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_第1页
压强教学设计_第2页
压强教学设计_第3页
压强教学设计_第4页
压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截取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压强》的部分内容进行片段教学。其中,压力这部分只围绕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这一知识点展开,为接下来的实验设计做好铺垫。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关于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的探究和压强概念的建立上。利用学生探究所得的结论,加上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得出压强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做简单应用。整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亮点:1、利用自制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很好地突破了压力与重力在什么情况下大小相等这一难点。2、学生分组实验所用的也是自制的教具,使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利于学生观察、记录。3、关于压强的概念,不是由教师直接介绍,而是利用学生探究所得的结论,加上学生自己的思考,将普遍转化为特殊,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得出两种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fs和sf从而建立压强的概念。这个过程,从知识角度来看,是利用学生探究所得的结论来解决问题;从认知角度来看,是利用已知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从思维形式来看,是体现了发散思维。【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压力的概念和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2、 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3、 能用压强的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二、 过程与方法:1、 学习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 利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压强的概念。3、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学会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1、 压力与重力在什么情况下大小相等。2、 科学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3、 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4、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教学难点】:1、 压力与重力在什么情况下大小相等。2、 利用科学探究的结论建立压强概念。【教学方法】:1、 教法:引导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2、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资源】:自制教具“压力计”、弹簧测力计、重物、金属块三块、海绵、带有刻度的盒子、图钉、小木块、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设计意图1、介绍压力概念。2、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学生代表上台读数。①利用自制教具,通过老师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

一、压力与重力大小关系。(3min)3、演示:将重物放在自制教具压力计上,先测出重物放在静止的水平面时压力大小。接着将仪器倾斜一定角度,此时重物放在斜面上,压力变小。将仪器侧放,受力面变成竖直,压力等于零。4、提问:看了刚才的实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其他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发现、总结出:只有当物体放在静止的水平面上,并且压力只由重力产生时,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自制教具“压力计”、重物、弹簧测力计。自己总结出压力与重力在什么情况下大小相等。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②为之后学生的设计探究实验提供依据,做好知识铺垫。二、科学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0min)1、 播放视频:骆驼在沙地行走及人在沙地行走的画面。展示骆驼和人在沙地上留下的深浅不同的脚印照片。问学生看过之后有什么想法?2、 引发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3、 启发学生猜想。4、 提供实验仪器。让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先讨论实验方案,后动手实验。5、 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及结论。6、 将学生实验记录表格投影分析。观看视频及照片,由两个深浅不同的脚印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从而引发思考并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两个脚印的启发,展开合理猜想。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并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进行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表格的填写。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对上台同学的操作及结论做出评价。相关视频、照片。图钉、小木块、海绵、三个金属块(自制)、侧面带有刻度的透明盒子(自制)、实验表格。通过骆驼和人在沙地上留下深浅不同的脚印,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时也为学生的猜想做好铺垫。提供多种实验仪器,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实验仪器的能力。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及结论。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再一次突出强调了控制变量法,让学生除了知道实验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同时,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也就完成了交流与评估这一环节。1、 总结两个实验结论。2、 提出问题:如果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如学生实验得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得出正确实验

三、压强概念、公式、单位介绍。(5min)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3、 分析:刚才实验研究的情况比较特殊,现在遇到一个较为普遍但又是未知的问题,即压力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4、 引导学生想出如何将普遍情况转化为特殊情况,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结论。5、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分析、说明:根据人们思维常规,习惯用大的表示明显的,所以物理学中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并定义为压强。介绍比值定义法并回顾速度、密度概念建立所用的相同方法。6、 介绍压强符号、公式、单位。通过小组讨论,想出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两种方法,即f/s和s/fo的正确结论。学生已有知识:速度、密度概念建立时曾经学习过的比值定义法。结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将普遍转化为特殊,将未知转化为已知。③介绍两种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在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四、应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2min)1、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沙地上骆驼留下的脚印更浅?2、 提出思考题:一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要求切掉一部分,并且只能切一刀,如何切,能分别使它对地的压强变小、不变及变大?3、 课堂小结。思考并回答问题:分别求出二者的压强之后进行比较。理解人们对骆驼“沙漠之舟”的美称。应用所学压强的公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相关具体数据。学生所学压强知识。让学生用压强公式解释关于两个脚印的疑问,理解骆驼“沙漠之舟”的美称。应用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增大、减小压强的初步探索,为下节课做好铺垫。立珊中学”135”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次: 姓名:课题: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主备人班次: 姓名:一、 学习目标1、 压强公式的记忆、理解2、 熟练应用压强的计算公式3、 计算题的格式书写二、 自主学习知识回顾1、压强的定义式: 压强的单位是: 简称: 1N/m2表示的物理意义是:2、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3、 液体压强的特点: 4、 计算公式: 5、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第一个准确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o=____Pa.三、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1、“海宝”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在上海街头布置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X103kg/m3,体积为3m3,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取g=10N/kg,请问:这座“海宝”的质量是多大?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2、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OOg,底面积是40cm2,内盛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和压力;⑵茶壶对桌面的压强。图223、如图是A端开口B端封闭的L形容器,内盛有水,已知B端顶面离容器底6厘米,A端内液面离容器底26厘米。求:(l)B端顶面受到水的压强.⑵如果B端顶面的面积为2X10-3米2,那么,顶面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大?4、如图所示,铁桶重20n,桶的底面积为200cm2,往桶里倒入80N的水,水的深度25cm,平放在面积为1血的水平台面上,求:水对桶底的压强多大?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多大?台面受到桶的压强多大?5、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为lkg的水,若水深h=18cm,容器底面积S=50cm2,不计容器的质量。(1)离容器底8cm处有一个A点,A处受到水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四、课堂检测1•如图1所示,试管中装有煤油,则底部A点煤油的压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强P= Pa.(PX103kg/m3,g=10N/kg)图1图22、如图2所示,A、B、C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它们的压强关系正确的是( )A.PA最大 B.PC最大C.PA=PB=PC D.以上都不对3、 如图3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为1kg的水,若水深h=18cm,容器底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