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诊断思路及对策_第1页
胸痛诊断思路及对策_第2页
胸痛诊断思路及对策_第3页
胸痛诊断思路及对策_第4页
胸痛诊断思路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痛”的诊断思路及对策

1.胸痛常见的病因及诊断流程

2.常见的胸痛危急重症

3.冠心病诊疗的误区及对策

胸痛-医师的挑战“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胸痛的常见病因胸痛的常见原因

冠心病

肋软骨炎

(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

肋间肌肉拉伤

心肌炎、心包炎

颈胸脊髓病变

瓣膜/流出道疾病胃肠道疾病

(主动脉瓣窄/漏、二尖瓣脱垂、HCM)

返流性食管炎、裂孔疝血管源性

胃粘膜撕裂、消化性溃疡

主动脉夹层

食管破裂、胰腺炎

肺栓塞

胆绞痛肺源性其它原因胸膜刺激

带状疱疹

(感染、炎症、浸润)

胸壁肿瘤

气胸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国外有一个回顾性研究发现,在最后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5,608名急性胸痛病人中,有2,992人在急诊科被诊断为非心源性胸痛。另一个研究则显示,将近3%在急诊室被诊断为“非心源性胸痛”的病人,在回家后30天内发生了恶性心脏事件。收入院的胸痛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

急性胸痛的误诊急性胸痛,急病之所急!!!2009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急诊胸痛注册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市17所二、三级医院急诊患者5666例,结果显示:

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所有胸痛患者中,ACS患者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肺栓塞占0.2%,非心源性胸痛占63.5%;急诊胸痛收住院比例12.3%,未收住院的胸痛患者在本次就诊的30天后随访的无事件率为75%,其余25%包括了院外死亡、再次入院和失访等可能为漏诊误诊的情况。该调查提示,ACS在我国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占绝对多数,在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中,可能漏诊、误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急性胸痛的对策对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人应常规留院观察,严防发生离院后猝死等恶性事件。对危及生命的胸痛一旦确诊,即应纳入快速通道。首先快速排除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142剔除低危胸痛,避免盲目住院,降低医疗费用3胸痛诊断流程-ESC2002指南胸痛诊断-病史及症状学提示(1)患病年龄青壮年-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风心病40岁以上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与肺癌症状特征局部性疼痛、胸壁疼痛-肋骨骨折、肋软骨炎局部红、肿、热表现-炎症性疾病水泡成簇沿肋间神经分布-带状疱疹胸骨后疼痛伴有进食或吞咽困难-食管及纵隔病变胸痛诊断-病史及症状学提示(2)症状特征心前区及胸骨后或剑突疼痛并且疼痛往左肩、左臂内侧放散-心绞痛经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不缓解-急性心梗胸疼痛剧烈并且向下转移至腹部、腰部及两侧腹股沟或下肢-主动脉夹层一侧胸痛-自发性气胸,肺梗塞疼痛因呼吸运动或咳嗽加重-胸膜炎胸痛诊断-既往史冠心病或有高龄、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史等高危因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长期高血压而且控制不佳,伴或不伴动脉粥样硬化、心导管手术操作史-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本人或家族成员中有马凡综合征病史、梅毒病史患者-主动脉瘤近期骨科手术或骨科外伤史、长期卧床史-肺动脉栓塞心梗病情稳定后患者、尿毒症患者排除心梗后-心包炎胸痛诊断-体征(1)新发心脏杂音-乳头肌缺血后功能异常所导致瓣膜功能不全长期存在心脏杂音-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疾病双上肢血压差值超过30mmHg-主动脉夹层心包摩擦音-心包炎脉压差减少、奇脉、颈静脉充盈怒张-缩窄性心包炎胸痛诊断-体征(2)肺部啰音-肺部感染/胸膜摩擦音-胸膜炎胸痛伴呼吸困难出现异常呼吸音下降-肺栓塞呼吸音消失、叩诊呈鼓音-自发性气胸上腹部压痛、Murphy征阳性-消化系统疾病胸壁局部压痛注意外伤或肋软骨炎,沿神经走行方向分布的皮疹-带状疱疹

胸痛诊断-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学检查负荷心电图、负荷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心肌核素扫描急诊PCI超高速CT、MRI、血管造影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测急诊胸痛诊治-ESC2002指南完善的胸痛鉴别诊断-高危至低危高危-需要紧急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合并血流动力学严重异常的肥厚性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狭窄、张力性气胸中危-有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气道梗阻的潜在风险心脏、肺、纵膈及其附属器官的炎症/肿瘤/物理性疾病低危-一般不危及生命浅表结构炎症/外伤如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等急诊常见胸痛危急重症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ed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涉及冠脉斑块的不稳定及相应冠脉供血区域的急性严重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ACS的临床诊断评估通过病史、体检迅速判定是否急性冠脉综合征?诱因:运动,饱食,情绪激动等劳力性因素。部位:胸骨后。性质:压榨性,紧迫或烧灼感,疼痛剧烈,伴放射痛: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射。伴随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等。持续时间:心绞痛常持续2—5分钟不超过15分钟,而心梗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缓解方式:心绞痛患者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非典型患者:可表现为上臂,下颌部,背肩部,颈部,上腹部疼痛为主。a.女性、老年人尤应注意,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b.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无痛性心梗。C.新发或与既往发作性质不同(如安静时发作程度严重、持续时间长、既往缓解方式不能缓解等)的胸痛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初诊突发、严重的心前区疼痛缺血性胸痛的特点

临床诊断要点症状特点:缺血性胸痛。全面体检:血压(双侧)、脉搏、详细的胸部和心肺检查及胸腹部血管杂音、水肿。

ACS患者评估与处理流程(1)有提示ACS的症状肯定是ACS可能是ACS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非心源性疾病根据相应的诊断治疗根据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处理心电图不具诊断性/初次血清心脏标志物正常观察随访4-8h:心电图、心脏标志物非ST段抬高ST段抬高ST段和(或)T波改变/进行性胸痛/心脏标志物阳性/血液动力学障碍评估做再灌注治疗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处理ACS患者评估与处理流程(2)观察随访4-8h:心电图、心脏标志物ST段和(或)T波改变/进行性胸痛/心脏标志物阳性/血液动力学障碍无胸痛复发/随访检查阴性缺血性胸痛复发/随访检查阳性证实ACS诊断结果阴性,证实非心源性疾病/ACS低危负荷试验诱发缺血如有缺血,考虑评估左心室功能预约门诊随访结果阳性,证实ACS诊断入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ACS危险度分层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检测时间时间肌红蛋白cTnCK-MBcTnTcTnI开始升高时间(h)1-22-42-46峰值时间(h)4-810-2410-2418-24持续时间(h)0.5-1.010-217-143-4UA及NSTEMI危险度分层—————————————————————————

组别心绞痛类别发作时持续cTnT/(危险性)ST压低幅度时间cTnI—————————————————————————低初发、恶化劳力型≤1mm<20min正常无静息时发作中A.1个月内出现的正常静息性心绞痛>1mm<20min或轻度

B.梗死后心绞痛升高高A.48小时内反复发作静息性心绞痛>1mm>20min升高

B.梗死后心绞痛—————————————————————————NSTE-ACS早期处理中Ⅰ和Ⅱa类推荐(1)确诊或十分可能NSTE-ACS患者阿司匹林(Ⅰ,A)如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则氯吡格雷(Ⅰ,A)选择性处理策略开始抗凝治疗(Ⅰ,A)可接受的治疗包括:依诺肝素或普通肝素(Ⅰ,A)比伐卢定(Ⅰ,B)侵入性策略最初保守策略或不确定开始抗凝治疗(Ⅰ,A)可接受的治疗包括:依诺肝素或普通肝素(Ⅰ,A)磺达肝癸钠(Ⅰ,B)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或磺达肝癸钠(Ⅱa,B)NSTE-ACS早期处理中Ⅰ和Ⅱa类推荐(2)开始抗凝治疗(Ⅰ,A)可接受的治疗包括:依诺肝素或普通肝素(Ⅰ,A)比伐卢定(Ⅰ,B)内科治疗:停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继用氯吡格雷CABG:维持阿司匹林((Ⅰ,A))PCI:加第2种抗血小板药物(Ⅰ,A)-氯吡格雷(Ⅰ,B)或-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Ⅰ,A)(优先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根据血管造影结果作进一步分诊PCI:氯吡格雷(如术前未用)(Ⅰ,A)或普拉格雷(Ⅰ,B)或选择性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Ⅰ,A)血运重建其指征和最佳时机及优先采用的方法(PCI或CABG)取决于患者的临床情况、危险分层、合并症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极高危患者(难治性心绞痛伴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紧急行CAG(2小时内);

高危患者,72小时内行CAG,根据情况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对于GRACE评分大于140且合并Tn或ST-T变化的患者推荐早期侵入策略(2小时内);

对于最初稳定的高危患者,选择早期介入(12-24h)较延迟介入更为合理;

对于最初稳定且无严重合并症和血运重建禁忌患者,最初可考虑保守治疗,以后的治疗决策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而定。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分类主动脉瘤真性主动脉瘤-血管局部的病理性瘤样扩张,瘤壁包括了正常动脉的三层结构假性主动脉瘤-内膜与中层破裂,瘤壁仅为外膜和/或血管周围的血凝块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在血流冲击下沿主动脉的弹力层撕裂主动脉形成假腔,假腔内压力进行性上升并最终破裂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壁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夹层-分型DeBakeyⅠ型DeBakeyⅡ型DeBakeyⅢ型StanfordA型StanfordB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常见于Marfan综合征炎症性病变-梅毒、结核、细菌、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白塞病…外伤性因素-外伤、心导管手术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临床症状主动脉瘤侵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胸痛或压迫症状;破裂时可出现剧烈胸痛并迅速致死主动脉夹层内膜撕裂性疼痛,夹层血肿形成,相关动脉闭塞所致相关症状(神经、循环、消化…),邻近组织受压双侧肢体测血压差增大超过30mmHg夹层发生破裂时迅速出现严重休克并继而猝死主动脉壁内血肿及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胸痛,有自限性,发生破裂的机会较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辅助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检查超高速CT及MRI检查血管造影主动脉夹层-辅助检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指南及流程推荐2010年ACC/AHA胸主动脉疾病(TAD/AoD)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流程治疗疗程TAD/AoD诊断流程-认知评估及认知具有TAD/AoD风险的患者合并胸痛或腹痛症状晕厥发作灌注不足症状(神经系统、肠系膜、心肌、肢体缺血TAD/AoD诊断流程-床旁风险评估集中进行床旁检查前风险评估高危基础病:Marfan综合征、结缔组织病、阳性家族史、已知主动脉瓣膜疾病、近期主动脉内操作、已知主动脉瘤病史高危症状:突发性的撕裂样/刀割样锐痛高危体征:奇脉、两侧肢体血压差增大、局灶性神经症状、新发主动脉瓣杂音、低血压或休克状态有以上任一项为中危,两项或以上为高危,余为低危TAD/AoD诊断流程-诊断方案评估低危:根据临床表现给予相应诊断方案,明确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