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I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风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9.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为以项目为中心,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地表水环境风险评级范围:场区雨水排放口下游5000米。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建设项目所在地整个完整水文地质单元。9.3环境风险识别9.3.1物质危险性识别项目涉及的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特性表。表9.3-1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特性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熔点(℃)沸点(℃)爆炸下限(V%)爆炸上限(V%)健康危害或其他危险性存在场所1氨气-77.7-33.515.727.4制冷工序2二氧化硫-75.5-10///回转窑及烟气净化设施3二氧化氮-9.322.4//主要损害呼吸道4硫化氢-85.5-60.44.046.0/硫脲吸收合成5石灰氮1300///遇湿易放出氨硫脲吸收合成、原料库房9.3.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表9.3-2生产系统危险一览表序号工序名称涉及的危险物质风险事故类型1回转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化学品泄漏2碳化塔硫化氢、硫化锶水溶液化学品泄漏3硫脲吸收合成硫化氢、硫化锶水溶液化学品泄漏4制冷机房氨气化学品泄漏9.3.3识别结果根据车间平面布置,各生产工序布置在一个厂房,危险单元分布见。表9.3-3环境风险识别结果表序号危险单元风险源主要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环境敏感目标1制冷机房液氨储罐液氨泄漏氨气泄漏大气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2硫酸锶生产装置浸取槽硫化锶泄漏化学品泄漏水环境棉花冲溪流3碳酸锶工艺回水工艺回水COD、硫化物、硫酸盐、Sr2+泄漏工艺回水泄漏水环境棉花冲溪流9.4建设项目风险事故情形分析9.4.1风险事故情形设定根据事故风险设备可知,本项目存在化学品泄漏、火灾、生产废水泄漏的事故情形,详见下表。表9.4-1风险事故情形一览表序号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危害物质危害分析影响途径1泄漏氨气泄漏氨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大气碳化塔泄漏硫化氢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大气工艺回水COD、硫化物、硫酸盐、Sr2+地表水污染事故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事故地下水9.4.2源项分析1、事故源根据分析事故情形设定可知,本项目风险事故源主要是危险物质贮存装置泄漏及蒸发导致的大气环境风险,危险物质贮存装置泄漏且收集不当导致的水环境风险。2、大气风险事故源强核算液氨泄漏气体比热容比r=1.3070E+00泄漏出口气体温度=-15.85(℃)泄漏出口气体密度=8.0661E-01(Kg/m3)喷射流的初始截面积=1.7498E-04(m2)喷射流的初始流速=268.11(m/s)气体泄漏速率=3.7841E-02(kg/s)当前环境空气密度=1.2056E+00(Kg/m3)烟团初始密度未大于空气密度,不计算理查德森数。扩散计算建议采用AFTOX模式。(2)H2S泄漏气体比热容比r=1.3300E+00泄漏出口气体温度=19.28(℃)泄漏出口气体密度=1.4203E+00(Kg/m3)喷射流的初始截面积=1.0075E-04(m2)喷射流的初始流速=37.47(m/s)气体泄漏速率=5.3613E-03(kg/s)当前环境空气密度=1.1854E+00(Kg/m3)理查德森数Ri=0.5768678,Ri≥1/6,为重质气体。扩散计算建议采用SLAB模式。3、水环境风险事故源强核算(1)工艺回水泄漏本次风险主要考虑碳酸锶工艺回水、硫脲工艺母液收集和储存措施出现事故,而使其直接外排,对棉花冲小溪的影响,泄漏时间按2h计。表9.4-2建设项目风险事故源强一览表风险事故类型危险单元危险物质污染物影响途径释放或泄漏速率释放或泄漏时间(min)最大释放或泄漏量(kg)危险物质泄漏制冷机房氨气氨气大气扩散3.7841E-02kg/s3068.113生产厂房硫化氢硫化氢大气扩散5.3613E-03kg/s10192.96生产厂房工艺回水COD地表径流26.439kg/h12052.878硫化物8.8025kg/h17.605COD自然入渗11.331kg/h12022.662硫化物3.7725kg/h7.545硫酸盐4.9095kg/h9.8199.5风险预测与评价9.5.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的扩散大气风险预测模型参数项目大气风险预测模型参数见表9.5-1。表9.5-1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表参数类型选项参数基本情况事故源经度/(°)107.456631E事故源纬度/(°)26.476527N事故源类型液氨泄漏气象参数气象条件类型最不利气象风速/(m/s)1.5环境温度/(℃)25相对湿度/(%)50稳定度F其他参数地表粗糙度/m3是否考虑地形/否地形数据经度/m90评价标准本次环境风险评价采用标准如下:表9.5-2评价标准风险物质名称CAS号毒性终点浓度-1/mg/m³毒性终点浓度-2/mg/m³氨气7664-41-7770110硫化氢7783-06-4703风险预测1、液氨泄漏风险预测最不利气象条件下,液氨储罐泄漏时,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氨气最大浓度分布图见9.5-1。预测氨气达到毒性终点浓度-1(770mg/m³)的最大影响距离60m,均在厂区范围内,若发生液氨储罐泄露,企业应立即响应应急措施,快速撤离泄露源60m范围内的人员,并拉起警戒线,禁止未穿戴个人防护设施的人员入内;达到毒性终点浓度-2(110mg/m³)的最大影响距离240m,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危害,但是也会产生有害影响。最大影响区域图见9.5-2,该区域内分布的人群仅包括本企业预案,约有110人。各关心点浓度随时间分布见表9.5-3。表9.5-3液氨泄漏是各关心点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mg/m³)关心点时间谷硐街上马鞍寨谷萌羊房寨蒿菜坪田坎寨3min0000004min060.4677400005min060.46774000010min14.328860.46774000015min14.328860.4677411.3828600020min14.328860.4677411.382865.5572110025min14.328860.4677411.382865.5572113.544701030min14.328860.4677411.382865.5572113.5447012.73540735min14.32807011.382265.5568863.5444852.73524240min5.728407011.345475.5568863.5444852.73524245min0005.5566333.5444852.73524250min0000.0010243.5444852.73524255min00001.5999062.73524264min0.00049665min0图9.5-1下风向浓度随时间分布图图9.5-2液氨泄漏最大影响区域图2、硫化氢泄漏最不利气象条件下,硫化氢泄漏时,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硫化最大浓度分布见图9.5-3。预测硫化氢达到毒性终点浓度-1(70mg/m³)的最大影响距离260m,其范围主要内主要是厂区工作人员,无村镇,若发生硫化氢管道泄露,企业应立即响应应急措施,快速撤离泄露源260m范围内的人员,并拉起警戒线,禁止未穿戴个人防护设施的人员入内;达到毒性终点浓度-2(38mg/m³)的最大影响距离375m,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危害,但是也会产生有害影响。最大影响区域图见9.5-4,该区域内分布的人群包括本企业员工和东南侧马鞍寨居民,约有142人。各关心点浓度随时间分布见表9.5-4。表9.5-4硫化氢泄漏时各关心点硫化氢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mg/m³)关心点时间谷硐街上马鞍寨谷萌羊房寨蒿菜坪田坎寨5min00000010min033.61584000015min0.43713127.30954000020min10.058386.7758457.76224300025min10.058381.3946927.7622432.202530030min5.4946690.3526247.7622433.6022390.41001035min1.88970703.5413613.6022391.6383370.55129640min0.66167601.2961662.4110261.6383371.17250245min0.25164100.4972961.0824041.6383371.17250250min000.2061280.4746871.635121.17250255min0000.2139360.8783711.17250260min0000.1010730.4531240.74583365min00000.2335320.410891图9.5-3下风向浓度随时间分布图图9.5-5硫化氢泄漏最大影响区域图9.5.2有毒有害物质在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运移扩散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价1、预测模式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风险事故情景下污染物排放进入水体按有限时段排放.在排放持续时间(0<tj≤t0):在排放停止后(tj>t0):式中:-在距离排放口x处,tj时刻的污染物浓度,mg/L;-计算时间步长,s;n-计算分段数,n=t0/;-污染源排放的时间变量,=(i-0.5)<t0,s;i-最大为n的自然数;-到时间段内,单位时间污染物的排放质量,g/s;j-自然数-污染物纵向扩散系数-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l/s2、预测结果表9.5-5工艺水泄漏排放预测结果表受纳水体事故情景工艺回水泄漏污染因子硫化物COD棉花冲溪流现状值0.00256.46最远超标距离(km)213.6到达时间(h)508.34GB3838-2002Ⅲ类(mg/L)0.2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风险事故情景下污染物排放进入地下水环境按平面瞬时点源,具体公式如下:式中:x,y—计算点处的位置坐标;t—时间,d;C(x,y,t)—t时刻x,y处的示踪剂浓度,g/L;M—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mM—长度为M的线源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kg;u—水流速度,m/d;ne—有效孔隙度,量纲为1;DL—纵向弥散系数,m2/d;DT—横向y方向的弥散系数,m2/d;π—圆周率;类比其他项目,确定纵向弥散系数为10m2/d,水流速度为0.5m/d。表9.5-6预测结果表风险事故情景污染因子项目与泄漏点距离m有毒有害物质达到时间(天)超标持续时间(天)最大浓度(mg/L)工艺回水泄漏泄漏硫化物厂区边界20063724.04下游泉点30020811670.751综上可知,项目工艺回水泄漏对地表水、地下水影响均很大,建设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杜绝事故发生。9.6环境风险管理9.6.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针对风险源应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1)确保厂内各输送管道阀门灵活、严密,不跑冒滴漏;(2)设备布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防爆的规范、规定,设备之间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间距,并按要求设置消防通道;(3)尽量采用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的设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车间内设置必要的安全卫生设施;(4)对含有硫化氢产生和使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在厂内生产区域设置监测仪器用于检测设备、管道的泄漏情况,检测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是否超标。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5)易被腐蚀或空蚀的生产设备及其零件应选用耐腐蚀或耐空蚀的材料制造,并应采取防蚀措施,同时,应按规定定期检查和更换。(6)为防止有毒有害物料泄漏,设备及管道尽量保持密封,使有硫化氢气体的硫脲车间内的浓度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10)规定的卫生标准,并对有毒岗位配置洗眼器和个人防护用品。(7)对有腐蚀危害的设备、管道、法兰、阀门等,应选用耐腐蚀材料或采取防腐蚀措施。对有防腐蚀要求的平台、地坪,采用相应的耐腐蚀材料。给作业人员配备防化服及劳保用品,现场配备防护药品及医疗器械。(8)防止焊接接头的腐蚀,应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选择有针对性的抗腐蚀焊丝或焊条,焊后进行固溶处理,严格检查焊接质量。(9)加强设施维护,发现老化及破损电路,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电路短路,并定期检查线路接头、形状,防止短路跳火;(10)厂区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巡查人员及处置场所有职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都有责任及时报告,使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和有效监控;2、针对污染扩散途径应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1)硫化氢输送管道等设施应设置在便于通风的位置;(2)设置事故池,及收集管网,收集事故废水,防止受污的水流出厂界;(3)对厂区地面进行硬化,避免污染物与土壤直接接触;(4)危废暂存间应采取防渗措施。3、针对环境敏感目标应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1)在总平面布置时应考虑周边环境的敏感目标,在布置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择优布置;(2)制定应急预案,与周边敏感目标建立联系,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通知敏感目标的当地人群,进行疏散。4、其他风险防范措施(1)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严格按照《建筑设计放火规范》的规定,设置环形消防通道。(2)功能区划分明确,布置合理经济。生产车间适合工艺流程布置需要。(3)建(构)筑物按活在危险性和耐火等级严格进行防火分区,设置必须的防火门窗等设施。(4)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内容、时间、人员应有记录保存(5)明火控制,维修用火控制,对设备维修检查,需进行维修焊接,应经安全部门确认、准许,并有记录在案。必要设备安装防火、防爆装置。(6)雨排水系统排水口设置集中控制阀,可防止事故水通过雨排系统进入外环境(7)选购的设备必须具有完备的检验手续(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证等),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工设备均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制造。(8)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建立独立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9)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要定期测定,并设置硫化氢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10)生产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5、环境管理防范措施①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实行公司领导负责制,配备专业环境管理人员,负责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主要操作人员上岗前应严格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全面系统的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建立排污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等;同时设置环境保护奖惩制度,强化环境管理。②项目投产前,应全面检查安装设施并造册登记,针对检查结果,及时维修和更换设备、部件,消除隐患。关键设备应一备一用,易损部件要有备用,在出现故障时能尽快更换。9.6.2应急要求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风险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②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③减轻、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危害;④消除污染物及善后处理。1、应急准备(1)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并确定指挥长,以及各成员职责。(2)配备应急救援物资以及其管理人员。(3)对应急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2、应急预案内容根据环保部环发[2015]4号文“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及《贵州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应每三年进行一次环境风险评估,当发生特殊情况时,应急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表9.6-1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应急计划区危险目标:生产区、循环水池、危险暂存间、环境保护目标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地区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4应急救援保障应急设施、设备、器材等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6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7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消除泄露措施及器材事故现场、临近区域、控制放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8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事故现场、生产区临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接触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0应急培训计划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及演练11公众教育和信息对生产区临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9.6.3应急疏散程序一旦发生重大化学品泄漏事故,必须立即组织2km范围内的人群居民撤离疏散;通知5km范围内人群做好疏散和撤离准备。(1)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需要组织居民撤离疏散时,指挥中心应根据生产现场各风向标指示的风向和事故监测队伍报告的大气监测数据确定疏散区域、疏散方向和人员安置区。(2)治安保卫管理部门接到救援令到达指挥中心后,迅速组织成立现场警戒和疏散队伍,根据总指挥命令应迅速对整个事故波及的危险区域实行警戒,组织、指挥事故区域内所有与救援无关和无防护装备的人员撤离。(3)污染区人员在疏散队伍的引导下有序疏散到安全区,疏散队伍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区的人员安置和清点工作,保证无疏漏,医疗救护队及时对所有人员进行检查,保证受伤人员能及时给予院前抢救和治疗。(4)现场警戒和疏散队伍要加强警戒和治安工作,严密注视事故的发展和蔓延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根据事态的发展,若周边居民需要进行疏散时,立即报告政府部门,要求政府部门启动区域应急预案,组织地方警力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地方应急预案进行周边居民的疏散工作。(5)对于液氨泄露和硫化氢泄露,经上述预测表明,液氨泄露时撤离人群为本企业员工,硫化氢泄露时撤离人群为本企业员工和马鞍寨居民,企业应在应急预案中明确人群撤离路线、安置地点等疏散方案;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响应应急机制,根据制定好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依次撤离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应急培训为了保证应急救援能有效、准确进行,做到有备无患,各专业队伍及公司全体员工和公司周边人员都必须经常性接受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由各专业队伍负责人负责组织,针对不同的危险目标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危险源物质的性质、危害特性及影响范围,事故类型及事故处理技术要点以及应急救援体系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培训使应急救援人员在进行事故处理和实施救援时胸有成竹,为处理控制事故争取更多的时间。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员工是事故的发现者,也是事故预处理和事故自救的执行者,员工在应急救援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加强员工的应急响应培训是取得应急救援行动成功的关键。员工的应急响应培训由各单位经常性的组织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事故类型及事故处理技术、事故状态下的报警及自救知识、同专业队伍实施救援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应急救援体系等知识。(3)公司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为增强公司周边群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公司根据情况适时印制有关公司生产、储存、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知识及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疏散等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资料,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下发给周边群众,让周边居民都能了解一定的应急救援措施和应急疏散的知识。使周边群众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应对事故及救援。9.7环境风险分析结论本项目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均为E2。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最不利气象条件下,硫化氢泄漏时,预测硫化氢达到毒性终点浓度-1(70mg/m³)的最大影响距离260m,其范围主要内主要是厂区工作人员,无村镇,若发生硫化氢管道泄露,企业应立即响应应急措施,快速撤离泄露源260m范围内的人员,并拉起警戒线,禁止未穿戴个人防护设施的人员入内;达到毒性终点浓度-2(38mg/m³)的最大影响距离375m,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危害,但是也会产生有害影响。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响应应急机制,根据制定好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依次撤离可能受影响的本企业员工。最不利气象条件下,液氨储罐泄漏时,氨气达到毒性终点浓度-1(770mg/m³)的最大影响距离60米,均在厂区范围内,若发生液氨储罐泄露,企业应立即响应应急措施,快速撤离泄露源60m范围内的人员,并拉起警戒线,禁止未穿戴个人防护设施的人员入内;达到毒性终点浓度-2(110mg/m³)的最大影响距离280m,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危害,但是也会产生有害影响。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响应应急机制,根据制定好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依次撤离可能受影响的本企业员工和马鞍寨居民。通过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事故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将事故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10.1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措施本技改项目在原场内实施,不新增用地,施工期工程量不大,主要包括设备安装,以及少量设备改造和检修。10.1.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现场物料堆放扬尘;二是来自建筑材料包括白灰、水泥、沙子等搬运和搅拌扬尘;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但影响是暂时的,会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过程中,易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项目施工现场实行分区管理,对主要出入口、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堆放区、生活区、办公区的地面按规定进行硬化处理;2、施工现场非作业区的裸露泥土,采取严密覆盖、固化、绿化等防尘措施,对长期停工工地的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或绿化;3、施工现场按规定连续设置硬质围挡(围墙)实施全封闭管理,安排人员定期冲洗,保持围挡整洁、美观,对于破损、缺失的围挡即使修复或更换,严格控制施工围挡范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件、料具按布局分类、整齐堆放,施工现场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密闭存放或严密覆盖,严禁露天放置;搬运时应有降尘措施,余料及时回收;5、施工现场建立洒水清扫抑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通过以上措施治理后,可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同时,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时短期存在的,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10.1.2施工期污水防治措施1、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洗砂废水,其特点主要是SS含量较高。根据类比调查结果,SS值可达3000~4000mg/L,设置澄清池,泥浆水应经澄清后,回用于混凝土养护、汽车降尘、道路洒水降尘,严禁外排。2、施工期员工利用现有生活设施,生活污水排入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用作氮渣洗涤补充水,不外排。3、施工期设备清理的废水,根据企业初步统计设备清理废水量约有220t,其含有的主要污染物为Ba2+-,废水接入厂区东南侧1500m3的循环水池,并使用硫酸钠溶液除去废水中的Ba2+后,用于技改项目碳酸锶生产的补充水使用,不外排;产生的沉渣送至钡渣无害化处理装置,浸出毒性监测不属于危废后,用于厂内制砖。10.1.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场地平整和结构施工阶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噪声高的设备尽量在白天施工。2、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场发生。设备选型时,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取噪声小、振动小、能耗小的设备。3、加强车辆运输管理,运输任务尽量安排白天进行,经过村庄时应降低行驶速度。在采取上述措施后,确保施工期间场界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0.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将清运至建设管理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处置。2、施工期产生的油漆、涂料容器等固体废弃物为危险固废,单独收集贮存后交生产厂家回收。另外还有一些装修废纸、废包装盒等,收集贮存后交废品收购站回收。3、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送入环卫部门制定地点堆存。4、施工期设备清理采用干式清理,清理出的钡渣量约有5t,送厂区钡渣无害化处置装置,处理后经浸出毒性鉴别实验确定不属于危废后,用作制砖原料。10.2营运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0.2.1有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产生的有组织废气主要为备料粉尘、回转窑烟气、导热油炉烟气、碳酸锶产品烘干尾气、硫脲产品烘干粉尘、硫脲工艺尾气、碳酸锶料浆脱硫尾气、产品粉碎尾气;主要污染物包括烟尘/粉尘、SO2、NOx、H2S、NH3。厂内有组织废气的处理措施、处理效率、执行标准见表10.2-1,各类废气收集、处理走向示意图见10.2-1。表10.2-1技改项目废气治理措施、处理效果一览表排气筒污染源污染物治理措施处理效率备注执行标准《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3限值第一排气筒(70m烟囱)备料工序粉尘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5%新增,设施独用颗粒物≤30mg/m3SO2≤400mg/m3NOx≤200mg/m3回转窑烟气烟尘、SO2、NOx沉降室+余热锅炉+脉冲袋式除尘器+70m烟囱脱硫系统(钠钙双碱法湿法脱硫)”除尘效率99%,脱硫效率86%依托现有,70m烟囱脱硫系统为共用设施。导热油炉烟气烟尘、SO2、NOx脉冲袋式除尘器+70m烟囱脱硫系统”除尘效率99%,脱硫效率86%碳酸锶产品烘干尾气粉尘水浴式喷淋塔+“70m烟囱脱硫系统”除尘效率99%第二排气筒(15m排气筒)硫脲产品烘干粉尘、NH3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5%依托现有,设施独用颗粒物≤30mg/m3NH3≤20mg/m3第三排气筒(50m烟囱)硫脲工艺尾气H2S、NH3“四级喷淋洗涤装置(一、二级洗涤采用水洗、三、四级洗涤使用氢氧化钠碱洗)”NH3吸收率95%,H2S吸收率95%依托现有,“四级喷淋洗涤装置”为共用设施H2S≤10mg/m3NH3≤20mg/m3碳酸锶料浆脱硫尾气H2S采用石灰氮溶液吸收罐+“四级喷淋洗涤装置”两级处理H2S效率99%H2S≤10mg/m3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备用)烟尘、SO2、NOx“脉冲袋式除尘器+50m烟囱脱硫系统(钠钙双碱法湿法脱硫)”除尘效率99%,脱硫效率86%依托现有,设施共用颗粒物≤30mg/m3SO2≤400mg/m3NOx≤200mg/m3生物质蒸发器烟气(备用)第四排气筒(15m排气筒)产品粉碎尾气粉尘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5%依托现有,设施独用颗粒物≤30mg/m3图10.2-1技改项目废气收集及处理系统设置示意图据上图所示,本项目共设置4根排气筒,其中第一排气筒高70m、第二排气筒高15m、第三排气筒高50m、第四排气筒高15m,各排气筒执行的标准均为《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3标准值。根据报告第四章技改项目工程分析可知,技改项目大气环境防治措施主要是针对烟尘/粉尘、SO2、H2S、NH3的治理和去除。烟尘/粉尘控制措施评述技改项目烟尘/粉尘产生点主要包括备料工序、回转窑烟气、导热油炉烟气、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生物质蒸发器烟气、烘干粉尘、产品粉碎粉尘,针对上述污染源产生的粉尘均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5%以上。1、脉冲布袋除尘器技术可行性分析脉冲布袋除尘器是一种常规的除尘方式,其主要结构见图10.2-1。图10.2-1脉冲袋式除尘设施图其工作原理为:脉冲袋式除尘器本体分隔成数个箱区,每箱有若干条袋子。并在每箱侧边出口管道上有一个气缸带动的提气阀。当除尘器过滤含尘气体一定时间后(或阻力达到预先设定值),清灰控制器就发出信号,第一个箱室的提气阀开始关闭,以切断过滤气流口然后这个箱的脉冲阀开启,以大于50Pa的压缩空气冲入净化室,清除滤袋上的粉尘。当这个动作完成后(大约5~15s),提升阀重新打开,使这个箱室重新进行过滤工作,并逐一按上述要求进行以至全部清灰完毕。脉冲袋式除尘器采用分箱式清灰,清灰时逐箱隔离、轮换进行。各除尘室的脉冲喷吹宽度和清灰周期,由清灰程序控制器自动连续进行,从而保证了压缩空气清灰的效果,整个箱体设计利用进口和出口总管结构,灰斗可延伸到进口总管下,使进入的含尘烟气直接进入已扩大的灰斗内达到预除尘的效果,且能去掉易出现堵塞的水平直管。因此,脉冲袋式除尘器不仅能处理一般浓度的含尘气体,且能处理高浓度含尘气体。滤料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除尘器的效率、阻力及寿命都与滤料有关。为了保证滤袋长期连续稳定运行,选用耐高温的聚四氟乙烯无碱玻纤覆膜滤袋(PTEE),可以保证260℃的连续使用温度。本项目将回转炉烟气收集后引至布袋除尘器,为防止烟气温度超温损坏除尘器布袋,因此在系统除尘器入口处设有混风阀,当烟气温度超过除尘器允许温度时,混风阀自动开启,混入一定量周围冷空气来降低烟气温度,确保进入布袋除尘器的烟气温度低于180℃。从而确保滤袋使用寿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除尘器在运行中,烟气中的粉尘在布袋内表面不断地被吸附,烟气粉尘经布袋处理后的废气含尘浓度<20mg/m3,从布袋除尘器出来的烟气再由风机送到排气筒排放。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已在有无机化学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2、布袋除尘器管理的建议布袋除尘器是通过使用布袋或纤维制滤袋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来实现集尘的。其原理是先在滤布上形成一次附着层,通过这个一次附着层将排气中的0.1µm以下的细微颗粒捕集。因此,管理要点是如何不使滤布发生堵塞,而且不断地稳定形成一次附着层。另外,滤布有其最高耐用温度的限制,因而温度管理也很重要。(1)运行时应注意:①避免使用于含大量水分和油雾的排气;②将处理温度控制在规定温度以上;③经常监视布袋除尘器的压差,确定滤捕的灰尘落下是否正常:即使灰尘落下正在进行中,如果压差在规定值以下,则是滤布完全堵塞或没有正常运行的原因;④通过监视出口气体的颜色,确认排气处理是否正常,如果压下降,排气颜色变化,说明滤布或安装器材有破损,使被处理烟尘的一部分绕道而行了。⑤为了确保布袋除尘器运转良好,建议建设单位制定保养、检修制度。如本体内部(布袋、溜槽)、差压计、抖落装置、蝶阀、排出装置(螺旋输送、卸尘阀)等,均按规定定期检查,确保除尘设施维持高效、稳定的除尘效果。(2)停运时应注意:①检查滤布的烟尘附着和破损情况布袋除尘器内有很多布袋,一一进行检查比较困难,这是只需注意烟尘的堆积状况,以烟尘堆积处为中心检查即可。②检查检查滤布安装器械的情况安装器械由许多种类,安装时的注意事项各不相同,需认真参照说明书进行作业,不妥的安装方法会导致其破损并缩短其寿命。③检查滤布张力,调整至均一使用正确尺寸的滤布,利用安装工具调整滤布的张力。④确认灰尘落下装置的正常包括机械振动、反洗式和脉冲喷气发动机式等,各有其检查的要点,再有充分了解后进行认真的检查。3、烟尘/粉尘达标可行性(1)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到99.5%以上,一般可以保证出口粉尘浓度低于20mg/m3以下。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也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无机化学工业》(HJ1035-2019)表A.1废气治理可行技术表要求。(2)碳酸锶产品烘干采用滚筒烘干机,以热风为热源(来自导热油炉);烘干机中碳酸锶料饼从含水30%烘干至0.3%,烘干尾气湿度比较大,不适合用布袋除尘器,故技改技改项目针对碳酸锶产品烘干尾气粉尘治理则采用两级湿法,分别为水浴式喷淋塔+“70m烟囱湿法脱硫系统”,根据《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环境工程技术手册2012版)知,单级水浴除尘器效率可达90%以上、喷淋塔除尘效率90%以上;故技改项目设置两级湿式除尘器,叠加除尘效率可达99%,并且通过水浴式喷淋塔回收了蒸汽冷凝水。根据本次评价污染源产生、排放数据核算,技改项目各排气筒排放的颗粒物最高浓度为25.22mg/m3,其排放浓度均低于《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3限值。SO2、NOx控制措施评述技改项目产生SO2、NOx的污染源为回转窑烟气、导热油炉烟气,其烟气脱硫措施拟依托现有的70m烟囱脱硫系统,采用钠钙双碱湿式脱硫工艺,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脱硫剂。1、钠钙双碱湿式脱硫技术可行性分析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是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脱硫技术方法,该工艺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SO2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赛现象。结垢堵赛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更甚者严重影响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技术工程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双碱法湿式脱硫技术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灰石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国内有较广泛应用,技术成熟。钠钙双碱法是以NaOH溶液为第一碱吸收烟气中的SO2,然后再用石灰石或石灰作为第二碱处理吸收液,使CaSO4沉淀并再生NaOH溶液,再生后的清吸收液送回洗涤塔循环使用。双碱烟气脱硫法一般流程见图10.2-2。图10.2-2双碱烟气脱硫法一般流程简图根据《废气处理工程技术手册》(环境工程技术手册2012版),钠钙双碱法有以下优点:利用钠碱清液吸收SO2,利用石灰乳再生吸收液。采用清液吸收不仅脱硫效率高(脱硫效率可达86%以上),而且可以避免湿式石灰/石灰石法经常遇到的吸收器内易结垢和堵塞的问题。采用双碱法工艺,吸收液作处理后添加碱液后可循环使用,无污水外排,节省运行水耗药耗,减少了二次水污染。同时,根据技改项目工程分析,硫脲装置产生的氮渣主要成分为Ca(OH)2,可以替代双碱脱硫装置中石灰使用,且提高了氮渣综合利用率。2、钠钙双碱湿式脱硫技术操作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钠钙双碱法一句洗涤液中活性钠的浓度,可分为浓碱法与稀碱法两种流程。一般来说,当使用高硫煤、完全燃烧并且控制过量空气在最低值是,易采用浓碱法;当采用低硫煤或过剩空气量大时,易采用稀碱法。(2)结垢问题:在双碱法系统中有两种可能引起结垢:一种是硫酸根离子与溶解的钙离子产生石膏的结垢,另一种为吸收了烟气中的CO2所形成的碳酸盐的结垢。前一种结垢只要保持石膏浓度在其临界饱和度值1.3以下,即可避免;而后一种结垢只要控制洗涤液pH值在9以下,即不会发生。(3)硫酸钠的去除:硫酸盐在系统中的积累会影响洗涤效率,因而应予去除。可以采用硫酸盐苛化的方法予以去除,也可以采用硫酸化使其变换为石膏而去除。3、SO2达标可行性分析根据上述评述可知,钠钙双碱湿式脱硫技术脱硫效率可达到86%以上,采用此脱硫技术也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无机化学工业》(HJ1035-2019)表A.1废气治理可行技术表要求。根据本次评价污染源产生、排放数据核算,技改项目第一排气筒(70m烟囱)排放的SO2浓度为103.51mg/m3,第三排气筒(50m烟囱)排放的SO2浓度为56.97mg/m3,低于《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3限值。4、NOx控制措施评述根据NOx的生成机理,燃烧环境中的氧气浓度越高,温度越高以及温度场越不均匀,氮氧化物的生成量越大。目前控制NOx生成的基本途径是减少燃烧空间中的氧浓度、控制温度、缩短高温燃烧区的停留时间、加入还原剂。而根据技改项目回转窑的焙烧工艺,需要将天青石中的SrSO4在原料煤的作用下还原为SrS,故回转窑内形成的是还原状态,不利于NOx的生产,其烟气中NOx的产生量较小。技改项目与现有工程工艺相同,NOx产生量情况可以类比;根据企业现有工程第一排气筒NOx的监测数据((GZHHHJ048(2018))、(贵恒监报[2018]109号)和2019年在线监测数据),回转窑烟气和导热油炉烟气产生的NOx浓度最高为115mg/m3,第三排气筒(50m烟囱)排放的NOx浓度为89mg/m3,能够达到《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3限值,故评价认为,技改项目由于回转窑内为还原态,其烟气中NOx产生量较小,不需设置脱硝措施。H2S、NH3控制措施评述1、控制措施可行性分析技改项目硫脲工艺尾气、料浆脱硫尾气均含有H2S,其处理措施包括石灰氮溶液吸收罐、四级喷淋洗涤装置(一、二级洗涤采用水洗、三、四级洗涤使用氢氧化钠碱洗)。而对于硫脲工艺尾气中的NH3,其处理措施为四级喷淋洗涤装置。(1)石灰氮溶液吸收罐使用石灰氮溶液吸收罐对含有H2S尾气进行一级处理,主要是利用石灰氮溶液对H2S的吸收反应性,反应原理如下:CaCN2+H2S+2H2O→(NH2)2CS+Ca(OH)2技改项目使用石灰氮溶液吸收罐(Φ1.6m、H3m),采用带搅拌的静止吸收,每隔3~4h将吸收液泵至硫脲生产装置,并更换新的石灰氮溶液。根据企业运行经验,一级石灰氮对H2S的吸收效率可达90%以上。(2)四级喷淋洗涤塔技改项目配套的四级喷淋洗涤塔采用四级联合吸收工艺,该流程中一级、二级喷淋塔使用水溶液吸收,三级、四级喷淋塔使用NaOH溶液吸收。利用NH3极易溶液水的特性和H2S带有弱酸性的特点,使用水溶液吸收NH3和使用碱性溶液去除H2S,反应原理如下:NH3+H2O→NH4++OH-2NaOH+H2S→Na2S+2H2O由于尾气中NH3、H2S较低,其相互反应生产的硫氢化铵不稳定,易分解,故可以忽略此部分。四级洗涤喷淋塔一般流程见图10.2-2。图10.2-3四级喷淋洗涤塔一般流程简图技改项目配套的四级喷淋洗涤塔(Φ2.0m、H3.5m),采用气液逆流操作,气体从塔底进入塔体,自下而上穿过洗涤塔,最后从塔顶出口排出;洗涤液则由塔顶喷雾器,均匀地喷淋下来,由塔底排出。此中洗涤吸收方式可以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便于气体的最大力度吸收或去除。根据企业运行经验,四级喷淋洗涤塔对H2S的吸收效率可达95%以上、NH3的吸收效率可达95%以上。3、达标可行性分析根据上述评述可知,钠钙双碱湿式脱硫技术脱硫效率可达到86%以上,采用此脱硫技术也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无机化学工业》(HJ1035-2019)表A.1废气治理可行技术表要求。根据本次评价污染源产生、排放数据核算,技改项目第三排气筒(50m烟囱)排放的NH3、H2S浓度分别为4.66mg/m3、1.33mg/m3,低于《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3限值。10.2.2食堂油烟技改项目利用现有食堂,食堂已安装有油烟净化设施,油烟净化效率≥75%,且根据现有工程验收监测(GZHHHJ048(2018)),食堂油烟排放浓度1.25<2mg/m3,可以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小型标准限值。10.2.3无组织废气本项目生产无组织废气排放源主要为原料堆场、焙烧浸取槽、硫脲生产装置、产品包装,以及厂内物料运输和转运环节,主要污染物为粉尘、硫化氢、氨。针对工程的特点,应对无组织排放源加强管理,拟采取的措施有:1、原料堆场扬尘:本项目共设置2处原料堆场,分别为天青石堆棚(占地面积1308m2)和煤堆棚(占地面积1414m2),均带顶棚,并配有洒水喷枪,用于天气干燥时降尘,并加强下料、上料的管理,避免强烈翻动时增大粉尘无组织排放。2、道路运输扬尘:运输道路洒水装置,用于减少道路扬尘;3、喷煤机外溢粉尘:喷煤机粉碎系统设置为微负压,防止粉尘外溢,同时配脉冲布袋除尘器;4、硫脲装置离心车间:由于结晶罐生成的硫脲为结晶体块状,将结晶体送入离心工段需人工放料和转运,故在此过程中会有少量的NH3外溢。车间内设置大功率机械强制排风设施,降低物料转运时无组织废气的聚集,加快其扩散速度。5、硫脲装置氮渣洗涤:由硫脲反应釜放出的氮渣在多次洗涤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会有少量NH3、H2S挥发,在硫脲车间氮渣洗涤槽设置遮挡帘、同时在顶部设置集气罩,将尾气无组织废气引至“四级喷淋洗涤装置”处理,由第三排气筒(50m烟囱)排放。6、碳酸锶包装:碳酸锶包装工序改造为全自动包装装置,并配套设置微负压系统,降低无组织粉尘排放量。7、加强环境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定期检查生产、贮存设备、运输管道,并加强贮运系统密封性能。尽量降低无组织废气的产生量。通过采取上述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本项目无组织废气的排放。10.3营运期水污染防治措施10.3.1生产废水根据技改项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碳酸锶工艺回水、硫脲工艺母液、尾气洗涤废水、软化水制备废水、地坪冲洗水和员工生活污水。根据各类废水主要污染物类型,分类收集、回用或处理;①带有物料成分的工艺水,包括碳酸锶工艺回水、硫脲工业母液,这部分废水经回水罐、母液罐收集后,直接返回工艺生产;②尾气洗涤废水形成独立循环系统;③软化水制备废水、地坪冲洗水集中收集、处理后,回用于生产。1、含物料的工艺水(1)碳酸锶工艺回水:根据技改项目工程分析,碳酸锶工艺回水量约有464.52t/d,主要含有SrS、SrCO3,全部回收至5台回收水罐(总容积150m3),并返回热水罐用于浸取工段补充水使用,不外排。(2)硫脲工艺母液:根据技改项目工程分析,硫脲工艺母液量约有139.79t/d,主要含有(NH2)2CS、Ca(OH)2等,全部回收至9台母罐(总容积90m3),并返回吸收反应釜作为补充水使用,不外排。2、独立循环系统(1)四级喷淋洗涤系统:技改项目配套的四级喷淋装置设置有水循环槽(1×5m3)和碱液循环槽(1×5m3),分别收集一二级水洗涤塔废水和三四级碱洗塔废水,并经过调解pH值后循环使用,形成独立的循环系统。(2)70m烟囱脱硫系统:70m烟囱脱硫系统设置有6座60m3的循环水池,用于收集脱硫废水,经补碱调整pH后,循环使用,形成独立的循环系统。3、其他生产废水(1)软水制备废水:技改项目软水制备采用离子交换法,产生的浓水主要含有Ca2+、Mg2+等大粒径离子,用作70m烟囱脱硫系统补充水使用,不外排。(2)地坪冲洗水:主要含有SS、Sr2+、硫化物等,排入雨水收集沉淀池(10座,总容积1333.3m3),经沉淀后排入循环水池(1座,1500m3),用于氮渣洗涤补充水,不外排。4、生产废水零排放可行性分析根据技改项目物料平衡、水平衡可知,进入生产装置的物料含水量不大,而产出的物料中除产品外锶渣、氮渣含水率较高,且生产过程中在产品烘干阶段又有部分水损耗,由于技改浸取工段、氮渣洗涤工段均需蒸汽加热和保温,又会有大量水损耗;故技改项目生产过程属于亏水性质,再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水主要器到浸取、洗涤、溶解等作用,除余热锅炉外其余耗水工段对水质要求不高,通过严格的管理、废水分类收集措施、循环水泵和管道的连接,基本可以实现废水的零排放。且,本项目浸取工段、氮渣洗涤、尾气处理等需水和循环水点,均设置单独的循环系统,避免废水不交叉污染,确保形成多个闭路循环。再者,企业在厂区北侧靠近大门的低地势处、西南侧一般固废暂存库低地势处、南侧低地势处分别建设不同规格的初期雨水沉淀池,共计10座、总容积1333.3m3;厂内各生产厂房两侧屋檐均设置有雨水收集和导排沟,将雨水引至初期雨水收集池,分批次回用于生产用水,不外排,确保能够收集厂区产生的初期雨水。根据第四章初期雨水量的计算,考虑黔东南州暴雨强度时项目厂内区域前15min的初期雨水收集量约513.34t,厂内现有初期雨水收集池可以存放约2.6天的最大初期雨水量;根据本项目水平衡知,项目新鲜水补充量达129.59t/d(除去生活用水量);即厂址区域冒雨时期收集的初期雨水,本项目正常生产时仅需3.96天即可消耗完。故结合项目生产耗水情况,厂内设置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分批次回用于生产用水,可以确保雨水不外排。在东南侧最低处建设了1座1500m3的循环水池和1座3000m3的事故池;确保本项目能够更是为技改项目厂内生产废水的零排放增设了双重保险措施。10.3.2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改项目员工未发生变动,生活污水量仍为13.29t/d,排入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到《再生水水质标准》(SL3-2006)工业用水控制标准后,用作氮渣洗涤补充水,不外排。1、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概况企业现有建有一套WSZ-F-1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采用A/O法(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斜管沉淀+消毒),处理规模1t/h,消毒剂采用漂白粉,出水水质达到《再生水水质标准》(SL3-2006)工业用水控制标准。2、出水达标可行性技改项目员工未发生变动,生活污水量仍为13.29t/d,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1t/h,能够满足技改项目生活污水处理量需求。且根据2018年9月的《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年产7万吨钡盐系列产品技改项目(变更)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GZHHHJ048(2018)),企业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口水质能够达到《再生水水质标准》(SL3-2006)工业用水控制标准。10.3.3初期雨水对厂区生产区、运输道路等易造成污染的区域的前15min初期雨水进入初期雨水收集池,经沉淀处理后用于道路防尘洒水;15min后的雨水排入雨水管网。项目生产区四周沿围墙设置雨水收集边沟,同时在生产区地势较低处设置多个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水边沟收集的初期雨水进入初期雨水收集池,分批次回用于生产用水,不外排。后期雨水直接排出厂外。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大小计算如下:技改项目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暴雨强度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q=1887式中: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t——汇流时间和管道流行时间;P——重现期,计算得到q=180L/(s·hm2)再根据Q=qFψT式中Q——初期雨水排放量F——汇水面积(公顷),Ψ——为径流系数(0.8~0.9,取0.8)T——为收水时间,一般取15分钟。技改项目生产区裸露区域面积39610.45m2,前15min初期雨水量为513.34m3,为防止雨季大雨间隔期短而致雨水池溢流,现有厂区分别在厂区北侧、南侧设置由10个初期雨水收集池,总容积达到1333.3m3,分批次回用于生产用水,因此能够确保初期雨水不外排。10.3.4事故池技改项目将事故池布置于厂区东南面地势最低处,并设置有雨水切换装置,便于生产区事故污水收集,合理划分了事故排水收集系统,事故应急水池布置基本合理。依据《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中第7.2条之规定,事故水池容量:V总=(V1+V2-V3)max+V4+V5式中: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m3;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V2=∑Q消t消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V5=10qFq—降雨强度,按平均日降雨量,mm;q=qa/nqa—年平均降雨量,mm,n—年平均降雨日数。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计算说明如下:V1,考虑技改项目单个最大容量储存设施是脱硫循环水池60m3。根据技改项目用水量一览表,V2取270m3;③V3取保守值0m3。V4取值0m3。经计算,V5为513.34m3。经计算,V总=60+270+513.34=843.34m3。因此,项目应急事故废水最大量为843.34m3,厂区现有1座3000m3的事故池,满足技改项目事故废水收集暂存的需要。10.3.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项目分区厂区划分为非污染区和污染区,污染区分为一般污染区和重点污染区。一般污染区的防渗设计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重点污染区的防渗设计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拟建项目防渗分区划分见表10.3-1。表10.3-1拟建项目污染区防渗等级一览表分区厂内分区污染区(防渗)一般污染区原料堆棚、道路、公用工程重点污染区碳酸锶生产车间、硫脲生产车间、事故池、循环水池、初期雨水收集池、一般固废暂存库、危废暂存库非污染区(防水)办公室、绿化区2、防渗方案根据2018年9月的《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年产7万吨钡盐系列产品技改项目(变更)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GZHHHJ048(2018))以及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技改项目厂区内不同区域的的防渗措施见表8.3-2。表10.3-2技改项目污染区防渗措施一览表序号主要环节防渗处理措施1重点防渗区碳酸锶生产车间、硫脲生产车间自下而上:粘土压实+水泥砂浆找平+聚氨酯防水防腐涂料(2遍)+C30混凝土(200mm厚)一般固废暂存库自下而上:粘土压实+水泥砂浆找平+土工布层+HDPE(1.5mm厚)膜+土工不层+C30混凝土层(200mm厚)危废暂存库自下而上:C15混凝土垫层(100mm厚)+压实粘土(600mm厚)+土工布层+HDPE(1.5mm厚)膜+复合土工排水网+HDPE膜(1.5mm厚)+土工布+C30混凝土层(200mm厚)事故池、循环水池、初期雨水收集池自下而上:粘土压实+土工布层+HDPE(1.5mm厚)膜+土工不层+C30混凝土层(200mm厚)2一般防渗区原料堆棚、道路、公用工程厂区道路和公用工程区域进行地面硬化,原料堆棚采用高标号的防水混凝土。渣库、危废暂存间、生产车间防渗施工照片:技改项目依托厂区现有防渗措施,根据2018年9月的《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年产7万吨钡盐系列产品技改项目(变更)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GZHHHJ048(2018))以及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厂区现有防渗措施能够达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标准要求,能够满足技改项目防渗要求。10.4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包括:破碎机、旋转窑、空压机、风机、泵等运行噪声。控制噪声一般对声源进行控制;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对接受者进行保护。通常采用的传播途径控制措施有:隔声、吸声、消声器、隔振阻尼等。采用的传播途径声学控制技术见表10.4-1。表10.4-1常用传播途径声学控制技术概要控制措施具体措施适用场合降噪效果dB(A)隔声/吸声隔声罩高噪声设备20~30墙体、隔声间循环水泵、冷却塔等10~15消声器送/排风管道的空气动力性噪声20~40吸声材料车间噪声设备多且分散4~10隔振隔振器机械振动器5~25减振贴阻尼材料机罩、风管、金属壳体等振动噪声5~15本项目对噪声的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破碎机、旋转窑、空压机、风机、泵等满足工艺设计要求前提下,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型号设备。并在设备基座与地基之间设橡胶隔振垫。2、可在风机上安装高效消声器,排烟风机出口管加装波形补偿防止噪声传播。3、加强建筑隔声措施。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均安置在室内,有效利用了建筑隔声,并采取隔声、吸声材料制作门窗等,防止噪声的扩散和传播。4、在厂区周边种植一定的乔木、灌木林,亦有利于减少噪声污染。5、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对各类噪声源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可降低噪声源强10~30dB(A),经预测,项目厂界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排放标准要求。因此,技改项目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是可行的。10.5营运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0.5.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方式1、一般工业固废成分及类型①收尘:技改项目各产尘点设置的脉冲袋式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均返回相应工段,作为原料或产品,不外排。②锶渣:碳酸生产装置浸取工段产生的锶渣为湿渣,含水率29.1%;渣中主要含有Si、Al、Ca、Fe、Mg、Mn、Sr、Ba等不溶性盐类,不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内,属于一般工业固废废物。但环评建议企业投入运行后,对每批次产生的锶渣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浸出毒性检出实验,并根据检出结果妥善处置,若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收集和处置或进行无害化处置等。企业计划送周边水泥、建材等企业综合利用。③石灰氮渣:硫脲装置产生的石灰氮渣为湿渣,含水率35%,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以及碳酸钙、少量硫脲等。不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内,属于一般工业固废废物。但环评建议企业投入运行后,对每批次产生的氮渣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浸出毒性检出实验,并根据检出结果妥善处置,若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单位收集和处置或进行无害化处置等。定期外售麻江县谷硐村欣盛工贸有限公司综合利用。④灰渣:沉降室和余热锅炉、导热油炉燃料燃烧收集的灰尘和渣,其产生的灰渣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定期外售麻江县谷硐村欣盛工贸有限公司综合利用。⑤脱硫渣:脱硫渣为湿渣,含水率30%,主要含CaSO3、CaSO4、CaCO3等,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定期外售麻江县谷硐村欣盛工贸有限公司综合利用。2、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措施技改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锶渣、氮渣、灰渣、脱硫渣,暂存在厂区现有的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库,定期外售综合利用。定期外售麻江县谷硐村欣盛工贸有限公司综合利用。技改项目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库库位于厂区南侧,占地面积1820m2,有效容积20000m3,可以满足技改项目产生的锶渣、氮渣、灰渣和脱硫渣40天的周转期。一般固废暂存库结构型式为“砖混四墙+钢结构顶棚”,避免存放的废渣被风吹、雨淋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暂存库底部防渗采用“自下而上:粘土压实+水泥砂浆找平+土工布层+HDPE(1.5mm厚)膜+土工不层+C30混凝土层(200mm厚)”。根据现有工程环保竣工验收报告(GZHHHJ048(2018)),厂区现有的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库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空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Ⅱ类固废暂存要求。10.5.2危险废物处置方式技改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为废机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属于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类,定期外送贵州快联华恒石化有限公司处置。技改项目依托厂区内现有的一座15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废机油),根据第三章对厂区现有工程分析,现有的废机油危废暂存间能够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10.5.3生活垃圾及污泥处置方式厂区内现已设置有多个生活垃圾收集桶,定期集中清运至当地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污泥经自然晾干后,同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填埋场。技改项目依托现有污泥干化设施,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置有污泥自然干化设施,根据企业现有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满足环保要求。10.6“以新代老”措施根据评价人员现场调查和对现有工程的分析,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包括:①由于碳酸钡产品品目较细,属于粉状,且现有工程碳酸钡包装工序为人工,其无组织粉尘排放量较大。②厂内硫化氢和氨的无组织排放:硫脲车间氮渣洗涤为敞开式,洗渣过程中会使NH3、H2S无组织排放;部分生产装置存在冒泡地漏现象。为消除或降低上述环境问题的持续影响,技改项目提出以下“以新代老”措施:1、技改项目将原工程人工包装产品改造为全自动包装装置,拟采用“实时称量式自动包装机器人码垛系统”,该套装置具有自动化高、系统简洁、稳定、运动速度快、动作精度高、操作环境好,可以实现放料、包装、封切一步到位,有效提高了包装效率;并且该套装置配有微负压系统,大大降低了产品放料时的扬尘;同时该套装置配备机器人手臂,也避免了人工搬运力度不均衡造成的人为扬尘,有效控制了无组织粉尘情况。2、技改项目,在硫脲车间氮渣洗涤槽设置遮挡帘、同时在顶部设置集气罩,将尾气无组织废气引至“四级喷淋洗涤装置”处理,由第三排气筒(50m烟囱)排放。3、对全厂设备设施进行检修、更换密封设施,降低跑冒滴漏现象。4、技改项目,对备料系统粉尘方式进行改造,将备料系统产生的粉尘经脉冲布袋除尘器后,引至第一排气筒(70m烟囱)排放,减少了厂区无组织废气排放点,改善厂内大气环境。5、技改项目,对厂内的燃煤锅炉进行整改,包括:①将6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源改造为生物质燃料,由于生物质热量较燃煤低,原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后热效率下降,其实际产汽能力约4t/h。为满足企业技改项目用汽需求,拟新增4台1t/h的生物质蒸发器;②将导热油锅炉的热源改造为生物质燃料,不再使用燃煤。通过以上整改,减少了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6、环境管理方面:①加强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加大自动化生产力度,避免物料暴露造成无组织排放。②项目技改前,及时清理厂内钡渣,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制钡渣砖或外运水泥厂综合利用。10.7环保投资本项目总投资832.98万元人民币,环保投资62万元,约占本项目总投资的7.44%。环保投资一览表见表10.7-1。表10.7-1主要环保设施投资一览表类别污染源环保措施数量(套)所需费用(万元)备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备料工序脉冲袋式除尘器+第一排气筒(70m烟囱)12“以新代老”回转窑烟气沉降室+余热锅炉+脉冲袋式除尘器2/依托现有70m烟囱脱硫系统(钠钙双碱法湿法脱硫)”+第一排气筒(70m烟囱)1/依托现有导热油炉烟气脉冲袋式除尘器+70m烟囱脱硫系统”+第一排气筒(70m烟囱)1/依托现有碳酸锶产品烘干尾气水浴式喷淋塔+“70m烟囱脱硫系统”+第一排气筒(70m烟囱)1/依托现有硫脲产品烘干脉冲袋式除尘器+第二排气筒(15m排气筒)1/依托现有硫脲工艺尾气“四级喷淋洗涤装置(一、二级洗涤采用水洗、三、四级洗涤使用氢氧化钠碱洗)”+第三排气筒(50m烟囱)1/依托现有碳酸锶料浆脱硫尾气采用石灰氮溶液吸收罐+“四级喷淋洗涤装置”+第三排气筒(50m烟囱)1/依托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生物质蒸发器烟气脉冲袋式除尘器+50m烟囱脱硫系统”+第三排气筒(50m烟囱)1/依托现有产品粉碎尾气脉冲袋式除尘器+第四排气筒(15m排气筒)1/依托现有产品粉尘“实时称量式自动包装机器人码垛系统”150“以新代老”氮渣洗涤槽遮挡帘+顶部设置集气罩+“四级喷淋洗涤装置”+第三排气筒(50m烟囱)排放1010“以新代老”水污染防治措施生活污水WSZ-F-1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规模1t/h1/依托现有雨污分流厂内雨水沟渠均为明沟,并设置相应的雨水切换装置。厂内生产区各生产厂房两侧屋檐均设置有雨水收集和导排沟,将雨水引至初期雨水收集池。//依托现有初期雨水收集池一座46.2m3、一座9.9m3,位于生产区的一座147m3、一座54.3m3、一座124.8m3、一座187.7m3、一座199.8m3、一座211.9m3、一座230.1m3、一座121.6m3。10/依托现有循环水池1500m31/依托现有事故池3000m31依托现有地下水保护措施厂内分区防渗,分为一般防渗区和重点防渗区//依托现有固废防治措施危废暂存间面积15m2,存放废机油1依托现有一般固废暂存库20000m31依托现有员工生活移动式生活垃圾收集箱若干/依托现有声环境保护措施噪声减振垫,隔声罩、消声器—/依托现有生态保护措施厂区进行种草、种树/依托现有总计62第十一章清洁生产分析及总量控制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污染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生产活动对人类环境的污染。就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应尽可能地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并最大可能地减少各类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就生产产品而言,通过循环利用、重复使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贯穿于生产产品的整个周期,其目的是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1.1清洁生产分析本项目实行清洁生产,是指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选用清洁原料,使用了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和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把原料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11.1.1原辅料和产品清洁性分析技改项目生产的碳酸锶主要用于电子元件、磁性材料、玻壳玻璃、金属冶炼等行业,2014~2018年中国碳酸锶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中提到隧道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碳酸锶市场也会逐渐扩大,并向精细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根据现有电子产业、大数据的发展,市场对碳酸锶的需求增大,其附加值增大愈发突出。由于受原材料——天青石的限制,目前贵州天青石矿比较稀缺,企业充分依托国际市场贸易,拟从伊朗进口优质天青石,填补贵州市场。因此,从生产的原料选取和产品上来看,技改项目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11.1.2生产工艺与装备先进性分析碳酸锶生产最常用的方法有:复分解法、纯碱法、碳化法。复分解法生产碳酸锶可使碳酸锶产品硫含量非常低,但碳酸锶精制步骤复杂且不易获得高纯度产品;纯碱法生产碳酸锶,其生产流程短,产品纯度高,而且原料易得,但生产的碳酸锶含有碱性组分而且硫化钠溶液较稀,回收利用价值不大;碳化法生产碳酸锶产品硫及碱含量较低,但设备较复杂,流程较长。经综合各因素分析比较,以碳化法生产碳酸锶所得的产品质量较稳定,成本较低,且工艺成熟度比较高,能够实现连续自动化。技改项目碳酸锶生产工艺采用碳化法,满足清洁生产宗旨。技改项目利用厂区现有的生产设施设备,并对部分设备设备改造升级,改善厂内员工操作环境,体现了清洁生产“因地制宜、解约成本”的宗旨。11.1.3节能降耗措施技改项目所采取的节能降耗措施如下:(1)选择节能型设备,如球磨机、风机、水泵及节能的物料输送系统。(2)全厂供电系统均选用节能型变压器,选择合理的补偿方案,使功率因数保持在90%以上,选择节能型电机,对大小不同等级的电机选择最优的供电方案,力求降低电能的损耗。(3)通过对现有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更换管道、设备保温材料,提高蒸汽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经采取了以上系列措施后,使得全厂物耗及能耗得到进一步降低。11.1.4循环利用技改项目通过设置雨污分流设施、初期雨水收集池、生产厂房两侧屋檐设置的雨水收集和导排沟、循环水池、事故池,确保厂内各类废水均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废水的全循环;同时技改项目烟气脱硫充分利用自产的氮渣,使其二次利用,资源最大化;并对技改项目产生的锶渣、氮渣、脱硫渣等一般固废均外销综合利用。11.1.5清洁生产小结技改项目生产生产的产品、使用的原辅料,随着全球国际市场、电子行业和大数据的发展,产品附加值愈发突显;利用厂区现有的生产设施设备,并对部分设备设备改造升级,改善厂内员工操作环境,体现了清洁生产“因地制宜、解约成本”的宗旨;节能降耗方面也有成效;技改项目资源循环利用较高,符合清洁生产要求。11.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11.2.1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根据《“十三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所规定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污染物为SO2、NO2、COD和NH3-N。1、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1)大气污染物:根据第四章技改项目工程分析得出,技改项目共设置四根排气筒,经统计计算技改项目前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企业已获取的排放总量对比情况见表11.2-1。表11.2-1技改项目前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许可量对比表序号总量控制污染物技改前排放量(t/a)技改后排放量(t/a)企业拥有的许可排放量(t/a)技改后能否满足许可要求1SO259.8943.2694.428能满足2NOx71.1754.80173.232能满足根据表9.2-1统计数据可知,技改项目建成后排放的SO2、NOx总量未超过企业目前拥有的许可排放量,能够满足技改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需求。2)水污染物:技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