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药化学(二)-(1)带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药化学(二)-(1)带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药化学(二)-(1)带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药化学(二)-(1)带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药化学(二)-(1)带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化学(二)-(1)中药化学(二)-(1)

一、A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A.植物药中的化学成分B.中药中含量高的化学成分C.中药中某一标志性的成分D.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E.中药中所含有的所有化学成分

D

[解析]中药化学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等。

2.不属于溶剂提取方法的是()A.水蒸气蒸馏法B.回流提取法C.渗漉法D.连续回流提取法E.浸渍法

A

[解析]溶剂提取法包括: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3.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成份是()A.生物碱B.生物碱盐C.有机酸D.氨基酸E.强心苷

E

[解析]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用于分离纯化蛋白质、多糖、生物碱和其他水溶性成份。强心苷属于脂溶性成分,不适合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

4.提取挥发油时宜选用的方法是()A.煎煮法B.分馏法C.水蒸气蒸馏法D.盐析法E.冷冻法

C

[解析]提取挥发油宜选用水蒸气蒸馏法。

5.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A.乙醚B.丙酮C.甲醇D.乙醇E.丙酮-甲醇(1:1)

A

[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上五项与水不相混溶的只有乙醚。

6.以下不属于单糖的是()A.景天庚酮糖B.葡萄糖C.鼠李糖D.麦芽糖E.半乳糖

D

[解析]单糖有景天庚酮糖、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而麦芽糖属于双糖。五碳醛糖:L-芹糖、B-木糖、L-阿拉伯糖、D-核糖;甲基五碳糖:D-鸡纳糖、L-鼠李糖、D-夫糖;六碳醛糖:D-葡萄糖、D-甘露糖、D-乳糖;六碳酮糖:L-果糖;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L-半乳糖醛酸。

7.从植物药材浓缩水提取液中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的方法为()A.水-醇法B.醇-水法C.醇-醚法D.醇-丙酮法E.酸-碱法

A

[解析]从植物药材浓缩水提取液中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采用水-醇法。

8.多数苷类呈左旋,但水解后生成的混合物一般是()A.左旋B.右旋C.外消旋D.内消旋E.无旋光性

B

[解析]苷类水解后,由于生成的糖是右旋的,因而是混合物呈右旋。

9.麦芽糖酶能水解的是()A.α-果糖苷键B.α-葡萄糖苷键C.β-果糖苷键D.β-葡萄糖苷键E.α-麦芽糖苷键

B

[解析]麦芽糖酶是一种α-苷酶,其专属性较强,只能水解α-葡萄糖苷键。

10.番泻苷A中,两个蒽酮连接位置为()A.C10-C10B.C1和C3C.C6和C7D.C10和C1E.C10和C2

A

[解析]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成分番泻苷A、B、C、D等皆为二蒽酮类衍生物,二蒽酮类化合物C10-C10键易于断裂,生成蒽酮类化合物。

11.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A.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B.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C.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D.芦荟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E.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

A

[解析]蒽酮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排列顺序为: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判断酸性强弱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

12.可用于鉴别蒽醌类化合物中酚羟基取代的数目及取代位置的反应为()A.Feid反应B.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C.Bomtrgers反应D.Kesting-Craven反应E.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E

[解析]在醌类化合物中,如果有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结构时可与Pb2+、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显不同的颜色。其他反应均不能鉴别酚羟基取代的数目和位置。

13.分离羟基蒽醌混合物最佳方案是()A.采用不同溶剂,极性由弱至强提取B.采用不同溶剂,极性由强至弱提取C.溶于乙醚后,依次用不同碱萃取,碱度由弱至强D.溶于乙醚后,依次用不同碱萃取,碱度由强至弱E.溶于碱水后,依次加不同酸用乙醚萃取,酸度由强至弱

C

[解析]分离羟基蒽醌混合物采用溶于乙醚后,依次用不同碱萃取,碱度由弱至强。

14.某一香豆素苷经酶水解后的苷元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中,是由于结构中含有()A.不饱和酮B.酮基C.甲氧基D.苯E.内酯环

E

[解析]香豆素类及其苷元分子中具有内酯环,在酶或碱溶液中水解内酯环可以开环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而溶于碱水。

15.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A.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连接而成B.苯骈-α吡喃酮C.苯骈-γ吡喃酮D.邻羟基桂皮酸E.对羟基桂皮酸

B

[解析]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

16.呋喃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A.黄色荧光B.蓝色荧光C.绿色荧光D.红色荧光E.不显荧光

B

[解析]香豆素类在可见光下为无色或浅黄色结晶,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索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成环后有时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香豆素母体本身无荧光,而羟基香豆素类在紫外光下多显出蓝色荧光,在碱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香豆素类荧光与分子中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有一定关系,一般在C7位引入羟基即有强烈的蓝色荧光,加碱后可变为绿色荧光;但在C8位再引入一羟基,则荧光减至极弱,甚至不显荧光。呋喃香豆素多显蓝色或褐色荧光。

17.秦皮中所含主要成分的结构类型属于()A.简单香豆素类B.呋喃香豆素类C.吡喃香豆素类D.异香豆素类E.其他香豆素类

A

[解析]秦皮其有效成分为香豆素类,其中七叶内酯和七叶苷是抗痢疾杆菌的有效成分,属于简单香豆素类。

18.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是()A.C6-C6-C3B.C6-C6-C6C.C6-C3-C6D.C6-C3E.C3-C6-C3

C

[解析]凡两个苯环(A环、B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类成分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且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基。

19.与硼酸生成亮黄色的黄酮为()A.7-OH黄酮B.3-OH黄酮C.4-OH黄酮D.5-OH黄酮E.3-OH黄酮

D

[解析]硼酸络合法检识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苷元可与硼酸络合,生成物易溶于水,借此可与不具上述结构的黄酮苷元类化合物。

20.与盐酸一镁粉呈红色至紫红色反应的化合物为()A.橙酮B.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C.香豆素D.查耳酮E.异黄酮

B

[解析]与盐酸-镁粉呈红色至紫红色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

21.能溶于酸水,且显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矢车菊素B.葛根素C.槲皮素D.槲皮素7-葡萄糖苷E.黄芩苷

A

[解析]花色素类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色原烯的衍生物。由于花色素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故又称花色苷。如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天竺葵素等属于此类。结构特点是基本母核的C环无羰基,1位氧原子以盐形式存在,所以溶于酸水;花色素类(颜色随pH而改变)显红色(pH<7)、紫色(pH=8.5)、蓝色(pH>8.5)。

22.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水溶性最大的是()A.查耳酮B.二氢黄酮C.异黄酮D.花色素E.黄酮醇

D

[解析]花色苷元(花色素类)虽为平面结构,但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用性,水溶解度较其他大。黄酮类苷元溶解度大小为花色素苷元>二氢黄酮(醇)>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

23.酸性最强的黄酮是()A.5,8-二OH黄酮B.7,4-二OH黄酮C.3,5-二OH黄酮D.3,4-二OH黄酮E.2,4-二OH黄酮

B

[解析]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由于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以黄酮为例:7,4-OH>7或4-OH>一般酚-OH>3或5-OH。

24.水解后易被氧化而显绿色的是()A.芦丁B.黄芩苷C.葛根素D.大豆苷E.橙皮苷

B

[解析]黄芩苷在黄芩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含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黄芩变绿的主要原因。

25.属于C-苷的是()A.大豆素B.葛根素C.大豆苷D.黄芩苷E.芦丁

B

[解析]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类结构特点:B环连接在C3位上,为3-苯基色原酮,C2、C3以单键相连的为二氢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科、鸢尾科等植物中)。属于C-苷。

26.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的化合物是()A.黄酮类B.有机酸类C.萜类D.甾体类E.蒽醌类

C

[解析]萜类化合物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合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27.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A.一氧化氮B.二硫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E.甲苯

D

[解析]挥发油的提取常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得到。

28.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A.单萜、倍半萜B.二萜类C.三萜类D.芳香族类E.脂肪族类

A

[解析]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单萜、倍半萜。

29.原人参二醇是()A.β-香树脂烷型三萜B.α-香树脂烷型三萜C.达玛甾烷型D.羊毛脂甾烷型E.甾醇类

C

[解析]三萜类成分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四环三萜(羊毛脂甾烷型和达玛烷型:原人参二醇)和五环三萜(①齐墩果烷型(即β-香树脂烷型),以齐墩果酸为代表;②乌苏烷型(即α-香树脂烷型或熊果烷型),以乌苏酸为代表;③羽扇豆烷型,以白桦脂醇、白桦脂酸为代表;④其他类型,有木栓烷型、羊齿烷型和异羊齿烷型、何帕烷型和异何帕烷型等)。

30.某中药水提取液于试管中振摇能产生泡沫,则水溶液中可能含有()A.皂苷B.皂苷元C.蒽醌D.黄酮E.蒽醌

A

[解析]皂苷具有发泡性,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某中药水提取液于试管中振摇能产生泡沫,则水溶液中可能含有皂苷。

31.三萜皂苷元结构的共同特点是()A.有5个环B.有双键C.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D.有8个甲基E.C3-OH和糖链缩合形成皂苷

B

[解析]三萜皂苷的皂苷元为三萜类衍生物,其基本骨架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30个碳原子组成。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可分为四环三萜皂苷(羊毛脂甾烷型、达玛烷型)和五环三萜皂苷(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两大类。

32.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可选用的方法是()A.丙酮沉淀法B.胆甾醇沉淀法C.乙醚沉淀法D.铅盐沉淀法E.碱水沉淀法

D

[解析]铅盐沉淀法用于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

33.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的主要区别是()A.A/B环稠和方式不同B.B/C环稠和方式不同C.羟基连接位置不同D.内酯环连接位置不同E.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E

[解析]强心苷的苷元是甾体衍生物,具有下列特征:苷元部分根据在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两类:甲型强心苷(强心甾烯类),也称甲型强心苷元,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大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allo一体),其母核称强心甾。乙型强心苷(蟾蜍甾二烯类),又称乙型强心苷元或海葱甾二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是β-构型,其母核称蟾蜍甾或海葱甾。

34.下列哪个反应不是作用于甾体母核的()A.醋酐-浓硫酸反应B.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C.三氯醋酸反应D.三氯化锑反应E.氯仿-浓硫酸

B

[解析]甾体母核中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有乙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磷酸反应,三氯醋酸反应,三氯化锑反应,氯仿-浓硫酸。

35.α-去氧糖的反应是()A.Tschugaev反应B.Kedde反应C.Raymond反应D.Legal反应E.Xanthydrol反应

E

[解析]作用于α-去氧糖的反应有Keller-Kiliani(K-K)反应,咕咕醇反应,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对-硝基苯肼反应,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36.下列化合物中能使Kedde试剂产生阳性反应的为()A.黄酮苷B.洋地黄毒苷C.甘草皂苷D.香豆素苷E.生物碱

B

[解析]作用于α、β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双键由20(22)转移到20(21),生成C22活性亚甲基,能与下列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乙型强心苷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故无此类反应;有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Legal反应),间二硝基苯试剂(Raymond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Kedde反应)如洋地黄毒苷,碱性苦味酸试剂(Baljet反应)。

37.下列有关生物碱的论述,正确的是()A.含有N原子B.显碱性C.包括来源于自然界的所有含N的成分D.无色E.在植物体内以盐的状态存在

A

[解析]生物碱是指一类来源于生物界(以植物为主)的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多数生物碱分子具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且氮原子在环状结构内,大多呈碱性。一般具有生物活性。

38.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的化合物是()A.山莨菪碱B.延胡索乙素C.去甲乌药碱D.麻黄碱E.苦参碱

D

[解析]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水或稀醇中能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分子络合物,这些试剂称为生物碱沉淀试剂。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大分子酸类等。常见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碘化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等。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一般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麻黄碱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

39.阿托品属于()A.生物碱类B.单萜类C.二萜类D.苯丙素类E.香豆素类

A

[解析]阿托品属于生物碱类化合物。

40.某生物碱的碱性弱,它的()A.pKb小B.pKa大C.Kb大D.Ka大E.以上都不是

D

[解析]生物碱碱性强弱:表示碱性强,pKa值大、pKb值小、Kb值大、Ka值小;碱性弱,pKa值小、pKb值大、Kb值小、Ka值大。

41.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是()A.秋水仙碱B.苦参碱C.莨菪碱D.汉防己碱E.长春碱

D

[解析]生物碱类型:莨菪碱(阿托品)属于莨菪烷衍生物,汉防己碱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苦参碱属于吡啶类生物碱,长春碱属于吲哚类生物碱。

42.属于吡啶类生物碱的是()A.槟榔碱B.莨菪碱C.乌头碱D.麻黄碱E.小檗碱

A

[解析]槟榔碱属于吡啶类生物碱,莨菪碱属于莨菪烷类生物碱,小檗碱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麻黄碱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

43.亲水性生物碱不包括()A.季铵型生物碱B.生物碱N-氧化物C.酰胺类生物碱D.小分子生物碱E.酯类生物碱

E

[解析]亲水性生物碱包括季铵型生物碱、生物碱N-氧化物、酰胺类生物碱、小分子生物碱。

44.pKa的含义是()A.生物碱的溶解度B.生物碱的解离度C.生物碱共轭酸的溶解度D.生物碱共轭酸的解离度E.生物碱共轭酸解离常数的负对数

E

[解析]pKa为生物碱共轭酸解离常数的负对数,用以表示碱的强弱。

45.检识鞣质常用的试剂是()A.明胶B.AlCl3C.ZrOCl2/枸橼酸D.Ba(OH)2E.Mg-HCl

A

[解析]检识鞣质常用的试剂是明胶。

46.鞣质不能与哪类成分生成沉淀()A.蛋白质B.醋酸铅C.生物碱D.咖啡因E.铁氰化钾

E

[解析]鞣质能与蛋白质、醋酸铅、生物碱、咖啡因成分生成沉淀。

47.根据鞣质的化学结构特征可将其分为()A.二类B.三类C.四类D.五类E.以上都不对

B

[解析]根据鞣质的化学结构特征可将其分为三类,复合鞣质、缩合鞣质、可水解鞣质。

48.β位有COOH取代的是()A.大黄素B.芦荟大黄素C.大黄素甲醚D.大黄酸E.番泻苷B

D

[解析]大黄素取代基为β位有OH,芦荟大黄素取代基为β位有OH取代,大黄素甲醚取代基为β位有取代,大黄酸取代基为β位有COOH取代,番泻苷B为二蒽酮类。

49.游离醌类多具有()A.无色B.多以游离状态存在C.多结合成苷D.升华性E.挥发性

D

[解析]游离的醌类多具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类及萘醌类具有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