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课件-济南版_第1页
中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课件-济南版_第2页
中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课件-济南版_第3页
中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课件-济南版_第4页
中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课件-济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2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考点1环境因素举例非生物因素①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或鼠妇)生活的影响、蛾在夜间活动②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分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温度光中考考点清单考点2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1.环境对生物的作

考点2环境因素举例非生物因素空气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土壤土壤酸碱度影响植物生长生物因素种间关系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④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寄生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中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在捕食、御敌等方面相互协作种内⑤

。羚羊在争夺配偶时发生争斗捕食共生斗争考点2环境因素举例非生物因素空气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光照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⑥______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黄粉虫幼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照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分布。(3)实施计划a.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放一层湿土,将10只等大的黄粉虫幼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的中央。光照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b.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光照c.观察记录:静置2分钟后,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黄粉虫幼虫数目。b.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4)现象与结论阴暗环境明亮阴暗现象黄粉虫幼虫数量少黄粉虫幼虫数量多结论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⑧________的环境中

(4)现象与结论阴暗环境明亮阴暗现象黄粉虫幼虫数量少黄粉虫幼

考点2(5)实验后材料处理:实验结束后,将黄粉虫幼虫放回大自然。(6)偶然性误差的避免a.选取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幼虫,不能选取个头特别大、跑的特别快的个体。b.为防止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实验时选取10只黄粉虫幼虫而不是2只黄粉虫幼虫。实验要采取多组平行或多组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取平均值。考点2(5)实验后材料处理:实验结束后,将黄粉虫幼虫放回大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通过环境的改变是否影响了生物的生理活动进行判断。例如: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寒冷海域中的海豹、企鹅皮下脂肪厚;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生物自身的活动是否引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行判断。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地衣促使岩石不断地风化;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例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下雨等。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行判断。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例如: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沙漠中的植物通常叶都退化成针状,根往往扎得很深,能够防风固沙;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水分蒸发又可增加空气的湿度。(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考点2环境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①______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态系统的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②________,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考点2环境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

考点23.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考点23.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识图要点】(1)生态系统③

。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④

。成分: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非生物【识图要点】(1)生态系统③。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考点2(2)⑤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自身和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一些自养型细菌。生产者(3)⑥______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消费者不仅包括动物,还包括寄生细菌、真菌等消费者考点2(2)⑤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考点2(4)⑦________是生物和环境联系的枢纽,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有些动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方法指导】判断一个空间范围是不是生态系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判断,另一种是利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行判断。分解者考点2(4)⑦________是生物和环境联系的枢纽,能够练抢分必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提示: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涉及了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部分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的生产者、分解者和其余消费者。×练抢分必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练抢分必2.生态系统中没有细菌和真菌,也能进行物质循环。(

)提示: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练抢分必2.生态系统中没有细菌和真菌,也能进行物质循环。×练抢分必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提示: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组成了生物成分。√×练抢分必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提示食物链和食物网考点3食物1.食物链(1)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①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如:草→鼠→蛇→鹰。食物链和食物网考点3食物1.食物链

考点2(3)食物链的书写a.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②________,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b.食物链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c.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③________而发生的联系。生产者被捕食考点2(3)食物链的书写生产者被捕食

考点2(4)数法:从生产者一直数到最顶端的消费者才是一条食物链。(5)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变化(以“甲→乙→丙”为例)a.短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④________,丙减少;如果乙增加,则甲⑤________,丙增加。增加减少考点2(4)数法:从生产者一直数到最顶端的消费者才是一条食b.长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先增加后减少,丙先减少后⑥________;如果乙增加,则甲先减少后增加,丙先增加后⑦________。最终各种生物数量保持⑧________。【特别提醒】(1)食物链的书写容易把箭头标错,以及把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误写入食物链中。增加减少相对稳定b.长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先增加后减少,丙先减少后⑥__(2)食物链不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还包括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3)一种生物不只位于一条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要吃多种植物,肉食性动物也有多种捕食对象,所以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同一生物可以位于多条食物链上。(4)食物链的营养级不是越多越好,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中消耗的就越多。(2)食物链不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练抢分必判断下列食物链的书写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阳光→草→兔→狼(

)×提示: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练抢分必判断下列食物链的书写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练抢分必2.草→昆虫→青蛙→蛇(

)3.蛇→青蛙→昆虫→草(

)

4.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提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提示:食物链中不能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练抢分必2.草→昆虫→青蛙→蛇(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或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⑨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⑩________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食物链消费者2.生物富集(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或(2)举例:在“草→鼠→蛇→鹰”中,⑪____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3.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种⑫________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⑬______。食物链复杂鹰(2)举例:在“草→鼠→蛇→鹰”中,⑪____体内的有毒物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①________。(2)能量传递的渠道:通过食物链和②________逐级传递。(3)营养级:生物在③_________之中所占的位置,④________是第一营养级。考点4太阳能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点4太阳能食食物链递减

10%-20%营养级(4)能量流动a.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b.特点: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能量在沿着⑤________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⑥_______的。◆一般地说,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且只有⑦__________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⑧________越多,能量消耗就越食物链递减10%-20%营养级(4)能量流动多,所以大多数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c.过程多,所以大多数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生产者d.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⑨__________的关系,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⑩________、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所完成的一个循环过程。(2)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能量流动生产者d.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3)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循环流动、周而复始。(4)碳循环示意图(3)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循环流动、周而复始。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差别: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是⑪_______流动的,传递效率很低,每级都有大量的能量被消耗掉。因此,生态系统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太阳能),只有这样,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才能持续下去。而物质循环则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进行着的,这些物质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单向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单向(2)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反之亦然。【特别提醒】(1)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越是食物链的后端,生物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也越少,形成生物数量金字塔,(2)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的但数量金字塔也会出现倒置,如一棵树上生活着几百只毛毛虫。(2)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终都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每一个生物体内的碳元素最终都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数量金字塔也会出现倒置,如一棵树上生活着几百只毛毛虫。生态系统的类型及自我调节1.生态系统的类型考点5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陆地生态系统: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及自我调节1.生态系统的类型考点5生态自然(1)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和“①________”之称,生物种类及数目最多,如热带雨林、福州森林公园、大兴安岭林区等。(2)草原生态系统:大多分布在干旱地区,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如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草原等。(3)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多,如太平洋、大西洋等。地球之肺(1)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肾(4)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由淡水水域与其中的生物组成,如长江、黄河等。(5)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②________”之称,如沼泽、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6)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大,如稻田、一块菜地等。地球之肾(4)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③________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必须从外界输入食物,同时要向外界输出垃圾,如北京市、长沙市等。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④______,自我调节能力⑤______,反之,生态系统中人类复杂越强(7)城市生态系统:③________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2)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⑥__________的。(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生态平衡失调初期往往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如果恶化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一定限度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一定限度【知识拓展】1.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外,还有信息传递。2.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知识拓展】生物多样性及保护考点6祼子基因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被称为“①______植物之乡”。(2)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②______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杂交育种。生物多样性及保护考点6祼子基因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③________。【特别提醒】(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圈(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共同(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多样性,与数量无关。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价值:④________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1)⑤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人类活动的威胁。直接使用栖息地的破坏与丧失(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1)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⑥________,其主要形式是⑦_________________。(2)迁地保护:是为即将灭绝的生物提供生存的最后机会,是对⑧________的补充。根本途径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保护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3)为人类提供更多生物资源和科研材料。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练抢分必植树造林;开展爱鸟活动;消灭白色垃圾;不攀折花草树木,不随意打鸟等(合理即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一位公民应该怎样做?练抢分必植树造林;开展爱鸟活动;消灭白色垃圾;不攀折花草树木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2017安徽)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温度D.土壤常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

1A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2017安徽)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2.(2017齐齐哈尔)沙漠中绝大部分是不毛之地,有的地方却出现了绿洲,这说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A.温度B.水C.阳光D.空气B3.(2017福建)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B.寄生C.共生D.竞争D2.(2017齐齐哈尔)沙漠中绝大部分是不毛之地,有的地4.(2017柳州)小辉同学在完成“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后,想再探究光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10只黄粉虫、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步骤:①以纸盒的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营造出明亮与阴暗的环境(如图)。4.(2017柳州)小辉同学在完成“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第4题图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黄粉虫,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在明亮处和阴暗处的数目,统计10次。第实验结果:12345678910明亮5644322100阴暗546678891010黄粉虫(只)次数环境实验结果:12345678910明亮5644322100阴暗请你和小辉同学共同完成下列实验分析:(1)对上述实验结果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取值方法是:求出________值。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平均黄粉虫大都趋向阴暗的环境,说明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2)实验中用10只黄粉虫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解析】(1)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得出结论:由实验记录可知,黄请你和小辉同学共同完成下列实验分析:平均黄粉虫大都趋向阴暗的粉虫大都趋向阴暗的环境,说明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阴暗环境中的黄粉虫分布较多;

(2)如果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黄粉虫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黄粉虫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当然,采用更多的黄粉虫幼虫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粉虫大都趋向阴暗的环境,说明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阴暗环境中黄粉虫吃塑料深入探究:

小辉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用于装黄粉虫的塑料袋被咬破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洞,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3)小辉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4)小辉根据假设进行了如下实验,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进行观察。如果实验证实黄粉虫真的是在吃塑料,这将给黄粉虫吃塑料深入探究:我们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什么问题带来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塑料)污染【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假设,针对提出的问题:黄粉虫吃塑料吗?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黄粉虫吃塑料;如果黄粉虫真的在吃塑料,说明黄粉虫能取食、消化吸收塑料,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塑料)污染。我们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什么问题带来启示?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2017枣庄)下列诗句或谚语的描述,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命题点

2D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2017枣庄)下列诗句或谚语的描述6.(2017滨州A卷)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C.湿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D.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B【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说的是生物可以影响环境。6.(2017滨州A卷)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7.(2017湘潭)五月份是绣球花盛开的季节,因为其花大而且色彩艳丽,所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7.(2017湘潭)五月份是绣球花盛开的季节,因为其花大而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及类型8.(2017德州A卷)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命题点

3D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及类型8.(2017德州A卷)9.(2017百色)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够吸收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A.非生物部分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B10.(2017赤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C9.(2017百色)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够吸收利用大11.(2017自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面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B.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也不断变化C.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生态系统都不会遭到破坏D11.(2017自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下12.(2017沈阳)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B.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C.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D.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A12.(2017沈阳)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2017绥化)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D(2017绥化)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D食物链的书写、判断及分析14.(2017福建)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草→鼠→蛇→鹰B.阳光→草→鼠→鹰C.蝗虫→青蛙→蛇→鹰D.草→蝗虫→青蛙→细菌命题点

4A食物链的书写、判断及分析14.(2017福建)下列能正确表15.(2017梧州)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该图中的食物链有(

)CA.3条B.4条C.5条D.8条第15题图15.(2017梧州)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16.(2017宜宾)某工厂长期排放含镉的污水到旁边的小河里,河里有水生植物、鱼、虾等。周边的人用河水灌溉的农作物,人们在工作之余常在河边钓鱼。下列哪类生物体内积累镉最多(

)A.小河周边的人们B.小河里的水生植物C.小河里的鱼、虾D.小河周边的农作物A16.(2017宜宾)某工厂长期排放含镉的污水到旁边的小河17.(2017乐山)若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当蛇被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后(

)A.草场会被破坏B.鹰的数量会增加C.鼠的数量会减少D.鹰的数量不会变A17.(2017乐山)若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草→鼠→蛇→18.(20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

)D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第18题图18.(20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解析】根据图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可知,该食物链为“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因乙数量的增加而减少,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故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正确。【解析】根据图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可知,该食物链为“丙→甲→乙→综合考查生态系统19.(2017呼和浩特)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命题点

5第19题图综合考查生态系统19.(2017呼和浩特)某生态系统中四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答案】D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答案】D第20题图第20题图(1)蛇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属于______级消费者。(2)如果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浇灌农田,一段时间后,该食物网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3)该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蛇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1)蛇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属于______级消费者。次蛇单向流(5)到了农作物收获季节,政府部门常常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打出标语“严禁焚烧秸秆”。但有少数人不听劝告,仍在农田里焚烧秸秆。从生态方面分析,这种做法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多答不得分)。造成大气污染,浪费资源等(5)到了农作物收获季节,政府部门常常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打12.(2017滨州A卷)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D.三叶草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D12.(2017滨州A卷)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21.(2017潍坊A卷)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文字代表生物。请回答:第21题图21.(2017潍坊A卷)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1)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中的________;请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_________________。(2)若该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秸秆还田”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图中的_____。该生物能够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______________等。(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浓度最大戊戊→丁→丙→乙甲二氧化碳、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中的_____的生物是图中的________。乙【解析】(1)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图中食物链为戊→丁→丙→乙;(2)对秸(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的变化曲线,请尝试用曲线画出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相对量变化情况。的生物是图中的________。乙【解析】(1)生态系统中,秆起分解作用的是分解者,它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毒害物质则是不断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最大的应该是食物链末端的生物;(4)鼠的数量随着草数量的减少而下降,随着草数量的增加而上升,并且草的数量多于鼠的数量。秆起分解作用的是分解者,它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22.(2017青岛)如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22.(2017青岛)如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11第22题图1111第22题图11(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