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薏与红茶复配及风味物质研究_第1页
红曲薏与红茶复配及风味物质研究_第2页
红曲薏与红茶复配及风味物质研究_第3页
红曲薏与红茶复配及风味物质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曲薏与红茶复配及风味物质研究

水稻是水稻科的一种常见植物。它是一种药食材料,被称为“世界水稻之王”。目前,国内对薏米的加工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比较单一,功效成分未能深度发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薏米产业的发展。薏米、红曲菌次生代谢物、红茶等对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均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此次试验将红曲菌发酵薏米得到的薏米红曲粉与红茶复配得到一款薏米红曲茶,旨在丰富红茶的营养与风味,提高薏米的附加值,增加薏米、红茶、红曲菌代谢产物的人体利用率。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1.1.1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薏米碎米及糠麸,贵州鑫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紫红曲霉3.4629(Monascuspurpureus),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红茶,贵州花果园太升茶叶专营市场有限公司;白砂糖,重庆岚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食品级);红茶,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遵义红南国、遵义红黔茗、金骏眉。1.1.2试剂和培养基正己烷,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PDA培养基,上海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分离用有机溶剂均为国产分析纯。1.1.3仪器、仪器和色谱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810,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TGL20M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迈佳森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HP-250型智能生化培养箱,上海光都仪器设备有限公司;7890A-7000B气质联用,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DB-WAX型色谱柱(30m×250μm×0.25μm),美国J&WScientific公司;固相萃取装置,50/30μmCAR/DVB/PDMS固相微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1.2测试方法1.2.1红曲菌种子培养将红曲菌培养活化后制备孢子悬浮液,经红曲菌种子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固态发酵培养基,在30℃下恒温静置培养。将发酵产物干燥粉碎后制得薏米红曲粉。1.2.2各因素优化添加量根据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确定优化红茶品种、优化红茶品种的优化添加量、薏米红曲粉优化添加量、白砂优化添加量4个因素,依次审评汤色、香气和滋味。1.2.3感官评估清单参考1.2.4正交试验,红曲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红茶品种、薏米红曲粉、白砂糖的添加量进行L1.2.5速度升温后ndg气谱条件:毛细管柱为DB-WAX柱(30m×250μm×0.25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保持3min;然后5℃/min的速度升温到150℃,保持1min;再以3℃/min的速度升温到200℃,保持1min;最后以5℃/min的速度升温到230℃,保持3min;气化室温度为250℃。载气为N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为70eV,接口温度为250℃,传输线温度为280℃,离子源温度为230℃,四级杆温度为150℃。按照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相对百分含量计算。2结果与讨论2.1制备薏米浸泡液薏米红曲外形呈粉末状,色泽红亮;而其浸泡液的汤色橙黄明亮,口感微甜,甘醇,略带酸味,香气并无薏米特有的米香味而是经发酵过后形成的淡淡酯香。2.2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钠红茶和红曲茶复合配体条件2.2.1不同原料对复配茶感官的影响从6种不同品种的红茶(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遵义红南国、遵义红黔茗、金骏眉)与薏米红曲粉复配的薏米红曲茶样品泡出来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正山小种与其他2种原料进行复配得到的茶样汤色红亮通透,酯香与茶香突出,气味协调,口感醇正柔和,确定选用正山小种作为复配茶叶。2.2.2不同茶叶量对复配茶感官的影响通过以选出的最优茶叶品种以不同质量比例(30%,40%,50%,60%和70%)与薏米红曲粉复配的薏米红曲茶样品冲泡后进行感官评价,当茶叶量为60%时,其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颜色鲜亮,茶味突出,脂香浓郁。2.2.3不同不同纤维素添加量对复配茶感官的影响见表1用薏米红曲粉以不同质量比例(20%,30%,40%,50%和60%)与选出的最优茶叶品种复配的薏米红曲茶样品泡出来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当添加量为30%时,其综合评分最高,茶汤颜色较佳,橙红透亮,光泽度较强。2.2.4不同白砂糖添加量对复配茶感官的影响通过以白砂糖不同质量比例(10%,20%,30%,40%和50%)与薏米红曲粉和选出的最优茶叶品种复配的薏米红曲茶样品泡出来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20%的白砂糖添加量使复配茶的口感调和到了最佳。2.3正交试验结果由单因素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红茶、薏米红曲粉以及白砂糖的最佳添加质量比分别为60%,30%和20%。为了优化薏米红曲茶最佳复配比,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由表4的极差大小可知,各因素的作用主次顺序为R由表5感官评定的方差分析可知,在不考虑交互效应的情况下,红茶添加量、薏米红曲粉添加量和白砂糖添加量对复配茶感官评分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综上所述,薏米红曲粉添加量、红茶添加量和白砂糖添加量对复配茶品质产生影响的程度依次减小。由正交试验结果得出薏米红曲茶的最佳原料添加量为薏米红曲粉30%,红茶60%,白砂糖20%。其中,每包复配袋泡茶样品净含量为3g。为了检验正交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对上述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配比进行复配的袋泡茶茶样根据表2中的审评方法进行审评,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情况下,所制得的薏米红曲茶汤色红亮通透,茶香和酯香突出,口感甘甜醇正柔和。3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按照GC-MS分析条件,分别对红茶和复配茶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它们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1和图2,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相对含量见表6。由表6可知,在正山小种红茶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包括烷类物质14种(44.934%),主要有十二烷(3.388%)、十四烷(23.074%)、十五烷(4.555%)、十六烷(9.449%)等;醇类物质9种(31.818%),主要有芳樟醇(2.699%)、芳樟醇氧化物(26.664%)、香茅醇(0.787%)、苯乙醇(0.5%)和α-雪松醇(1.138%);醛类物质5种(6.903%),主要有2-甲基丙醛(0.567%)、3-甲基丁醛(1.129%)、2-甲基丁醛(3.362%)、壬醛(1.537%)、β-环柠檬醛(0.308%);酯类物质1种即乙酸金合欢酯(0.281%);含氮化合物有甲氧基苯基肟(6.321%)和依杜兰(0.256%)。烷类化合物是红茶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的一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分子量较大,风味阈值较高,且烷烃类物质一般香气较弱或无气味在复配茶中共鉴定出2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包括烷类物质10种(37.759%),主要有十二烷(4.62%)、十四烷(19.761%)、十五烷(1.698%)、十六烷(9.367%)等;醇类物质8种(13.696%),主要有芳樟醇(0.454%),芳樟醇氧化物(11.462%)、苯乙醇(0.424%)和α-雪松醇(1.296%)等;醛类物质3种(6.76%),主要有2-甲基丙醛(0.671%)、3-甲基丁醛(2.629%)、2-甲基丁醛(3.46%);酯类物质1种即乙酸金合欢酯(0.315%);内酯类主要有反-4-羟基-3-甲基辛内酯(28.979%);其他含有含氮化合物有甲氧基苯基肟(3.483%)和2,6-二叔丁基-4-羟基-4-甲基-2,5-环己二烯-1-酮(1.187%)。由表6和表7可以看出,复配后的红茶烷类、醇类、醛类种类减少,数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分解与转化,但复配后生成了威士忌内酯,且含量高达28.979%。威士忌内酯主要用作配制威士忌酒、椰子及木香型香精综上所述,红茶和复配茶在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及不同程度的交叉,它们共有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有23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和烷烃类,这些化合物赋予产品独特的花香、果香和烟草香。但是两者也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正山小种红茶含有壬醛、香茅醇、β-环柠檬醛、依杜兰等带有玫瑰风味的物质,但含量低于3%。而复配茶富含反-4-羟基-3-甲基辛内酯(威士忌内酯),含量高达28.9%,且该化合物带有特殊浓郁的椰香味。因此,综合分析表明复配茶的风味物质优于红茶。4复配茶对薏米红曲茶汤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薏米、红茶为原料,通过发酵、复配加工得到复配产品薏米红曲茶。通过正交优化复配茶配方最佳配比:红茶、薏米红曲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