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使用专业知识讲座_第1页
断句使用专业知识讲座_第2页
断句使用专业知识讲座_第3页
断句使用专业知识讲座_第4页
断句使用专业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之]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

解析:(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整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批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构造助词,可译为“”。(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译文:一种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问询(打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候(唐僧答应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条件达到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困难呢?”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精神确实值得钦佩。不过你话也有些过度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1/40

[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路过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不凡之业。

解析:(1)介词,根据,依靠,凭借。(2)动词,沿袭。(3)名词,原因。(4)介词,趁着,趁此。(5)副,于是,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由于。(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前一种分句,表达原因,可译为“由于”。2/40

[因]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路过绍墓,因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不凡之业。

译文: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不根据出身高低录取人才,并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是曹操成就大业原因。他经常趁敌人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役,动摇了袁绍军心,于是就趁着有理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大胜。这一战胜利也是凭借许攸帮助而取得。后来曹操路过袁绍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由于这些他得到大家拥戴,从而统一天下。由于曹操有非同一般胸怀气量,因此他能够成就不凡事业。3/40文言断句

习惯上称为句读传统古文是不加标点,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种识字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4/40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句基础在于领会全篇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体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先断开,逐渐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体裁、语言格调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还能够借助一定条件。

5/40断句三个步骤:先读后断再检查(一)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二)、利用虚词,帮助断句(三)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6/40

和当代汉语同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经常作句子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名词或代词,就能够确定停顿位置。

需要注意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来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下列“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断句办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7/40例如:

如: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8/40断句办法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主要标志。尤其是某些语调词和连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地方。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目前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调词经常出目前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目前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9/40“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愚以为”“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词也多用于句首。10/40例如: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困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困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11/40断句办法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能够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相同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12/40断句办法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修辞办法,句式整洁,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3/40再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14/40断句办法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形式,我们自然能够据此进行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15/40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再如:

在断句过程中,假如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16/40断句办法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经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后来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标点。17/40如:上常沉着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因此为陛下禽也。”18/40断句办法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尤其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称常见修辞办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数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个断句办法是分别说,在详细断句时,经常要把这些办法综合利用。19/40(8)、掌握文史常识。文言文中文史知识,包括人物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断句也会有帮助。如: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不足保也;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20/40(9)、熟记固定构造。

如: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21/40固定构造:⑴……者,……也。⑵因此……者,……也。⑶为……所……⑷何……之有?⑸孰与……?(与……孰……?)⑹无以……(有以……/何以……)⑺与其……孰若(不若)……⑻不亦……乎?⑼如……何?⑽得无……乎?

22/40检查断句是否合理能够用翻译和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来检查断句是否正确合理。例如:1、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23/40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焉”字在这里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误以为它是句末语调词而属上,就断错了)3、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垓下之战》)。(“辟易”是连绵词,当退避讲,不能拆开。这里却误为单音词,将其理解为受惊逃避意思,并把“易”字属下就错了)24/40断句步骤总结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凭语感断,先易后难(先断有把握部分,后断吃不准部分)。

2、抓词语.①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调词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在句中。②对话、引文标志:“曰”“言”“云”③语句关键,一般是谓语。3、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对称句)、排比句,骈文中四六句等。4、利用上下文内容关连、呼应断句。5、通读全文,进行检查。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查。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内容是否合理。25/40当然,假如我们能够掌握比较丰富文化知识,也能够帮助我们迅速而精确地断句。例如行政事务、名物制度等(如人物名、字、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总之,这道题考查同窗们综合利用文言知识能力,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某些必要练习,注意多种断句办法,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相信在高考中取得满分是完全也许。26/40练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答案: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践)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步);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通“贾”,来往于海上商人)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27/40文言文标点练习

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练习28/40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练习29/40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故多死焉故宽难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故多死焉,故宽难。练习30/40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因此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因此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练习31/4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练习32/40

盖未尝不咎其当初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盖未尝不咎其当初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练习33/40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曰`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曰`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练习34/40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因此为器也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因此为器也;不为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练习35/40

蔡宽夫诗话云诗语大忌用工太过盖炼句胜则意必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