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与动态变化分析_第1页
江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与动态变化分析_第2页
江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与动态变化分析_第3页
江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与动态变化分析_第4页
江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与动态变化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与动态变化分析

为了建设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根据近20年的调查结果,全面分析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正确理解森林资源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这对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以及森林管理的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检查工作总结1.1建立全省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江西省于1977年首次应用系统抽样调查技术,建立了以省为总体按照4km×4km间距布设固定样地的全省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全省共布设了固定样地10455个(样地为正方形,面积0.08hm1.2样地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土壤调查根据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2016年江西省启动了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调查任务包括2608个固定样地调查,1600余个样地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土壤调查。清查工作起于2015年11月,止于2016年12月,历时1年有余。此次清查全省共组织165名技术人员,组建45个调查工组和12个质量检查组,历时3个月全面完成了外业调查工作。全省样地、样木复位率达到100%,并且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和华东院的内业、外业检查验收,质量等级评定为“优”。1.3强化调查队伍管理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次清查任务,江西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分管省领导亲自做指示,林业厅主要领导多次到样地看望调查工组,市县(区)林业局从“吃、住、行”,以及技术人员和民工安排等方面做好后期保障工作。二是精心组建队伍。每个调查工组都安排1名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人员,1名计算机能手和1名熟悉当地情况和样地位置的调查人员。三是加强质量管控。严格执行首件必检,强化日常督促指导与检查,建立QQ、微信等技术交流群,营建技术服务平台。四是注重特色创新。积极引入野外数据采集仪,极大提高了调查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森林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丰富了调查内容,增强了成果应用水平。五是加强宣传表彰工作。积极挖掘典型,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较好地激发调查人员工作热情。2主要检索结果2.1森林资源数量截至2016年底,全省国土总面积1669.46万hm2.1.1各类林地面积在林地中,乔木林地808.48万hm2.1.2各种树木的积累全省活立木总蓄积57564.29万m2.1.3不同种分类型林分的生长情况按林种分:防护林面积350.13万hm按树种分:以杉木、松类为主的针叶林面积398.14万hm按龄组分:幼龄林面积202.92万hm按起源分:天然乔木林面积520.43万hm2.1.4资源特色2.1.4.毛竹林散生种类全省竹林面积105.65万hm全省毛竹总株数323050万株。其中:毛竹林255780万株,占79.18%;散生毛竹67270万株,占20.82%。全省杂竹株数161081万株。2.1.4.2.油茶林资源全省油茶林74.90万hm2.2叶林、天然林、针阔混交林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62.67m全省乔木林中,针叶林比重较大。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面积之比为49∶38∶13。其中:天然乔木林中,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面积之比为34∶52∶14;人工乔木林中,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面积之比为76∶14∶10。2.3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全省1600余个样地共有植物160科502属1002种,其中乔木层有植物46科96属153种,灌木层90科243属580种,草本层106科287属523种。根据各样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得出全省森林资源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271,Simpson指数为0.550,均匀度指数为0.492。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以竹林最高,分别为1.704和0.706,其后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类、灌木林、松类和针叶混交林;均匀度指数以竹林为最高为0.617,其后依次为灌木林、阔叶林、杉类、针阔混交林、松类和针叶混交林(图1)。3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潜力发展分析3.1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3.1.1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呈双重增加20年来,江西省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实现双增长,其中,林地面积从1996年的1045.32万hm3.1.2单株活立木的积累和毛竹的数量增加了20年来,江西省活立木总蓄积和毛竹株数实现双增长,其中:活立木总蓄积从1996年的27695.69万m3.1.3树种结构的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决定了森林质量和功能。1996年森林面积中,人工林面积270.12万hm乔木林的树种结构得到优化,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例从1996年的75.53∶24.47∶0到2016年的49.25∶38.25∶12.50,阔叶林面积逐年增加(图4)。随着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力度的加大,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从1996年的32.3m3.2林种及林种结构1)森林面积增长潜力有限,但森林质量提升空间大。2016年全省森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4.55%,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发展潜力有限,但森林质量提升空间巨大。2016年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增速为21.22%,其中天然林为26.47%,人工林为11.85%,比第七、第八次清查时有较大提高。2016年,第九次清查显示,幼龄林每公顷蓄积量为32.55m2)林种结构趋于合理,但树种、龄组结构还需优化。全省乔木林林种结构趋于合理,2006年公益林与商品林各约占50%,并一直趋于平稳(图7)。由于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数量增加,全省特用林面积增加较快;另外,由于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以及农村燃料结构调整,导致农村燃料用材数量急剧减少,全省薪炭林随之逐渐减少。乔木林龄组结构仍以中幼龄林面积比重较大,2016年中幼龄林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83.69%,过熟林面积逐渐减少,近熟林和成熟林面积还不到乔木林面积的10%,未来可采资源不足,龄组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图8)。树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针叶林面积比重依然较大,还需进一步优化。3)林下资源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大。林下经济以森林旅游、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为主。江西省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下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2013年,江西被列为全国首批林下经济试点省,现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5个、省级200个,林下经济总规模超270万亩。2015年,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旅游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全省中草药资源达4000余种4科学开展森林产业发展工作1)以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强化森林资源发展目标考核。习总书记在考察江西省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作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把森林资源发展指标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对于提升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统筹当前领导干部离任时自然资源审计和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工作,把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指标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中;二是加快建立江西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地年度变更与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等工作结合起来,以10年一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按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和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要求,对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确保森林资源年度出数,从而满足各级政府有关森林资源发展目标考核要求。2)以“保数量提质量”为林业建设要务,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在林地和森林保有量方面,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限额管理,加大对废弃矿区和生态移民后的旧村落废弃用地的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同时强化迹地及时更新,确保全省林地和森林面积保有量稳中有升。在林木蓄积量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加强对非法采伐林木的打击力度;二是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切实执行科学抚育管理,严禁“拔大毛、开天窗”;三是加大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通过更新、补植、抚育、封育等措施提升森林质量;四是以木材战略储备林工程、大径材培育工程、珍贵用材培育工程等工程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大径材、优质材培育力度,全面提升全省森林质量。3)以林业改革和科技兴林为重点,强化森林经营管理。一是不断深化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保护林农利益,鼓励发展民营林场、林农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组织形式,积极推进林业规模经营、科学经营;二是积极开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用材树种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校企结合、科技人员自主创业等途径,提升全省林业科技研发和推广能力;三是以近自然林业经营和集约经营理念为突破口,采取适宜经营措施,积极营建不同类型森林经营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