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作业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6课《诗词五首》作业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6课《诗词五首》作业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6课《诗词五首》作业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6课《诗词五首》作业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本单元主题为“诗词韵味”,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词作品,旨在引导学生领略古代诗词的美妙韵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思想情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诵读、背诵和默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语言美。通过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提升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者业流利的朗读诗歌,注意感受并把握句子节奏了解陶渊明,和杜甫的人物背景给加点字注音结庐()欲辨()花溅()泪烽()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扫清文字障碍,便于流利朗读,利于诗人创作的情感全体学生5分钟1.0业找出文中那些与其他诗词有重叠的字词,说出出处记录下同学们回忆的知识。试着理解诗歌的大意,理解不了的地方标记出来。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相结合,巩固旧的拓展新的。全体学生8分钟1.0业《饮酒》全文表现出诗人怎样的高雅追求?《饮酒》的主旨是什么?《春望》中有哪些意象?《春望》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春望》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2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超然人生境界的向往和追求。3“明月”、“松”,“清泉”、“石”。4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5此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期望和平的美好愿望,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感知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全体学生各3分钟左右0.9业理解诗歌的大意,重点感受“心远”《饮酒》作者悟出了怎样的“真意”?作者炼字后的“深”字该如何赏析?怎样理解“白头”这一写实之词?5.“搔”字这一细节描写怎样理解?6.“望“字包含了那几层意思?参考答案:1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淡雅的心情。2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3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4“白头”是写实,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以想见诗人的苍老之态。5“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6三层意思:对家人的怀念;对国家前程的绝望忧虑;对自己廉颇老矣的慨叹。重点感悟诗人炼字深意全体学生各4分钟左右0.8业背诵和默写《饮酒》《春望》理解与赏析选择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通过诵读、背诵和默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全体学生默写5分钟,选择3分钟1.0业简答题1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2、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参考答案:3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4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全体学生7分钟0.9者业流利的朗读诗歌,注意感受并把握诗句节奏了解李贺,和杜牧的人物,背景给加点字注音城欲摧()金鳞()燕脂()凝()夜紫提携()折戟()扫清文字障碍,便于流利朗读,利于诗人创作的情感全体学生5分钟1.0业找出文中那些与其他诗词有重叠的字词,说出出处记录下同学们回忆的知识。2.试着理解诗词的大意,理解不了的地方标记出来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相结合,巩固旧的拓展新的。全体学生8分钟 1.0业1.《雁门太守行》调动了哪些感官?2.《雁门太守行》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3.你能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画面吗?4.感悟《赤壁》的主旨。参考答案:1听觉和视觉2抒写了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任用,建功立业的决心。3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4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存亡、社稷安危的关切,同时也吐露了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抑郁不平之气。感知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全体学生各3分钟0.9业理解《雁门太守行》最后一句用典的深刻含义。赏析“半卷红旗”的深刻含义。感受《赤壁》借物起兴的写作手法。参考答案:1诗人引用典故,是为了突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2“半卷红旗”写出行军之急,体现出军队不事张扬、高度戒备的状态.3诗人即物起兴,借史实抒情,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论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英【写作特色】借物兴感,托物言志;反向立意,以小见大。重点感悟诗人重要意象深意全体学生各4分钟0.8业背诵,默写《雁门太守行》《赤壁》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

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2)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通过诵读、背诵和默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全体学生4分钟默写,3分钟选择题1.0业简答赏析题:(1)第三、四句分别从

————,—————

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

苍凉悲壮

的气氛。(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4)《雁门太守行》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参考答案:3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形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4诗人想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5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全体学生8分钟0.9者业流利的朗读这篇词,注意感受并把握句子节奏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给加点字注音殷()勤()长嗟()学诗谩()风鹏()蓬()舟扫清文字障碍,便于流利朗读,利于诗人创作的情感全体学生5分钟1.0业1.找出文中那些与其他诗词有重叠的字词,说出出处记录下同学们回忆的知识。2.试着理解诗歌的大意,理解不了的地方标记出来。3.试着回忆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相结合,巩固旧的拓展新的全体学生8分钟1.0业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梦境?抒发了怎样的心情?.“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够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在结构上的作用是:由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感知词的主旨和情感全体学生7分钟0.9业请同学们感受“接”’连“二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感受结尾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2,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渴望摆脱种种束缚的愿望。3“嗟”慨叹,“谩”,徒,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回答说前路漫长而渺茫,又感叹天色已近黄昏,学作的诗歌,空有惊人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还有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重点感悟诗人炼字深意全体学生8分钟0.8业1背诵并默写2.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感觉:________;气势:__________。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交代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3..李清照是————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通过诵读、背诵和默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全体学生7分钟1.0业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2.赏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