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人柏桦曾说:“诗人比诗更复杂、更有魅力、也更重要。诗人的一生是他的诗篇最丰富、最可靠、最有意思的注脚,这个注脚当然要比诗更能让人怀有浓烈的兴味。”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役期”最长的“右派”诗人之一,昌耀的一生犹如一场恶疾。而他的诗如同徐徐打开一幅色彩斑斓高原油画长卷,沛然而出一种丰富而博大的生命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峨日朵雪峰之侧》,欣赏这部长卷。情境设置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3.诵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走近作者

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代表作《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等,绝笔作《一十一枝红玫瑰》。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创作背景②他后天流离颠沛的人生经历使他对生命的认知带有一种强烈的悲苦意识,但是流浪并不代表卑弱,悲苦也并不意味着懊丧,被戴上“荆冠”而放逐的西部生活虽然使他与当时的主流话语有所隔膜,但是他从西部风俗文化中也获取了新的更为宏大的艺术视野,他诗歌中的生命意识也在悲苦的基础之上成长为一种悲壮而辽阔的主体感召。③“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陈思和

①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一“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

《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于1962年8月,此时作者在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解题: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实际上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于“峨堡”一词的发音。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指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据此推测,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命名,只是诗人采用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思考:1.试着给本诗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把握整体内容。读懂诗歌,体会内容知识储备:关于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

——康德“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2.尝试找出这首诗歌的意象,并分析这首意象的特点及作用。太阳、山海、石砾、深渊、罅隙、血滴、雄鹰、雪豹峨日朵雪峰之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读懂诗歌,体会内容蜘蛛雄浑壮美奇险弱小

可怜

默享作用:有利于营造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让读者体会到在冷寂的思维中所展现的生命的张力。特点3.诗人本来“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却意外发现与“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为伴,这种强烈的反差告诉我们什么?

读懂诗歌,体会内容

“我”在蜘蛛的身上看到了自我的渺小,看到了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感伤,但也看到了坚毅,看到了自己。

“我”与它一同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不再痛苦于征服的艰难,从一只蜘蛛身上获得了力量,也获得了对人生新的认识。

谦卑而坚毅,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全由这只蜘蛛诠释了。“蜘蛛”与“我”已经合二为一了。诗人笔下的“我”具有什么特点?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攀登者致力于征服,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品读诗歌

体会形象1、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反讽的表现手法。深度反讽是诗人昌耀在冷寂沉闷中掺入理智清醒后,然后又兑进机智和幽默的结果,是他终于在时代之上占稳了自己的高度后豁达的心智和洒脱的情怀的结晶。这样的反讽当然不只是昌耀诗艺的体现,而更是他居于高度之上的心理标记和明证。品读诗歌,体会技巧2、运用视听结合,画面壮阔。如描写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时用了一个婉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来表现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喊杀声渐远而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这种视听合一的手法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不但引发读者生理上的紧张,也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感。诗中的对比手法狂热虚浮伟岸高大喧嚣落日石砾雄鹰雪豹喊杀声山海深渊蜘蛛默享峨日朵雪峰之侧我能征服的高度坚守冷静真实理智痛苦快慰结束语

诗人因为一首短诗而被定为“右派”,在距离峨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虽然他自身受挫、处境困难,但仍然清醒地意识到在“大跃进”思潮影响下整个国家所呈现出的一种狂热、激进、喧嚣的精神风貌。面对“自上而下的一派喧嚣”与“无穷引力的山海”,他并没有与这个时代一起“滑坡”或是迷失方向,而是抗住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撕裂之苦,保持内心的公平理智与坚定追求,在反思与坚守中验证生命个体的力量、奏响理智与清醒的独家“绝唱”。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峨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拿个体生命对抗个体生命的意义1.试比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峨日朵雪峰之侧》,并概括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人物形象情感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形象。一个高度理智与清醒、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攀岩者形象。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健之力;表达奋发昂扬、热烈向往的进取精神。对理性的探索,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拓展练习2.《峨日朵雪峰之侧》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相比,都描写了阔大的景象,找出这两处描写,比较这两种意境有什么区别,结合作者背景,说说这区别的原因在哪里?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