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 中医学导论 课件第四章 经络_第1页
华中农业大学 中医学导论 课件第四章 经络_第2页
华中农业大学 中医学导论 课件第四章 经络_第3页
华中农业大学 中医学导论 课件第四章 经络_第4页
华中农业大学 中医学导论 课件第四章 经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经络主讲:王德海经络概说

1.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2.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3.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第一节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一、经络的概念: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1.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相互关系的学说。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2.经脉和络脉的区别“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1)经脉经,即路径之意,经脉是主干,多循行于深部,纵行于固定的路径。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2)络脉络,即网络之意,络脉是分之,深部和浅部均有,呈纵横交错状网罗全身。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脉(二)络脉(三)内属脏腑部分(四)外连体表部分(经筋和皮部)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一)经脉1.十二正经2.十二经别3.奇经八脉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1.十二正经手足三阳经和三阴经。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是机体气血循行的主要通道。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2.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的较大的分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能通达正经未循行到的部位和器官,以补正经之不足。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3.奇经八脉共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具有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和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的作用。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4.正经与奇经的区别“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盖言人之气血常行于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二)络脉别络浮络孙络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多数无一定的循行路径。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1.别络——也是较大的分支,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之别络,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2.浮络——循行于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3.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三)内属脏腑部分经络联系全身的组织、器官,布散于体表各处,并深入体内连属各脏腑。正经、经别、奇经、络脉都与脏腑有一定联系。其中十二经脉起着主要和直接的连属作用。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1.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称为“属”手三阴经内属于肺、心包和心足三阴经内属于脾、肝和肾手三阳经内属于大肠、三焦和小肠足三阳经分别内属于胃、胆和膀胱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2.十二经脉各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联系,称之为“络”阳经属腑而络脏,阴经属脏而络腑。

十二经脉中的阴经和阳经分别络属于相应的脏腑,构成了阴阳经脉与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即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太阳与少阴均相为表里。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脏腑还通过经络的循行、交叉和经别、络脉等的分支,或与其它脏腑贯通连接等,从而构成了经络与脏腑之间广泛而复杂的联系,称为“脏腑络属”。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四)外连经筋、皮部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连属部分,故称之为“十二经筋”,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全身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就是把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脉。第四章第一节

中医学导论

第二节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经络系统中的十二经别以及络脉都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协同发挥作用的。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原则1.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机体两侧,分别循行于手足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又分别属于一脏或一腑,因此,每一条经脉的名称,是依据手足、阴阳、脏腑三个方面而命名的。2.机体各部分以阴阳分类,即脏为阴、腑为阳,内侧为阴、外侧为阳。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阴经阳经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前缘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中线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缘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前缘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中线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后缘4.名称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1、表里关系2、走向与交接规律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1.表里关系手太阳与少阴、少阳与厥阴、阳明与太阴均相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足太阳与少阴、少阳与厥阴、阳明与太阴均相为表里,是为足之阴阳。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手和足表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里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2.走向与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腑(络胸)”;“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头手末端足末端手三阳经足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胸入腹络胸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相接。头为诸阳之会同名阴经在胸部交接。胸为诸阴之会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气血系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分布于机体各部,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是依次循环贯注的,即经脉在中焦受气后,上注于肺,在前肢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后肢厥阴肝经,再复注于前肢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构成十二经循环。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前肢太阴肺经前肢阳明大肠经后肢阳明胃经后肢太阴脾经前肢少阴心经前肢太阳小肠经后肢太阳膀胱经后肢少阴肾经前肢厥阴心包经前肢少阳三焦经后肢少阳胆经后肢厥阴肝经前肢食指端后肢大趾端前肢小指端后肢小趾端前肢无名指端后肢大趾端鼻旁心中目内眦胸中目外眦肺中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二、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一)走向与交接规律

不遍布全身,如前肢无奇经分布;除带脉横绕腰腹,冲脉一分支下行之外,其余诸脉均从后肢或少腹部上行;奇经八脉(除督脉外)不与脏腑直接络属,无表里相配关系,只有部分经脉与脏腑连属,如督脉入属脑、络肾、贯心;冲、任、督三脉均与胞宫相连系。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二)功能1.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后肢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的气血。“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有妊养之意。“任主胞胎”。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2.督脉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上后肢的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是阳脉之督纲,对全身阳经起到调节作用。“阳脉之海”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3.冲脉冲脉上行于头,下至于后肢,贯穿全身,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是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有溢蓄贮存或灌渗补充十二经气血之作用。“十二经脉之海”。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冲、任、督脉冲脉起于胞中,有促进生殖的功能,与女子的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海”。冲、任、督三脉均与胞宫相连系,故又有“一源三歧”之说。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4.带脉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诸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又主妇女带下。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5.阴阳跷脉跷即跷捷轻健,具有主肢节运动和司眼睑开合的作用。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6.阴阳维脉维有维系维络的含义,“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对气血盛衰起着调节溢蓄作用,而不参与环流。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四章第二节

中医学导论

第三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一、生理方面运行气血,温养全身。协调脏腑,联系周身。防卫体表,抗御外邪。第四章第三节

中医学导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