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1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2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3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4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新知导入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请互相讨论交流。

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背景链接公祭日国家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南京大屠杀12.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知识链接“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钟声

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令人发指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本军队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据统计,国际红十字会在南京城内外掩埋尸体总计43,121具,南京红十字会收埋22,371具,慈善机构崇善堂收埋112,267具,慈善机构同善堂共埋尸7,000余具,鸡鹅巷清真寺王寿仁以“南京回教公会掩埋队”名义掩埋回族尸体400余具。仅此5个慈善团体收埋尸体就达18.5万余具。另有中国平民芮芳缘、张鸿儒组织难民30余人掩埋尸体7,000余具;湖南木商盛世征雇工,收埋上新河地区死难者遗体28,730具。此外,日本军队支持的傀儡政权对尸体也进行了掩埋。如伪下关区公所在下关、三汊河一带收埋尸体3240具;第一区公所在城东南一带收埋尸体1,233具;南京市政公署命伪卫生局于1939年1月收集中山门外灵谷寺一带遗骨3,000具,葬于灵谷寺之东,立“无主孤魂碑”记录埋尸经过。收尸记录

南京沦陷前,日本军队曾在上海、苏州、嘉兴、杭州、绍兴、无锡、常州等地屠杀平民。有日本部分历史学家曾经怀疑中方声称的三十万被杀平民,实际上包括了这批南京以外被杀的华东人口。而中国历史学家认为若华东地区被杀人口也计算在内的话,总数可能高达一百万人。根据孙宅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兴祖(南京大学教授)的研究认为死亡30万人以上。广田弘毅在致日驻美国大使馆电中承认日本军队在南京等地用血腥手段使“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

“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一切都是正常的战争伤亡。”这是多年来日本右翼分子对侵华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暴行的辩解之词。日方辩解

抗战胜利后,指挥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抗战胜利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公祭()宝鼎()国殇()杀戮()

悼念()篡改()妄图()警惕()呓语()字词积累jìdǐnɡshānɡlùdàocuànwànɡtìyì惨遭绝人寰()振聋发聩()遁形()矢志()

捍卫()誓言()彰显()磅礴()

抵赖()huánkuìdùnshǐhànshìzhānɡpánɡbólài解释词语【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解释词语【【妄图】狂妄地谋划。【遁形】隐藏形体。【矢志】发誓立志。【捍卫】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第二部分(第2~4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主要事件,交代事件背景。第三部分(第5、6段):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默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整体感知1.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3.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作用?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列举众多事例,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史、缅怀历史。4.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段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变迁的意义:(1)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1、“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该句中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四个短语是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品味语言这四个短语不能调换顺序。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平行关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珍爱和平”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人们忘记了历史、忘记了苦难,就不会真正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和珍贵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开创更加光明、自由、美好的未来。1.运用对比。

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写作特色2.列举大量事实。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如全世界的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事例。这些事例的罗列凸显了本文内容的真实性,强化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课堂练习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祭祀(sì)篡改(chuàn)惨绝人寰(huán)B.悼念(dào)杀戮(lù)振聋发聩(kuī)C.辱没(mò)矢志(shǐ)颠倒黑白(diān)D.大肆(shì)呓语(yǐ)无处遁形(dùn)C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A.初忠野蛮书藉国殇B.抢劫妄图抵籁记念碑C.警惕捍卫铭记幸存者D.彰显磅礴腼怀鼎铭文

C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惨绝人寰的暴行。他投袂而起,愤怒揭露了法西斯的豺狼本性。B.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C.涨潮时,无数浪花飞溅,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般势不可挡。D.有的野心家随意篡改历史,颠倒黑白,弄得史学领域乌烟瘴气。

C4.下面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A.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B.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C.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D.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B揭示史实

表明公祭目的正义之士

日本右翼

(对比)南京命运变迁的意义

(表态)

铭记历史

维护和平与正义板书设计拓展延伸野田佳彦将出任日本新首相曾支持参拜靖国神社

中新网8月30日电日本民主党新代表野田佳彦30日下午在众院全体会议选举中当选新一任首相。

在防务、外交方面,野田秉承了“松下政经塾”的强硬风格,主张参拜靖国神社,是民主党内鹰派人物的著名代表,素有“民主党小泉”的称号。他在领土问题上对华态度强硬,并认为“甲级战犯并非战争罪人”。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在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这本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仪式,随行的人开始等着这个仪式的结束。

突然,勃兰特的双腿跪在了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下,他这一举动让所人都猝不及防。所有人都被勃兰特的举动惊呆了。广场上一片肃静,只有大雪在天空中纷纷扬扬。有人评价说:德国总理惊天一跪赢得自尊。跪下的德意志比站着的日本高。牢记历史兴我中华作业布置

看下面一篇短文,结合文中引用的诗歌,谈谈你对“珍爱和平”的感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他们就骗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

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她的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