船舶在海上航行或停泊所发生的事故(如触礁、失火、碰撞、搁浅、沉海上事故意指船舶在航海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的损失或灾祸;海损事故突出事故造成了人命与财产的损失;海难事故则强调事故导致船舶与人员遇难。沉没,在航行中发生影响适航性能的机件或重要属具的损坏或灭失,其他引起海上交通工程专家、学者的观点海事的含义或定义随着国家的不同、法规的不同、目的的不同而有各式各样的内涵。在比较不同国家或单位的海事统计数字时,或在海事研究中,参考别人拿大运输部海事调查局、国际海事组织示范教程等对海事的分类为例。(4)触损:指船舶触碰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固定物或沉船、沉物、木桩、鱼栅等障碍物。(1)船舶碰撞:航行中的船舶与航行中或停泊中的其它船舶发生碰撞或接触而使(4)遇难:由于遇到暴风雨、碰到漂流物体、浸水等而造成船舶损伤的事件,或加拿大运输部海事调查局(1)海难事故:包括碰撞、搁浅触礁、触碰、撞击、从上面(3)危险事件:会造成人员伤亡的任何船舶属具、结构或机器的损坏或故障;沉没:包括恶劣天气、渗漏、断裂造成的沉没,但不包括下述所列事故造成的失踪: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没有从一船收到任何消息,其结局不能确定,该船搁浅:船舶触碰海底、沙坝、浅滩、海岸等,及被(2)按发生海事的对象:船舶事故、水上设施事故等;(5)按海事致损原因:碰撞事故、搁浅事故、触礁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礁沉船污染”等。4、海事的分级船舶由于严重违章,操作人员过失,机电设备故障或其它因素等,虽未直接造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以()作为施控主体,以安全直接影响因素作为受控客体A、第一()要求:了解安全工程学科的形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理解系统、系统工程、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及系统界面、安全保障系统、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等的相关概念;掌握安全、危险、风险、事故、隐患、危险源等基本概念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铁路行车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第一个阶段是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仅有的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分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地去认识和主动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害因素的同步增长,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技术危害问题不得不进行深入认识并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这类生产制造和设备运行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第四个阶段是当今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静态的系统安全技术措施和系统的安全认识即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已不能很好地解决动态过程中随机发生的安全问题,必须更深入地采取动态的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措施和进行安全系统认识。这就是当前正在进入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创立安全科学,还要使安全科学与技术在人类的大科学技术整体中确立自己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在人类整个生产、生活以及生存过程中显示出它的巨“安全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应用现代技术所产生的任何损害后果控制在绝对的最低限度内,或者至少使其保持在可容许的限度内。”和获得的知识引入到安全工程中来。这些知识包括应用技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安全设计,以及预防技术系统内固有危险的各种可能性。简言之,安全科学是研究安全问题的,是关于安全问题的学说。揭示事故、事故的原因与后果、以尽力满足预防技术灾害(HazardsofTechnology)的社会要求。”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消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控制危害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和技术即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建立起安全、舒适、高效的人机规范和形成人们保障自身安全保障条件的科学。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发生故障或误操作,系统仍变事后归纳整理为事前演绎预测。(3)安全科学要体现交叉性。各种学科的出现和发展都要适应人类社会稳定繁荣的趋向,安全科学就是要把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理(4)安全科学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当前,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技术应用导致的灾害或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科学技术的内容,所以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人类生存和发展过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学说。其目的是揭示事物安全与危险的原因及后果,以及它们之间特有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基础学科、工程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是各种各样的,各有其特殊性,但在安全的本质问题上却有共性的规律。因此要研究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揭示事物共有的安全本质规律。安全工程与技术。研究安全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信息工程、安全人机环境工程及各工程领域的安全工3、用时间计量的可靠度、维修度和有效度可靠性的经典定义是:产品或系统(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一个设备或系统本身不出故障的概率称为“满足精度要求的概率称为“性能可靠性”。狭义可靠性通常包括“结构可靠性”和“性能可靠对于可修复的产品,一旦出现故障是可能修复的,修复的能力通常用维修性表示。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产品的狭义可靠性和维修性能反映产品的有效工作能力,这一能力称有效性,耐久性是指当按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可靠度是衡量可靠性的尺度,它是指产品或系统(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维修度是表示维修难易的客观指标。其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可件”无疑与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维修方法、备件以及补充部件的后有效度就是在某种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或系统(设备)保持正常高。所以,设计师必须在产品的价值和产品的可靠度二者之间进行均3.用时间计量的可靠度、维修度和有效度显然这时间可以认为是0~∞内的一个任意可能值。因而对某一产品或零件的故式中f(t)为寿命的概率密度函数。在可靠性理论中,它也是故障概率密度函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产品发生了故障后经修理或更换零件仍能正常工作,其在两次相邻故障间的平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产品出现故障后到恢复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设可靠度为,不可靠度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概率,它反映时刻的失效速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如不进行预防性维修或对于不可修复的早期故障期的故障率,由极高值很快地降下来。这个高的故障率主要是由于零偶然故障期的故障率降到很低而进入稳定的状态,其故障率可是视为常量。这个时期是零件的正常使用期。在这个时期中发生的故障都是因为偶然原因引起耗损故障期是产品经历上述两个时期的使用后,由于材料的疲劳、蠕变和磨损等原因,使零件发生裂纹、尺寸的永久改变。间隙增大、冲击加剧、噪音增大等后果,而使故障率急剧地增大。机电产品在整个运转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三个不同的故障率阶段。加强预防维取决于单元故障率(指单位时间内故障发生的频率)和单元修复率(指单位时用而实现联系,以完成一定的功能。由此可见,产品的系统可靠度是建立在系统中各个零(元)部件之间的作用关系和这些零(元)部件本身可靠度的基础产品的系统可分为贮备系统、非贮备系统和复杂系统。其中,贮备系统又可分为工作贮备(也称热贮备,在贮备期间部件又可能失效,而且可以立即更换掉组成系统的所有单元中,任一单元故障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发生故障;或者说只并联系统属于工作贮备系统。由个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单元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只有系统中所有单元都失效,实际系统多为串并联的组合,称为混合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把每一组成单元(串联与并联)的可靠度求出,转换成单纯的串联或并联系统,然后求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也称为系统效并且开关是理想的,根据复合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可得系统的可靠度.有些系统中,各单元之间并不能简单归纳为上述哪一类系统模型,它是一种网计算复杂系统的可靠度可用布尔真值表法、结构函数法、最小路集法、概率分人在各种工程系统的可靠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各种系统都是由人这个环节使之相互联系的。为了使可靠性分析有意义,必须考虑人的可靠性因素。人的可靠性定义为:人在系统工作的任何阶段,在规定的最小时间限度内(假在系统设计阶段,遵循人的因素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应力是影响人的行为及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一个承受过重应力的应力不完全是一种消极因素。实际上,适度的应力有利于把人的功效提高到最佳状态。如果应力过轻,任务简单且单调,反而使人会觉得工作没有意义而变恐惧或其它心理上的应力。类型I:与工作负荷有关。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任求的能力;同样,在低负荷工作的况下,一个人完成的工作调动不起积极性。的功能模式。这种应力类型出现在与生产率和增长有关的机构中。职业变动的情况。如缺乏联系、分工不明确、官僚主义、缺乏职业开发准则等。概率就会上升。为了使人的差错减到最小,设计工程师和可靠性工程师应密切配合,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到操作人员的能力限度和特征。操作人员可能受到的应力特征是:①反馈给操作人员的信息不充分,不能确定其工作正确与否;②要求操作人员迅速地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显示值做出比较;③操作人员要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决策;④要求操作人员延长监视时间;⑤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所要做的步骤很多;⑥有一个以上的显示值难以辨认;⑦要求同时高速完成一个以上的控制;⑧要求操作人员高速完成操作步骤;⑨要求根据不同来源收集到个人应力因素是指一般工作人员可能因某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压力而引起的应力。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其中一些列举如下:①必须与性格难以捉摸的人在一起工作;②不喜欢做现在的工作或事情;③与配偶或子女有矛盾;④严重的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⑤在工作中有可能成为编外人员;⑥在工作中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少;⑦缺乏完成现在工作的能力;⑧健康欠佳;⑨时间上要求很紧的工作;⑩为了按期完成工作,不得不加班干;⑾工作上上级提出过多的要求;⑿做一项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屑去做定操作中断或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坏。人的差错对系统产生的影响随不同的人的差错的发生有各种不同原因,大多数人的差错发生的原因是基于这样一个人的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在工作的环境中光线不合适;操作人员由于培训上的不足而没有达到一定的技能,因而造成失误;仪器设备的设计太差,质量不好;工作环境中温度太高;高噪声的环境;工作图纸不合理;工作人员的空间太挤;目标不明确;使用工具错误;操作规程写的质量太罨蛘有错误;管理太差;任务太复杂;信息和语言交流上太差,等等。人的差错一般可按以下几种形式分类。人的差错的发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诸如信息提供、识别、判断、操作等一个或多个人的活动都可涉及人的差错。这些差错归纳起来为人的故障模式。人的差错概率是对人的行为的基本量度。人的差错概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操作的紧迫程度、单调性、不安全感、设等。因此,具体进行人的可靠性分析非常复杂,一般要根据操作的内容、环境等因素进行修正,在决定这些修正系数时带有很大的经人们在处理或执行任何一次任务时,例如操作人员在操纵使用和处理设备、装由于受作业条件、作业者自身因素及作业环境的影响,作业者的基本可靠度还会降低。例如,有研究表明,人的舒适温度一般是19~22℃,当人在作业时,环境温度若超过27℃,人的失误概率就会上升约40%。因此,还需要用修正系影响人失误的因素很复杂,很多专家、学者对此做过专门研究,提出了不少关用来分析操作人员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操作与措施时发生失误的概第一步根据人的差错定义系统故障或分系统故障第二步辨识和分析有关人的操作第三步确定单人单项操作或多项操作的差错率第四步评估人的差错对所考虑系统的影响上述五个步骤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而且一直重复到由人的差错引起的系统性能下降达到某个可容许的水平为止。要注意的是,上述步骤未必总是按同样次序4、人的差错预防办法主要有人-机系统分析法、差错原因排除程序、质量控制小组法以及防止操作该方法能使系统中人的差错的不良效果降低到人-机系统分析法包括如下十个步骤:第一步,概括系统的功能和目标第三步,概括有关系统的人力特征第四步,概括由系统人力实现的任务和工作第五步,根据表面潜在可能差错条件和其它有关的困难完成任务和工作的分析第六步,得出每种潜在差错出现的估计第七步,得出对某种潜在差错未被发现的未经校正的可能性分析第八步,得出对每种未被发现潜在差错的后果估计第九步,对系统提出修改意见第十步,重复大部分上述步骤再评价每个系统的修改这种方法主要是强调预防性措施,要求工人直接参加,在生产操作进行时把人差错原因排除程序法由若干工人小组组成,小组的规模不应在定期召开的差错原因排除会上,由工人提出差错情况报告和可能的差错情况报告,然后对这些报告进行评审和讨论,最后提出补救或预防措施的建议。差错原因排除程序法的重要准则如下:②程序应限于辨识为了减少可能的差错需要重新设计的工作条件;③差错原因排除小组对于诸如减少差错的数量、提高工作满意程度和费用有效差错原因排除程序包括下列基本内容:④人因专家和其它专家从费用与价值角度对提出的设计方法作出评估,此外,⑥人因专家和其它专家利用差错原因排除程序的连续输入对生产过程改变的影⑦工人对差错和可能出现的差错情况提出报告并确定产生差错的原因。此外,为排除或适当地减少产生这些差错的原因,工人捉出解决办法的方案。质量控制小组法和差错原因排除程序法有许多共同点。它们的某些内容是相同②目的在于解决问题;③各管理等级之间有交叉。⑤利用因果图、巴雷特等分析法来研究问题;⑥强调协同工作和成员与集体的一致性;一个组在自愿的基础上由8~10人组成。这些人员是进行相互有关的或相同工对所有这些人都要进行质量控制统计方法的培训。培训所包括的范围如下:因果图,质量控制图,巴雷特图,直方图,二项分布。①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是引起操作员差错的两个主要原因。应考虑的防止注意力不集中的措施为:在重要场所安装能引起注意②疲劳。防止疲劳的措施为:消除不合理的工作位置和不合理的操作方式,避免精力集中的时间过长,排除环境产生的应力和产生疲倦的精神采用发声和发光手段来引起操作人员对问题的注意,则可避免出现忽视听觉方法把操作员的注意力引到出现的问题上。④操作员对控制器件的调整不精确。采用带定位销的控制器件或不需进行精密调整的控制器件,可以避免操作员因对控制器件调整不精确而引⑤接通控制器件的顺序不对。为避免不按顺序要求接通控制装置,可在关键部位设置连锁装置,并保证功能控制装置按其要求以一定的顺序排列。另外要避免采用外形相似或控制记号难以理解的控制装置。⑥读错仪表读数。对读错仪表读数的预防措施是要解决清晰度问题。读数者要挪动身体,仪器不要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这两点也很重要。一般从仪表上读数能造成错误,可采取的措施有:消除视觉误差问题,当仪表位置分散时,读表人可移动身体,合理安排仪表位置,采用数字排列方式以达到符合人视觉的要求。⑦用错控制器件。避免用错控制器件的办法有:使用时不要用力过大,关键的控制器件不要互相离得很近或相似,控制器件不要使用难以看懂⑧振动和噪声的刺激。在不规则的振动和高噪声的环境下,操作易发生差错,可采用隔振器和吸声装置来克服,最好是从振源和声源上采取措⑨设备有缺陷,该工作时不能工作。克服的办法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仪⑩没有遵照规程操作。不遵守规定的程序是操作人员产生差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措施是避免太长、太慢或太快的操作程序和设置符合人的群⑾因噪声没有听清命令。噪声会影响操作人员交谈,造成对指令不能正⑿生理和心理上的应力。消除和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应力是减少人的差错的重要方面,除了加强教育与培训之外,改善环境条件及创造和谐的地在设备之间活动,并及时与其他操作人员保持联络外,应设法避免其感情状态和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为了防止事故,必须弄清事故为什么会发生,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研究如何通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所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同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进而,在1939年,法人据此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仅仅关注人的因素,把大多数的工业事故责任都归因于工人的不注意等方面,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1970年海尔(Hale)的“海尔模型”,1972年威格值得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没有给出对于事故致因进行预测、预防的普遍而有效的方法。生事故次数较多、可能是事故频发倾向者的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测试来判别。一般来说,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在进行生产操作时往往精神动摇,注意力不能经常集中在操作上,因而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条件。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事故遭遇顺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当从有学者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取代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的发生不仅与离短、噪声严重、临时工多、工人自觉性差等;与事故后果严重度有关的主要续出勤等,证明事故发生情况与生产作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一些危险性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讨,关于事故频发倾向者存在与否的问题一直有争议。实层次的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人们经常用事故因果连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件,尽管伤害可能发生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因果连锁关系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继海因里希提出几乎所有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之后。斯奇巴(Skiba)指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论。该理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致新的不安全状态出现。因而,实际的事故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的人、物两条轨迹交叉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为了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同时采取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在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尽管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能够充分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越来越多的安全专业人员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作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事故后果包括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坏,二者统称为损失。在亚当斯因果连锁理论中,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日本广泛以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作为指导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理论。北教育原因。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及操作经验,不知道、轻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身体原因。身体状态不佳,如头痛、昏迷、癫痫等疾病,或近视、耳聋等生理精神原因。消极、抵触、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恐怖、偏激等精神不管理原因。企业领导者不够重视安全,作业标准不明确,维修保养制度方面有社会或历史原因。社会安全观念落后,工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安全法规或在上述原因中,管理原因可以由企业内部解决,而后两种原因需要全社会的努的能量意外释放论。其基本观点是: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即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能量转移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伤害及事故,主要取决于人所接触的能量的大小,接触的时间长短和频率,力的该理论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防止人体接触能量。根据这种理论,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或逸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控制该类能量不正常或不期望转移的方法。能量转移论与其它事故致因理论相比,具有两个主要优点:一是把各种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从而决定了以对能量源及能量输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防止或减少伤二是依照该理论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因而使得按能量转移的观点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类的方法尽管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上却存在困难。它的实际应用尚有待于对机械能的分类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根据可能发生的意外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可以设置单一屏蔽或多重屏蔽,并且按能量与被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伤害事故分为三种类型,相应地采取预防在与被害者无关的情况下,能量意外地从原来的渠道里逸脱出来,开辟新的流通渠道使人员受伤害。按事故发生时间与伤害发生时间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二种情况:事故发生的瞬间人员即受到伤害;事故发生后人员有时间躲避能量能量意外地越过原有的屏蔽而开辟新的流通渠道;同时被害者误进入新开通的心理动力理论是由弗洛伊德为解释精神病成因的个性动力理论引申而来。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因为一些动力因素,如情绪混乱识与无意识的记忆及内躯力与欲望的冲突所致。而且环境和家庭的压力是造成心理失调乃至精神病的关键。如缺乏父母慈爱,过严的惩罚与虐待,兄弟姐妹间的竞争,过高的要求及工作学习上的一些挫折,都会影响和破坏身体和心理心理动力理论引用了此观点解释事故的成因。该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无意识肇事者是由于受到某种精神上的刺激或较大的心理压力才下意识地产生不安全心理咨询分析完全消除那种破坏性的愿望,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与海因里希模型等理论一样,心理动力理论也存在着只关注人的因素对事故的影响的片面性的问题,同时也无法提供手段去证实某个特定的动机与特定事故的必然联系。但该理论不仅明确指出无意识的动机是可以改变的,不是某个人本身固有的特性,而且指出了控制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导致的事故的两类方法,即更改人的愿望满足的方式或进行心理分析。前者为当事人开辟了另一条安全地释放其心理压力的方式,避免了其在工作中的无意识释放而导致事故;后者则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找出心理刺激或压力之来源,使人消除心理所受刺激系统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间的不协调,是多种因素系统理论有多种事故致因模型,它们的形式虽然不同,然而涉及的内容大体中该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指形成潜在危险)和危险释放(指危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反之,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认识(对事件的理解)和行为响应。每一过程中包含相同的六个问题。瑟利模型分析了危险出现、释放直至导致事故的原因,提供了事故预防一个良应采用技术的手段使危险状态充分地显现出来,使操作者能够有更好的机会感同时也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帮助操作者正确地感觉危险状态信息,如采用能避开干扰的警告方式或加大警告信号的强度等;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手段使操作者在感觉到警告之后,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并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危险发生或控制其后果,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应通过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使人在做出正确的决策后,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做出行为响应,并通过培训的手段使人能够迅速、敏捷、正确地做出行为响瑟利模型研究的是在客观已经存在潜在危险(存在于机械的运行和环境中)的情况下,人与危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馈和调整控制的问题。没有探究何以会产安德森等人在瑟利模型之上增加了一组问题,所涉及的是:危险线索的来源及或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操作者)的行为的对模型中的八个问题,如果回答肯定,则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图中沿斜线前使可能的危险在控制下所需的第二性任务的信息即安全信息由于两种信息重要度的差别,势必会造成对第二性任务的信息处理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事故就容易发生。而且当主要任务不规则而且复杂,使信息量过结论是:需要操作者不断地计划的工作,需要从一处到另一处不断地运动的工虽然撒利模型及其研究还不很成熟,但其关于两类信息的重要性的分析及其相变化一失误理论又称变化分析方法,其主要观点是:运行系统中与能量和失误相对应的变化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没有变化就没有事故。人们能感觉到变而且对变化的敏感程度,也是衡量各级企业领导和专业安全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另一种情况则是当观察到某些不良后果后,先探求是哪些变化导致了这种后果计划的变化和未计划的变化对象物、防护装置,能量等的生产活动是在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在事件的稳定运动中向预则可以用行为者和行为者的行为来描述一个事件。当行为者能够适应不超过其承受能力的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而被破坏,开始一个新的事件过程,即事故过程。该事件过程可能使某一行为者承受不了过量的能量而发生伤害或损坏;这些伤害或损坏事件可能依次引起其它变化或能量释放,作用于下一个行为者,使下一个行为者承受过量的能量,发生伤害或损坏。当然,如果行为者能够承受冲击而不发生伤害或损坏,则依可将事故看作是由相继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以伤害或损坏为结束的过程。日本的佐藤吉信从系统安全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种称作作用一变化与作用连该理论认为,系统元素在其它元素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元素的变化。于是,在系统元素之间产生一种作用连锁。系统中作用连锁可能造成系统中人失误和物的故障的传播,最终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该模型简称排除作用源。把可能对人或物产生不良作用的因素从系统中除去或隔离开来,或者使其能量状态或化学性质不会成为作用源。七、本质安全化方法事故预防的目标,包括道德、法律和经济三个方面。出发的。有关道德目标的一个衡量尺度就是士气,士气可以用积极参加事故预防的演习而得到加强,也可因为事故而被削弱。2、法律的目标。法律的目标,是由国家的法律所规定的,当违背及未能遵守法律时,就会受到起诉及其一系列强制性的行预防事故的发生,不仅要遵循上述的技术原则,而且还要在组织管理上采取相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综上所述,事故的预防要从技术、组织管理和教育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总体上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以上的这种不安全的行为,只是没有造成伤害。换言之,人员在(4)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遭伤害。(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很大影响。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海因里希把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3E准则中,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对策则要求人必须怎么做。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不仅要在上述三个方面实施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而且还应始终保持三者间的均衡,合理地采用相应措施,和综合使用上述措施,才执法管理和安全教育三方面采取措施。改进汽车设计,采用耐撞击的车身结构、安全玻璃、安全带、气囊、靠枕、防滑轮胎、灵敏可靠的制动器、变光灯、安全油箱等;改善道路设计,在城市道路两侧设人行道,尽量避免形成多于四路相交的复杂修建安全设施,如设人行横道、修建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道、安装信号灯和安全监测设备、设立护栏、设置交通安全标志等。制订驾驶员甑选标准,对驾驶员实行考核,颁发驾驶执照,加强对驾驶员的管控制车辆进入道路的数量;交通安全和交通知识教育,社会教育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广告等方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的意义和交通法规,同时对驾驶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海因里希定义事故预防是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开展以某些知识、态度和能力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作,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活动。事故预1、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工作组织,形成由企业领导牵头的2、通过实地调查、检查、观察及对有关人员的询问,加以认真的判断、研究,以及对事故原始记录的反复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找出事故预严重程度、场所、工种、生产工序、有关的工具、设备及事故类型等,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对人员说服教育、人员调整、制定及执5、实施改进措施。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机械设备、生产作业条件的安全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监督。七、本质安全化方法预防事故应当采取的本质安全化方法,主要从物的方面考虑,包括降低事故发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因素很多,如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抗灾能力、人的失误能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地停止运行;当人为操作失误时,设备、系统能自动做到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靠性,必须加强对元件的质量控制和维修检查,一般可采取:使元件的结构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条件,选用可靠性高的元件代替可靠性低的元件;合增加备用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备用系统(设备),使每台单元设备或系统都能完成同样的功能,一旦其中一台或几台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转,不致中断正常运行,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系统的抗灾救减震和隔震等措施;煤矿井下环境较差,应采取一切办法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速,改善设备周围的环境条件。加强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排除事故隐患、排除设备的潜在危险应制定相应的维修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危险因素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危险因素的感度是指危险因素转化成为事故的难易程度。虽然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发生性质不可改变,但危险因素的感度可以控制,关键是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例如,在普通炸药中加入消焰剂等安全成分形成的安全炸药,放炮中使用水炮泥,井巷工程中采用湿式系统的抗灾能力是指当系统受到自然灾害和外界事物干扰时,自动抵抗而不发生事故的能力,或者指系统中出现某危险事件时,系统自动将事态控制在一定实行采区独立通风,建立隔绝煤尘爆炸水棚,采用安全防护装置(如风电闭锁装由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远比机电设备差,很多事故大多因人的失误造成注意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系统设计,人机功能分配,并改善人机接口的安全建立健全各种自动制约机制,加强专职与兼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必不可少的。实践表明,只有加强安全检查工作,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安全(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对危险因素的能量进行限制,把大的事故(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防止能量逸散就是设法把有毒、有害、有危险的能量源贮存在有限允许范围内,而不影响其它区域的安全。如防(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在生产中,设法使危险源能量释放的速度减慢,可大大降低事故的严重度,而使能量释放速度减慢的装置称为缓冲能量装置。在工业企业和生活中使用的缓冲能量装置较多。如汽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采用遥控操作、提高机械化程度、使用整体或局部的人身个体防护都是避免人身伤害的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注意观备工作,对降低事故的严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应当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充分考虑人和机的特点,使之在工作中相互匹配,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十分有益。为了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要对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和个人以及最常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对人的身体、生理、心理进行检查测验的基础上,合理选配人员;从研究行为科学出发,加强对人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提高生理、心理素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6)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处理标准;为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将重点放在提高技术装备(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建筑设施等)的安全化水平上。技术装备安全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改善安全管理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说,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必须大力推行本质安全技术。具体地说,它设施或工艺技术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生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上述安全功能应该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内部。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而不应在事后再行补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劳动越来越多地为各种机器所代替。例如,各类机械取代了人的手脚,检测仪器代替了人的感官,计算机部分地代替了人的大脑。用机器代替人,既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安全健康,又提高了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率的发挥,这是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人与机器的功能特征可归纳为九个方面进行比较。将人和机器特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组成高效、安全的人机系统。例如,将人在紧急情况下处理意外事态和进行维护修理的能力与机器在正常情况下持久工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简单地把人和机器联系在一起,就算解决了人机功能分配问题。哪些功能由人来完成,哪些功能由机器来完成,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利用人的有利条件:①能判断被干扰阻碍的信息;②在图形变化的情况下,能识别图形;③对多种输入信息能辨认;④对于发生频率低的事态,在判断时,人的适应性好;⑤解决需要归纳推理的问题;⑥对意外发生的事态能预知、探讨,要求报告欣喜状况利用机器的有利条件:①对决定的工作能反复计算,能储存大量概括地说,在进行人、机功能分配时,应该考虑人的准确度、体力、动作的速度及知觉能力四个方面的基本界限,以及机器的性能、维持能力、正常动作能人员适合从事要求智力、视力、听力、综合判断力、应变能力及反应能力较高•交通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对交通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通常包括如下六个内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它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方法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安全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危险性和–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则属于演绎分析的范畴,是从结果推论研究开发的,因此,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一定的适用范围。1、统计图表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对系统发生事故情况进的多少取决于安全分析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分析结果可供编制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用。方法简单,用途广泛,但难以揭示各因素之间的组合关3、安全检查表:按照一定方式(检查表)检查设计、系统和工艺过程,4、预先危险性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性,尽量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其特点是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查明每个元件的故障模式,然后再进一步查明每个故障模式对子系统以至系统的影响。该方法易于理解,广泛采用的标准化方法。但不能考虑程、操作程序和系统中的元件,是较完善的标准方法,易于理解。但需论其发展过程及结果,即由此引起的不同事件链。本法广泛用于各种系效的事件及其组合。最适用于找出各种失效事件之间的关系,即寻找系9、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研究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以及操作控制中偏差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原因。其特点是由中间的状态参数的偏差开始,分别向下找原因,向上判明其后果,因此,是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引伸,具有二者的优点,适用于流体或能量的流动情况分析,特别是大型化工企业。点。方法灵活性强,可以包罗一切可能性,易于文件化,可以简明地表影响分析仅从单一输入的故障模式的缺点,因此,是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事故树分析方法的补充。中要达到一些具体目的。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并和规模大的系统,由于需要的工作量和时间较多,应先用较简捷的方法②不能局限于已有分析方法的应用,而应从系统原理出发,开发新的交•比重图是一种表示事物构成情况的平面图形。可以在平面图上形象、直•趋势图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统计数据,利用曲线的连续变化来反映事物动态变化的图形。趋势图借助于连续曲线的升降变化,来反映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交通事故发生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损失。系上的一系列高度不等的柱状图形组成,因而也被称为柱状图。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表示需要分析的各种因素,柱状图形的高度则代表了对应于横坐标的某一指标的数值。采用直方图进行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种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排列图全称为主次因素排列图,可用于确定系统安全的关键因素,以便•它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图和一条曲线组成。左边纵坐•直方图的高低表示某个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因素影响大小的累运载工具、运行线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分析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时,可以将各种可能的事故原因进行归纳分析,用简明的文字•安全检查表是交通系统安全分析中一种常用分析方法。其基本任务是发现和查明系统的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法规、制度、标准的实•为了使安全检查工作能够正确、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一种按系统工程思想进行检查的方法。安全检查表是进行系统安全检查、预1、安全检查表的项目及要求:安全检查表2、安全检查表采用的方式:安全检查表一般采用正面提问的方式,要求3、检查依据:为了使提出的问题有依据,可以收集有关此项问题的规章•安全检查表的类型繁多,分类的方式不一,绝大多数是按用途分类的。•经验法:找熟悉被检查对象的人员和具有实践的具体情况,根据以往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有关统计数据,按照规程、都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所以分析法是发展的方向。•安全检查表是进行系统安全分析的基础,也是安全检查中行之有效的基全检查表比较系统、完整,能包括控制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可避免检(2)安全检查表是根据有关法规、安全规程评价和制定措施的过程,既能准确地查出隐患,又能得出确切的结论,检查后能够做到事故清、责任明、整改措施落实快;行,易于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掌握和接受,可经常自我检查。⑶各级安全检查项目应各有侧重;⑷对危险部位应详细检查,确保一切隐患在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之前就被⑸要落实安全检查实施人员;⑹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或向上级反映•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系统危险因素和用于交通线路、港、站、枢纽等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选线阶段,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该系统详细资料的时候,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型、来源、出现条件、事故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作•在进行危险性预先分析时应对偶然事件、不可避免事件、不可知事件等(2)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3)分析货物、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能及贮运;(1)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可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降低或控制危害,避(2)对系统开发、初步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做的分析结果,可以提(4)根据分析结果可编制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安全,并可作为安全教育•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是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元件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它是由可靠性工程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主要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元件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模式,查明各种类型故障对邻近子系统或元件的影响以及最终对系统的影响,提出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以提高系•故障模式从不同表现形态来描述故障,是由不同故障机理显现出来的各间不停止;运行能力下降、超量或受阻。(2)对系统元件的故障模式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故障模式和影响、致命度分析包括故障模式和影响以及致命度分析。致非常容易发生,容易发生,偶尔发生,不常发生,几乎不发生,很难发•事件树分析是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时序逻辑的事故分析方法,它以一正常或故障,安全或危险等)之一的原则,逐步向结果方面发展,直到•事件树定性分析在绘制事件树的过程中就已进行,在绘制事件树的过程•事件树定量分析是指根据每一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各种途径的事故发生概率,比较各个途径概率值的大小,作出事故发生可能性序列,确定分析比较简单。当事件之间相互统计不独立时(如共同原因故障,顺序•事件树分析把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表述得清楚而有条理,对设计事故预果中断这种发展过程就可以避免事故发生。因此,在事故发展过程的各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析,在清晰的事故树图形下,表达了系统内各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并指2、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分析某些单元故障对系统的影响,还可3、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对系统更深入认识的过程,它要求分析人员把握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各种潜在因素对事故发生影响的途径和程度,因而许多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被发现和解决了,从而提高了4、利用事故树模型可以定量计算复杂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改善和评(2)调查与顶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5、事故树分析的结果总结与应用个逻辑门的输出端。用矩形符号表示结果事件。结果事件分为顶事件和注意的事件。特殊事件又分为开关事件(房形符号)和条件事件(椭圆逻辑门是连接各事件并表示其逻辑关系的符号。(4)特殊门:表决门、异或门、禁门、条件与门、条件或门当事故树规模很大或整个事故树中多处包含有相同的部分树图时,为了简化整个树图,便可用转出和转入符号,以标出向何处转出和从何处转(1)转出符号。它表示向其它部分转出,△内记入向何处转出的标记•事故树编制是事故树分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编制工作一般应由过编制过程能使小组人员深入了解系统,发现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这是(1)确定顶事件应优先考虑风险大的事故事件(3)保持门的完整性,不允许门与门直接相连(5)编制过程中及编成后,需及时进行合理的简化•分析事故树的割集与最小割集、径集与最小径集、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不包含其它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换言之,如果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最小割集的求法有多种,但常用的有布尔代数化简法、行列法和结构法三种。布尔代数法最为简单,应用较为普遍。•布尔代数化简法也叫逻辑化简法,逻辑代数运算的法则很多,有的和代数运算法则一致,有的不一致。主要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幂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不包含其它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如果径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径集,那么该径集就是最小•将事故树变为成功树的方法,就是将原来事故树中的逻辑与门改成逻辑(3)为降低系统的危险性提出控制方向和预防措施。(4)由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方便地•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与最小割集同样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2)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每一个最小径集都是防止顶事件发生的一个方案,可以根据最小径集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的多少、技术上的难易程度、耗费的时间以及投入的资金数量,来选择最经济、最有(3)利用最小径集同样可以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计算顶•事故树中或门越多,得到的最小割集就越多,这个系统也就越不安全。对于这样的事故树最好从求最小径集着手,找出包含基本事件较多的最小径集,然后设法减少其基本事件树,或者增加最小径集数,以提高系•事故树中与门越多,得到的最小割集的个数就较少,这个系统的安全性就越高。对于这样的事故树最好从求最小割集着手,找出少事件的最小(3)增加新的最小径集,也可以设法将原有含基本事件较多•事故树的定量分析首先是确定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然后求出事故树顶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之后,可与系统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和评价。当计算值超过目标值时,就需要采取防范措施,使其降•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包括系统的单元(部件或元件)故障概率及人的失误概率等,在工程上计算时,往往用基本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代替其概率(1)根据基本事件之间的相互独立关系,可计算顶事件的概率(2)可近似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就是将基本事件之间的相互独立关•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事件的发生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以及各基本事件在事故树模型结构中处于何种位置。为了明确最易导致顶事件发生的•主要有: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基本事件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如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度系数、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等,后者最简单,①若它们重复在各最小割(径)集中出现的次数相等,则少事件最小割(径)②在少事件最小割(径)集中出现次数少的,与多事件最小割(径)集中出现•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只是按事故树的结构分析各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没有考虑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事故树的概率重要度分析是依靠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系数大小进行定量分析。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系数,是指某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于其结构重要度系数。可用概率重要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求取结构重要度改变概率小的基本事件容易,但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系数并未反映这•事故树的临界重要度分析是依靠各基本事件的临界重要度系数大小进行定量分析。临界重要度系数,是指某个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引起顶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它是从敏感度和概率双重角度衡量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从事故树结构上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结构重要度系数反映了某一基本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概率重要度系数反映基本事件概率的增减对顶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则起着一种过度作用,是计算两种重–临界重要度系数从敏感度和自身发生概率大小双重角度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临界重要度系数从结构及概率上反映了改善某•一般可以按这三种重要度系数安排采取措施的先后顺序,也可按三种重要度顺序分别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以保证既有重点、又能全面检查的目的。在三种检查表中,临界重要度分析产生的检查表,更具有实际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评价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