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课件_第1页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_第2页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_第3页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_第4页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制度经济学位置:新古典经济学之后的重要经济学新分支特点:1、

交易成本,回到现实2、

走出数学模型,回归理论演绎3、

人文关怀一、概论(一)

制度经济学是现实的,平民大众的经济学(二)

基本概念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位置:新古典经济学之后的重要经济学新分支1

一、概论(一)

制度经济学是现实的,平民大众的经济学(二)

基本概念1、

制度(Institution)的概念规则、政策、法律、规制、意识形态(System)宏观、组织、系统、体制(Mechanism)微观、机制、非正式安排①T·W·Schultz: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汪丁丁:制度是契约,减少信息C和摩擦C的契约;张五常市场和企业都是一种契约,只是交易成本不同D·C·North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度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盈利和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一、概论(一)

制度经济学是现实的,平民大众的经济21、制度②正式制度安排:(FormalInstitution,正式规则,正式约束):是指规则的变动和修改,必须得到这一行为受这一制度安排管束一群人的准许。要求无异义是自发的、正式的制度安排变迁的前提。正式安排创新成变迁会遇外部性和搭便车问题须政治企业家通过利润分割和意识形态灌输以减少交易成本,化解外部性。1、制度②正式制度安排:(FormalInstitutio31、制度③外部性③外部性(ExternalEconomy)外部经济,溢出效应,外部性,外部经济效果):“当一种活动成本或效益自动外地“外溢”到其他人和厂商的,这种事件便发生了。(B·A·Samuerson经济学)“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便发生了;就是说,成本或效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为此会出代价。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同上P1193)1、制度③外部性③外部性(ExternalEconomy41、制度③外部性正外部性:效益自动溢出:粮补与农资价格上涨负外部性:成本自动溢出:污染(水和空气污染),三农政策与温家宝的粮食问题。制度就是要使外部经济内在化。淮河、其它的河流治理成效低的原因新经济成本,外部性,(小店、偏房经营与出租)大众的经济学搭便车(freerider):没有支付费用却享受了制度变迁收益的行为。个人或群体对制度安排中的违规行为之一种。1、制度③外部性正外部性:效益自动溢出:粮补与农资价格上涨51、制度③非正式制度安排(InformalInstitution):A、规则的修改和变动纯粹由个人完成,用不着也不可能由群体完成的制度安排。包括价值观、伦理规范、道德、习惯、意识形态等。B、较之正式制度安排更难以变迁,特别是在社会流动性很小的情况下。如战国的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后的群蛇乱舞秦国的法家独尊——改革开放前的毛主宰(毛主席)C、非正式规则对正式规则起着决定作用。正式规则“差不多主要是由规范、行为准则和习俗确定的。但是,正式规则所依赖的这些非正式约束却很少是日常相互关系中做出选择的最直接的来源(North)。“非正式规则”通过“正式规则”表现出来:人们见面不是问:你是共产员吗?(非)而是问:跳槽了吗(正式规则)?

1、制度③非正式制度安排(InformalInstitut61、制度D、意识形态(Ideology):关于世界的一整套的信念,倾向于从道德上评判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的制度结构。大多文献中提到意识形态,还强调它有确定制度结构合乎义理和凝聚某个团体的功能。意识形态可以降低人们消费虔诚的影子价格(LinJustin=林毅夫)我认为:意识形态可以细分为个人的思维定式和伦理道德规范等行为准则;以及一个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宗教、法律、道德伦理等思想,对于现存的制度结构具有明显的确定和认可其合理的作用。对于制度创新形式及其方向也提供了可能的设计空间,决定着制度安排及其变迁的边际;决定着非主流意识形态及个人的意识形态是否合理。主流意识形态灌输可以降低制度安排创新、变迁、实施的费用。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建和灌输也是一个需要交易费用的过程,同样存在变迁的“时滞”。意识形态相对于制度变迁来说,是相对稳定的。

1、制度D、意识形态(Ideology):关于世界的一整套的71、制度e、其他非正式安排e、其他非正式安排:North称做之为文化的东西,指:传统:我认为是人们在历史上的累积的行为准则,它表现为固定格式的群体经验,在各个不同的集体中,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交接得以累积和再现。传统形成人们的标准行为。与社会变化的快慢成正相关。传统影响着意识形态的重建和变迁。1、制度e、其他非正式安排e、其他非正式安排:North称做81、制度e、其他非正式安排习惯:我认为是个人以前形成的标准行为,是传统与个性结合的产物,及对传统进行自我适应的产物。工作就业(传统)——好静——退居江湖(习惯)——好动——出头露面(习惯)习惯与传统、意识形态、制度变迁并不总是一致。心血来潮、叶公好龙,破坏了龙的习惯:神龙见首不见尾

个性是民族自发创新冲动的一个保证——习惯的重要性。总之,“非正式规则”中的传统、习惯较之意识形态较易松动;非正式规则的变动是制度变迁的充分条件;意识形态重建则是必要条件。

1、制度e、其他非正式安排习惯:我认为是个人以前形成的标准行92、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Change)①

制度的交替过程。②

类型或模型:A、

诱致性制度变迁(Incurring/InducingInstitutionalChange)一个(群)人响应制度不均衡时的获利机会的自发性变迁。(LinJustin)1989诱致性变迁的目地是实现外部利润(外部经济内部化,规模经济,风险降低转移、交易费用降低、减少不确定性等的收益)是渐进的过程难免搭便车,存在较多时滞——制度短缺过程。

2、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Change)102、制度变迁(jnstitutionalChange)B、强制性制度变迁(ImposingInstitutionalChange)国家通过政策法令引起的制度变迁。为了矫正制度供给不足: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之一国家在预期边际收益=预期边际费用的条件下才会实施制度变迁国家的目标是租金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政治支持最大化、财政收入最大化——互相矛盾的国家的强制性创新会带来“制度失败”。国家悖论经济增长<——〉人为的经济衰退。2、制度变迁(jnstitutionalChange)113、

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交易费用就是交易成本?与transformcosts相对应,在其之外的成本。North的转移成本和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在North看来,由衡量所交换物品价值属性的成本、保护权利的成本,以及监察与实施协约的成本组成。(《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p36)修订合约的costs,执行合约的costs就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转移成本=新的“生产成本”转移成本之外的成本(Lin1989).3、

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交易123、

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Y.Bazel:(中译本1997)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交易成本。如果任何资产的上述成本都上升,并且完全保护和完全转让产权的成本达到非常高的程度,那么结论就是①

这些权利是不完全的。交易成本>0,影响预期。②

资产所有者对资产的属性没有充分认识。③

产权完整界定时,产品信息可以免费获得,交易成本为零。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农村居民恋爱结婚的成本:看家、相亲、吃面、定亲、结婚——为什么自由恋爱盛行于城市?大樱桃的购买——临时的公共产品3、

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Y.133、

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R.Caose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交易:人与人之间的谈判和交换康芒斯的交易:买卖的交易(平等)管理的交易(上下级)限额的交易(政府与个人)汪丁丁:解决信息问题的成本和解决激励问题的成本,即信息成本和摩擦成本:(Wang.1992.经济研究,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k.Arrow(阿罗)运行一个制度的耗费的资源的价值:事前的:起草、谈判、保证、落实的costs(1969)。事后的:退出的、改变价格的、政府的、长期化的costs。其实各家所说的都可以分成两部分:制度(协约、合作、契约)界定和执行的costs产权的界定(Bazel所说的获取和保护)和转让costs结合国情:创新制度和实施制度的成本(仅供理解)3、

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R.144、国家A.暴力国家(Liening)“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列宁选集3,176B.契约国家(Lusuo,Franch)人民权利赋予国家,国家保护人民自由、平等和生命财产。C.暴力潜能分配的产物(D.C.North):暴力潜能(ViolencePotential)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断权等无形资产。类似于企业拥有生产要素后的生产能力。暴力潜能如公平分配——契约性国家不公平分配——掠夺、剥削性国家4、国家A.暴力国家(Liening)“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155、产权:(PropertyRights)A、个人对资产的权利。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Bazel1997中译本《产权的经济分析》)——产权是一种权利束。B、

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意志反映和法律硬化形式。(Carl.Marx)“有意识地把生产条件看作自己所有”——财产关系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财产看作是单个人的权利,如同“把语言看作单个人的产物一样”,“荒谬绝伦”。——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产权随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部落所有制——封建地产——同业公会的动产——工场手工业资本——现代资本。C、

Alchain&Demesetz(1972《生产、经济组织和信息费用》)剥夺和给予他人的权利。产权是一种剩余权(剩余索取权),包括剩余控制权(对资源的生产、转化、交换、分配的表决和干预权利)和剩余享益权(获得生产剩余的权利)

产权是否包括所有权?5、产权:(PropertyRights)A、个人对资产16一、概论(三)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交易费用分析法、成本收益法(制度变迁)、供求分析法(四)理论体系:1、分支: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企业理论、国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奕论、制度与经济发展、经济分析法学2、

组成主干:制度的产生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论、国家理论、企业理论一、概论(三)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7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非Neo-InstitutionalEconomics(加尔布雷斯等——否定市场)的基本理论。(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1、

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认为经济学不容忽视产权制度和交易费用。A、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瓦尔拉模型:价格的变动就可以充分地调整资源配置,并使之达到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经济此时已不可能通过改变产品和资源的配置,在不降低其他人(至少1个人)的效用水平的情况下,使任何别人(至少一个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的状态。帕累托最优是以完全竞争为背景的,无条件的。德·阿莱西:把效率看作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最大化解的题目。条件是必须的。如产权和交易成本。B、产权经济学的看法:市场机制并非完美,交易成本使市场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存在外部性,须明晰产权。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NewInstitutiona18(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2.North的系统分析:逐一批驳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利润最大化的最基本的假定<资源稀缺但人们仍追求福利|、财富或效用最大化(通过边际选择)——>个人努力增加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实物资本,自然资源的数量)+知识——个人在发明创造上投资造成技术进步,形成“创造能力”;并非仅仅利润最大化,如利他行为。——投资任何一种资本存量都有最大收益率;具有最高收益率的存量将增加——总产出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储蓄转换为产出的机制、体制等制度安排。<明显地,这里不包括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2.North的系统分析:逐一批19(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基本假定一:·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等(激励结构)(不存在外部性)<要求产权被充分界定并且交易成本为零。<实际上存在的理想状态是个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有效率的产权并不常见基本假定二:由于使用自然资源存量的成本不变,因此新知识的获取与运用不存在收益递减;<实际上到了近代新科技进步才得以克服收益递减。<今天收益递减之势仍然难免:如美、日间的经济竞争。(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基本假定一:·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20(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基本假定之三:·储蓄存在正收益,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实际上私人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通常极低,甚至为负。<同样受产权的制约(分配制度)基本假定之四:抚养儿童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相等)。<这同样是难以实现的。偏好和有界理性。基本假定之五:人们的选择与期望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竞争劣汰)。<但是事实存在着大量的无效率的政治和经济结构(不确定性)。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到了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了。新古典的框架可以说是空中楼阁。汪丁丁对数学模型的态度-汪丁丁传奇。(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基本假定之三:·储蓄存在正收益,21(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3、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定:A

经济学的基本假定都是关于人的行为的假定。B

新制度经济学首先假定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既追求财富最大化,而且追求非财富最大化。——完整的人类行为假定例如:学习的精神成本和物质成本熊炳元的“到乌托邦之路”:不要指望做好事能实现乌托邦,因为外部性.推论:那一种最大化动机最为主要?那是一个哲学的臭泥潭。North:利他主义、意识形态、自愿负担约束引入个人的自我效用集合。——我认为这个集合中还有文化等因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乡情。“不为别的,只为传统中美丽的草原”。——齐秦纳尔逊等:人们表达自己的价值和偏好所付出的代价越低,非财富价值在他们所做的决策中就显得越重要。(高利贷者与志愿者)推论:制度能改变人们为其偏好付出的代价,并改变人们在财富与非财富最大化之间的选择。(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3、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定22(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C、有界理性假定(BoundedRationality)K.Arrow:人的行为既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因为智力是一种稀缺资源。North:(A)

环境是复杂的,交易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交易越多,不确定性越强,信息就越不完全。例如: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层次,人民公社的破产(B)

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计算机时代的计划体制。(C)

推论: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或信息的不完全性:计算机时代的市场机制----股票和期货市场。有界理性=信息不完整(全)是与新古典“信息无成本”的假定相对的。第三种观点:只要能够付出足够高的信息成本就可以获得完全信息。同样不可能:信息完全、加工所有信息都不可能。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交易品拥有的信息量不对等。

(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C、有界理性假定(Bounded23(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D、

人的行为中存在机会主义倾向(Opportunism):人会随机应变地追求自我福利的最大化。机会主义一方面与保持现状、墨守成规相对立;另一方面又是指一种对他人和集体造成危害的行为。排污和欺骗。推论:同样需要创新制度减少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一)、制度和交易费用存在论D、人的行为中存在机会主义倾向24

(二)、制度的产生论4、

科斯(Caose)的交易费用论A、

科斯一生只出过两本书《英国广播业:垄断研究》、《企业、市场、法律》。一生的重大贡献仅仅因为两文:《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前者“引入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的出现”后者则“运用交易费用概念来证实法律体系可以影响经济体系运转的方式”。都是为了探寻制度的源起。科斯的贡献却主要在于他提出的问题,而非对问题的解决。并且对问题的提出也是含混不清的。两文中《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二)、制度的产生论4、

科斯(Caose)的交易费用25(二)、制度的产生论B、

非个人交易的内在本质亚当·斯密的研究出发点是·专业化分工(被忽视)·竞争与市场——微观经济学(马歇尔)——凯思斯——新古典——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由需求决定;可以提高效率大头针1800倍科斯对于污染排放谈判的分析,属于非个人交易的早期尝试诺思是以专业化和分工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代表。指出交换引起了分工和专业化。节约了生产成本(转移成本),但是提高了交易成本。须创新制度减少交易成本。(二)、制度的产生论B、

非个人交易的内26(二)、制度的产生论C、

科斯曾思考过灯塔制度形成过程:灯塔由谁提供?(收费最经济数量风险)私人——外部性无穷大(交易成本无穷大)国家——供给公共物品集体(地方政府)——降低效率(停下收费)增加风险同样的道理有高速公路——多方集资修高速路(二)、制度的产生论C、

科斯曾思考过灯塔制度形成过程:灯27(二)、制度的产生论得出结论:(A)科斯中性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乔治·斯蒂格勒总结)——科斯的论文就论到此。(B)科斯第二定理(科斯定理)

正交易费用情况下,法律和制度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科斯定理。这样制度产生了。法律也是指有关财产权利的规定规则,规范资源的利用。企业代替了市场,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二)、制度的产生论得出结论:28(二)、制度的产生论(C)制度选择思想: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化解外部性的方法有多种,须进行选择。————两种非常主要的方法:比较不同制度安排的交易费用比较不同制度安排变迁的成本与收益香港大学张五常曾说:企业的产生在科斯那里,不是被说成企业代表市场或者一种要素市场代替一种生产市场,而是被表述为一种契约代替另一种契约,即工资和租赁契约代替生产市场契约;人们将选择交易费用低的安排。如科斯的灯塔小工厂的排污:谈判定价.集体行动制止·政府关闭·工厂治理·收费.收税。(二)、制度的产生论(C)制度选择思想: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化29(二)、制度的产生论2、诺思的制度起源说2、

诺思的制度起源说:从简单的交换形式到非个人交换形式。A、

人类经历的两种交换形式:简单交换形式:专业化和分工处于原始状态交易不断重复进行交易者很少——————信息完全·信息对称·制度不需创新非个人交换形式:专业化和分工发展,市场扩大交易增加;交易者增多,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出现机会主义倾向和行为社会收益与个人收益偏离制度就有了创新的必要:减少不确定性;交易成本规范行为North的柑橘。(二)、制度的产生论2、诺思的制度起源说2、

30(二)、制度的产生论3、博奕论与制度的产生3、博奕论与制度的产生(A)

“囚徒困境”(PrisonerDilemma)

检察官说:都不招,判每人一年;若一方招,对方5年,自己0;若同时招,每人3年不合作解招不招招3年,3年0年,5年不招5年,0年1年,1年(二)、制度的产生论3、博奕论与制度的产生3、博奕论与制度31(二)制度产生论3、博奕论与制度的产生(B)博奕论(对策论)(GameTheory)囚徒困境是博奕论的研究起点。博奕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的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即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的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博奕论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是自己的选择同时也是别人的选择结果。对个人来说,最佳的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博奕论就是研究相互外部经济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合作社中的博奕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价格大战街市中企业的选位(二)制度产生论3、博奕论与制度的产生(B)博奕论(对策论32(二)制度的产生论3、博奕论与制度的产生博奕包括合作博奕(CooperativeGame)和非合作博奕(Non-cooperativeGame)区别在于能否达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能否使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非合作博奕)吻合。这就是说:不能单纯追求个人理性——可能无效率不能用集体理性克服与个人理性的矛盾。(制度创新达到合作博奕有了可能)只能使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制度创新的应有途径。博奕的合作与非合作是会发生变化的:合作博奕一次博奕不合作博奕重复博奕

制度形成和变迁的过程走私团伙的一次博奕:报告警方、黑吃黑

(重复博奕)合作:市、价机会主义

制度产生(二)制度的产生论3、博奕论与制度的产生博奕包括合作博奕(33

(二)制度的产生论4

制度产生的原因:一个类似于小结的东西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能使外部性内在化: BP机、移动电话的外部性。外国的传统。减少不确定性因素。TAXI鸣灯换人。降低风险:中兴式的改革:(王安石、张居正、同光中兴)中国反腐败的难度在个人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体理性(合作的可能并维系合作)。增加激励(减少搭便车等机会主义倾向):队生产;集体宿舍的打水问题。

(二)制度的产生论4

制度产生的原因:一个类似于小结34(三)、制度供求论1、制度需求:A、当存在难以内在化的外部经济(获利机会(Lin)潜在利润(North))时,就存在制度需求。B、诱发制度需求的可能因素,改变制度需求的因素(A)相对价格的变化(产品和要素)North认为,经济史上存在着3次经济革命。农业革命的传说、工业革命(香料、棉纺织品)、信息革命,都是因为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North强调相对价格的变化会改变制度需求结构。人口变化——人地关系变化——土地产权制度和人的财产制度的需求发生变化。人多地少,土地产权制度需求增加;地多人少,则劳动力、财产制度需求.财富重新分配——人口增长——土地制度改革——贫富依附性减弱分化难抑改朝换代(财产重新分配、人口锐减)(三)、制度供求论1、制度需求:351、制度需求:(B)制度环境:影响具体制度安排的制度安排。基本的、宏观性的、有普遍性影响的制度安排。宪法、政策、社会性质、全局性战略、主流意识形态等。中国的工业化战略+计划经济体制+农村合作化集体化地方工业化战略+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责任制农民增收战略+反哺农业的政策(补贴、保险)+农民组织化(C)、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变化会改变制度需求和结构围栏的例子:产权要求排他地享益。产权者的收益——排除其他人使用的费用。排除的费用须技术进步以降低。带铁蒺藜的铁丝做的围栏与私有土地权益的保障。圈地运动(英)公共物品的私有化、公共牧场私有化。(D)

市场规模与社会分工:市场扩大——交易增加(分工增加)——固定资本回收快——规模经济易出现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超市的革命1、制度需求:(B)制度环境:影响具体制度安排的制度安排。362、制度供给A、政治企业家在现有条件下,为满足制度需求而提供制度这样一种公共物品的理性行为。B、

影响制度供给的条件有:(A)主流意识形态、宪法等营造的制度环境,提供了设计空间。(B)

既有的制度基础:正式的(有关制度需求的)非正式的(传统、习惯、意识形态等)(C)制度供给的成本:设计的成本(构想、等候、谈判、签署等)实施的成本(组织实施费用、损失费、清除阻力费、随机成本)(D)制度供给的收益:尤其是对政治企业家的收益。如果需求不与政治企业家直接相关,则会出现供求不均衡。股份制的变异、一股就灵、国资流失、中饱私囊、免费午餐、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E)社会科学知识的储备。中央粮库与农家粮库。(F)国家的偏好(政治企业家的偏好)2、制度供给A、政治企业家在现有条件下,为满足制度需求而提供373、制度均衡A、对现在制度安排结构的满意状态,无力也不愿改变的状态。制度结构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制度供给满足制度需求的均衡状态B、均衡的条件:制度净收益大于0。选择了净收益最大的制度安排。3、制度均衡A、对现在制度安排结构的满意状态,无力也不愿改变383、制度均衡C、制度非均衡是一种常态:不均衡之一表现为供给不足;时滞;诱致性制度的外部性效果;强制性制度的无效率;制度环境压制减少了制度供给量。不均衡之二表现为供给过剩从总体上讲,中国的问题是制度供给不足,但也存在制度供给过剩。如法规。美国的制度过剩:基础设施的提供在70年代通胀压力下出台很多强制性安排,引起不满。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部门减少立法;1977年GNP中17%由完全管制产业提供;1988年GNP中6、6%由完全管制产业提供。3、制度均衡C、制度非均衡是一种常态:39(四)、队生产理论(合作生产理论)1、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ian&Demsetz,1972,AER)2、内容:A、合作生产比单个私产所有者自己生产更有效率;减少转移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减少外部性(外部经济内在化)B、合作生产是一种契约制度;私产者个人之间达成合作的协定;私产者与监督者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股东(Boss)——董事会(白领)博奕:代理人有自己的利益,更关心企业,但违委托人之意会被免;委托人关心自己的利益,但要通过企业运作来实现。(四)、队生产理论(合作生产理论)1、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40(四)队生产理论(合作生产理论)C、合作生产带来了增加的交易成本;有产的生产者的努力程度须测度、报酬要计量——监督费用——专门的监督者经由协议产生——给予其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剩余享益权:报酬源自剩余;剩余控制权:谈判进行资产优化配置、生产决策、管理生产D、合作生产的产权结构:有私产的个人通过共有形成合作生产;有部分剩余索取权的个人或群体进行监督。E、漏洞:忽视了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忽视了监督监督者的机制和成本;不适应西方现代公司中的科层制,比如,委托、代理博奕。(四)队生产理论(合作生产理论)C、合作生产带来了增加的交易41(四)队生产理论(合作生产理论)3、改进:

林毅夫(引入博奕论,分析实施机制的形成)周其仁的发展(激励监督监督者的制度安排)。(四)队生产理论(合作生产理论)3、改进:

42(五)、国家理论1、North的暴力潜能分配论A、国家是指统治者、国家的最高领导、政治企业家、在暴力方面拥有比较优势的组织。理应指统治者+政府;一股指政府。但政府也是一种公共物品——组织制度系统B、剥削(掠夺)国家论和契约国家论的偏颇之处:(A)掠夺国家论认为国家是一定阶级社会集团的代理者。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产权的界定将追求自己集团利益的最大化,但为什么最初形成了这种格局?(利益和均衡是如何达到的?)(利益分配)(五)、国家理论1、North的暴力潜能分配论43(五)、国家理论(B)契约论认为国家是一种权利交换形成的契约。契约国家由此可以形成一系列有效的行为;但没有说明不同利益成员后来的最大化行为;所以它和掠夺说一样不全面。(C)国家是暴力潜能分配的结果C、国家的悖论(A)国家既可以带来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指产出增长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如农业革命与国家的形成工业革命与荷兰、英国的政策美国的知识经济政策:知识经济为什么首先发生于美国?(B)国家又可以造成人为的经济衰退:如西欧(封建制的崩溃)、清政府、10年文革。1995年North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演讲,自己不知有国家悖论。(五)、国家理论(B)契约论认为国家是一种权利交换形成的契约44(五)、国家理论2、国家模型:只有一个统治者的国家。就是为了解释上述悖论。A、基本假定:(A)国家为获取收入。以服务、保护与公正做交换。国家提供保护存在规模经济。(B)国家象有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为每一个选民集团设计产权(不同的),以获取收人最大化。(C)国家总有可以提供同样服务的竞争对手,受制选民的机会成本:垄断度受制于不同选民集团的替代度。B、国家的目标:主要内容之一(A)国家的目标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即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界定所有权结构),以实现租金(广义的,指依靠权力获取的各种利益)最大化——第一目标在第一个目标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这将导致一系列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以降低界定、谈判和实施契约这一交换基础的费用——第二目标。(五)、国家理论2、国家模型:只有一个统治者的国家。45(五)、国家理论(B)明显可以推出的是:上述两个目标不完全一致:第二个目标隐含着需要一整套完全有效率的产权以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第一个目标则是希望通过所有权等规则的构建实现统治者自己收人的最大化。二者之间持续的矛盾,即国家既代表公共又代表私利(或者集团的私利),是社会不能持续经济增长的根源。国家既要界定产权,又要用规则规范自己代理人——官僚机构,使其与之之保持一致;但代理人并不是全受其制约,从而降低了垄断租金。国家的规模决定于国家提供军事技术的边际成本是否等于边际税收。(这一点有问题:自由竞争的政治只能短暂的:春秋战国、希腊罗马,但近、现代世界却不是完全自由竞争的。)(五)、国家理论(B)明显可以推出的是:46(五)、国家理论C、主要内容之二:国家给不同集团界定产权(A)经济中存在不同集团的活动,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由技术、资源、人口决定的不同的生产函数(B)统治者的任务就是监督和测量每个环节的投人与产出,并由此确保不同集团实现垄断租金最大化。方法之一就是度量衡标准化,之二是委托代理人结果是由成本决定形成公共产权和排他性产权。D、潜在的竞争对手:来自国内和国外——竞争者越有力,势均力敌——统治者越不自由——选民收人增长的机会就越大E、面临竞争约束和交易费用,国家悖论:国家:衰退——长期持续增长有效率的产权——产权无效都会交互出现。(五)、国家理论C、主要内容之二:国家给不同集团界定产权47(五)、国家理论F、国家对产权的影响:(A)凭借暴力潜能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界定并且成本更低。(B)国家影响产权的方式:提供“游戏规则”,承认和保护国家变更产权,通过暴力潜能成为产权交易者国家形成的无效率的产权形式,维持有利于统治者所依靠的集团的财产权利制度。近代早期西班牙的“羊人团”土地匮乏时仍然有效朱镛基时代的粮食购销体制(五)、国家理论F、国家对产权的影响:48(五)、国家理论C.产权残缺决策者的偏好导致产权形式的歧视性选择(A.Alchain等,1962)产权残缺是指国家对“完整”的产权利束中一种或几种私有权的删除。国家是所有权利束残缺的根源。废除一些对私有权束的权利已安排给了国家。产权残缺与管制的制度成正比。产权残缺影响深刻的是排他性和可让度性权利的残缺;公共产权内部不具有排他性,则会出现外部性、搭便车、竭泽而鱼等。可交换产权如固定租金、公寓的转让被分割,甚至删除掉了,不但不能保证穷人租房,反而会使低价房供不应求。商品房是市场价吗?粮食的保护价是否有同样的效果?产权残缺实际上是国家对财富和权力的再分配所以,避免产权残缺,甚至避免国家悖论,都应发挥国家制订制度安排的功能,限制国家获取租金的目标——形成国家理性。(五)、国家理论C.产权残缺49(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公共选择、路径选择、变迁模型)1、公共物品的选择理论:A、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就是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享用它的效果,并不因享用者人数的变化而变化。不排他和非竞争.制度((包括产权)是一种公共物品。B、制度的选择:制度的选择是一个个人选择和集体选择的过程。集体选择:(A)一致同意法:合伙公司、常任理事国。4户(3老人1年轻人)组成的小镇上,年轻人自愿拿出150元给3户老人(成本、收益)—— 帕累托最优的格局。年轻人交税务局50元政府分给3户—— 强制性安排非帕最优(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0(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B)多数同意规则(简单多数制、比例制)少部分人的利益被忽视,却不得不接受新安排;易为利益集团操纵; 喜好体育的我改投文艺活动家的票(C)加权投票规则(制度高度稀缺的前提);根据利益差别和成员的重要性分配票数,再投票;9国组成的欧共体(总57票,英、法、德、意40票,世界银行,据各国援助的份额配票)(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1(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D)否决投票原则:每人提出自己的方案,汇总后再逐一由成员否定,末被否定的方案做为选择对象。供求一定的共性为前提。(E)需求显示法:每人表示出A、B、C方案的可能价值,加总得出社会价值,选择社会价值最高的。新成员加人会改变之。(F)最优规则的选择:外在成本(预期成本、事后成本):由于他人的行动而使参与者预期个人所需承担的成本。即由集体决策的强制性带来的;集体决策与个人偏好不相符的带来的成本。是集体决策通过所需人数的减函数。决策成本(交易成本、事前成本):形成集体决策所需人数所花的时间与精力。人数是决策成本的增函数;人数是交易成本的增函数。相互依赖成本:外有成本+决策成本,最小的即为最优选择。(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2(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2、路径依赖:过去的影响A、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A)技术变迁中存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Self-inforcingmechanism)新技术——降低成本——学习效应——形成模式、轨迹——路径依赖(很难放弃(lockin))。(计划经济模式)(B)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制度变迁同样存在收益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制度设计的成本会在实施中下降(收益递增,适应制度建立的个体和组织会利用新制度安排使获利机会成为现实(学习、移植)组织与其他组织协调,进一步投资并创新制度安排(协调效应) 新制度安排将减少制度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强预期)路径依赖:无效制度的加强 长期停滞不前;有效制度的学习、投资、协调、持续创新、增长(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3(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C.重要论断:论断1:“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North,1990)论断2:“由于缺少进人有法律约束和其他制度化社会的机会,造成了现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North,1995北大)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路径依赖形成后,就可能引入修漏补缺式的创新。论断3:路径依赖仍然起着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演化到今天,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信仰体系,这一切都是根本上性的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必须非常敏感注意到这一点:你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你的过渡是怎么进行的。我们必须非常了解这一切。这样,才能很清楚未来面对的制约因素;选择我们有那些机会。(North,1995,北大))North路径依赖说是对中长期经济做的成功分析解释。(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4(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D.中国的双轨制改革:积累成本核算以实施全局性变革(一说)是对腐败的公开邀请(寻租盛行)RentSeeking寻租的原理:以计划手段压低均衡价格P0为P1;Qa的供给量不能满足需求市场价格被提高到P2租金即为Qa*OP2-Qa*OP1,即阴影部分寻租集中表现在股份化国有企业上 原野公司、圈地狂潮(房地产开发),批条、招标;1987、1988年制度租金占GNP的20%-25%(2000亿,2500亿).国有资产每天流失一个亿(90’s)社会主义的免费午餐。(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5(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3、制度变迁模型:North模型和LinJustin模型,(1)North模型:A、基本假定: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是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外部利润)在A制度中无法实现的外在利润要靠变A制度为B制度来实现;外在利润包括(影响外在利润的因素,基本因素):由规模经济带来的:制度象技术一样会形成规模经济,股份制的增资能力(吸纳社会资金)就是国有外部经济内部化带来的:克服外部性有可能增加或减少社会总收益.化解和分散风险带来的:租额高于定额租的分成租也是有效的(张玉常的解释,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奴隶制 农奴主的保护 冯开文的未来成本支付由转移降低交易成本而来的:交易成本越低,市场运作越好,越能降低交易成本,则制度越有效.(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6(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B、制度非均衡是制度变迁的前提:制度变迁是为了通过帕累托改进实现帕累托最优(佳境)供求均衡。因此,制度变迁的前提就是存在外部利润,并且有实现的可能:(收入成本发生变化;制度环境变化),也就是制度不均衡。C、制度安排层次选择的决定因素:制度安排的层次:个人独自推进大家仿效和制度;大家自愿联合形成的制度;政府强制推进的制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成本低,但收益有限(个人)·组织成本较大,收益也较大(群体).强制服从成本+较之团体少的组织成本(政)影响团体、政府和个人的市场力和非市场力:如国家修铁路;国家与个人合伙修铁路;个人公司修筑铁路。——资金的筹措限制(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7(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D.影响外在利润最大化的其他因素(除去基本因素外,改变它和成本的因素)市场规模的变化:市场规模越大,交易成本越大·随之能减少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收益越大·如制度是公共产品,不受人数规模的影响。技术的变化:规模报酬递增,使复杂的组织能够建立,组织又降低了制度安排的操作成本: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军事战略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发展:与上类似。人们预期的改变:凯思斯主义的出现(市场失败)与布莱尔的自由资本主义主张(政府失败)。团体中组织费用的大小:过高则会使一些创新搁浅。政府的稳定和有力:暴力潜能减少实施成本(组织成本)。政府的规模、组成规则等也有影响;文化、价值观及其他社会因素(现存非正式安排):也有明显的影响。(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8(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E、制度变迁的时滞;认知和组织和时滞:指认出外部利润到初级行为主体行动所需的时间。

初级行为主体(初级行动团体):认识并主动实现外部利润的决策单位体。即熊比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及其创新(创新追求利润、成就感等战斗的冲动。)制度的创新者、策划者、推动者。诱致性安排的创新者。

次行为主体(次级行动主体):帮助初级行为主体获得外部收益并分割外部收益的行为主体(决策单位)。制度的实施者和再分配者。发明的时滞:受制于潜在利润的大小·可借用的相似安排的多少·制度环境的制约的大小(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59(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时滞)制度环境: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是一国的基本制度规定。宪法和法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是否主流意识形态最重要?菜单选择的时滞:搜寻可替换的菜单并从中选出潜在利润最大化的安排所需的时间。启动时滞:人选择最佳制度和实现外部利润的时间间隔。此外还有有限理性时滞、信息成本时滞、意识形态时滞等等。 North认为影响时滞最重要的因素是宪法和法律。(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60(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2)Lin模型: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A、定义: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诱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诱由政策法令引起的变迁——强B诱致性变迁:(A)前提条件: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得机会存在;制度不均衡的影响因素:·制度集合选择改变·技术进步·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长期变动·其他制度安排的改变。可供选择的制度集合是制度变迁的源泉和选择的空间。影响制度集合的因素:·——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改进理性——改进现制度创造新制度——制度的引进要注意配套性。缅甸人去以色列学合作;无功而返;难忍。——政策法令的改变。(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61(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B)制度创新主体的选择(制度选择):主体是一个或一群人,即个人或团体而非国家——自发性选择的依据是预期边际收益=预期边际成本——盈利性问题:面临较高的组织成本和谈判成本——渐进性结果:存在外部性和搭便车问题。所以,存在不均衡和制度短缺问题(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62(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C、强制性制度变迁:(A)强制性制度变迁会因对现有收入的再分配引起,也会追逐外部利润;(B)变迁的主体是国家;(C)国家实施强制变迁的优势:国家的目的就在于制定制度安排以实现租金和社会产出最大化;国家提供制度这样的公共物品具有规模经济国家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避免外部性和搭便车现象。过多会使制度变迁“胎死”。国家的暴力潜能在实施、推行新制度上也有规模经济。(D)但国家仍然要进行较之个人更复杂的成本——收益比较,并选择符合预期边际成本=预期边际收益的(本人预期收益)变迁。国家的目标并不只是实现产出最大化制度变迁中国家的效用最大化与全社会的财富最大化目标可能并不一致(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63(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E)国家不一定总能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有效安排。不会肯定也不全否定。国家的有界理性意识形态刚性处理利益冲突的主观偏好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国家的竞争对手的制约追求自身目标变迁本身违背一致同意的帕累托效率原则国家难免制度无效率,(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64(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ge)D、接近帕累托最优的途径(冯开文)(A)两种制度变迁互相补充,形成互补性。但互补性并不能解决强制性变迁和诱的问题。(B)协调一致性:两种变迁互补的思路+集体理性(国家理性)适合个人理性——强适应诱的制度需求。国家要积极寻求未被满足的诱致性需求,以自身优势满足之;同时鼓励个人充分创新,激发人人的企业家精神,使诱致性创新(当然包括给予创新者“发明”权和“发明”奖)不断勃发强化对国家的监督。(六)、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alChan65

(七)制度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的源泉:A、发展经济学:Harrod—Domar模型E.DenisonandS.Kuznets增长因素分析和国民收入核算分析E.Mishan增长有代价论D.Meadows增长有限论B、制度会带来经济增长:X.Kuznets,1971(获noble奖时):定义经济增长为:“不断扩大地供应它的人民所需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商品生产能力有着长期的提高,而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建筑在先进基础之上,并且进行先进技术的需要的制度上和意识形态上的调整。”(商品、技术、制度和意识形态)E.Denison的全要素生产率中仍无法解决“余值(剩余)”问题,新制度经济学把它归根于制度。

(七)制度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的源泉:66(七)制度与经济发展(B.制度会带来经济增长)D.North进而证明,在没有技术变化的情况下,制度创新也能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DNorth.,1968)〈1600-1850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政治经济学杂志〉封建贵族家族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NORTH:因为专业化和分工增加了交易费用——导致经济衰退制度创新——减少交易成本,增加激励——导致经济增长NORTH:首先实现大于人口增长速度的经济增长的国家荷、美,“是当时在确立制度和所有权体系——可以有效地发挥个人积极性,保证把资本和精力都用在对社会最有益的活动——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两个欧洲国家”。制度变迁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越南——稻米)(七)制度与经济发展(B.制度会带来经济增长)D.67(七)制度与经济发展2、NORTH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A、工业革命之谜:首先发生在荷、英。“在这两个国家,持久的经济增长都起因于一种适宜所有权演进的环境,这种环境促进了从继承权完全无限制地土地所有制、自由劳动力、保护私有财产、专利法和其他对知识财产所有制的鼓励措施,甚至一套旨在减少产品和资本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NORTH、1988华夏版,〈西方世界的崛起〉前者主要指产权,通过议会的至尊地位实现私有权的神圣。后者包括行会权力下降、产业管制衰减——产品制度股份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制度降低了交易成本——资本市场制度。此外,知识产权制度也建立了起来,并鼓励发明创新。 NORTH说,1700年时,英国已形成了良好的适宜增长的制度环境。(七)制度与经济发展2、NORTH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68(七)制度与经济发展B、圈地运动;16世纪英国牧场仍基本上是共同体组织的产业——村镇牧场、局部公共物品16世纪英国已产生了一个自耕农阶层——〉耕地私有 ——〉学习效应10世纪出现羊毛价格大涨和牧场上的“拥挤”现象。原因在于仍是排他性公有权(村镇内部共同占有使用)——〉要求排他性私有权。第一步:限制公地上放牧的牲畜头数(监督费用过高)第二步:给予每个人经营专属权(按牲畜头数)——〉反对激烈——〉在人少地多处发展较快第三步:国家以法令认可总之,是排他性公有权被排他性私有权取代的过程。(七)制度与经济发展B、圈地运动;69(七)制度与经济发展C、1988年以来越南的农地改革(A)由稻米进口国到第二大出口国(B)

原因;·集体农场私有·市场经济:价格——种植·技术成果得以运用:菲律宾的国际稻米所的新品种。(七)制度与经济发展C、1988年以来越南的农地改革70(七)制度与经济发展D、李约瑟之谜;1400中国已有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所有条件,为什么没有?(A)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LIN的解释;假说;前现代时期的技术发明源于经验(而非实验);科学发现是少数人自发观察出的——人口多带来的优势中国没有爆发工业革命是因为科举制度及其激励方向。对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难以从原始的发明发现上升到现代。LIN是制度决定者,制度变迁决定技术变迁(七)制度与经济发展D、李约瑟之谜;1400中国已有了工业革71(七)制度与经济发展E、奴隶制:R.FOGEL——重构了经济学数据库——新经济史家奴隶制并非无效而是高效的制度安排奴隶的生产率比自由农高70%;生活水平比自由农高30%(包括自由度、休息时间等)只有战争才能摧毁它。收益大于其运作成本?成本是什么?Y.BAZEL。这种说法是“非制度经济学的”,奴隶制仍是低效的。奴隶主的监督成本和政府的保护成本我:奴隶制在NORTH,就是奴隶为了防范风险而请求奴隶主保护自己及全家——残酷战争及个人权威形成后的产物。奴隶主在对所有资源(包括人)的垄断中获得了超额垄断利润,使他们人为地阻碍变革奴隶制的举动。高度垄断造成外部利润也被更大规模的国家——帝国(复制部落奴隶制的更大规模组织)所复制。唯一的机会是军事技术的有限性和逃亡奴隶的创新冲动——制度外的变迁。(七)制度与经济发展E、奴隶制:72(八)产权理论(一)

市场经济对产权的要求1、

几种经济与产权制度A、

计划经济——国家产权暴力国家——产权是国家按其利益集团意志而供给的公共物品。B、

市场经济——契约或暴力潜能国家稳定契约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所有权的给定(给定的所有权)暴力潜能转换的国家——转型经济——所有权与剩余权并重。

(八)产权理论(一)

市场经济对产权的要求73(八)产权理论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A、

产权必是平纯经济性质的权利无强制——政企不分无特权——双轨制与腐败无意识形态印痕——公有权的不可触摸B、

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界区的确定(A)、经济性质而非政治、军事等超经济强制权力的界定;可以用经济的或超经济的强制权力来界定经济性质的权利。

(八)产权理论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74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B、

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界区的确定(B)、各交易主体只有存在界区才能进行交易(前提)。主体内部的资源流动与配置不算做市场交换(有关的争议)。(C)、产权的界定就是划分权利与相关的责任义务即:排他性、交易性统一——涉及所有权、剩余权也即:权利——责任一一对应(不受侵犯、不逃责任)交易性:每一权利束有一定程度的、明确的排他性,才能交换。(D)、产权界区越明确,交易费用越小,交易效率越高。一方的进入是另一方的成本的函数。博奕论: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B、

不同交易主体之75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C、

对产权根据其权能进行分工——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所有权的演变与弱化————所有权享益权(资)剩余权控制权——支配(董)、控制(经理)剩余权分割制度(A)委托代理制(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和体现;马克思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破产;(B)委托人通过股权交易间接而非直接地监督和享益: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免去个人偏好;在整个市场中进行监督和享益;(C)代理者支配多不属于自己的财产,监督经理层——承担经营风险;(D)经理对代理者(董事会)负责。人力资本优势、白领革命。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C、

对产权根据其权76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D、市场要求的产权交易秩序。(A)、市场交易实际上是产权交易及其变化的体现;(B)、市场秩序包括:市场准人秩序(资格、权利、责任等规定)市场交易秩序(价格决定与价格竞争规则)市场法治秩序(法律支持与保护)市场道德秩序(德行肯定与人文前提“信”)(B)是(A)的体现与证明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D、市场要求的产权交易秩序。77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D、市场要求的产权交易秩序。(C)、市场经济的产权秩序要求——市场准入方面:政企不分或特权统治者的企业不准入;权利与责任不对称的企业不准入;无责任能力的企业不准入。——市场交易(价格)秩序方面要普遍地克服普通的价格歧视和价格扭曲:价格功能、寻租;要杜绝“第三方付款”的普遍发生:报销、串谋寻租;要有效地监督约束各种垄断定价;要加强市场管理制度(建立在明晰的产权基础上);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D、市场要求的产权交易秩序。78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D、市场要求的产权交易秩序。(C)、市场经济的产权秩序要求

——市场法治秩序方面要在产权中明确规定经济个体的各种权利责任;要使特权变为法定产权;要使契约双方真正平等;要使有法不依、缺乏法律精神的现象渐渐消失;——市场道德秩序方面要求守信——遵守并严格履行已有的权利交易;减少欺诈和背信等机会主义行为——产权制度有缺陷;2、

市场对产权的要求与规定D、市场要求的产权交易秩序。79(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1、

市场失灵归根到底是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制度有均衡)选成的。解决之道就在于进行产权和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1)、信息不对称A、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交易对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不均衡。B、分类(A)——买方不对称:健康保险——卖方不对称:医疗服务(B)、交易者对交易对象(产权制度)的信息不对称。(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1、

市场失灵归根到80(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1)信息不对称C、例子:前者如健康保险:买方不对称;卖方以平均健康状态平均定价;身体好于平均线的不买;保费中平均健康水平之下;提高保费;购买减少;健康最差的购买。后者如购车交易:卖方不对称(各种的车、8成新的各种价格);买者以旧车平均价购买;高于平均水平的旧车难以卖出。

D.对策:政府的制度安排:公费医疗(公共品的外部性发生);政府健康保险(结果同样外部性);政府要求公布信息(难杜绝机会主义、监督困难)

(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81(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2)、剩余权与责任的信息不对称(交易的不对称、权利运转中的不对称)(分类B)A、

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对称(A)、三层次的委托代理所有者出资委托给企业法人董事会;董事会等控制权(经管权)委托给经理;经理将资产的使用权委托给生产者。————不同利益主体的机会主义与监督问题。

(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82(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2)、剩余权与责任的信息不对称(B)、三层次的产权制度要求:第一层要求(支配权):资方要了解支配者(董事会)的住处并监督;支配者要承担责任和风险;风险最大者拥有资产运作权。第二层要求(管理权):管理者执行支配者的决策:支配者适当地监督管理者(信息多),给管理者充分的积极性和激励(报酬、企业家市场)。第三层要求(使用权)生产者信息多,又有机会主义行为——监督+激励;权利与责任风险一致;效率工资等激励;科层管理制度;劳动力市场:体现劳动力价格、便利劳动力更替的选择。(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83(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2)、剩余权与责任的信息不对称C、

败德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钻空子)制度允许条件下的追求个人收益以至造成权利与责任(义务)的不对称。如多看病,看病多开药、开补药等。要求:权利与责任相一致;减少败德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明晰产权(如补药自购)(如胡庆余堂的股份制改造、股金自筹)(南庆余、北同仁)。

(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的原因84(二)、市场失灵与产权制度创新2、

市场失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