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形象(53张)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形象(53张)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形象(53张)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形象(53张)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形象(53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高中必背古诗文天天读高中必背古诗文天天读《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鉴赏形象答题模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概念地图人物形象他人形象象征形象自身形象特定形象鉴赏事物鉴赏人物鉴赏景物景物作用描述意境景物特征写景技巧知识清单常见风格常见意象常用典故常见意境鉴赏形象答题模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概念地图人物形象他人形象象征鉴赏人物鉴赏人物诗歌形象及类型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从抒写对象上看,分两种:人物形象A、自身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如《声声慢》《归园田居》)B、他人形象。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诗歌形象及类型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从角色上分,常见人物形象从角色上分,常见人物形象从特征上分,常见人物形象从特征上分,常见人物形象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形象(53张)课件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形象(53张)课件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英姿飒爽、英武豪迈、勇猛剽悍、干练果决、斗志昂扬、豪放萧洒、不拘礼节、天真顽皮、零落漂泊、忧国忧民、辗转漂泊、饱经磨难、顾影自怜、寂寞惆怅、身孤影单、百无聊赖、幽独苦闷、羁旅天涯、相思愁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安贫乐道、怡然自乐、安闲宁静、心如止水、情趣高雅。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自身形象(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题。诗人只顾寻胜景(13年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竹轩诗兴张镃zī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塑造了闲适自得、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13年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塑造了闲适(11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11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准确翻译解说,概括形象特征答题规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012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012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主人公满(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诗中行动、神态、心理、细节等烘托行动、神态、心理、细节等烘托答题规范答题规范鉴赏景象鉴赏景象1、牢记一个规律:一切景语皆情语!2、抓住景色特点,借助联想,抓住“景”与情”的相似点,揣摩情感。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解题思路1、牢记一个规律:一切景语皆情语!解题思路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风雨昨晚风雨交加……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啼鸟:欢快的气氛风雨:无情的风雨落花:实让人惋惜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喜悦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先想再想总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先想再想总结春眠3、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来体会诗歌的“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物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先有情,缘情选景。寓情于景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于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这种方式使客观景物明显地带有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但诗人感叹时事,深恨离别,故寓情于景,说花朵因伤时而流泪,鸟儿因恨别而惊惶不安。触景生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先有景,后有情。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以景代情作结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四种。3、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来体会诗歌的“情”“景”关系借4、了解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伤春悲秋,或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4、了解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5、掌握景物描写方法技巧感官动静点面正侧虚实白描修辞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明丽斑斓、低沉暗淡5、掌握景物描写方法技巧感官动静点面正侧虚实白描修辞时空:远(09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描述景象型试题类型(09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描述景象型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3分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3—4分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5分请你打分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答题技巧①景色的特征是什么;②逐句描写景物。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答题技巧①景色的特征是什么;②逐句描写景物。词2009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点出景物概括特征(时间+地点+特征)。试题类型

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009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点出景物概括(08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试题类型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08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09全国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概括意境特点(时间+地点+特征)。点出意象试题类型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09全国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概括意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福建15)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试题类型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福建15)景象作用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高考全国二卷)试题类型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景象作用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试题类型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吴松道中二首(其二)试题类型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点明了人物“我和客人”事情“送别”时间“晚上”地点“江边”。2)衬托人物性格。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3)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4)表达人物心情。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中即以美好的春天涌动的江水绚丽的花朵和明月夜来反衬作者内心的寂寥和愁苦。5)创造意境,含蓄无限景象作用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如“浔阳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2014安徽卷)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写景技巧型试题类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2014安徽卷)写景技巧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14辽宁卷)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试题类型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14辽宁卷)(13年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理解意境型试题类型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13年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理解意境型(11•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题类型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11•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7天津)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试题类型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7天津)(12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试题类型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12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答题技巧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鉴赏物象鉴赏物象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