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华西路路平工程设计说明第1页共18页兴华西路路平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4页共18页一、概述1.1、道路区位重庆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枢纽交通条件,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重庆紧抓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发展机遇,经济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庆区位图2007年6月,重庆和成都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实行积极、稳妥、有序的支持优秀农民工加快向产业工人转化,即解决城镇新增人口就业问题,加快城市化进程。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已具备了以工业化成果促进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从我国城市化进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40%左右,城市反哺农村的条件已成熟。涪陵区位图涪陵区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是一座古老的滨江城市。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位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南川区、武隆县,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截至2018年末,涪陵城区建成区达71.5平方千米,城镇人口达到80.26万人,是乌江流域最大的城市。涪陵城区力争在2020实现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同时涪陵城区绕城高速环线已基本形成,规划将新增1条城市轨道交通,预控1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近期涪陵区常住人口128万人,城镇化水平70%,城镇人口总量达到90万人,涪陵城区人口66万人,小城镇人口24万人。涪陵区位于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口,一直以来,城区都以江水环抱、绿树成荫的一流自然环境被誉为长江上游的一颗明珠。涪陵江南城区中山南路道路工程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该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是对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也是对涪陵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的推动。该项目的建设和完善不断优化了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促进了区域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涪陵区为“一城二区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城”指涪陵城区;“二区”指西部新城区和东部老城区;“五组团”指江南组团、江东组团、江北组团、李渡组团和龙桥组团。涪陵城市空间结构图本项目位于涪陵区江南组团,江南组团是涪陵中心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以金融、商务、商业、居住为主。兴华西路区位图根据城市路网规划,对外交通主要由人民西路、人民东路、乌江二桥、兴华中路、兴化东路、高笋塘路、广场路、公园路及滨江大道组成,内部交通主要为建涪路、海陵路、乌江路及规划道路。本次路面改造道路道路为兴华西路,根据规划本次设计道路定位为城市次干路。本项目全长2493.428m,现状道路已经运行多面,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破损,主要为面层剥落、车辙等病害,局部路段出现基层及底基层破坏导致路面开裂。为了道路运行的安全舒适及城市形象的提升,急需对兴华西路进行路面翻新。1.2、工程简况本次2021年涪陵城区兴华西路路平工程道路全长2549.306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5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5m人行道),双向四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30km/h。本项目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路面改造)、管网工程(检查井、雨水口改造及管线过街)、交通标线等。1.3、设计依据根据本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本项目包含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本次设计阶段属于初步设计阶段。任务的主要依据有:(1)我院与业主单位签订的本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项目区现状地形图;(3)现场踏勘收集的其他相关资料;(4)有关工程技术法规、规范等资料。1.4、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重庆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2009.12重庆市规划局《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CB50788-201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重庆市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工程规划导则》2007.12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2009.12重庆市规划局《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11)《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局2016.1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DJBT-103)《涪陵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11)《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018.09)国家及部(委)发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1.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无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内容。二、建设条件2.1、沿线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情况本项目位于涪陵江南城区,道路两侧为城市建成区,道路两侧以居住区为主。三、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3.1、设计原则(1)道路平面线形维持道路现状,保持现有道路中线位置不变,对道路路面进行改造。(2)保持道路纵坡和横坡不变。(3)本次路面改造道路破损严重,结合业主单位意见,建现状道路路面面层(4cm厚SMA-13)铣刨后重新铺装,局部路段基层及底基层破坏的挖除后采用混凝土修复基层及第几层后铺装沥青混凝土路面。(4)由于现状道路部分检查井为复合井盖或混凝土井盖,且部分检查井已经塌陷,根据业主单位意见将所有检查井井盖统一为球墨铸铁井盖并对塌陷的检查井进行修复;部分雨水口出现塌陷或雨水箅损坏,本次改造一并将雨水口统一为球墨铸铁雨水箅,并修复塌陷的雨水口。3.2、主要技术标准本次兴华西路主要技术标准维持原设计不变:项目名称单位兴华西路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采用速度)km/h50、40、3030圆曲线最小半径m405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25圆曲线最小长度m2536.222最大纵坡%8现状最小纵坡%0.3现状凸曲线最小半径m250现状凹曲线最小半径m250现状竖曲线最小长度m25现状最小坡长m85现状停车视距m>30最小净空m>4.5设计洪水频率1/50暴雨重现期年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05荷载标准车辆:BZZ-100;人群:3.5KN/m2路面设计年限年10四、道路工程设计4.1、设计重点及设计思路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兴华西路路面改造项目总体设计思路如下:(1)为了减小对周边厂区及地块影响,本次设计道路再保证平纵横断面不做调整的前提下进行改造设计。(2)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处理好与本次改造项目相连接的百花路、双宝路、松翠路、洗墨路、稻香路及实验路交叉口的衔接问题,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兴华西路与双宝路交叉口采用的大半径的路缘石转弯半径,交叉口长度约80米,采用路面标线进行交叉口渠化,行人通过路口时间长,存在人车抢行情况,本次设计对该路口进行渠化设计,增设两个交通导流岛,提高交叉口通信能力及行人安全。(3)工程应重视人性化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市政工程建设思想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对人行过街、人行道、公交站台、休闲步道等方面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使周边居民、商业、企业人员等出行便捷、安全、舒适;交通工程设计中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做到各种标线标志明显、清晰、合理。(4)工程应减少建设环节中的各项矛盾,打造“和谐社会”在本项目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将“和谐”理念贯穿始终,处理好实施顺序,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制定好分期实施的先后顺序,做好沿线道路的交通组织,减少对周边居民带来的影响。4.2、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形维持道路现状,保持现有道路中线及车行道边线不变。4.3、道路纵断面设计由于本项目是现状道路路面改造项目,绝大部分路面仅将路面面层铣刨后重新铺装,故本次设计不再进行纵断面设计,改造后路面标高与现状一致。4.4、横断面路幅设计本次设计保持现状道路横断面不变,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5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5m人行道)4.5、交叉工程设计本项目沿线共有交叉口5处,分别与百花路、双宝路、松翠路、洗墨路、稻香路及实验路相交,现状路缘石转弯半径均符合各等级道路的规范要求。(1)与百花路交叉口该交叉口本次设计采用顺接的方式连接。与双宝路交叉口由于交叉口采用的大半径的路缘石转弯半径,交叉口长度约80米,采用路面标线进行交叉口渠化,行人通过路口时间长,存在人车抢行情况,本次设计对该路口进行渠化设计,增设两个交通导流岛,提高交叉口通信能力及行人安全。与松翠路交叉口该交叉口本次设计采用顺接的方式连接。与洗墨路交叉口该交叉口本次设计采用顺接的方式连接。与稻香路交叉口该交叉口本次设计采用顺接的方式连接。与实验路交叉口该交叉口本次设计采用顺接的方式连接。4.6路基设计由于本次设计道路为路面改造工程,路基为利用原有路基。4.6.1、总体要求局部区域由于底基层破损造成的路面结构破坏在挖除底基层后应对路基夯实后浇筑水泥混凝土修复底基层,在路面结构铺装前应对夯实完毕的路基进行检测,指标如下:路床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10mm,-15mm横坡度:±0.5%宽度:不小于设计值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和检验弯沉值类别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填方路基≥40MPa≤310≤265挖方路基≥40MPa≤240路基压实度应不小于95%4.6.2、道路排水设计由于现状道路部分检查井为复合井盖或混凝土井盖,且部分检查井已经塌陷,根据业主单位意见将所有检查井井盖统一为球墨铸铁井盖并对塌陷的检查井进行修复;部分雨水口出现塌陷或雨水箅损坏,本次改造一并将雨水口统一为球墨铸铁雨水箅,并修复塌陷的雨水口。4.7、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流分析结果及其在规划路网中的作用,定义本次设计道路为重型交通,路面采用高级路面形式。本次道路工程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根据不同的病害本次设计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修复。4.7.1、设计参数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标准轴载:BZZ-100设计使用年限:15年设计交通等级:重型4.7.2、路面面层铣刨后重新铺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绝大部分路段(占比约为85%)为路面面层磨耗损坏,该部分路段直接将路面面层4cm厚沥青玛蹄脂SMA-13铣刨后重新铺装4cm厚沥青玛蹄脂SMA-13。4.7.3、基层修复后重新铺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局部路段(占比约为10%)为路面基层破坏导致的路面结构破坏,对于该部分路段应将基层及以上结构层全部挖除后,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对基层进行修复,厚度与原道路基层相同(20cm),然后再铺装沥青路面层(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厚7cm+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厚5cm+沥青玛蹄脂SMA-13厚4cm)。4.7.3、底基层修复后重新铺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局部路段(占比约为5%)为路面底基层破坏导致的路面结构破坏,对于该部分路段应将底基层及以上结构层全部挖除。采用C20水泥混凝土对底基层进行修复,厚度与原底基层厚度相同(25cm),再用C30水泥混凝土浇筑基层,厚度与原道路基层相同(20cm),然后再铺装沥青路面层(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厚7cm+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厚5cm+沥青玛蹄脂SMA-13厚4cm)。五、人行系统设计5.1、人行系统设计原则本次路面改造设计过程中,根据业主单位意见仅对K0+890-K1+110段右侧人行道进行改造,将现状透水砖铺装改造为透水混凝土铺装。5.2、人行道铺装设计人行道拟采用透水砖,结构形式如下:面层:C30透水混凝土(红色)厚6cm基层:C30水泥混泥土厚14cm垫层:级配碎石垫层厚5cm5.3、无障碍设施设计本次设计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设计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执行。(1)路段无障碍设计本项目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盲道铺设位置距行道树树穴0.4m(一般距行道树为0.3~1.0m),行进盲道宽度0.6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设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20的要求。行进盲道提示盲道人行道障碍物的提示盲道(2)交叉口无障碍设计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街坊路口单面坡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单面坡缘石坡道三面坡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入口提示盲道(3)沿线出入口无障碍设计道路沿线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人行道上行进方向坡度为1:20,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商铺、居住村镇等出入口车辆进出多,出入口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1: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无障碍设计示意图5.4、路缘石本次设计路缘石为兴华西路与双宝路口增设渠化道边缘设置的路缘石。安装路缘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六、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由于本项目位于城市建成区,在施工过程中道路沿线居民仍有进出需求,故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避免出现交通事故及与沿线居民出现冲突。1、施工期间应做好安全围挡、安全锥,防撞墩等防护设施。2、道路应分段按照先后顺序实施,同时不得将整幅道路中段,至少保证半幅通车。3、设置临时标牌及标志,引导车辆通行,还应配备专职交通疏导人员,保证车辆安全有序通行。4、应安装反光标识和指示灯,保证车辆夜间通行安全。5、应在进入施工现场150米外设置提示标志及应急指挥车辆。七、施工要点7、1路基局部区域由于底基层破损造成的路面结构破坏在挖除底基层后应对路基夯实后浇筑水泥混凝土修复底基层,在路面结构铺装前应对夯实完毕的路基进行检测。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和检验弯沉值类别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填方路基≥40MPa≤310≤265挖方路基≥40MPa≤240路基压实度应不小于95%7.2路面面层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厚7cm+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厚5cm+沥青玛蹄脂SMA-13厚4cm)。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7.2.1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1)质量标准压实度:≥95%平整度:<5mm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8mm,上层-4mm中线高程:±10mm横坡度:不大于0.3%宽度:±20mm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0.8mm弯沉值:≤30(0.01mm)(2)材料①沥青材料应用于本项目道路路面铺装层的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重交AH-70#(下层沥青混凝土用)或AH-90#沥青(面层改性沥青所用基质沥青)的技术要求如表所示: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号9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60~8080~10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45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大于18016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1520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100T060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245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0.8T0604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57T0605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8T0605应用于路面上面层的沥青混合料SMA-13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改性剂采用SBS类改性剂,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为5%。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见下表:聚合物改性沥青质量技术要求技术指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3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0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②石料根据区内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卵石破碎石料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所选用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表面层其他层次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18T0312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吸水率,不大于%2.03.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粗集料的磨光值,不小于PSV--42T032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4T0616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9080T0361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为保证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拟选用卵石破碎石料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所用石料,粗集料应满足上表所示的技术要求,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所用石料的级配组成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表4.8.5和表4.8.7对道路石料的分级要求。特别强调粗集料的1:3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必须<15%,1:5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应<5%;洛杉矶磨耗损失应小于28%;粗集料磨光值不小于42(BPN);石料第二次破碎可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和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eq\o\ac(○,3)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颗料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用细料质量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不小于%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T0345eq\o\ac(○,4)砂本项目公路路面用砂采用机轧砂,其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eq\o\ac(○,5)石屑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中,选用S15。石屑规格应符合表4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规格公称粒径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eq\o\ac(○,6)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7.5的技术要求。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地密度不小于t/m3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0-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eq\o\ac(○,7)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eq\o\ac(○,8)抗车辙剂(1)抗车辙剂的性能要求本道路所在的片区还未开发建设,考虑开发建设超重车较多,为了提高沥青混泥土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在本道路的路面下面层沥青混凝土中加入抗车辙剂,掺量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吨混合料掺加4公斤。抗车辙剂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抗车辙剂的技术要求指标要求粒径≤4mm密度1.0±0.1g/cm3软化点≤130℃熔融指数≥8g/10min添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6000次/mm为保证工程质量,所选用抗车辙剂必须取得《重庆市建设领域新技术认定证书》,并在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3)添加抗车辙剂时的施工注意事项为了提高添加抗车辙剂的精确度以及避免因人工添加产生的安全事故,添加抗车辙时应使用带电子称重功能和随机打印功能的添加设备添加。在热集料干拌时将一定比例的抗车辙剂一次性投入,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10~15秒。掺加抗车辙剂后,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摊铺温度和初压温度比同等气温下普通沥青料提高10~20℃。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混合料类型SMA-13AC-20AC-25筛孔(mm)通过率%31.510026.510090~10019.090~10075~9016.010078~9265~8313.290~10062~8057~769.550~7550~7245~654.7520~3426~5624~522.3615~2616~4416~421.1814~2412~3312~330.612~208~248~240.310~165~175~170.159~154~134~130.0758~123~73~7(2)混合料性能要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密集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击实次数(双面)次50试件尺寸mmф101.6mm×63.5mm空隙率VV深约90mm以内%3-6深约90mm以下%3-6稳定度MS不小于kn5流值FLmm2-4.5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普通沥青1000改性沥青2800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普通沥青80改性沥青8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普通沥青75改性沥青80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26.5191613.22101111.5123111212.5134121313.5145131414.5156141515.516沥青饱和度VFA(%)55~7065~75注:取值为除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外其他等级道路取值。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指标要求混合料名称技术指标要求的动稳定度(次/㎜)不小于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低温弯曲试验要求的破坏应变不小于(με)渗水系数要求不大于(ml/min)普通沥青混合料80075802000120试验方法T0719T0729T0709T0715T0730注:①为满足重载车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采取减少最佳沥青用量的技术措施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进行试验,同时增加试件的碾压成型密度和施工压实度要求。②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③如需要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和大于26.5mm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④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7.4.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1)透层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气温低于1O℃或大风、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喷洒透层油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应≥5mm,并能与基层联结为一体。透层沥青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型,用量为0.7~1.5L/m2。沥青路面透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用途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规格用量(L/m2)规格用量(L/m2)规格用量(L/m2)无结合料粒料基层AL(M)-1、2或3AL(S)-1、2或31.0~2.3PC-2PA-21.0~2.0T-1T-21.0~1.5半刚性基层AL(M)-1或2AL(S)-1或20.6~1.5PC-2PA-20.7~1.5T-1T-20.7~1.0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的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2)粘层技术要求本项目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必须喷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选用乳化沥青PC-3或PA-3型,用量为0.3~0.6L/m2。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当采用机动或手摇的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时,必须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均匀洒布。气温低于l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寒冷季节施工不得不喷洒时可以分成两次喷洒。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沥青路面粘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下卧层类型液体沥青乳化沥青规格用量(L/m2)规格用量(L/m2)新建沥青层AL(R)-3~AL(R)-6AL(M)-3~AL(M)-60.3~0.5PC-3PA-30.3~0.6水泥混凝土AL(M)-3~AL(M)-6AL(S)-3~AL(S)-60.2~0.4PC-3PA-30.3~0.5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的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①在路面基层上洒布透层油,在沥青砼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透层油用乳化沥青,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②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8L/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并应尽快洒布稀浆封层,待稀浆封层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砼下面层。③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洒布前,应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④粘层油的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不能污染环境。(2)面层①透层油、稀浆封层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中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立即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凝土。②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③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④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砼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⑤以Sasobit为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时,只需一个普通搅拌罐,先熔适量的Sasobit于沥青中并搅拌均匀,拌合温度宜为1400C~1700C,搅拌时间为30~60min,出罐后可直接使用。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拌合温度应控制在1400C~1650C。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运距过长,应适当提高拌合温度并采取相应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混合料到场温度应不低于1200C。摊铺温度应不低于1100C。初压(稳压)一般1~2遍即可,即一进一退然后就错位横移。初碾温度一般不低于1100C。复压采用振动式双钢轮压路机进行,是获得密实度最主要的手段,一般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进行碾压。复压一般3~5遍即可完全达到密实度的要求。主要控制的是复压的温度,复压温度大约在1000C左右为宜,复压完成的表面应尽快采取收迹碾压的措施,以免温度过低无法消除复压痕迹。所有碾压应在800C之上完成。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对接缝边沿附近的碾压,待大型压路机碾压结束后,再用小型压路机反复进行碾压,确保该部位的压实效果。⑥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⑦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小于96%,以室内马歇尔试件密实度为准)。⑧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快的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⑨当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冷接缝;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应就地做成一条接缝;当日施工完毕,应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⑩压路机应视摊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注: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应在24小时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7.7路面加固道路沿线损坏的的检查井、雨水口和管线过街均应对路面进行改造加固保护,必须严格按照大样图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7.8施工安全措施1、一般要求承包人除应遵守相关施工规程外,还应遵守有关指导安全、健康与环境卫生方面的法规和规范,并应提供相应的安全装置、设备与保护器材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保护现场施工和监理人员的生命、健康及安全。2、安全员在本工程施工期间,承包人应在现场常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该专职安全员应经过培训具有担任安全工作的资格,且熟悉所施工的工作类型。其工作任务,包括制定健康保护与事故预防措施,并检查所有安全规则与条例的实施情况。驻地管理人员一律佩证上岗,安全员的佩证为红色以示醒目。3、安全标志(1)承包人应在本工程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并维修必要的标志牌,以为其雇员和公众提供安全警示和通行方便。(2)标志牌应包括:a.警告与危险标志;b.安全与控制标志;c.指路标志与标准的道路标志。(3)所有标志的尺寸、颜色、文字与架设地点,均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4、事故报告1)无论何时,一旦发生危害工程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事故时,承包人除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以外必须立即暂停此项目和与之有关的项目的施工。2)质量事故发生后,承包人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初步确定安全、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a.质量问题:承包人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b.一般质量事故:承包人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c.重大质量事故:承包人必须在2h内速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7.9附属工程7.9.1缘石、路边石路缘石采用原路缘石拆除后利用。路缘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7.9.2人行道透水砖本次设计透水砖铺装位于兴华西路与双宝路交叉口渠化岛范围内,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透水砖棱角整齐,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7.9.3人行道透水混凝土1.工程施工准备(1)施工前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放场地,工棚、仓库和消防等设施。(2)施工现场配备防雨、防潮的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应分别按标识堆放、装卸和搬运时不得随意抛掷。(3)施工现场应健全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实施动态管理。(4)施工前必须按规定对基层、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面层施工。(5)透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基层作清洁处理,处理后的基层表面应粗糙、清洁、无积水,并保持一定湿润状态,摊铺前进行界面处理。(6)施工现场配备所需辅助设备、辅助材料、施工工具。(7)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相关标识上墙。2、材料要求透水混凝土骨料采用机制碎石,其性能指标如下表:项目指标尺寸(mm)5-10压碎值:%<15.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15.0含泥量(按质量计)%<1.0表现密度(kg/m3)>2500紧装堆积密度(kg/m3)>1650空隙率:%<34.0(1)透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JGJ63)的规定。(2)透水混凝土使用水泥标号为42.5,其品种、质量、包装、贮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的规定,水泥出厂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以出厂合格证和抽检报告为一般检测标准。(3)透水胶结料为彩色,其品种、质量、包装、贮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出厂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以出厂合格证和抽检报告为一般检测标准。透水专用胶结料检测指标:序号检测项目标准指标检测结果单项判定备注1拉伸胶粘原强度/Mpa≥0.51.25合格参照JC/T547-20052浸水后的拉伸胶粘强度/Mpa≥0.50.98合格3热老化后的拉伸胶粘强度/Mpa≥0.50.85合格4冻融循环后的拉伸胶粘强度/Mpa≥0.50.96合格5晾置时间,20min拉伸胶粘强度/Mpa≥0.51.08合格6早期拉伸胶粘强度/Mpa≥0.50.96合格(4)封闭剂采用双组份油性双丙聚氨酯专用透水保护剂。3、搅拌和运输(1)透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的容量应根据工程量大小、工期、施工顺序和运输工具等参数选择,搅拌地点距作业面运输时间严格控制在15分钟以内。(2)透水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摄氏度)允许最长时间(分钟)5-104010-203020-302030-3515(3)设专岗严格控制物料配合比,进入搅拌机的原材料重量必须精确,袋装水泥应抽查其袋重是否准确,透水胶结料重量采用电子计重器精确称量,骨料重量必须严格控制。4、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透水混凝土摊铺前,应对模板的高度、支撑稳定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2)透水混凝土摊铺时,以人工均匀摊铺,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摊铺厚度应考虑其摊铺系数,其松铺系数宜为1.1,施工时特别注意有无缺料现象,要及时补料进行人工压实。(3)透水混凝土压实后,宜使用机械对其面层进行收面,必要时配合人工拍实、平,整平时必须保持模板顶面整洁,接缝处板面平整。5、透水混凝土质量要求(1)透水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见病食疗》课件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新人教版
- 初中音乐教学课件走进京剧
- 三年级数学下册专项复习统计与可能性第一组统计新人教版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2观察水教案苏教版
- 小学生赞美别人课件
- 2021一建考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题库试卷考前押题考点题库合集及答案解析五
- 三月份安全教育课件
- 暑假小学生视频课件下载
- 开学安全第一课课件
- 闸阀的操作力矩参考表
- 浙江省市政工程安全台账完整
- 环氧树脂参考配方大全
- 花木绿化养护考核评分表
- #2锅炉炉膛内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
- 110KV变电站工程创优监理实施细则
- 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 检验批划分大全16页
- 教材中医方剂学
- 2022年2022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 下鼻甲生理、解剖、血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