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1页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2页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3页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4页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泌尿系统疾病一、肾小球肾炎二、肾盂肾炎三、肿瘤本课件超过指南要求,结合了《病理学》教材。目的:2.彻底理解专业综合-泌尿系统-肾小球肾炎——更重要!我们的目标——9大肾小球疾病TANG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3.膜性肾小球肾炎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7.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9.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2.基底膜(GBM)3.脏层上皮细胞肾小囊内面——壁层上皮细胞【肾小球滤过膜】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2.基底膜3.脏层上皮细胞系膜:毛细血管之间的细胞1.基膜:毛细血管内皮下2.系膜:毛细血管之间第一组(2)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和内皮——驼峰——大红/蚤咬肾——儿童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驼峰状、小丘状沉积物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病理特点上皮下驼1.急性弥漫性增弥漫性系膜细胞GBM和系膜区颗粒峰状沉积临床病理联系A.急性肾炎综合B.与链球菌感染有D.预后良好特别强调!!)大红肾/蚤2.急进性(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壁层上皮+单核细胞增生——新月体/环状体特别强调特别强调①细胞性新月体②纤维-细胞性新月体③纤维性新月体病理特点光临床病理联系2.弥漫性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型②免疫型③免疫新月体(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单核C3颗粒状沉积物无沉积物A.急进性肾炎综合征B.可死于急性肾衰竭C.Goodpasture综合征——反复咯血——严重者死亡第二组(3)1.膜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GBM增厚——钉状突起-梳齿-虫蚀状空隙——大白肾——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病理特点病理特点小球肾炎小球肾炎钉状突起形成基膜颗粒状3状突起-梳齿-虫蚀状空隙合征早期称:膜性肾病成人肾病综合征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系膜区IgA,IgM和C系膜区沉积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基膜+系膜——双轨征特别强调(重特别强调(重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肾病综合征车轨状/分层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3沉积物致密沉慢性肾衰3.膜增生性双轨征C+C3第三组(4)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消失病理特点临床病特别强调(肾小管上皮细呈黄白色条纹)足突病/脂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呈黄白色条纹)足突病/脂性肾病无沉积物性肾小球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胞足突多见于幼儿多见于幼儿2.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理特点变和硬化和C3临床病理联系上皮细胞足突消失,上皮②出现血尿和细胞剥脱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3.IgA肾病最常见:系膜增生系膜区IgA沉病理特点病理特点化;残存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特别强调性颗粒性固缩肾(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炎综合征——①多尿、夜硬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4.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④氮质血症颗粒性固缩肾肾小球肾炎病理记忆口诀【TANG】3【重要小结!】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TANG)1.膜性(成人):基膜增厚2.系膜增生性:系膜增生4.微小病变性(儿童):仅足细胞突起消失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剥脱回顾——9大肾小球疾病【TANG】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驼峰+大红肾/蚤咬肾2.弥漫性新月体性——壁层上皮细胞+单核、急进性、分3型、新月体/环状体3.膜性——基底膜增厚、钉状突起、梳齿、虫蚀、大白肾、成人肾病综合最常见4.系膜增生性——系膜增生,没特色7.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上皮细胞剥脱8.IgA肾病——反复血尿9.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9.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肾脏病理的几个特殊考点【小结TANG】大红肾/蚤咬肾大白肾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大瘢痕凹陷肾急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难点,就是这么被攻克的!二、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和肾间质慢性炎症,肾组织纤维化、瘢痕形成。肾盂和肾盏变形。肾脏体积变小,表面不平,质地变硬,常有大的瘢痕凹陷。前后联系TANG——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镜下——病变呈不规则的片状,部分肾组织破坏。其间为相对正常的肾组织,部分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二)病理临床联系早期——腰背痛、发热、频发的脓尿和菌尿。晚期——肾组织破坏严重——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出现局灶性节段预后不佳。三、肾和膀胱的常见肿瘤肿瘤界限清楚,可有假包膜形成。多呈黄色,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常与肾上腺皮质透明细胞相似,属肾小管上皮细胞起源。可蔓延到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并常侵犯肾静脉。静脉内柱状的瘤栓可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右心。1.肾透明细胞癌(占70%~80%)2.乳头状肾细胞癌(占10%~15%)3.嫌色性肾细胞癌(占5%)。胞质淡染或略嗜酸性,核周常有空晕。预后较好。4.其他类型:集合管癌和未分类性肾癌。【临床病理联系】与专业综合——泌尿系统相似,略(TANG)。起源于后肾胚基组织,为儿童期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单个实性肿物,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切面鱼肉状。镜下具有肾脏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学结构,细胞成分包括:上皮样细胞、间叶细胞、胚【临床病理联系】与专业综合——泌尿系统相似,略(TANG)。尿路上皮肿瘤——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1)尿路上皮乳头状瘤(2)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3)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4)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WHOWHO尿路上皮肿瘤分型(小结TANG)(1)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细胞分化好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细胞核普遍增大上皮癌和轻度核多形性。术后可复发,少数可(<10%)发生浸润(4)高级别乳头状尿路多为浸润性(80%),并容易发生转移。【直接侵犯和转移】①局部浸润——侵袭性强的肿瘤可累及邻近的前列腺、精囊和输尿管等。有的可形成与阴道或直肠相③血行转移——晚期,常累及肝、肺和骨髓。2.临床病理联系①发生于膀胱者,最常见的症状——无痛性血尿。②肿瘤阻塞输尿管开口——肾盂积水、肾盂肾炎。③若侵犯膀胱壁,刺激膀胱黏膜或并发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自己做题】随堂测试答案随堂测试答案6-10EEEAE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新月体的细胞包括A.肾小球系膜细胞B.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C.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D.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E.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2.毛细血管基底膜形成钉状突起,常见于A.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B.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D.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3.肾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常见于A.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E.膜性肾小球肾炎4.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改变为A.大瘢痕性固缩肾B.颗粒性固缩肾C.大白肾D.蚤咬肾E.大红肾5.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为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B.肾小球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C.肾小球脏层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E.肾小球各种细胞均有较明显增生6.急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为A.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B.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底膜增厚C.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D.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7.上行性感染的肾盂肾炎,病变累及最轻的部位是A.肾盂黏膜B.肾间质C.肾小管D.肾乳头E.肾小球8.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痕凹陷,最可能诊断为A.良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萎缩肾B.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D.晚期肾小球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