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职学生的特殊群体。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加。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宁波教育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8%-22%,近年来学校以奖助学金为主渠道,勤工助学为重要手段,困难补助、社会资助为辅助手段的多元化资助模式,资助管理工作日渐规范,近两年均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要、靠”心理比较突出,不思进取。因此完善各类资助制度,将经济帮扶与精神帮扶有机结合,变“输血”为“造血”,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二、贫困比例导致精神心理上的贫困目前在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农村学生居多,部分农村偏远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力结构单一,而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加之家中子女多、负担重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也占了很大比例。宁波教育学院困难认定学生中,8.4%为单亲家庭,父母一方因病、意外去世,另外由于离婚率的不断增加,责任意识的减弱,导致单亲的学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贫困的比例。经济困难的同时往往又会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贫困,成为了“双困生”,甚至因为长期的自卑引发为学习困难、就业困难、能力困难等“多困生”。同时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同学缺乏自救意识。根据宁波教育学院2014年数据统计:大二大三困难认定学生人数为233人,其中获得校奖学金人数仅78人,仅占奖学金总人数的25%,占困难认定学生总人数的33%,而我校困难学生补助的覆盖是100%。三、高等职业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他们的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助及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家庭困难学生在每学期初认定,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提供由民政部门盖章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真实材料(包括伤残证明、特困证明、抚恤对象等),由于国家助学金等各类补助力度在加大,部分学生为得到更多的资助故意,报低家庭经济收入,甚至将不是只有父母赡养的祖父祖母也列入家庭成员,降低人均收入。而部分街道民政部门、村委会缺乏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把关不严,出现随意开具证明,证明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困难学生地区分布零散,各班主任不可能逐一家访了解情况,单凭证明较难比较谁更困难。个别家庭经济并非困难的学生借一纸证明,夸大家里困难情况,真假难辨。少数学生通过这些造假手段获得无助学金后,其他同学便会仿效,形成一种恶性的跟风效应。(二)特殊群体限制学校资助工作宣传不系统,深度广度不够。目前对新生入学前的宣传主要通过随录取通知书寄发的宣传材料,而此宣传资料主要介绍的是国家层面的资助政策,对学校本身的资助政策介绍很少,对办理困难认定的手续也没有详细的介绍,导致新生入学出现先申请困难认定再补交材料的情况,降低了工作效率。宣传的渠道也不畅通,没有专门的网站,学校相关信息链接少,更新慢,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对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助对象为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而且实际受补助的名额往往比困难认定的同学少,部分班主任考虑到困难学生的心理,没有普遍宣传、公开评定,只是小范围内商量决定受助名单。责任心不强的班主任也存在把通知要求、审核权限全部下放给班委全权处理的情况,助学金发下后班级也没有做跟踪调查,只是单纯地停留在资助的表面,没有更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三)受资助学生个体情况目前国家和社会实行的都是无偿资助的模式,缺乏对资助权利和义务阐述。当代大学生基本为90后,他们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在受资助的学生中不乏存在“我是贫困生,拿助学金理所当然”的观念,还有学生相互比较资助金额,认为自己所得太少,背后抱怨老师“分配不公”,却从未想到他人是否比自己更需要帮助。受资助学生接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资助的同时,主动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承担应尽义务意识欠缺。个别困难学生虚荣性强,例如一单亲的贫困生,将暑假赚来的五千元钱买了一个iphone5手机。部分学生感恩意识薄弱,对国家设立助学金真正目的不理解。如彩虹助学是宁波市慈善总会开展的一项宁波市民结对的资助活动,由学生入学开始结对至大学毕业,每学年3000元,但经调查显示,每一期的结对学生中到第二年都有不能继续顺利结对的情况发生,这里有资助人的某些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受资助学生主观原因,不能和资助人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联系导致结对中止。四、完善和完善高校财政支出对策(一)全面落实资金和“三个受众”教育,开展深入培训1.整合政府和学校的政策和制度,切实把党和政府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怀放在家庭横向即加大宣传资助的广度,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政府和学校资助工作的政策、办法和实施程序,切实把党和政府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怀送到学生手中。纵向即加深宣传资助的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活动,让家长、学生、老师对有关资助体系措施应知尽知,增加资助工作的透明度,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2.树立自信,三自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重视思想教育。平时班主任要多与其谈心,时刻关注其思想动态,将“三自”教育贯穿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三自”教育,让学生学会不断完善自已,学会自尊,增加自信;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挖掘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卸掉思想包袱,逐渐树立自信心;在社会实践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学会自立自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各高职院校之间通过开展“励志巡讲”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榜样的优秀事迹,传递前行的正能量,增强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二)以个体和团队的形式,整合学校资源,构建新帮扶模式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困难———心理困难。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贫困生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生接纳自我、增强自信心等心理改善有着其它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大,大一刚入学就有很多同学开始寻找打工赚钱的机会,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很所有贫困生的需求,校外打工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于是他们在工作与学习中间徘徊,不知如何取舍。贫困生的自尊心一般又较强,有时还比较敏感,看似平常的小事会使他们背上心理包袱,而且他们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无疑是一个安全隐患,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来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双助型”的帮扶模式,即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有机结合的帮扶模式。建立以心理咨询中心为核心、学院辅导员为枢纽、学生干部为信息源的信息体系。通过团体培训,增强团队成员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他们坦然面对现实,努力克服困难的阳光心态。并开展一些深入实际、适应竞争、有利于发展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具有反哺教育的公益活动,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幸福、快乐的能力,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转化为传播正能量的健康群体,在心理上脱困。(三)完善制度,扩大思路,建立合理、真实的资金申报制度1.规范学生基本情况档案,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动态管理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在困难学生提供材料,确保学生隐私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建立完善学校与学院两级困难学生的档案库,并对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每学年初更新困难学生档案库,每学年未汇总困难学生受资助情况,以确保困难学生档案的准确性、动态性、完整性,体现资助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2.家庭经济情况困难认定材料作为学校各项资助工作的前提条件和依据,直接影响到资助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学院要切实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如实提供家庭情况证明,提供真实家庭住房及成员照片。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生,通过本人申请陈述,寝室调研,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及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情况,切实了解学生的困难。学校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强化认定制度,努力提高认定的实效性。规范操作,实事求是,是资助落到实处的第一关。3.自觉遵守资助工作的组织协调资助工作的严肃性要求在审核审批过程要秉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遵守资助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坚决反对“拜金主义”,抑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坚持做到“多沟通,多交流,多反馈”。从班级到学院到学校,标准统一、操作透明、程序规范、评定公开,自下而上严格按照资助政策规定的条件和标准,对学生申请的材料逐一进行审核、审批,结果在适当范围内公示。4.设岗扶助,扩大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挖掘勤工助学岗位,积极推进学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以组织勤工助学招聘会等方式动员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信息服务。让困难学生通过劳过获得相应报酬,缓解经济困难,从而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同时建立良好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运作和长远发展。5.多方联动制度在一个以国家资助为主体,社会和学校共同帮困的资助制度下,建立并完善的以国家政府在经济上予以资助,辅导员生活上予以关心,教师在思想上予以引导,同学在学习上予以帮助的多方联动制度。目前学校已经开展教师党员结对困难学生,与此同时,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让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给予帮助,并做好管理工作者的协调和配合工作,全方面掌握困难学生的动态。让帮困充满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贪吃蛇课程设计结果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设施合作开发PPP项目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创业公司新增股份引入协议3篇
- 课程设计里的课程导入
- 二零二五年度拆除工程安全监督服务协议3篇
- 提质提升项目建立实施方案范文(2篇)
- 运行部主任安全职责(3篇)
- 大学班委职责细化(3篇)
- 测尘工操作规程模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江苏二手车买卖双方车辆交易售后服务跟踪合同
- 分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考核评价和后评估办法(试行)
- 医院物业管理应急预案
- 如何认识和欣赏《楚辞》
- 幼儿园英语教学计划模板述职汇报
- T-ISEAA 001-2020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
- QC成果提高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
- 子宫内膜癌护理查房
- 神通数据库管理系统v70企业版5安装部署手册
- 信息部年终工作总结(2篇)
- 化工厂有限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 JJF 1089-2002滚动轴承径向游隙测量仪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