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张克锋创作文学研究著作01内容简介作品思想成书过程作者简介目录030204基本信息《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是张克锋创作的文学研究著作,首次出版于2010年12月。该书分三编。上编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兼擅书画的现象及其原因,文学和书画在创作上的相互交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中编探讨魏晋南北朝文论和书画论中共用的几个重要范畴(意、势、骨、形、神、自然、丽、奇)的生成演变、内涵及其异同。下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和书画共用的几种批评方法(“推源溯流”批评、“品第”批评、“象喻”批评、“概括描述”批评)的生成、演进、运用的具体情况等进行了梳理,对每种批评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做了具体的评述。内容简介内容简介该书从三个方面对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书画的关系作出较为具体深入的探讨:一是对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兼擅书画现象、文学和书画创作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相互交融的现象,以及上述现象发生的思想文化背景作出考察;二是就文论与书画论中共同使用的若干重要范畴的生成、演变过程,在各自领域内的内涵、外延,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异同和相互影响作出深入的论述;三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书画批评中都广泛运用的“推源溯流批评”法、“品第批评”法、“象喻批评”法和“概括描述批评”法的生成、演进、运用的具体情况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对每种批评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具体的评述。

成书过程成书过程张克锋在高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又由于从小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也兼教书法选修课。因为教学内容涉及题跋、题画诗等,故其对古代绘画也颇为。他先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从事一段教学工作之后,2004年又到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张克锋将博士论文选题确定为《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的会通》。他在原来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又系统读了一些相关论著,于2007年完成论文。《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即是其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

作品思想作品思想该书提出,魏晋南北朝文论和书画论共同使用的重要范畴有“意”“势”“骨”“形”“神”“自然”“丽”“奇”等。这些范畴或源于哲学,或源于相术和人物品鉴,或源于政治和军事术语,文论与书画论之间也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其美学内涵是相通的。如“形”与“神”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魏晋时期经由人物品鉴而成为文艺理论范畴。“形”指事物外在的形体状貌;“神”与“形”相对,指人的精神。“神”还有玄妙、神奇、异乎寻常的意思。画论最先开始探讨“形”“神”关系,主张人物画要通过“形”来“传神”;要求人物的形体动作、线条、色彩及整体构图表现出生动感人的效果,山水画要表现山水之“神”;认为绘画具有“畅神”的作用。魏晋南北朝书论既重“形”,也重“神”,但还没有将二者起来进行论述。刘勰受人物品鉴和书画论的影响,提出了“神思”“入神”等文论范畴。“神思”指文学创作中的精神活动,与山水画论中“畅神”的“神”相同,“入神”的“神”指作品达到的最高境界,与书论中的“机神”“神妙”等一致;文论中“文贵形似”的观点,体现了文学对绘画美和“传神”的追求,与山水画论中写山水之“神”的观念有相通之处。又如“骨”是受源远流长的相术和汉末魏晋以来流行的人物品鉴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美学范畴,书画论中引入“骨”范畴较文论要早,运用也更广泛。在书论中,“骨”指的是点画线条及其表现出的刚健有力的美学风貌。由于“骨”的内涵是力,所以常连称为“骨力”。又由于“骨力”的获得与用笔的关系密切,所以又出现了“笔力”一词,其审美内涵与“骨力”完全相同。在画论中,“骨”最初运用于人物画评论中,与相术中“骨法”的含义基本相同,指画中人物的形体姿态,至谢赫才将“骨法”与“用笔”起来,将之列为绘画六法中仅次于“气韵”的第二法,强调用笔的重要性,且在具体的批评中提出了用笔要挺劲有力的要求。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克锋,男,甘肃省通渭县人。199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