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5679宪法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5679宪法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5679宪法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5679宪法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5679宪法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5679宪法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50题)1.多党合作的指导方针是()。A、“长期共存”“相互监督”B、“长期共存”“互相合作”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长期共存”“互相批评”E、“互相合作”“相互监督”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主席团3.我国行政区划的原则是()。A、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B、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原则C、便于管理的原则D、照顾自然条件原则E、照顾历史状况原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A、人民B、国家主席C、军队D、政府5.下列哪一项不是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A、立法权B、司法权C、行政管理权D、外交事物权6.基层群众自治组织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是()。A、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D、政府即内阁,它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E、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国家的执政党8.在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联名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A、7人以上B、8人以上C、9人以上D、10人以上9.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A、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C、法国宪法D、苏俄宪法10.在宪法中体现议会至上原则最典型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11.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历史价值?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期为()。A、3年B、2年C、5年D、4年13.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法律性质是()。A、基层政权组织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基层人民团体D、地方自治组织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集中制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广泛的人民参与15.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中央军委16.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是()。A、劳动者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国有经济D、外商投资企业E、社会主义经济17.政治权利18.简述当代各国宪法调整国家经济制度的特点。19.下列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是()。A、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C、解释宪法D、决定国家重大问题E、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人20.外国人()在中国发展教徒、委任宗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A、允许B、应当C、不得D、可以2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和特别行政区的设立由()审议决定。A、国务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建设部D、全国人大22.简述宪法规范作用的意义。23.试论在立宪社会中,宪法在政治关系中居于核心而至高无上的地位。24.试论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25.简述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26.总动员和局部动员都是由()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动员令。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总理D、国家主席27.最早写入人格尊严内容的我国宪法是()。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2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A、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以及国务院秘书长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C、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主席及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D、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29.试论在我国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30.()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对于所议事项总理有最后决定权,并对决定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A、总理B、副总理C、国务委员D、秘书长31.国务院常务会议由下列哪些人组成?()A、总理B、副总理C、国务委员D、审计长E、秘书长32.简述宪法正文的总则与宪法序言的区别。3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资产阶级最先以()形式确定的。A、法律B、民法C、刑法D、宪法34.简述宪法价值。35.《宪法》规定,下列哪些是国务院的组成人员?()A、总理、副总理B、国务委员C、各部部长D、最高法院院长E、审计长36.世界各国宪法都规定了议会的职权。主要包括()。A、立法权B、财政权C、监督政府权D、人事权E、其他职权37.简述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方式。38.现阶段,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从根本上说是由()A、对外开放政策决定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C、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决定的D、国家最高利益决定的39.“躲猫猫”事件。24岁的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死在了看守所,死因是“重度颅脑损伤”。晋宁县公安机关对此事件的解释是,李乔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结论遭网民一片质疑,后经调查系被牢头狱霸殴打致死。看守所是否尽到了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义务?40.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A、选举办公室提出申诉B、人民法院起诉C、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D、选举领导小组申诉41.人权是否可以解释为是公民权?42.国务院的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组成。A、审计长B、各委员会主任C、各部部长D、秘书长43.简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涵。4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会议的主持者是()。A、大会执行主席B、大会主席团C、国家主席D、委员长45.违宪审查46.与国家结构形式相比,政权组织形式虽然也属于国家形式的范畴,但其特点主要在于()。A、国家对权力的配置B、国家对权利的配置C、国家对领土的划分D、国家对民族关系的调整47.试论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宪法条文的关系。48.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A、50人;30人B、30人;50人C、40人;20人D、20人;40人49.我国宪法规定的解释宪法的机关是()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50.代议机关起源于()。A、英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正确答案:A,C2.正确答案:C3.正确答案:A,B,C,D,E4.正确答案:A5.正确答案:D6.正确答案: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指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的居住地区建立起来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7.正确答案:B,C,E8.正确答案:D9.正确答案:A10.正确答案:A11.正确答案:宪法规范的历史性价值主要在于:(1)宪法规范的历史性表现为一种合理的选择过程,是宪法规范在实践中体现的价值的再现。(2)宪法规范的历史性为我们全面分析宪法现象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比如,分析任何一种宪法现象,我们需要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制宪者的立宪思想,从历史发展中考察宪法,以全面理解宪法存在的背景与意义。(3)宪法规范的历史性,也同时说明了宪法规范在调整社会生活中的局限性。最佳宪政模式的选择与宪法规范的确立都是相对的,因而应从宪法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不断完善宪法,寻求宪法发展的多样化途径。12.正确答案:C13.正确答案:B14.正确答案:B15.正确答案:A16.正确答案:A,B,D17.正确答案: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参与并影响国家政治生活从而得以在政治生活领域作为自决、自主的存在的权利,权利行使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公民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18.正确答案: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宪法普遍对经济制度的原则和规范进行了相应规定,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经济计划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以宪法加以肯定。(2)福利政策成为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最主要部分,并被规定在宪法中。(3)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经济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并将它写入宪法。(4)为了摆脱苏联经济模式,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宪法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5)一些民族民主主义国家宪法所确定的经济制度具有“泛社会主义”倾向。19.正确答案:A,B,D,E20.正确答案:C21.正确答案:D22.正确答案:宪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宪法对于宪法关系主体行为的直接作用。传统上,研究宪法的作用往往侧重于社会作用方面,相对而言却忽视了宪法的规范作用。认识和强调宪法规范作用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了解宪法如何作用于宪法关系主体、尤其是公民和国家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加强对这些权利行为和权力行为的规范和调整;二是有助于将宪法的作用与道德、宗教、风俗习惯,尤其是政策、政治原则、政治纪律的作用予以区分。宪法的社会作用与以上方面的作用有类似之处,而宪法的规范作用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只有考察了宪法的规范作用,才能将宪法与以上方面区分开来,才能了解宪法作为法的特点和优点之所在,也使全社会更加重视宪法的至上权威和存在的重大意义。23.正确答案: 宪法是从作用于政治关系出发来调整整个社会关系的。在立宪社会中,宪法在政治关系中居于核心而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地位必然要求宪法对一国政治关系的基本结构、运行原则和方式、发展方向等发挥其确认、规范和调整的重要作用。简单地说,即宪法的此项作用就是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政治关系并不断推动其发展。 (1)宪法是构建一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根本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确认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根本原则,确立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的组成方式和运作程序,因而是一国政治关系建立和运行的根本依据。因此,没有宪法,国家政治关系中的基本制度、政治组织和运行机制就无从建立,更无法获得合法性与正当性。 (2)宪法也是确认和保障一国民主制度的根本依据。宪法与民主制度紧密相联。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制度,为公民设定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并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政治和法律条件,这是一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宪法确立国家的代议制度,使公民参与国家的民主决策有了制度保证,为现有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下民主的实现提供了相对完善的形式;宪法规定国家的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和政治责任制度,使公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督促,为国家机关在民主轨道上运行提供法律和政治保障;宪法还规定和确认国家的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政党制度,这些都对民主制度从形式到内容具有重要的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3)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政治关系必须以国家法制为基础运行和发展。由于宪法是一国的立法基础,国家的其他法律都是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出来的,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和法制监督的基本原则,因此,宪法构成一国法制的核心,它通过规范、调整国家的法制体系,对政治关系及其不断发展产生重大作用。24.正确答案: 宪法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内部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将不断发生调整,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国际社会对国内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对现代宪法的发展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一般而言,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家权力日益集中、行政权力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权力的集中主要体现在:(1)在传统的集权国家,国家权力的重心在中央,虽然有的国家在宪法中也有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规定,但地方的权力由中央决定,地方并无脱离中央的权力。(2)在奉行地方分权并以此为基础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中央对地方的干预也越来越多。(3)在联邦制国家,联邦中央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对其成员的干预不断扩大。 2.宪法越来越重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宪法在组织配置公共权力的同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也日益加重,因而公民基本权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主权在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调整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以来,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日趋广泛,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也出现了专门化的趋势。 3.宪法的保障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已成为一种潮流。自美国通过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例确立违宪审查制度以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同时还有不少国家并不满足于普通法院的审查,进而建立起了专门机构来监督宪法的实施。特别是二战以后,许多国家进一步完善了宪法监督制度。 4.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二战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朗,因而全球化对宪法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宪法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1)对国际法的直接承认和接受。例如德国基本法;(2)对国家主权有条件的限制。例如欧盟对其成员国主权的限制;(3)围绕人权问题签署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体现了公民权利保护的国际化趋势。(4)从宪法国际化趋势的方式看,过去主要通过政治手段,而现在则是多数国家通过主动采取措施来顺应国际化趋势。 5.宪法在形式上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1)宪法渊源的多样化趋势。国际法成为宪法的重要渊源;宪法性文件、宪法惯例、宪法判例也受到广泛重视。(2)宪法修改较为频繁。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关系变化较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们的共同利益增多,容易达成共识。25.正确答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中有丰富的权力制约思想。具体说来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1)在揭批资产阶级分权原则的同时,肯定其权力制约的作用。(2)充分肯定民主共和制的地位和作用。(3)明确提出了监督的思想。26.正确答案:A27.正确答案:D28.正确答案:D29.正确答案: 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有: 1.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传播和普及宪政的基本理念。宪政基本理念亦即宪政精神,它是区分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法治与人治的基本标志,包括宪法至上、政府守法、违宪审查、保障人权等方面。具体而言: (1)宪法至上是宪政最重要的追求和标志,它是指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至高无上。这意味着宪法对所规定的权利、正义、平等、自由的保护及对权力的限制原则不可动摇,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要加强宪法文化建设,就必须首先在公民心目中树立起宪法至上的观念。 (2)政府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如果政府违法,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必将诱发全社会违法行为的泛滥,就会出现“政府无法治”、“法治只治民不治吏”的局面,其后果首先是公民权利受到侵害。 (3)要保障宪法的充分实施,就必须对违宪行为进行处理,因此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最重要的形式。违宪审查作为宪法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使宪法也如民法、刑法一样具有可操作性。它通过确定与宪法相抵触或与其精神相违背的法律无效,从而保证普通法律规范与宪法的一致性,使宪法的权威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4)人权是宪政的目的。宪法至上确保人权的不可侵犯性,政府守法将权力对权利的侵犯降到最低限度,违宪审查则使人权侵犯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济,从而最终实现保障人权的宪政目的。 2.培养全民族的宪政精神,加强宪政制度建设。宪政精神是一个民族尊重宪法、实施民主政治的风气和习惯。宪政精神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形成和培养的过程。铸造全民族的宪政精神是宪法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要长期进行宪法宣传教育,使公民形成遵守宪法和尊重宪法的观念,尤其是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应带头遵守宪法。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必要的制度和开展一定形式的活动来保证宣传宪法,如建立宪法节制度;建立国家公职人员效忠宪法和国家的就职宣誓制度;把宪法模型放置在重要场所,使公民能经常看到;开办本国宪政运动历史博物馆等多种形式。 (2)为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应对宪法中过时的内容进行及时修改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变更。宪法应当具有纲领性,应对未来的发展起到前瞻性作用。当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落后于现实时,应当及时修改,以保证宪法的最高权威性。30.正确答案:A31.正确答案:A,B,C,E32.正确答案:宪法正文的总则与宪法序言之间的区别明显:(1)从法律效力的作用上看,序言虽具有法律效力,但其效力的作用方式不完全相同,有的序言如目的性序言和序言中的史实记载部分,就不具有规范性的效力和作用,而总则中的内容一般都有规范性效力,可以或者应该予以具体适用;(2)在宪法文本中同时规定序言和总则(总纲)的情况也不鲜见,如瑞士宪法、中国宪法等;(3)从排列方式上看,总则是法律正文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序言则是独立于正文之外的一部分。33.正确答案:D34.正确答案:宪法既反映事实关系,也反映价值关系。宪法价值这一范畴包括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一是宪法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护和促进哪些社会价值;二是宪法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因素;三是宪法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以上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共同构成宪法价值的完整内涵。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所促进的价值,也即宪法的目的性价值,是宪法价值的核心内容。它反映着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发挥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反映着人类蕴藏在宪政制度中的社会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在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条件下,立宪者赋予宪法的社会价值观念;宪法本身所具有和反映的价值则是宪法本身的科学性、严谨性问题,它关系到宪法是否反映社会的需要,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它是保障目的性价值有效实现的必要条件和有力补充;而宪法的价值评价标准是目的性价值的延伸和演绎,它反映了宪法对于它所促进的各项价值的重视和表现程度,体现着宪法的发展趋向。35.正确答案:A,B,C,E36.正确答案:A,B,C,D,E37.正确答案:宪法对国家、国家机关、公民、社会团体等宪法关系主体都具有规范作用。由于公民与国家是宪法关系最基本的主体,因此,宪法也主要是对公民的权利行为和国家的权力行为进行规范。而宪法对这两种基本主体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包括指引、预测和评价等方面。(1)指引作用,是指宪法或宪法性法律对公民、国家等主体的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2)评价作用,是指宪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是指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其他人将如何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安排。除指引、评价、预测作用外,宪法的规范作用还可以表现为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38.正确答案:B39.正确答案:犯罪嫌疑人在被限制人身自由、身处不利境地的情况下,作为公民的生命权保护问题,是值得宪法关怀的。在本案中,看守所没有尽到保护的职责、没有很好地履行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义务。40.正确答案:C41.正确答案: 不可以。 (1)在通常意义上,人权和公民权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不同称谓,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所谓“人权的本质即公民权”。 (2)人权与公民权又存在区别,表现在: ①人权是指人之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它既包括法律化的权利,也包括非法律化的权利,如道德权利等,而公民权则仅指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其范围比人权要小; ②人权是针对神权提出来的,而公民权是针对“自然权利”提出来的。因此,公民权在时序上比人权要晚,它是人权发展的产物; ③人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和不断被公民权利化的趋势,公民权的内容也随着人权内容的不断法律化而呈扩大的趋势; ④在国内法上,人权与公民权通常交叠使用;但在国际法上,常用人权的概念,而很少用公民权概念。42.正确答案:D43.正确答案: (1)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必不可少的某些权益,是公民实施某一行为的可能性。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其自身的法律特性: ①它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 ②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权利; ③它具有母体性,能够派生出公民的一般权利; ④它具有稳定性和排他性,它与人的公民资格不可分,与人的法律平等地位不可分,因而是所谓“不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