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小学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小学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小学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小学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笋街小学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石笋街小学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图设计目录TOC\o"1-2"\h\u31233一、工程概况 页共35页一、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拟建“石笋街小学改扩建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林巷和花牌坊街路口,原成都市石笋街小学(西区)校园内,项目北侧和东侧均为已建成住宅。该校园原有4栋建筑,沿西林巷街道为两栋2层砖结构的附属用房,后期将进行拆除;另外一栋为4层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办公楼,局部为6层,该栋将予以保留,仅进行风貌改造;以及一栋1层的砖结构食堂。在学校东侧沿花牌坊街新建一栋6层教学楼(23.80m),以及1层地下室,±0.000=499.70。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4334.45㎡,地下室层高5.1m。新建部分拟采用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该项目建设单位为成都市金牛国投建设有限公司,我司前期对该项目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现受业主的委托,对该项目新建教学楼进行基坑支护、降水设计。1.2基坑支护工程概况本项目新建教学楼±0.00标高499.70m,设1地下室,板顶面标高494.45m,拟定场地场平标高499.40m。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及基础图,并结合勘察报告揭示地表高程,本项目设计基坑开挖最大深度为6.50m。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进行基坑支护,详见各段支护平面图及剖面图。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对基坑安全等级的相关规定,本基坑安全等级划分为二级。根据现场踏勘及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信息,本工程主要采用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局部地段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形式,设计使用期限为12个月(自基坑竣工之日起计算),若超出此使用期限须由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安全鉴定并采取加固措施后方能继续使用(但不得超过鉴定机构提出的使用期限),基坑回填前坑顶禁止超载。1.3拟建项目基坑周边环境概况根据现场踏勘及勘察报告得知,基坑北侧为已建成的高程住宅小区,距离基坑约12m,距离小区围墙约4m;东侧为5层教学楼和操场,距离教学楼约8m;南侧紧邻城市支路西林巷,城市支路人行道及车行道上分布有燃气、电力等市政管线;西侧为城市绿地。项目周边情况及新建建筑如下图:基坑支护施工前应充分复核施工范围内及周边市政通信用电、给排水、地下管网等资料,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安全。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林巷和花牌坊街路口,原成都市石笋街小学(西区)校园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大体为499.30m左右,拟建建筑位置现状为学校操场及沿街的2层砖结构附属建筑。地貌单元属于岷江水系Ⅰ级阶地。2.2地层结构根据勘察成果资料,以及地质调查与测绘及工程地质钻探揭示,场地岩土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pl)粉土、粉砂、细砂及卵石层组成,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pl)粉土粉土(①):土黄色、灰黄色,中密,湿,呈土块状,手捏易碎,质较纯,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主要分布于地表,其上部有校园建设时填筑的砖块、碎石等杂物。本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该层土揭露厚度2.2~3.5m,平均厚度2.71m,层顶埋深0m,层顶高程457.19~457.83m,层底埋深2.2~3.5m,层底高程453.72~455.63m。粉砂(②):青灰色、灰黄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局部夹少量黏粒。本场地范围内大部分地段分布,仅ZK-08、ZK-10、ZK-11、ZK-12号钻孔无粉砂层,该层土揭露层厚0.50~1.40m,平均厚度0.89m;层顶埋深2.20~2.70m,层顶高程454.50~455.63m;层底埋深2.80~3.80m,层底高程453.46~454.51m。细砂(③):青灰色、灰白色、灰黄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局部夹少量卵石。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揭露钻孔有ZK-04,揭露厚度0.8m,层顶埋深5.40m,层顶高程451.91m;层底埋深6.20m,层底高程451.11m。卵石(④):青灰色、褐灰色、浅灰色,湿~饱和,稍密~密实为主,局部松散。卵石成分分主要为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及花岗岩等。磨圆度较好,以亚圆形为主,少量圆形,分选性差,中风化~微风化。卵石含量一般50~80%,粒径以2~15cm为主,部分粒径大于20cm,最大粒径达50cm,漂石含量约为3~8%,充填物主要为细、中砂及圆砾,局部夹细砂薄层。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按卵石颗粒含量和N120动力触探将其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四个亚层。松散卵石(④1):褐灰色为主,湿~饱和,卵石含量约50%~55%,粒径一般为2~5cm,圆砾及细砂、中砂充填,卵石磨圆度较好。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小于4击,该层土揭露层厚1.20~2.00m,平均厚度1.54m;层顶埋深2.80~3.80m,层顶高程453.46~454.51m;层底埋深4.30~5.20m,层底高程452.00~453.01m。稍密卵石(④2):褐灰色、浅灰色,潮湿~饱和,稍密,卵石约占55%~60%,粒径一般2~8cm,圆砾及中、细砂充填,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4~7击,该层土揭露层厚1.10~7.50m,平均厚度6.48m;层顶埋深4.30~6.20m,层顶高程451.11~453.01m;层底埋深5.40~12.40m,层底高程444.82~451.91m。中密卵石(④3):褐灰色、浅灰色,中密,卵石约占60%~70%,局部稍密,饱和,圆砾、中砂充填,卵石粒3~10cm,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7~10击。该层土揭露层厚3.40~4.80m,平均厚度3.95m;层顶埋深11.30~12.40m,层顶高程444.82~446.13m;层底埋深15.60~16.20m,层顶高程444.82~446.13m,一般性钻孔未揭穿该层。密实卵石(④4):褐灰色、浅灰色,中密,卵石大于70%,局部中密,饱和,圆砾、中砂充填,局部含漂石,卵石粒径3~15cm,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大于10击。本次勘察未揭穿。层顶埋深15.60~16.20m,层顶高程441.09~441.66m。以上各层的分布及埋藏条件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成果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具体如下: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粉土、粉砂、卵石层的孔隙潜水,水量极其丰富。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在部分钻孔中测得静止水位埋深为2.0~2.6。地下水受岷江水系及大气降水补给,且有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2.50m。结合场地附近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成都地区大量降水施工经验资料,砂卵石层综合渗透系数可按K=25m/d取值。结合地区和附近建筑经验场地土对砼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三、基坑支护设计设计原则、依据及支护方案比选3.1基坑支护设计原则3.1.1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方案遵循“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3.1.2设计过程及设计成果均满足国家及地区现行相关规范及规程。3.1.3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方案应符合项目现场施工整体部署要求。3.2基坑支护设计依据3.2.1《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四川海维伊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1年7月);3.2.2《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改扩建项目基础平面图及基础详图》(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21年7月);3.2.3《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改扩建项目总平面图》(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21年7月);3.2.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2.5《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2.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3.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2.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3.2.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3.2.10《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2016);3.2.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3.2.12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3.2.13《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川建行规【2018】3号)。3.3基坑支护结构选择本项目位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林巷和花牌坊街路口,原成都市石笋街小学(西区)校园内,地貌单元属于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地形平坦,经基坑场地整平后,开挖最大深度为6.50m,基坑周边环境较复杂。基坑ABCDE段紧邻既有建(构)筑物,采用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基坑EA段具备放坡作业面,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形式。3.4计算说明1)该工程基坑为二级基坑,基坑重要性系数为r0=1.0。2)基坑荷载按15kPa局部均布荷载考虑,局部地段考虑建筑自重荷载,施工期间在基坑周边严禁超载。3)设计采用“理正深基坑7.0软件”进行建模计算,所采用的设计参数参照地勘报告取值。4)为保证基坑的安全使用,在基坑未回填之前,不得破坏支护结构,不得在基坑顶上施加额外荷载,堆载距离基坑开挖上口线不得小于3.0m,且堆载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3.5设计参数取值表指标岩土名称重度γ(KN/m3)抗剪强度与锚固体摩擦阻力(kPa)内聚力Ck(kPa)内摩擦角φk(°)粉土=1\*GB3①19.112.91725粉砂②19.001830细砂③18.502030松散卵石④-12.0003090稍密卵石④-22.10035150中密卵石④-32.20038200密实卵石④-42.30040250备注:⑴设计参数取值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及地勘报告,并结合我司多年设计及施工经验综合取值。四、基坑支护结构设计4.1排桩支护设计4.1.1基坑ABC/DE段本段基坑设计深度为5.70m,采用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共布置60根桩(桩编号1~40#、63~82#),桩长11.0m,桩径1.0m、桩中心距2.5m(详见1-1'剖面支护结构图);桩顶设置冠梁,冠梁高度0.80m,宽度1.00m;桩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宜采用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施工工艺。桩身钢筋笼主筋为均匀式通长配钢筋,排桩主筋采用14根HRB400级Φ22钢筋,加强箍采用HRB400级Φ16钢筋,间距2.0米,螺旋箍采用HPB300级Φ10钢筋。4.1.2基坑CC'/C'D段本段基坑设计深度为6.50m,采用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共布置22根桩(桩编号41~62#),桩长12.0m,桩径1.0m、桩中心距2.5m(详见2-2'剖面支护结构图);桩顶设置冠梁,冠梁高度0.80m,宽度1.00m;桩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宜采用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施工工艺。桩身钢筋笼主筋为均匀式通长配钢筋,排桩主筋采用16根HRB400级Φ22钢筋,加强箍采用HRB400级Φ16钢筋,间距2.0米,螺旋箍采用HPB300级Φ10钢筋。4.1.3桩间土网喷防护桩间土与挖方交叉作业,土层必须分层开挖,分层网喷防护。钢筋网采用8@250*250mm,喷射砼强度等级为C20,厚度为80mm。桩间网喷时加强筋16@1000mm,加强筋与植入护壁16钢筋焊接。4.2土钉墙支护设计4.2.1基坑EA段本段基坑设计深度5.70m,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形式,放坡系数1:0.4,设三排土钉,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土钉长分别为7.0m、6.0m、5.0m。土钉采用机械成孔土钉,跟管钻进,孔径150mm,钢筋采用1根22三级钢筋;注浆材料:水灰比0.45~0.50的水泥净浆,浆液强度不小于30MPa,注浆压力为0.4~0.5MPa;锚杆横向间距为1.50m、纵向间距为1.50m(详见3-3'剖面支护结构图)。4.2.2面层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型式;土方开挖时,应确保土钉支护作业面平整。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20配合比:水泥:砂石为1:4,水灰比为0.5,砂率为50%~75%),喷射支护面厚度为80mm。面层钢筋网构造:网筋采用φ8@200*200钢筋绑扎而成。横向加强筋采用14螺纹钢筋,土钉端部与加强筋采用焊接连接,为了增加面板的整体强度,竖向加强筋均也采用14螺纹钢筋与土钉焊接,竖横间距同土钉间距。4.3泄水孔设计面层上布置泄水孔,采用PVC塑料管作为泄水管,孔径为50mm,长不小于350mm,间距详见剖面图,应嵌入护壁深度不小于200mm。如局部渗水严重处及土层交接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4.4地表封闭和排水处理(1)基坑深度1倍范围内应硬化封闭,宜用C15素混凝土封闭,厚度不小于80mm。(2)坡顶设置截水沟汇集红线围墙至坡顶之间的地表水,采用MU10页岩砖、M7.5水泥砂浆砌筑,沟壁四周及底面抹20厚1:2.5水泥砂浆,垫层为C15混凝土。池底比沟底低100mm。地表水通过截水沟排至沉淀池中。(3)围墙至截水沟之间地表坡率5%,使地表水向排水沟汇集。4.5基坑开挖工况工况一:基坑开挖至-2.00米;工况二:进行一层支护;工况三:基坑开挖至-3.50米;工况四:进行二层支护;工况五:基坑开挖至-4.50米;工况六:进行三层支护;工况七:基坑开挖至基底;工况八:进行底层支护。基坑施工过程中各项目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以上设计工况执行。施工应逐层开挖并施工土钉及桩间网喷,禁止超挖,必须超前支护、分层分段、逐层封闭、严禁超挖。遇填土、砂土层时,开挖深度不得大于1.0m。4.6土方开挖设计本工程土方开挖建议采用反铲机械分层开挖,局部(基坑转角处)采用人工开挖、清理。分层开挖深度以满足基坑安全为原则。开挖顺序为:从各层开挖深度范围的中部开始向四周逐步挖除。土层应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应大于2.0m。由于场地填土层较厚,遇填土层时,开挖深度不得大于1.0m。土方开挖时应防止挖掘机械碰撞已完成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支挡体系以及基底原状土和排水设施。且应满足以下条件:⑴在排桩及土钉墙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方可沿往下开挖。⑵根据地下室基础平面布置图,基坑底土方下口开挖线距地下室外墙基础边緣外扩0.80m(现场支护施工时,必须对基坑开挖图再次进行复核,避免开挖线不够影响基础施工作业)。⑶土方开挖时,应保证桩间网喷及土钉墙支护施工作业面。⑷土方开挖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合理确定土方分段数量(长度和宽度)、护壁土留置宽度和高度、分段开挖的时间限制等,尽量减少基坑临空边的长度和宽度,减少坑壁无支护曝露时间。分段长度不超过20.0m,每边中部土层宜后挖。⑸基坑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现场检查、核实周围管线情况,若发现新的安全隐患或与设计有出入的地方,请及时通知有关各方以便处理。⑹基坑支护剖面中所示的基坑最大挖深标高(不含局部深坑及集水井),实际开挖深度应结合地下室结施图进行,当结施图与支护剖面图中所示的标高有出入时,以结施图为准,并应及时通知业主和基坑支护设计人员。⑺当开挖揭露的实际土层性状或地下水情况与设计依据的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或出现异常现象、不明物体时,应停止开挖,请及时通知有关各方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⑻本工程基坑回填采用素土回填,分层碾压夯实。由于基坑开挖土质存在大量粉土及卵石层,可作为基坑回填材料。为避免外购回填材料,保证开挖土体可用于后期基坑回填所用,应对开挖所得土体在基坑安全保护范围外,不影响施工。在红线外由业主协商空余区域,进行临时妥善堆放。后期回填时,再二次倒运回填基坑。4.7使用年限设计根据本基坑功能、性质及建设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本基坑护壁设计使用年限为12个月。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两个月内或主体建筑物结构封顶时,须对基坑进行回填处理,土方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0.97。五、基坑降水设计5.1降水方案选择⑴降水应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开挖深度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来综合考虑确定降水要求。本工程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约为场平标高以下-8.00m(449.30m),综合以上分析,确定降水要求。⑵首先应将整个场地地下水位降至场平标高以下-8.50m(448.80m),以满足基坑开挖及基础干作业施工要求。⑶降水工程是指利用水文地质学原理,通过降水设计和降水施工,排除地表水体或降低地层中的滞水、潜水等地下水的水位,满足建设工程的降水深度和时间要求,并对工程环境无危害性。建设工程降水的技术方法有明排、轻型井点(如空点井、电渗井等)和重型井点(如管井等)。根据我公司几十年来降水设计、施工的经验证明,在该地区采用管井法降水,是比较科学、经济、合理、安全的。⑷降水工作一经运转,抽出的地下水应安全排放,使其不再渗流入基坑及附近范围内,亦不能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⑸场地抽出的地下水,尽可能经管道相对集中输送,经沉砂池沉砂后引出场外,分散排入城市雨水管道中。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卵石层中,静止水位埋深为2.0~2.6,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5~2.5m左右,含水层卵石层渗透系数25m/d。综合场地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及降水要求,并充分考虑项目施工周期,以及地下室抗浮锚杆工程施工,基坑降水采取管井降水+明排疏导相结合的方式。5.2降水设计计算5.2.1设计计算参数=1\*GB2⑴降水井点系统围合面积约(A):A=2280.75㎡。=2\*GB2⑵降水深度:按降至场平标高以下-8.50m。=3\*GB2⑶地下水静止水位HO:根据勘察时水位并结合施工期及场地历史最高水位埋深情况,综合取Ho=2.0m(场地整平后深度)。=4\*GB2⑷含水层厚度:H=29.0m。=5\*GB2⑸渗透系数:K=25.00m/d(按地勘报告建议取值)。=6\*GB2⑹基坑设计水位降深(m);s=8.5-2.0=6.5m。=7\*GB2⑺基坑等效半径(m)。=8\*GB2⑻降水影响半径(m)。5.2.2基坑涌水量基坑降水总涌水量按《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附录B.0.3潜水非完整井公式计算:式中:—基坑总涌水量(m3/d);—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潜水含水层厚度(m);h—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平均动力水位(m),;s—基坑水位降深(m);—降水影响半径(m);—基坑等效半径(m);A—降水井点系统围合面积(m2)。经计算,基坑降水总涌水量:5.2.3单井出水量单井出水量q按《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位控制技术规(JGJ111-2016)附录C.0.5式计算:式中:r—过滤器半径(m);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含水层渗透系数(m/d)。则单井出水量m3/d5.2.4管井数及井间距=1\*GB2⑴管井数估算结合我司多年的降水设计、施工的经验,各单井出水量之和应大于基坑出水量,且单井出水量应小于单井出水能力,预估单井流量为800m3/d(前期估算抽水量),并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5.3.4式计算:式中:n—降水井数量(口);Q—基坑涌水量(m3/d);q—单井出水量(m3/d);—调整系数(一级安全等级取1.2,二级安全等级取1.1,三级安全等级取1.0;本次设计取值1.1)。=2\*GB2⑵实际布置管井数量及距离综合场地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及降水要求,并充分考虑项目施工周期,以及地下室抗浮锚杆工程施工,沿基坑上口挖线外约1m布置降水井,其降水井布置间距15.00m左右,实际共布设降水井为14口。5.2.5降水井深度确定降水管井深度按下式确定:HW=HW1+HW2+HW3+HW4+HW5+HW6式中:HW—降水管井深度(m);HW1—基坑深度(m);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的深度(m);HW3—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r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HW6—沉砂管长度(m)。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降水要求,以及后期地下室抗浮锚杆施工(地下水宜降至锚杆锚固深度以下),共布置降水井14口,单井深度为22.50m。降水井布置详见“基坑降水井平面布置图”。5.2.6降水验算=1\*GB2⑴出水量验算群井降水时,降水管井单井干扰出水量():>q,说明管井参数设计合理。=2\*GB2⑵降深值验算验算降深值:式中r1、r2、…、rn分别为验算点(最不利点A)至各井之间的距离。计算结果SA=6.73>S,说明14口降水井同时工作时,能满足基坑设计水位降深。另:地下室抗浮锚杆工程施工完成以前所有降水井不得停止抽排降水。5.2.7降水井井径及结构设计降水井成孔井径600mm,井管采用外径为360mm、内径为30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上部2根井壁管,中部均为缠丝间距3mm过滤管(每根井管长度均为2.5m,井管外壁包60目尼龙网2~3层),底部1根沉砂管。设计过滤器为填砾过滤器,填砾规格5~10mm砾石,填砾厚度大于100mm;砾石填至距地面2.00m时,用粘土封孔。成井时要求井孔应圆整垂直,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确保洗井质量,洗井阶段含砂量控制值为1/10000;管井抽水半小时含砂量控制值为:粗砂<1/50000;中砂<1/20000;细砂<1/10000。管井正常运行时含砂量<1/5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5.2.8抽水设备的选择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降水井抽水设备可采用QY型25~60吨深井潜水泵,扬程大于40m,每个泵电机功率不低于5.5KW(后期可根据出水量调节泵功率)。排水用管道引至基坑顶部修筑的沉砂池,经三级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降水总用电量功率约100KW。5.3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1\*GB2⑴抽水前应统一测一次各井静止水位。=2\*GB2⑵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3\*GB2⑶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后,可每天观测一次水位;水位观测允许误差为±5cm。=4\*GB2⑷施工单位在降水井抽降期间应进行水位、水量的监测,监测记录应及时整理,绘制出涌量Q与时间t、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并应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达到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5\*GB2⑸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取保达到降水深度。=6\*GB2⑹抽水设备及临时用电线路应定期保养检查,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7\*GB2⑺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防止渗漏。=8\*GB2⑻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9\*GB2⑼现场应准备备用一台120kw柴油发电机,当发生停电时,及时切换电源,保持正常降水。5.4抽降地下水对周边环境影响定性分析抽降地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隙含水层被疏干部分是否会产生地面沉降及由此导致的建筑物变形。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地下水抽降漏斗形成过程中,由于降水管井成井质量低劣,随着井中动水位的下降而大量涌砂,细颗粒被井水携带排出,产生浑蚀和管涌,导致井周粗颗粒物质重新排列而引起沉降。②地下水抽降漏斗范围内,动水位与静水位之间地基土层中的重力水疏干,孔隙水压力消散,使有效应力增加,产生附加沉降。以上情况若有发生,往往在管井附近表现较为明显。我们认为第①种情况,在管井设计结构合理、滤(砾)料与含水地层颗粒级配相适应,井管外填砾料均匀且厚度保证,施工工艺得当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这已为大量管井降水工程所证实。为确保本工程不出现这种情况,管井成井试验和抽水期间要密切观察每口管井出水含砂量,杜绝这种情况发生。对于第②种情况,由于地基土主要为卵石土,有效应力增加产生的附加变形甚小,对工程影响甚微。因此,本降水工程不会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5.5管井抽水的排放降水工作一经运转,抽出的地下水应安全排放,使其不再渗流入基坑及附近范围内,亦不能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场地管井抽出的地下水,尽可能经管道相对集中输送,经沉砂池沉砂后引出场外,分散排入城市雨水管道中。基坑周边降水管井的排水管道及沉砂池,可经现场调查后确定,一次视记录。六、施工工艺技术要求6.1支护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6.1.1施工工艺为:桩基定位→钻机就位→成孔→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安放→导管安设→水下浇灌砼。施工中应注意控制好钻孔垂直度、水下灌注混凝土需检查泥浆浓度,一次性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确保支护桩质量。6.1.2桩位施工允许偏差小于50mm,桩孔垂直度允许偏差小于0.5%。6.1.3桩孔径允许偏差小于50mm。6.1.4护壁配筋、桩身钢筋笼结构详见设计。6.1.5桩身主筋与主筋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6.1.6桩身采用C30混凝土水下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6.1.7单桩灌注桩芯砼时最长间隙时间不超过20分钟。6.1.8钢筋笼制作容许偏差如表6.1。钢筋笼制作容许偏差表表6.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主筋间距±102箍筋间距±203钢筋笼长度±1006.1.9施工前相关单位应仔细核对本支护设计与建筑设计图纸,必须确保图纸之间不存在矛盾时方可正式放线施工。若发现图纸之间存在矛盾,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经核实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6.1.10本工程支护排桩建议采用旋挖钻成孔灌注,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应配备成孔和清孔用泥浆及泥浆池(箱),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可采取提高泥浆比重、掺入膨胀剂等提高泥浆黏度等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6.1.11遇塌孔时应安设钢护筒,护筒应满足规范规定要求。6.1.12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应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持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6.1.13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6.1.14旋挖支护桩采用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①②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③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外加剂。④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⑤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8m。=6\*GB3⑥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7\*GB3⑦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6.2冠梁施工工艺技术要求6.2.1施工程序为:放线→清挖基槽→浇筑垫层→支模→绑扎钢筋→验筋→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施工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6.2.2本工程所用全部钢筋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进场后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2.3钢筋加工制作主要在现场钢筋加工车间进行。钢筋翻样根据图纸、结合规范要求,配制钢筋,其加工工艺为:钢筋进场——试验检验——切断配料——分组对焊——弯曲成型——堆放挂牌。翻样必须经技术部门审核后方可交付钢筋加工车间加工。钢筋加工后应按结构部位、构件类型分区、分段堆放、并挂标志牌。6.2.4钢筋连接本工程的钢筋连接采用二种不同方式:焊接连接:主筋及现场绑扎时用于封闭型箍筋的连接和箍筋与主筋连接等。绑扎搭接:主要用于小于φ16钢筋连接,钢筋的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6.2.5钢筋绑扎冠梁施工时必需严格按图纸施工,保证设计的锚固长度和留置长度,配合测量准确定位,并固定牢固防止移动,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mm。6.2.6模板制作与安装施工区域内模板的垂直转运和水平转运通过平板车及人工进行。①.模板及其支承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保证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2)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模板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浆;4)便于模板拆除;5)测量放线时应拉通线控制轴线,保证构件几何尺寸;同时要准确控制顶面平整度、侧面垂直度;6)所有模板均匀刷脱膜剂;背枋两个支撑面要刨平,保证其同模板紧密接触;以保证尺寸精确度;7)模板在接缝处应当紧密,以防混凝土漏浆而造成蜂窝麻面,对于模板拼缝不严密处,设置密封胶条,保证紧密结合;8)模板在浇混凝土之前应充分洒水湿润,防止模板干燥吸水,混凝土内部水分丧失而发生混凝土表面缺陷。6.3土钉墙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施工前应与建筑平总面图和基础平面布置图、地下室结构图等核对尺寸后准确测放,必须再次复核周边建(构)筑物基础形式及埋深,以及市政通信用电、给排水、地下管网等资料。6.1.1工艺流程⑴土方开挖(分层开挖,根据土钉的竖向间距,每次开挖不得超过土钉支点以下0.5m)→清理壁面→土钉施工→铺设钢筋网→焊加强筋→喷射细石混凝土→开凿泄水孔→混凝土养护→下一层土钉墙支护施工。⑵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立面子整→焊接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6.1.2施工技术要求⑴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及《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有关要求施工。⑵基坑开挖与支护应分层进行,上层支护完毕后,支护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大于75%)后,方可进入下一层的开挖。分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0m。⑶土钉成孔施工允许偏差:孔深允许偏差±50mm;孔径允许偏为不应小于设计值3mm;孔位允许偏差±50mm;成孔倾角允许偏差±3°。⑷墙面施工允许偏差:坡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钢筋保持层厚度不小于20mm。⑸土钉支护是在排除地下水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应采取恰当的排水措施包括地表排水,支护内部排水,以及基坑排水,避免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并减轻作用于面层上的静水压力。⑹土钉支护前应对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内的地表进行修整,构筑排水沟和水泥砂浆或混凝土面层,防止地表降水向地下渗透。⑺土钉成孔前,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出标记和编号。⑻钻孔后进行清孔检查,对孔中出现的局部渗水塌孔或掉落松土立即处理,成孔后及时安设土钉钢筋并注浆。⑼喷射混凝土强度用100mm×100mm×100mm立方试件经标准养护后测定,每批至少留3组(每组3块)试件:给出3天和28天强度。⑽土钉端部通过其他形式的焊接件与面层相连,事先对焊接强度作出检验;钢管端部应制成尖锥状,钢管顶部并设置防止施打变形的加强构造。⑾在喷射混凝土前,应保证面层内的钢筋网片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要求。⑿钢筋网片绑扎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10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一个网格边长,且坡顶钢筋网翻边不小于1.0m。⒀喷射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2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⒁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为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0.80~1.50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⒂为保证施工时的喷射混凝土厚度达至规定值,可在边壁面上垂直打入短的钢筋段作为标志。在继续进行下步喷射混凝土作业时,仔细清除预留施工缝接合面上的浮浆层和松敞碎屑,并喷水使之潮湿。⒃喷射混凝土强度应复合要求,喷射混凝土的接茬处应斜交搭接,搭接长度应20cm以上。⒄施工过程中作好混凝土的厚度检查工作,分二次喷射,每次喷射厚度40mm,最终面层厚度不得小于80mm,喷完后应按规定进行养护。6.4桩间网喷施工工艺技术要求6.4.1修整护壁面挂网桩间土支护应与土方开挖工作交叉作业,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分层厚度不得大于2.0米,且坡顶网喷翻边不小于1.0m,禁止超挖造成坑内侧卸载过快影响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土方开挖后即进行边坡整理,整理完成后即进行下部工序施工。6.4.2混凝土配料喷射混凝土可采用干性配合料,强度等级为C20,配合料的配合比按试配报告实施,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8mm,水灰比不宜大于0.5:1,拌料时应使水泥、砂、豆石和速凝剂分布均匀。施工前应现场抽取混凝土原材料,并送试验室做喷射混凝土C20强度等级的配合比报告。现场根据该报告进行原材料的称重计量拌和。一般采取随拌随用的方式施工,以避免拌和混凝土干料中水泥超过初凝时间,影响混凝土质量。6.4.3喷射混凝土干喷混凝土设备要求水流在喷头前混合干料,水量以喷出面层平整光洁为宜。喷射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8mm,水灰比宜为0.40~0.45,不宜大于0.45。喷头与被喷面尽量垂直,距离保持在0.6~1.0m,喷射顺序应由下至上,分段进行。喷射混凝土厚度80mm,回弹率控制在15%范围内,回弹下落混凝土料及时清理利用。6.4.4养护在混凝土喷完后2h应按规定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确保混凝土面层的后期质量。6.5降水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6.5.1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定井位→钻机成孔→下管→填砾→洗井→下泵(降水)→下一点钻机到位,如此循环直到整个工程的降水井施工完成。⑴测量放线根据甲方给定的建筑总平图及我司“基坑降水井平面布置图”测放出各井位,并打入木桩作为井位标记。⑵成孔、护壁钻机就位安装好后,核对井位,确认无误后。建议采用CZ22-1型钻机冲击成孔(也可用旋挖机成孔),用粘土拌制泥浆护壁,孔口段2.0m采用钢质护筒护壁,终孔时确保钻孔直径不小于580mm,以保证井身直径不小于设计直径。成孔过程中应确保机架平稳,不产生移位,以保证成孔倾斜度不大于1%。钻进过程中应作好地层记录及交接班记录。⑶井管吊装加水稀释泥浆,反复清除孔底稠沉渣。测量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检查井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井管结构设计进行配管,为保证成井质量,井的下端应封底。安放井管时,应设置定中器,使井管直立于井孔中心。⑷填砾井管安装后,应及时填入规格5~10mm砾石滤料(严禁采用>10mm砾石填入)。若场地地层变化较大时,填砾直径应根据地层记录分层选料。填砾时,砾料应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料量与设计深度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填砾至距地面2.0m。⑷洗井洗井方法采用空压机与活塞联合洗井。洗井过程中若发现砾石下沉,应及时补充砾石滤料;随时观测水质、水量及降深变化,以确保洗井质量。洗井完毕后应封井。⑹管外封闭洗井结束后,上面2.0m用粘土密封填实。6.5.2施工技术要求⑴降水井位必须按设计平面图测放。⑵成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井径,以保证填砾厚度。⑶成井时要求井孔应圆整垂直,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应稀释泥浆,清孔减少孔底沉淀,并应立即下井管。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确保井管的偏斜度不大于1%。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⑷井管安装完后,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不得少于计算量的95%。滤料规格必须符合设计。⑸填完滤料后应立即洗井,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确保洗井质量,洗井效果应满足出水含砂量应小于1/20000(体积比)。出水量不小于邻近井出水量,以保证降水效果及抽水设备正常运行。⑹完成2口井施工后,应进行抽水试验,验证所取水文地质参数是否符合本工程实际。七、基坑支护结构质量检测7.1材料试验本工程护壁桩、冠梁及喷射砼均应按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现场抽样作试压块,护壁桩每桩一组,冠梁50m3一组,喷射砼500m2一组。水泥、砂、石、钢筋原材料及机械连接必须按照当地质量检测中心要求的取样规格进行现场监理见证取样送检,送检样品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7.2土钉质量检测本工程土钉抗拔承载力试验应在注浆固结体强度达到10MPa或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检测土钉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土钉检测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同种土钉且同一土层中的土钉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抗拔承载力检测值不应小于土钉轴向拉力标准值的1.3倍。7.3喷射混凝土检测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量宜每500m2墙面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全部检测点的厚度平均值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7.4排桩验收质量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检查;施工后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检测桩身完整性,可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为100%。八、基坑变形监测方案8.1变形监测依据⑴《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⑵《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⑶《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16)。8.2变形监测目的和内容8.2.1监测目的通过监测随时掌握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化情况,了解临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情况,将监测数据与设计预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要修改,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通过对临近建筑物、构筑物的监测,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为基坑周围环境安全制定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由于各个场地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周边环境不同,基坑设计计算中未曾计入的各种复杂因素,通过对现场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为改进设计提供可靠依据。鉴于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的严密性、专业性,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编制专项监测方案并实施。监测的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包括对支护结构、已施工的主体结构和邻近的道路、市政管线、地下设施、周围建(构)筑物等项目监测。8.2.2监测内容⑴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的侧向位移:深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观测密度。土方施工完毕,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定期监测,基坑位移观测工作从土方挖运工作开始直至基坑回填结束。⑵基坑渗和地下水变化;随时观察基坑周壁的渗漏情况。⑶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因素予以充分考虑。⑷当发生暴雨、地震等情况以及坑顶荷载有较大变化时须立即对基坑进行监测并持续监测不少于3天(每天一次)。⑸应针对坑边供水管道作专项监测,确保管道安全。1)仪器监测项目a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b基坑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c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d周边地下管线、建筑、道路及地表裂缝沉降变形等。2)人工巡视检查项目⑴自然条件;a气温、风级;b雨量;c地表水位等。⑵支护结构:a支护结构成型质量;b支护结构有无明显变形、裂缝;c支护结构背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和滑移;d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⑶施工工况:a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揭示地层有无差异;b基坑开挖分段开挖长度、分层厚度及临时边坡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c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设施是否运转正常;d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⑷周边环境a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开、沉陷;b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c周边道路车流、人流情况;d收集周边公众反映,为正常施工提前预警等。⑸监测设施:a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b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c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8.2.3监测报警值基坑监测报警值表8.2.3监测项目类型报警值累计值变化速率(mm/d)支护顶部水平位移土钉墙504排桩403支护顶部竖向位移土钉墙403排桩303临近建筑差异沉降-2/10000.1H/1000临近建筑物位移-小于地基变形允许值2临近管线刚性管道-压力202刚性管道-非压力202柔性管道305临近道路路基沉降道路主干303一般城市道路403裂缝建筑(既有裂缝)2持续发展建筑(新增裂缝)0.2持续发展地表(既有裂缝)15持续发展地表(新增裂缝)3持续发展注:⑴应与巡视检查相结合,合理判断仪器监测数据;⑵每次观测应采用同样的观测方法、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并固定观测人员;⑶初始值应在基坑开挖前观测,并取连续观测3次稳定值的平均值;⑷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次超过该值的70%应预警;⑸当出现GB50497-2019中8.0.9条的情况时,应进行危险报警并采取应急措施;⑹对检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并合理分析,以指导基坑施工。8.2.4监测频率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表8.2.5基坑设计安全等级施工进程监测频率一级开挖深度(h)≤H/31次/(2~3)dH/3~2H/31次/(1~2)d2H/3~H(1~2)次/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d7~141次/3d14~281次/5d>281次/7d二级开挖深度(h)≤H/31次/3dH/3~2H/31次/2d2H/3~H1次/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2d7~141次/3d14~281次/7d>281次/10d注:⑴h—基坑开挖深度;H—基坑设计深度;⑵支撑结构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加密为1次/d;⑶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⑷当出现GB50497-2019中7.0.4条的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8.2.5变形监测周期本次基坑监测时间预计约12个月,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及实际情况调整监测密度和周期。本设计方案中设计了变形位移观测平面位置,但在实施中应由专业单位承担变形观测,并在事前进行专项设计,包括变形观测网站的设置、变形观测方法和手段及精度等。九、动态设计与施工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根据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资料进行设计与计算,如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与选用钻孔数据不符(地层差异较大)或基坑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上报业主,并由业主组织设计、地勘等相关单位进行确认并作相应调整后根据调整后的方案进行施工。并加强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信息动态调整施工方案,产生突发事件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十、基坑工程应急处理方案10.1基坑工程危险源及预防措施10.1.1临边防护⑴存在的危险因素a.施工队伍众多,交叉作业,易发生高空坠物,形成物体打击事故。b.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易发生坠落事故。⑵采取的措施a.首先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让其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b.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现场临边区域,用φ48钢管做成栏杆把临边围起来。对光线黑暗的区域安装临时的照明设施。c.对有交叉施工的区域,派专人监护,并设置安全网或搭设保护棚。10.1.2坑壁支护⑴存在的危险因素a.土方坍塌。b.容易发生小块孤石落下伤人。⑵采取的措施a.按照方案要求对坑壁进行支护。b.基坑使用过程中应进行严密监测。c.支护后应派专人24小时对基坑周边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对支护体产生局部变形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d.现场要配备至少一台挖掘机或装载机,当发生支护结构严重变形时立刻进行反堆,防止发生坍塌。10.1.3基坑积水⑴危险因素a.土方被水浸泡后易坍塌。b.基坑内有水不易发现坑底危险因素。⑵采取措施a.基坑内积水及时排走。b.对于采用坑外降水的,应制定防止临近建筑沉降的措施。c.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预定方案施工,全程应有专职安全员监护。10.1.4基坑边堆放荷载⑴危险因素:作业过程中,基坑边出现临时堆放点,容易造成边坡失稳坍塌。⑵采取措施:a.积土、料具按要求堆放。b.使用的机具、设备与基坑边的距离符合要求。10.1.5开挖时坑底隆起破坏风险⑴存在的危险因素:a.排水不畅,坑底遭水浸泡时间过长。b.围护结构未插入足够深度,受土压力过。c.基坑暴露时间过长,浇筑底板不及时。d.超挖,支撑未跟进,造成底部受土压力挤压过大。e.基坑外超载严重。⑵采取措施:a.采用合理可靠的坑内地基加固措施,及时抽去基坑积水。b.支护结构施工阶段要严格,保证支护效果。c.注意基坑开挖的工序,尽快浇捣底板砼。d.施工质量要严格,严禁超挖,做好支撑工作。e.防止基坑超载。10.1.6周边道路沉陷、开裂⑴存在的危险因素:a.基坑施工振动或者机械作用导致周边土体的扰动,应力变化。b.基坑开挖时,支撑未跟进。c.开挖漏水导致周边地层失陷引起道路开裂。d.坑内滑坡导致周边塌陷影响道路使用。e.重型机械的碾压破坏。⑵采取措施:a.充分掌握周边道路使用现状,做好加固预防。b.在基坑施工时做好周围变形监测,及时处理险情。c.全面考虑设计支护桩承载力。d.合理的、有层次的施工,及时架设支撑。e.围护结构施工要严格,防止漏水。f.坑内放坡开挖要做好支护,防止坑内滑坡。g.做好周边道路沉降的监测,有风险及时修正。10.1.7上下通道⑴危险因素:通道不畅通或搭设不牢固,容易发生高处坠落。⑵采取措施:a.搭设安全通道,禁止作业人员在坑壁上下攀爬。b.通道搭设牢固,并有安全护栏。10.2事故应急措施10.2.1应急行动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土方坍塌、高空坠落、坠物伤人、机械伤害等事故,发生严重伤害事故或意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应急行动。10.2.2事故发生后,由事故项目部的现场负责人指挥,各小组按照分工,各司其职,立即开展救援工作。项目部的应急小组应经常演练,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10.2.3针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的特点,应对特别危险的重大工程单独制定现场预案。该预案应着重介绍现场危险源点和逃生路线,增强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10.2.4现场负责人(如现场负责人已在事故中受到伤害则由项目部平时或班前会上指定的临时负责人代替,下同)指挥现场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10.2.5撤离线路:处于危险境地的现场人员要沿安全通道快速撤离至安全地段。该线路在班前会上指定、全体人员确认。10.2.6高空坠落、坠物伤人等事故发生后可立即开始组织抢救。对土方坍塌、机械事故、火灾事故,现场负责人要迅速判定是否具备救援条件才能组织施救。在仍然存在倒塌、垮塌危险时,要立即组织消除危险或降低危险度后,方可组织救援。10.2.7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防护措施后在负责人的指挥下进行。10.2.8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在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十一、危大工程处理注意事项危大工程范围本工程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建议基坑工程基坑支护、降水工程1、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根据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资料进行设计与计算,如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与选用钻孔数据不符(地层差异较大)或基坑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上报业主,并由业主组织设计、地勘等相关单位进行确认并作相应调整后根据调整后的方案进行施工。2、基坑工程施工前,要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先进行第三方房屋及既有构筑物的检测调查、技术鉴定,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3、基坑施工前应查明四周管线(市政雨水、污水、电缆、通讯、供气管线等),避免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作好四周排水、硬化工作。并与建筑平总面图和基础平面布置图、地下室结构图等核对尺寸后准确测放;施工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现状煤气管道破坏、上水管道破裂、电缆破坏、通讯管道等而出现险情时,施工人员必须及时上报,通知管线权属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立即组织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应急响应措施。4、基坑雨季施工时,应准备充足的抽排水设备,以便大雨时及雨后及时抽排基坑积水,避免基坑被雨水浸泡。同时加强对边坡支护结构的监控量测及现场巡查。确保工程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到大雨后能立即复工。5、施工中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防止基坑纵向滑坡:(1)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2)因此在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降水措施,保证该层土中降水效果;(3)暴雨来临之前所有边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同时在坡脚设置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4)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必要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5)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6)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允许设置便道;(7)紧贴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挡水墙,严禁在四周设排水沟,防止沟内积水向坑内渗透。6、施工中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防止坑底隆起:(1)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2)地基加固、井点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要求施工;(3)基坑周边禁止超载;(4)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详察,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作必要的技术处理。7、基坑支护施工时,必须遵循“超前支护、分层分段、逐层封闭、严禁超挖”。土方开挖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合理确定土方分段数量(长度和宽度)、护壁土留置宽度和高度、分段开挖的时间限制等,尽量减少基坑临空边的长度和宽度,减少坑壁无支护曝露时间。分段长度不超过20.0m,每边中部土层宜后挖。8、施工中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防止围护结构渗漏:(1)严格控制围护结构的垂直度,避免开叉;(2)围护墙施工时保证整体垂直度;(3)混凝土浇注时必须连续,避免出现堵管、导管拔空等现象,及时清除绕管混凝土;(4)围护墙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都详细记录,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采取专项措施进行处理;(5)基坑开挖中,随挖随撑,防止围护结构出现大的变形,造成围护接缝渗漏。9、依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及《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川建行规【2018】3号),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方案,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10、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十二、其他1、在基坑正式施工前必须再次核查、探测基坑周边可能存在的管网,避免对施工带来影响。2、做好坑顶周边硬化及基坑顶部、底部的防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对土体产生不利影响。3、本基坑支护结构使用期限为1年,总包单位应创造条件,尽快回填。4、地下室结构封顶后2个月内或地下室顶建筑物主体结构(含群楼)施工高度达到5层时,必须对基坑进行回填处理。布置有后浇带的,应设置临时挡土结构保证预留作业空间安全。5、现场支护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对基坑开挖图再次进行复核,避免开挖线不够影响基础施工作业。6、除注明外,图中尺寸标高以米(m)计,其余以毫米(mm)计。7、为一级钢筋(HPB300),为三级钢筋(HRB400)。8、基坑支护施工前必须与最新版本的建筑设计施工图纸核对,支护结构与建筑结构不存在冲突时方可正式施工。9、未尽事宜,须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附:计算书1、本计算书适用于基坑AB段,采用排桩支护,基坑开挖设计深度5.70m。2、地层参数:土层厚度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层岩体力学参数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内容。3、基坑顶面要求作砼硬化处理,砼硬化密实,沉砂池、排水沟等砌筑牢实,防止地表水渗漏,确保边坡安全。4、若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及边坡岩土特性等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重新设计。5、本段参照地勘zk12号钻孔地质资料,按最不利条件进行计算。[支护方案]排桩支护[基本信息]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内力计算方法增量法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0基坑深度h(m)5.700嵌固深度(m)6.300桩顶标高(m)-1.000桩材料类型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桩截面类型圆形└桩直径(m)1.000桩间距(m)2.500有无冠梁有├冠梁宽度(m)1.000├冠梁高度(m)0.800└水平侧向刚度(MN/m)2.500防水帷幕无放坡级数0超载个数1支护结构上的水平集中力0[超载信息]超载类型超载值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形式长度序号(kPa,kN/m)(m)(m)(m)(m)120.0000.00015.0002.000条形[附加水平力信息]水平力作用类型水平力值作用深度是否参与是否参与序号(kN)(m)倾覆稳定整体稳定[土层信息]土层数4坑内加固土否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10.000外侧水位深度(m)10.000弹性计算方法按土层指定ㄨ弹性法计算方法m法内力计算时坑外土压力计算方法主动[土层参数]层号土类名称层厚重度浮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与锚固体摩(m)(kN/m3)(kN/m3)(kPa)(度)擦阻力(kPa)1粉土3.5019.112.9017.0025.02卵石1.4020.00.0030.0090.03卵石7.3021.011.00.0035.00150.04卵石5.0022.012.0200.0层号黏聚力内摩擦角水土计算方法m,c,K值不排水抗剪水下(kPa)水下(度)强度(kPa)1m法5.372m法15.0030.0032.00分算m法17.2840.0035.00分算m法21.00[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层号土类水土水压力外侧土压力外侧土压力内侧土压力内侧土压力名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1调整系数2调整系数最大值(kPa)1粉土合算1.0001.0001.00010000.0002卵石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3卵石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4卵石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工况信息]工况工况深度支锚号类型(m)道号1开挖5.700[设计参数]整体稳定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稳定计算采用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稳定计算合算地层考虑孔隙水压力ㄨ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m)0.40刚度折减系数K0.850[设计结果][结构计算]各工况:内力位移包络图:地表沉降图:[冠梁选筋结果] 钢筋级别选筋As1HRB4006E22As2HRB4004E22As3HPB300d8@200[截面计算]钢筋类型对应关系:d-HPB300,D-HRB335,E-HRB400,F-RRB400,G-HRB500,Q-HRBF400,R-HRBF500[截面参数]桩是否均匀配筋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50桩的纵筋级别HRB400桩的螺旋箍筋级别HPB300桩的螺旋箍筋间距(mm)150弯矩折减系数0.85剪力折减系数1.00荷载分项系数1.25配筋分段数一段各分段长度(m)11.00[内力取值]段内力类型弹性法经典法内力内力号计算值计算值设计值实用值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76.870.0081.6781.671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510.85818.44542.78542.78最大剪力(kN)215.53266.22269.41269.41段选筋类型级别钢筋实配[计算]面积号实配值(mm2或mm2/m)1纵筋HRB40014E225322[4320]箍筋HPB300d10@1001571[1119]加强箍筋HRB400E16@2000201[整体稳定验算]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0.40m滑裂面数据圆弧半径(m)R=10.050圆心坐标X(m)X=-0.824圆心坐标Y(m)Y=3.583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s=2.435>1.30,满足规范要求。[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倾覆(对支护底取矩)稳定性验算: Mp——被动土压力及支点力对桩底的抗倾覆弯矩,对于内支撑支点力由内支撑抗压力 决定;对于锚杆或锚索,支点力为锚杆或锚索的锚固力和抗拉力的较小值。 Ma——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倾覆弯矩。工况1: Kov=1.803>=1.200,满足规范抗倾覆要求。[抗隆起验算]1)从支护底部开始,逐层验算抗隆起稳定性,结果如下: 支护底部,验算抗隆起:Ks=(21.000×6.300×23.177+0.000×35.490)/(20.329×(5.700+6.300)+17.647)=11.721 Ks=11.721≥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深度12.200处,验算抗隆起:Ks=(21.000×6.500×33.296+0.000×46.124)/(20.340×(5.700+6.500)+17.647)=17.099 Ks=17.099≥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突涌稳定性验算]K=Dγ/hwγwK=2.000*21.000/30.000=1.399>=Kh=1.10基坑底部土抗承压水头稳定!式中:γ———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坑底的土层天然重度(kN/m3);D———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坑底的土层厚度(m);γw———水的重度(kN/m3);hw———承压水含水层顶面的压力水头高度(m);Kh———突涌稳定安全系数,当前取值1.10,规范要求不应小于1.100;K———突涌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值。[嵌固深度构造验算]根据公式:嵌固构造深度=嵌固构造深度系数×基坑深度=0.800×5.700=4.560m嵌固深度采用值6.300m>=4.560m,满足构造要求。[嵌固段基坑内侧土反力验算]工况1: Ps=1090.295≤Ep=2512.455,土反力满足要求。 式中: Ps为作用在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基坑内侧土反力合力(kN); Ep为作用在挡土构件嵌固段上的被动土压力合力(kN)。1、本计算书适用于基坑BC段,采用排桩支护,基坑开挖设计深度5.70m。2、地层参数:土层厚度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层岩体力学参数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内容。3、基坑顶面要求作砼硬化处理,砼硬化密实,沉砂池、排水沟等砌筑牢实,防止地表水渗漏,确保边坡安全。4、若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及边坡岩土特性等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重新设计。5、本段参照地勘zk3号钻孔地质资料,按最不利条件进行计算。[支护方案]排桩支护[基本信息]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内力计算方法增量法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0基坑深度h(m)5.700嵌固深度(m)6.300桩顶标高(m)-1.000桩材料类型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桩截面类型圆形└桩直径(m)1.000桩间距(m)2.500有无冠梁有├冠梁宽度(m)1.000├冠梁高度(m)0.800└水平侧向刚度(MN/m)2.500防水帷幕无放坡级数0超载个数1支护结构上的水平集中力0[超载信息]超载类型超载值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形式长度序号(kPa,kN/m)(m)(m)(m)(m)120.0000.00015.0002.000条形[附加水平力信息]水平力作用类型水平力值作用深度是否参与是否参与序号(kN)(m)倾覆稳定整体稳定[土层信息]土层数5坑内加固土否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10.000外侧水位深度(m)10.000弹性计算方法按土层指定ㄨ弹性法计算方法m法内力计算时坑外土压力计算方法主动[土层参数]层号土类名称层厚重度浮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与锚固体摩(m)(kN/m3)(kN/m3)(kPa)(度)擦阻力(kPa)1粉土2.3019.112.9017.0025.02粉砂0.8019.00.0018.0030.03卵石1.7020.00.0030.0090.04卵石7.5021.011.00.0035.00150.05卵石5.0022.012.0200.0层号黏聚力内摩擦角水土计算方法m,c,K值不排水抗剪水下(kPa)水下(度)强度(kPa)1m法5.372m法4.683m法15.0040.0035.00分算m法21.0050.0038.00分算m法25.08[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层号土类水土水压力外侧土压力外侧土压力内侧土压力内侧土压力名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1调整系数2调整系数最大值(kPa)1粉土合算1.0001.0001.00010000.0002粉砂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3卵石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4卵石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5卵石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工况信息]工况工况深度支锚号类型(m)道号1开挖5.700[设计参数]整体稳定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稳定计算采用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稳定计算合算地层考虑孔隙水压力ㄨ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m)0.40刚度折减系数K0.850[设计结果][结构计算]各工况:内力位移包络图:地表沉降图:[冠梁选筋结果] 钢筋级别选筋As1HRB4006E22As2HRB4003E22As3HPB300d8@200[截面计算]钢筋类型对应关系:d-HPB300,D-HRB335,E-HRB400,F-RRB400,G-HRB500,Q-HRBF400,R-HRBF500[截面参数]桩是否均匀配筋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50桩的纵筋级别HRB400桩的螺旋箍筋级别HPB300桩的螺旋箍筋间距(mm)150弯矩折减系数0.85剪力折减系数1.00荷载分项系数1.25配筋分段数一段各分段长度(m)11.00[内力取值]段内力类型弹性法经典法内力内力号计算值计算值设计值实用值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m)75.270.0079.9779.971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m)620.791014.02659.59659.59最大剪力(kN)245.26302.92306.57306.57段选筋类型级别钢筋实配[计算]面积号实配值(mm2或mm2/m)1纵筋HRB40014E225322[4432]箍筋HPB300d10@1001571[1119]加强箍筋HRB400E16@2000201[整体稳定验算]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0.40m滑裂面数据圆弧半径(m)R=10.966圆心坐标X(m)X=-0.900圆心坐标Y(m)Y=4.500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s=2.619>1.30,满足规范要求。[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倾覆(对支护底取矩)稳定性验算: Mp——被动土压力及支点力对桩底的抗倾覆弯矩,对于内支撑支点力由内支撑抗压力 决定;对于锚杆或锚索,支点力为锚杆或锚索的锚固力和抗拉力的较小值。 Ma——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倾覆弯矩。工况1: Kov=1.730>=1.200,满足规范抗倾覆要求。[抗隆起验算]1)从支护底部开始,逐层验算抗隆起稳定性,结果如下: 支护底部,验算抗隆起:Ks=(21.000×6.300×33.296+0.000×46.124)/(20.361×(5.700+6.300)+17.647)=16.815 Ks=16.815≥1.600,抗隆起稳定性满足。深度12.300处,验算抗隆起:Ks=(21.000×6.600×48.933+0.000×61.352)/(20.376×(5.700+6.600)+17.647)=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