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学课件-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_第1页
地籍测量学课件-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_第2页
地籍测量学课件-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_第3页
地籍测量学课件-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_第4页
地籍测量学课件-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3.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3.1.1土地分类体系土地分类是指按一定的分类标志(指标),将土地划分出的若干类型。土地分类体系就是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3.1.1土地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类型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可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进行分类3.1.1土地分类体系(续)3.1.2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1)统一性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8个大类、46个二级类1989年《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规程》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标准》3个一级地类、15个二级地类、71个三级地类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3.1.2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续)(2)科学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主要以调查时的实际用途为分类标志。①按土地利用的综合性差异划分大类,然后按单一性差异逐级细分__多层续分法。②同一级类型要按同一分类标准③层次鲜明,从属关系明确④同一种地类不能同时在两个大类中并存(3)实用性3.1.2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续)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一种分类。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简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面积和百分比)类型耕地草原森林工交城镇沙漠荒漠寒荒漠沼泽其他面积(万平方千米)100356122671531911131%10.437.212.76.915.92.01.213.7中国

人均耕地1.4亩

人均林地1.5亩美国

人均耕地13亩

人均林地14亩世界

人均耕地5.5亩

人均林地16亩3.1.2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01耕地02园地03林地04草地05商服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07住宅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其他用地011水田012水浇地013旱地3.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概查:为满足国家编制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制定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规划的急需而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祥查:是为国家计划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各类土地的详细准确的信息,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基础资料而进行的调查。3.2.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3.2.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1.查清辖区内每一块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2.按权属单位和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3.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4.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3.2.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全面调查的原则3.一查多用的原则4.运用科学的方法5.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6.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为依据划分出的一块地,称为土地利用分类地块,俗称“图斑”3.2.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3.2.5准备工作1.调查申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申请书》《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登记、统计任务申请书》2.组织准备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建立工作责任制3.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图件资料、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权源证明文件:土地权属文件、征用土地文件、清理违法占地的处理文件、用地单位的权源证明等4.仪器和设备的准备3.2.5准备工作(续)基础图件——航片3.2.5准备工作(续)3.2.5准备工作(续)基础图件——地形图3.2.5准备工作(续)土地利用现状3.2.6外业工作外业工作主要是外业调绘,包括行政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调绘、地类和线状地物调绘及其地物地貌的修补测等。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①同名地物点选刺同名地物点是指在相邻两张航片的重叠部分上的相同地物点。②调绘面积的划分调绘面积是指单张航片的作业面积,一般是在相邻航片的重叠部分内划定。3.2.6外业工作(续)③预求航片平均比例尺④制定外业调绘路线外圈走“花瓣”形路线,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地类界线的调绘取“S”形。四到:走到、看到、问道、画到。2.外业调绘基本程序①设计调绘路线②确定站立点③核实、调查(远看近判)④边走边调绘⑤询问3.2.6外业工作(续)3.行政界线调查①已有土地调查基础图件上确定的各级行政界线,非经民政部门许可,不得改变②省、地(市)、县(市、区)的行政界线以民政部门的行政区域勘界资料为依据进行转绘,不需外业调查③乡(镇)行政界线以民政部门资料为准,一般不能改变。若要改变,须有民政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由民政部门更改3.2.6外业工作(续)4.地类调绘地类调绘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实地对照基础测绘图件逐一判读、调查、绘注的技术性工作。地类界是同一权属界线范围内的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范围线。调查的核心数据项为:图斑号、行政区代码、权属单位、坐落单位、图斑面积、地类等。对于耕地,还需调查土地等级、坡度分级、耕地类型、基本农田编号等。

3.2.6外业工作(续)3.2.6外业工作(续)

5.地类调绘的基本原则①地类界应包含在权属界线内,即地类界不得跨越权属界线②最小图斑的规定要依比例尺的规定进行③宽度大于等于1.0m的固定农村道路、管道运输用地、沟渠、水工建筑用地和田坎等线状地物,要单独划定土地类型,分别用单线线状地物或双线线状地物图斑表示。当有权属界线通过时,即使线状地物宽度小于1.0m也应上图表示。④同一地块内,交替穿插两种或两种以上地类时,应选择主要地类表示3.2.6外业工作(续)5.地类调绘的基本原则⑤地类在空间上垂直交叠的,按最上层的地物确定用地类型⑥外业调查完成后,调查底图应完整标绘全部调查信息,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及其界线、线状地物及其宽度、补测地物、以及编号和注记等3.2.6外业工作(续)6.地类调绘注意事项①认真掌握分类含义、注意区分相近的地类②地类界应封闭,并以实线表示③地类界与线状地物或土地权属界、行政界重合时可省略④调绘的地类图斑以村为单位统一编号⑤能清晰判读的地类界线的位移不应超过1mm⑥村庄内部和村庄边缘的少量农用地可适当综合。3.2.6外业工作(续)相近地类区分示例:1.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旱轮作的耕地。2.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业化的大棚用地3.2.6外业工作(续)7.常用的地类调绘方法①综合调绘法:内业解译、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特点:可以将大量外业调绘工作提前到室内完成,减轻外业调绘的劳动强度,提高调绘的工作效率。②全野外调绘法:是传统的调绘方法,携带调查底图直接到实地调绘,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类信息与实地状况一一对照,进行判读识别,将各种地类图斑实际位置、界线,依据影像用规定的线划、符号在调查底图上标绘出来,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3.2.6外业工作(续)8.外业调查精度要求与影像对比,调绘、转绘的各种明显界线与DOM上同名地物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3.2.7常见地类调绘说明1.耕地①已开始实质性建设的耕地②江、河、湖、水库等常水位线以下耕地③路、渠、堤、堰等种植农作物的边坡、斜坡地④在耕地上,建造保护措施,工厂化种植农作物等的土地⑤农民庭院中种植的农作物⑥撂荒耕作制地区、已撂荒的耕地⑦受灾、耕作层被破坏、无法恢复耕种的耕地⑧由于工程需要、改善生存环境等因素,农民整建制或部分移民造成荒芜的耕地(有文件或通知)以上不能视为耕地3.2.7常见地类调绘说明(续)2.林地①居民绿化用地、护路、护岸林不能视为林地②零星树木不能视为林地③墓地中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④临时用于树木育苗的耕地⑤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中修建的建(构)筑物的土地以上不能作为林地3.2.7常见地类调绘说明(续)3.园地①果林间作,果树覆盖度或合理株数小于标准指标的土地②粗放经营的核桃、板栗、柿子等干果的土地③农民自家庭院种植果树的土地④具有工厂化设施建筑物的采摘园以上不能作为园地3.2.7常见地类调绘说明(续)4.草地①城镇内、公园内用于美化环境和绿化的土地②在路、渠、堤、堰等的边坡、斜坡和田坎上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③草本植物、树木、灌木混合生长无法区分,且林木、灌木为主的土地④由于自然灾害造成耕地耕作层破坏,而自然生长草本植物,但经简单整理后能恢复耕种的耕地⑤墓地等自然或人工种植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⑥耕地人为撂荒,自然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以上不能作为草地3.2.7常见地类调绘说明(续)5.水域①因决堤、特大洪水等原因临时被水淹没的土地②耕种中用于灌溉的临时性沟渠③城镇、农村居民点等建设用地范围内部的水面④修建以路为主海堤、河堤、塘堤的土地以上不能作为水域用地3.2.7常见地类调绘说明(续)6.交通用地①工矿企业内部的铁路线路及与其相连附属设施的土地②机车制造厂、修理厂等的土地③铁路、公路线路穿越隧道时,隧道内的铁路、公路线路④农村居民点内部的道路用地⑤军用机场、军民合用机场用地⑥临时性机场用地⑦独立于机场外,并为机场服务的设施、建筑物用地⑧军港、军用码头用地3.2.7常见地类调绘说明(续)⑨独立的造船厂和修理厂用地⑩与港口毗邻的保税区、加工厂等用地⑾穿越隧道的管道用地⑿地面上,布设军用管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土地以上不能作为交通用地3.2.8线状地物调绘线状地物指宽度大于等于1m的河流、铁路、公路以及固定的沟、渠、路等。①线状地物的调绘的一般规定:(1)耕地内常年固定的平均宽度大于规定标准的道路、田坎等应作为相应地类划定。但随农作物生产分类不同而随时改变的道路、田坎等,即使其宽度大于规定标准,也应视为耕地(2)丈量方法与精度要求(3)农村道路宽度的量测方法(4)线状地物与居民点交汇时的标绘处理方法3.2.8线状地物调绘(5)线状地物之间狭长地带的标绘处理方法(6)当线状地物与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线重合时,线状地物调绘在准确位置上,行政区域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用符号表示、地类界省略不表示。(7)两条(含)以上线状地物并行时的处理方法(8)线状地物的其他属性,主要包括坐落、权属单位、权属性质等按要求记录在《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3.2.8线状地物调绘(续)(9)注记方法图种与表示方法工作底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表示形式示例表示形式示例图斑db121Gab/d28G/121线状地物db/c104Z/1.9ab/d31Z/104零星地物db114Cab/d12C/1143.2.8线状地物调绘(续)外业调绘修测补测3.2.9零星地物调查在1:1万比例尺调查中,一般只对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面积小于上图标准,但实地大于0.15亩(100平方米)的零星地物进行调查,并记录在《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内业面积量算时扣除。3.2.10新增地物补测(1)补测点误差要求:平原、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0.5mm,山地不得大于图上1.0mm;(2)补测方法的选择;(3)当用线画影像套合图或正射影像图调绘时,可直接在工作底图上补测;若用放大航片调绘,应按相应的坐标系统和比例尺,在白纸上补测并将补测的图纸扫描矢量化成同比例尺矢量数据文件;(4)较大范围的新增地物一般应用外业数字采集的方法补测。3.2.11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填写

地类编号

地类

名称

地类符号权属单位

权属性质

临时图斑号

土地利用状况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权属单位

注名

称实宽︵米︶长度︵米︶面积︵亩︶权属性质权属单位名

称符

号权属性质面积︵亩︶

1.以行政村为单位填写,以乡镇为单位装订成册“;2.”权属单位“栏填写图斑或线状地物所属单位名称。当线状地物与权属界线重合时,应分别填写相邻权属单位的名称;3.”权属性质“栏分别是G(国有)、Z(镇集体)、C(村集体)4.线状地物的宽度变化大时应分段实地丈量:其长度在地形图或影象平面图上量取;5.零星地类记载小于地形图上最小图斑面积的各种地类;6.土地利用现状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填写。如作物种植状况,耕作制度、灌溉方式、植被、地貌等。

3.2.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业工作1.航片转绘是将航片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转绘到内业底图上的室内工作,其成果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权属界线图的原始存档工作底图。航片转绘的方法分图解转绘法和仪器转绘法两种2.面积量算(第九章)3.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属图的编制(第八章)3.2.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业工作(续)3.3土地利用变更调查3.3.1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定义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初始调查之后,为适应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土地权属、位置、数量的变更调查。3.3.2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可使用的资料1.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资料2.近期的遥感影像、正摄像片等3.初始和日常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4.土地复垦、开发、征用和整理资料3.3.3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

1.准备工作2.外业地类调绘、权属调查3.权属变更调查资料、土地利用变更资料、行政划分变更资料整理,填写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表4.变更数据导入土地利用线状数据库5.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各个图层要素的更新6.导出增量数据库,统计报表7.增量数据库与统计报表导入更新上报软件进行检查8.检查无误后导出更新数据包和更新后土地利用数据库9.编写各项技术报告、说明书、成果资料等3.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什么是遥感?遥感(RemoteSensing)由英语直译即为“遥远的感知”,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而狭义的遥感是指,不直接与目标物相接触,并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地物目标的属性。常见遥感卫星常见遥感卫星2008年12月15日,中国遥感五号太原升空。据称分辨率可达0.1m。土地利用状况动态监测的方法土地利用状况随人口的增减、迁移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为掌握、了解实时的土地利用状况,就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状况动态监测。动态监测的方法有两种:(1)统计的方法,即靠基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利用详查结果的变更调查,然后以土地统计年报的方式,逐级上报,得到全国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的最新数据;(2)遥感监测的方法,即利用不同时相的航空或卫星相片进行解译对比,得到不同时相间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的资料。3.4.1传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1.不能主动监测变化2.测量方法落后、人为干扰大3.变更数据获取速度慢,存在多次清绘误差积累4.一旦发现变化,原来的图件即失去现势性5.土地利用图斑多为不规则多边形,运用平板仪等测量工具只能测量拐点,不能连续测量整个边界,而且难以精确标绘到原祥查底图上。3.4.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含义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称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监测,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重点检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等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从而为违法用地的查处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3.4.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含义(续)国土资源部1999年9月29日颁布,10月30日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规程》,目前国家正在建立以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为构架、以经济建设热点地区为重点的国家级监测网络,以国家级监测网点为中心,构成省级监测网络,全面开展以耕地变化、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扩展为重点的土地动态监测。3.4.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1.多源数据的选取要求数据及资料来源连续、稳定;能满足监测的精度要求;价格适中;易于获取。目前采用的主要数据源有TM数据和SPOT数据。2.数据预处理辐射校正、影像增强、几何校正、影像配准、镶嵌及影像融合3.4.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辐射校正:是指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进行的校正,消除或改正因辐射误差而引起影像畸变的过程。影像增强:突出数据的某些特征,以提高影像的目视质量。几何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影像配准:就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成像设备)或不同条件下(天候、照度、摄像位置和角度等)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的过程。

影像镶嵌:对若干幅互为邻接的影像通过几何镶嵌、色调调整、去重叠等处理,拼接为统一的影像预处理。

影像融合:用各种手段把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系统和不同分辨率的众多影像进行复合变换,生成新的影像的技术。

3.4.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3.4.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对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作点对点的直接运算,经变化特征的发现、分类处理以及人工辅助判读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位置、范围,确定变化的类型。4.外业核查5.变化信息后处理6.监测精度评定3.4.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3.4.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3.4.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98年TM纠正影像99年SPOT纠正影像变异融合影像内业判读变化图99年融合影像监测结果报表动态遥感监测图98年TM原始影像3.4.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SPOT影像TM影像SPOT+TM影像融合示意3.4.4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几个关键问题1.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发现影像相减法、植被指数相减法、变化矢量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光谱特征变异法、分类结果比较法等2.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确定目视解译法和计算机自动翻译分类法3.提高变化地块的空间定位精度对内业判读的成果进行外业核查3.4.4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几个关键问题外业核查的主要内容①实地检查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②实地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界线③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度④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作补充调查⑤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变化信息后处理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3.4.4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几个关键问题3.4.5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1.保证精度2.经济实用3.效率更高4.直观实用3.4.6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分类结果3.4.6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续)3.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1.编写要求乡级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县级编写调查报告。2.乡级调查说明书的内容全乡概况、各类土地面积及分布状况、利用特征及问题,土地权属状况,调查人员名单及任务3.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内容①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②调查工作情况③调查成果及质量分析④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途径及建议3.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检查验收3.6.1检查验收制度三级检查二级验收制度1.作业组的自检和互检2.县级检查验收3.省检查验收3.6.2检查验收标准与步骤标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补充自检和互检县检查验收省检查验收国家抽查3.6.3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1.外业调绘与补测的检查抽取5%~10%图幅2.航片转绘的检查抽取4幅以上转绘成果资料,每幅抽取1~2张调绘航片进行转绘检查。检查10个以上图斑或50个以上特征点、至少包括20个权属界址点。3.面积量算的检查高一级量算方法,每县至少检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