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肩凝症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_第1页
骨痹肩凝症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_第2页
骨痹肩凝症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_第3页
骨痹肩凝症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_第4页
骨痹肩凝症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痹-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护理方案骨痹-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护理方案1骨痹-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四、健康指导骨痹-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2一、常见证候要点1.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膩。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3.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4.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5.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一、常见证候要点1.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3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关节疼痛二.关节肿胀三.屈伸不利四.不寐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关节疼痛4一.关节疼痛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应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2.评估生命体征的变化。3.了解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4.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保持患肢功能位。5.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6.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进食、穿衣、梳头、个人清洁卫生、如厕。7.遵医嘱选用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8.按疼痛规律施护,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免疼痛的方法,包括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放松技巧。9.小针刀施护:治疗部位24小时内不能沾水,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治疗判结束局部冰敷20~30分钟。10.注意保暖。一.关节疼痛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的5关节疼痛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4(1)中药湿敷: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治疗部位,持续20~30分钟,每日1次,每次湿敷面积不超过全身的1/3;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湿敷后注意评估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2)穴位贴敷:遵医嘱选取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等穴,进行穴位贴敷,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至3小时。皮肤有炎症、破溃及药物或胶布过敏等不宜贴敷;贴敷期间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进食辛辣刺激、腥膻等食物,忌饮酒;贴敷后注意讠评估局部皮肤有无红疹、瘙痒、水泡、破溃等,应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3)中药熏蒸:将浸有中药液的敷料对准熏蒸部位,保持药液温度43~46℃,每日1下次,每次20~30分钟。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体质特别虚弱的人不宜中药熏蒸;避免烫伤;年老体弱者防止虚脱;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4)TDP神灯照射法:照射处皮肤距离辐射板30~0cm,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e40℃,每日1次,每次20分钟。高热、软组织损伤早期、有出血倾向者禁用;避免烫伤;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关节疼痛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4(1)中药湿敷:敷布在药液中浸6关节疼痛中医护理特色技术5-7(5)雷火灸:遵医嘱选取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等穴,进行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体质虚弱者,施灸火力宜小,避免烫伤;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些糖水后再进行施灸;雷火灸治疗后注意评估局部皮肤有无水泡,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6)中药离子导入:将中药液涂于治疗部位皮肤,将探头放置于其上,反复提拉、打圈,促进药液导入,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有皮肤破溃、炎症、湿疹、安装心脏起搏器等仪器的患者禁用,防止电灼伤;局部皮肤或身体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7)拔火罐:遵医嘱选取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等穴,每日1次,留罐10~15分钟。皮肤过敏、水肿部位、皮肤有破损的病人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患者过饥、过饱、过度疲劳时慎用;拔罐当日不宜洗澡;治疗判后注意评估局部皮肤有无水泡,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关节疼痛中医护理特色技术5-7(5)雷火灸:遵医嘱选取肩髃、7二.关节肿胀1.评估关节形态及肿胀的部位、持续日时间、运动情况等。2.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敷,注意避免烫伤。3.关节肿胀较甚者可进行耸肩运动;缓解期及恢复期可进行钟摆运动、面壁爬墙、越耳摸头、体操棒训练。4.遵医嘱选用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5.保持患肢功能位。6.注意保暖。二.关节肿胀1.评估关节形态及肿胀的部位、持续日时间、运动情8关节肿胀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4(1)遵医嘱中药湿敷: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治疗部位,持续20~30分钟,每日1次,每次湿敷面积不超过全身的1/3;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湿敷后注意评估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2)遵医嘱中药药熨:将药袋放于患处顺时针推熨,药熨时药袋温度为50~60℃,持续,15~30分钟,每日1次。实证、热证、局部无感觉、腹部有性质不明包块等不宜中药药熨;皮肤破溃、炎症及水泡患者禁用;治疗时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治疗结束后,评估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3)遵医嘱中药熏蒸:将浸有中药液的敷料对准熏蒸部位,保持药液温度43~46℃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体质特别虚弱的人不宜中药熏蒸;避免烫伤;年老体弱者防止虚脱;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4)TDP神灯照射法:照射处皮肤距离辐射板30~50cm,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40℃,每日1次,每次20分钟。高热、软组织损伤早期、有出血倾向者禁用;避免烫伤;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关节肿胀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4(1)遵医嘱中药湿敷:敷布在药9关节肿胀中医护理特色技术5-7(5)遵医嘱中药外敷: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纱布上,厚薄0.2~0.3cm,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皮肤破损处禁用中药外敷疗法;注意评估局部皮肤有无红疹、瘙痒水泡、破溃等,应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6)遵医嘱穴位贴敷。肩痹取曲池、肩髃、足三里等穴进行穴位贴敷,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至3小时。皮肤有炎症、破溃及药物或胶布过敏等不宜贴敷;贴敷期间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进食辛辣刺激瘙痒、水泡、破溃等,应及时对十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7)雷火灸:遵医嘱选取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穴等穴,进行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体质虚弱者,施灸火力宜小,避免烫伤;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些糖水后再进行施灸;雷火灸治疗后注意评估局部皮肤有无水泡,及时于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关节肿胀中医护理特色技术5-7(5)遵医嘱中药外敷:将调制好10三.屈伸不利1.评估肌力及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日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发生。2.关节肿胀较甚者可进行耸肩运动;缓解期及恢复期可进行钟摆运动、面壁爬墙越耳摸头、体操棒训练。3.遵医嘱选用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4.注意保暖。三.屈伸不利1.评估肌力及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11屈伸不利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遵医嘱中药涂药: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边界超出患处1~2cm,厚度以2~3mm有为宜,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涂药后评估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2)遵医嘱中药泡洗:根据泡洗部位选择合适药液量,温度40℃,每日1次,每次308分钟。有皮损及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防止烫伤;如出现红疹、瘙痒,应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3)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将中药液涂于治疗部位皮肤,将探头放置于其上,反复提拉、打圈,促进药液导入,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有皮肤破溃、炎症、湿疹、安装心脏起搏器等仪器的患者禁用,防止电灼伤;局部皮肤或身体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4)遵医嘱蜡疗:将蜡块套在治疗部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皮肤破损、化脓性炎症及皮肤过敏性患者不易蜡疗;治疗期间患者应适量饮水,勿空腹进行;治疗后评估皮肤出现发红、发热及汗出属正常现象,注意避风寒,状况未消退之前,勿使用任何护肤品,防止堵塞毛孔,影响余邪消散。(5)拔火罐:遵医嘱选取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穴等穴,每日1次,留罐10~15分钟。皮肤过敏、水肿部位、皮肤有破损的病人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患者过饥、过饱、过度疲劳时慎用;拔罐当日不宜洗澡;治疗后注意评估局部皮肤有无水泡,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屈伸不利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遵医嘱中药涂药:将药物均匀涂于12四.不寐1.保持患肢功能位。2.放松疗法:听舒缓轻音乐;温水泡脚,按摩涌泉穴;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睡前饮热牛奶。3.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床铺舒适。4.遵医嘱选用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选取耳部心、肾、皮质下、神门、枕、肝、脾胃等反射区,进行耳穴贴压,每日定时按压刺激反射区,每次1-2分钟,每日3-5次;耳穴贴压夏季可留置1-3天,春秋可留置3-5天,冬季可留置5-7天,如有潮湿污染随时更换。耳部皮肤有炎症、破溃及胶布过敏等不宜贴压,防止皮肤感染。(2)开天门法:将双手放于头部,推上星→推头维→推眉围→梳理太阳经→扣印堂→扣百会一揉太阳穴→揉风池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以疏通经络,促进睡眠。四.不寐1.保持患肢功能位。13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二)特色技术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14(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宜早饭前30分钟,午、晚饭后30分钟服用,如有胃部不适可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2.注射给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滴速不宜过快,尤其是首次输液时滴速宜慢。注意药物过敏反应,有无皮疹、瘙痒气急、心悸、发热等症状。3.外用中药。(1)告知患者外用中药可能着色。(2)止痛散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贴敷后评估皮肤是否有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反应。(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15(二)特色技术1.中药湿敷2.中药熏蒸3.中药外敷4.穴位贴敷5.中药泡洗6.中药离子导入7.中药涂药8.蜡疗(二)特色技术1.中药湿敷16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二)饮食指导(三)情志调理(四)康复指导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7(一)生活起居1.肩关节部位保暖,慎起居防风寒,随气候变化随时于增减衣服,避免久居潮湿之地。2.日常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关节,必要时佩戴披肩,避免夜晚露肩睡觉。3.中医治疗后防止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一)生活起居1.肩关节部位保暖,慎起居防风寒,随气候变化随18(二)饮食指导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高维生素、高钙的食物为主。1.肝肾亏虚证:宜进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羊肉、韭菜等2.寒湿痹阻证:宜进食温经散寒的食品,如薏苡仁、韭菜、羊肉、干姜等,忌生冷的食品。3.湿热阻络证:宜进食清热利湿通络的食品,如丝瓜、冬瓜、赤小、豆、玉米须,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的食品,鼓励多饮水4.痰瘀互结证:宜进食化痰祛瘀的食品,如萝卜、山楂等,忌肥甘、厚腻等生痰生湿的食品。5.气血两虚证:宜进食补益气血的食品,如大枣、桂圆、阿胶,同时多进食动物肝我到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品。(二)饮食指导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高维生素、高钙的食19(三)情志调理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2.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3.有情绪障碍者,加强巡视,多关心患者,建议请心理咨询医师进行治疗。4.分散注意力法:听舒缓音乐、移情疗法、指导家属与患者聊天。5.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三)情志调理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20(四)康复指导1.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或适当进行锻炼。2.急性期关节肿痛较甚者宜卧床休息,不要急于活动,减轻关节负荷;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或适当进行关节非负重运动锻炼,增强肌力和耐力;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可采用散步、游泳等,注意减少关节负重。3.根据患者关节病变部位、程度、症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功能锻炼方法。如以双手等小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抓空法、持物法等动作;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扩胸、弯腰、飞燕等动作;以双膝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骑自行车、游泳、散步等运动。4.活动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剧烈活动,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凉刺激,可配合使用辅助用具,如腰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