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1页
广西南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2页
广西南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3页
广西南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4页
广西南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南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樱桃树下谭延桐那是一棵很大的樱桃树。现在正是它最骄傲的季节,上面自然缀满了红玛瑙一样的樱桃。只一眨眼的工夫,它的周围就围满了孩子。他们全像仰望星空一样地在仰望着它。可不是么,此刻,那些樱桃多像亮亮闪闪的星星啊,谁不喜欢星星呢?看上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很激动,就好像那些樱桃马上就要自个儿跑到他们的嘴里似的。可谁都知道,天上是不可能掉下馅饼来的,更何况这是比馅饼还要好看还要好吃的樱桃呢。樱桃,樱桃,甜美的樱桃,像火焰在燃烧,像星星在闪耀。烧着了少年的心,也照亮了他们年青的微笑……不知何处传过来的歌声一撩拨,有的孩子就开始急不可耐了,一跳一跳的,恨不能跳到和那些樱桃一般高的高度去。当然了,着急也是没有用的。如果着急有用的话,遇到类似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可就多了),大家就都会用着急来解决了。那,这个世界上还要平静、从容、沉着、勇敢、胆识、智慧和力量干什么?那些着急的孩子显然是不知道这些的,他们只管忙着着急了,哪里还管得了这些呢!就在这说着说着的当儿,一只熟透了的樱桃便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一个少年的头上。那个少年刚要开口大骂,便又一下子止住了,因为这一刻他终于看清楚了,砸在他头上的并不是一种厄运,而是一种好运。好运就是砸破了他的头,他也会乐意他也会高兴死的。于是,他就笑了,并赋予了笑一种很明亮的含义。他的笑,转瞬便引来了许多嫉妒。有一个少年怒气冲冲地对他说:“丢了,赶快把它丢了!你忘记老师是怎样对我们讲的了?不劳而获是最可耻的,你忘记了吗?”那个少年紧紧地攥着那颗樱桃,就像是攥着自己的命似的,坚决不丢。“我让你不丢!”那个嫉妒他的孩子猛地推了他一下,猝不及防,他便倒下了,樱桃滚出了老远。他的来之不易的好心情也跟着倒下了。看得一清二楚,许多疯了一样的脚正在他倒下的好心情上踩来踩去呢。趁别人踩来踩去的工夫,有一个孩子已经爬到樱桃树上了。他坐在一个树权上,旁若无人地摘着樱桃,吃着樱桃。那架势,就仿佛他是一个君王似的。别人才不管他是不是君王呢,别人只关心那些樱桃能不能落到自己的手上。于是,一些不大不小的石头就飞到了他的耳边,像子弹一样,嗖嗖作响。一看这架势,他就赶快溜下来了。他的小小的脑袋可对付不了那些张牙舞爪的“子弹”,何况又是些从来就不讲道理的子弹呢。下来了,按说也应该没事了,可是,有一只拳头代替那些“子弹”,落在了他的脑瓜上:“你吃够了是吗?你吃够了,下来了,为什么就不给我们大家伙儿也摘一些下来呢?啊,问你呢?有福同享,你忘了这句话了吗?你忘了吗?你这自私自利的恶鬼,不揍死你才怪呢,不揍死你就对不起你!”这时候,有一个少年不知道从哪里悄无声息地弄来了一根长长的竿子,趁他们还在争着吵着打着骂着的空儿,便开始打樱桃。不一会儿的工夫,樱桃便落了满满的一地。大家抢啊抢啊,几乎是抢破了头。他打完了,大家也便抢完了。放下竿子,他的手里空空荡荡的,连一颗小小的樱桃也没有。他叹了一口气,那意思好像是说,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摊上了好运没有用,有爬树的本领也没有用,我千辛万苦找来了一根结实的竿子也没用……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没人注意,他的眼中那几两颗比樱桃还要大好几倍的大大的泪珠,是两颗被迷惘放大了的泪珠。(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13.从全文看,孩子们得到樱桃的方式有三种,它们依次是:(4分)被熟透的樱桃打中脑袋→→14.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4分)(1)那个少年紧紧地攥着那颗樱桃,就像是攥着自己的命似的,坚决不丢。(2分)(2)许多疯了一样的脚正在他倒下的好心情上踩来踩去呢。(2分)15.联系上下文,对下面两段文字作简要赏析(可从描写方法及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4分)(1)他坐在一个树权上,旁若无人地摘着樱桃,吃着樱桃。那架势,就仿佛他是一个君王似的。(2分)(2)你吃够了是呜?你吃够了,下来了,为什么就不给我们大家伙儿也摘一些下来呢?啊,问你呢?有福同享,你忘了这句话了吗?你忘了吗?你这自私自利的恶鬼,不揍死你才怪呢,不揍死你就对不起你!(2分)16.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好的文学作品,在结尾时都会给人送上一个“标点符号”,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还有的是“……”。认真品读文末画线句子,并联系具体的故事情节,说说本文送给读者的是一个什么符号,并陈述理由。(4分)我认为本文送给读者的是一个号。理由是【参考答案】13.爬树摘樱桃(2分)用竿子打樱桃(2分)14.(1)“攥”这个动词,表现了少年用手紧握樱桃,害怕它被抢走的紧张心情。(2)“疯”这个词写出一群孩子嫉妒、凶狠,用脚乱踩的失控状态。(写出词的含义1分,表达作用1分)15.(1)运用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的方法(1分),写出一个孩子攀缘上树,洋洋得意吃着樱桃的情景(1分)。(2)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1分),写出一个孩子假借“有福同享”的名义,殴打、教训另一位上树摘食樱桃的孩子的咄咄逼人的架势和蛮横的态度(1分)。16.本题共4分。第一空选择“。”“?”“!”“……”均可得1分。第二问得分要点:涉及相关情节1分,抓住关键语意“嫉妒”“以有福同享的名义教训他人”“自私”“迷惘”等阐述理由2分。表达不连贯,不能自圆其说的酌情扣1分。(07广西南宁)苏州园林[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关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问。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乙]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多是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棱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17.从[甲][乙]两个文段可知,在建筑布局上,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北京园林的特点是。(2分)18.[甲][乙]两个文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2分)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19.[甲][乙]两个文段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每个文段列出一种即可。(2分)[甲]:[乙]:20.[乙]段画线句“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却些”中“如此”具体指什么?(2分)【参考答案】17.不讲究对称(1分)讲究对称(1分)18.C19.[甲]:作比较(或举例子、打比方)(1分)[乙]:举例子(1分)20.屋内的摆设也严格要求工整(1分)、对称(1分)。(07广西南宁)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季羡林①五六十年前,我在德国读书的时候,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谚语:“所有的人怕时间,时间怕东方人。”时间这玩意儿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不管是国王,是皇帝,时间一点面子也不给留,一个劲儿地向前飞奔。“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瞬间,人就老了,生命要画句号了。一想到这一点,谁人敢不害怕!②谚语里的“东方人”,大概指的中东一带的人,也可能包含这地区以外的人。这些人当然是有钱者和有闲者,过着慢悠悠的闲散生活。“树阴下一卷诗章,一瓶葡萄关酒,一点干粮。”对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大无畏的精神,时间对他们毫无办法,束手无策,只好放下被一切人都畏惧的架子,拜倒在这样的“东方人”脚下,反而怕起他们来了。‘③然而,印度人毕竟是有智慧的民族。他们古代语言梵文中的词儿“Kala”,其含义一是“时间”,一是“死神”。他们直接把“时间”与“死亡”结合起来,显得多么深刻,多么聪明!④中国人也是有智慧的民族。历代哲人贤士没有哪一个不提倡爱惜光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家喻户晓的。朱熹有一首诗:“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讲得更明白具体,更形象生动。⑤倘若援用我一开头引的那两句谚语,我们也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也是害怕时间的。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起来,我们的生活节奏太慢太慢了。浪费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去“铁饭碗”时期培养了一批懒人,终日无所事事。他们只吃干粮,喝美酒,却没有什么诗章。他们对时间也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大无畏神态,时间对他们也是束手无策的。如果那一个谚语指的真是中东地区的人的话,我相信,今天那里的人早已改变了态度,决不会再让时间怕他们了。我倒有点担心,今天如果时间再怕“东方人”的话,这些“东方人”恐怕要包括一些我们的同胞在内。⑦我真诚希望: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21.联系上下文,第②段中加点词的使用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22.请简要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朱熹诗的理解,并指出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