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民广场等4座泵站改造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移民广场等4座泵站改造工程(2)项目业主:(3)项目建设地点:(4)工程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泵站改造工程、泵站新建工程。主要建设工程设施包括:①改造泵站工程:改造现状移民广场泵站、醉美湾泵站、移民广场下穿道雨水泵站3座泵站,主要改造内容包括更换已损坏的设备、材料,增设自控设备等。②新建泵站工程:新建北滨华府泵站1座泵站,并配套设置进出水管网及附属设施,保障各泵站服务范围内污水管网不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合流管网晴天无污水直排入水体。二、设计依据2.1主要标准及规范(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5)《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1)《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7)《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18)《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19)《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0)《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2)《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CJ/T225-2011);(23)《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规程》(CECS-407:2015)(24)《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CJJ/T285-2018)(25)《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26)《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27)《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1号);(28)住建部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办质〔2018〕31号;(29)《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30)《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2.2重要文件及资料(1)移民广场体育馆直排口整治工程竣工图(重庆市万州区市政工程建设公司,2014.12);(2)项目区域1:500地形图(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06);(3)项目区域地下排水管线图(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06);(4)《万州区中心城区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8.07);(5)万州区和平广场等25个排水泵站新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四川得圆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1.05);(6)项目设计合同;(7)项目方案设计及建设单位对于项目方案设计的审查意见。三、工程设计原则(1)在设计范围内,管网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2)本工程为排水泵站新改建工程,以沿用现状已有泵站为主体思路。部分泵站或管网由于设备严重损坏、标高不合适等原因,再考虑择址新建泵站。(3)工程内需扩容或需调整标高的排水管道改造,优先选择原管位还建,不具备实施条件时选择其他通道,但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4)新建排水管线尽量减少在道路交叉口车行道下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①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②支管线避让主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③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④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5)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对周边现状综合管网的影响。新建管道需结合综合管网现状,选择有实施条件的道路施工;施工作业面尽量避开周边现状综合管网;局部无法避让的区域,优先选择非开挖管道施工工艺,或选择对现状综合管网影响较小的地方施工,同时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现状管线的保护及迁改。(6)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地块使用的可能性、便利性。四、排水工程设计4.1泵站数量及分布本泵站新改建工程共涉及泵站共计4座,其中:(1)新建排水泵站1座;(2)现状排水泵站改造3座。各泵站分布于万州区主城区不同位置,具体位置详见总平面分布图。4.2泵站工程设计内容4.2.1泵站主要设计内容各泵站主要工程内容如下,具体改造位置及详细措施详见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图纸。(1)移民广场泵站:更换现状泵站内部潜污泵、粉碎格栅机等设备。(2)醉美湾泵站:更换现状泵站一体化除臭设备、增加1台库备水泵等设备。(3)移民广场下穿道雨水泵站:增设备用电源。(4)北滨华府泵站:新建一体化泵站1座及排水压力管道,泵站尺寸Φ3.5mX7.3m,泵站事故状态下由移动式柴油发电机、库备水泵等运维设备对泵站内污水进行抽排,以控制泵站事故状态下的外排水量。4.2.2水量设计参数设计区域主要为居住、教育、商住混合以及少部分工业用地等用地,综合考虑用地性质和万州区现状用水情况,人均综合用水量取285L/(人·天)。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Qave×Ks×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L/Cap.d);Ks:雨水渗入量系数,1.1;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总变化系数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1.41.3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合流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按在泵站前设污水截流设施进行计算,公式计算如下:(1)雨水部分:Qp=Qs-n0Qdr(2)污水部分:Qp=(n0+1)Qdr式中:Qp-泵站设计流量(m3/s);Qs-雨水设计流量(L/s);Qdr-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L/s);n0-截流倍数。本次设计取2。4.2.3排水管渠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雨水口连接管径为d300,坡度≥0.01。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排水管道最大流速:金属管道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排水管渠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排水管道采用压力流时,压力管道设计流速采用0.7m/s至2m/s。4.2.4泵站规模计算结果北滨华府泵站为合流截流泵站,泵站服务面积约35公顷,人口约4200人,设计平均日污水量约1167立方米/天,考虑到还有部分截流水量,北滨华府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水量约146立方米/小时。确定泵站采用2用1备,单泵流量80立方米/小时,扬程15米,功率13千瓦。各泵站主要工程内容如下,具体改造位置及详细措施详见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图纸。(1)移民广场泵站:更换现状泵站内部潜污泵、粉碎格栅机等设备。(2)醉美湾泵站:更换现状泵站一体化除臭设备、增加1台库备水泵等设备,并在截流箱涵出口设置拍门。(3)移民广场下穿道雨水泵站:增设备用电源。(4)北滨华府泵站:新建一体化泵站1座及排水压力管道,泵站尺寸Φ2.5mX8.1m,在截流箱涵出口设置拍门。4.3管道、基础和接口4.3.1管材根据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政府投资类的排水管网工程应当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带增强波纹管等高环刚度管材,并逐步淘汰落后技术管材。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本次设计重力排水管一般埋地段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质量应符合《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GJ/T225-2011)要求,埋深小于6m,SN≥8KN/m2,埋深6-10m,SN≥12.5KN/m2;。本次设计架空管段和压力提升管均采用环氧树脂涂塑钢管,环氧树脂涂塑钢管是实在钢管内壁融溶一层厚度为0.3-0.8mm的热固性粘接能力好的环氧树脂有机物而构成的钢塑符合性管材,本工程使用的环氧树脂涂塑钢管应符合《给水涂塑复合钢管》(CJ/T120-2016),《建筑给水涂塑复核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5:2001)等标准。本工程中所标注管道大小均指管道内径。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所有管材均应符合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4.3.2管道基础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采用砂垫层基础,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采用120°砂石垫层基础;覆土在3.5~6.0m的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做法详见上述规程CECS164:2004;管段坡度较大时采用混凝土防滑基础;压力管段采用素土基础。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上,地基承载力≥200KP,达不到要求的地方采用土夹石、砂夹石等材料换填。排水管道地基应处理达到道路的要求,在路基填方地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时方可开挖管槽施工管道;待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4.3.3管道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污水管道、球墨铸铁管采用采用承插式弹性密封圈接口,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雨水管道采用电熔连接。4.4附属构筑物4.4.1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本次设计排水检查井统一采用具有“五防”(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功能的铸铁井盖。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爬梯均采用球墨铸铁材质。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球墨铸铁应符合《球墨铸铁件》(GB/T1348-2009)的要求。(3)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排水系统检查井应设置安全网。4.4.2跌水井当跌落水头大于1.0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跌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井内设置卵石缓冲层等消能措施。4.4.3浅型检查井、深型检查井和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检查井深度<2m时检查井采用浅型检查井。做法详见大样图。检查井深度在2m至5.5m时根据管径选用不同的深型检查井。做法详见大样图。检查井深度大于5.5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4.4.4现状管线保护本次设计项目部分区域为老城区,城区现状存在通信、给水、燃气等综合管线,施工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对其进行保护。对覆土不足0.7m的现状管线,管道施工完成后采用钢丝网片加强保护。五、路面破坏及恢复5.1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4)《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5)《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DB50/T305-2008)(6)《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7)《城市道路维护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50/T283-2008)(8)《城市道路路面维护评价标准》(DBJ50/T-204-2014)(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5.2车行道路面结构恢复本项目中车行道恢复区域工程量为暂定量,具体恢复区域范围以现场破坏情况为准。车行道恢具体以实际施工现场结构层为准,次干道恢复车行道结构层为:面层:4cm厚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上面层0.3~0.5Kg/㎡改性乳化沥青粘层6cm厚AC-20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0.3~0.5Kg/㎡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6c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底基层:25cm厚C25水泥混凝土车行道路面结构均按照现状路面结构进行恢复,如与现状不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路面结构恢复前,管道回填材料的压实度标准需符合管道回填压实度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主干路路床压实度大于96%,次干路和支路路床压实度大于95%。5.3人行道路面结构恢复本项目中人行道恢复区域工程量为暂定量,具体恢复区域范围以现场破坏情况为准。根据项目组现场踏勘,本次设计范围内,所开挖道路现状人行道面大部分为透水砖、少部分透水混凝土铺装。本项目需对新建排水管道沿线的路面铺装进行破除并开挖路基,待完成排水管道埋设后,进行路基分层回填碾压密实,路基达设计压实度后再进行路面铺装结构恢复,人行道横坡与现状保持一致。人行道铺装恢复暂按下列结构层恢复,具体以现场结构层为准,压实度不低于93%。面层铺装:面砖原状恢复结合层:3c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基层:15m厚C15水泥混凝土基层。人行道路面结构均按照现状路面结构进行恢复,如与现状不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4沥青混凝土面层(1)稀浆封层1)材料①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指标B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
(s)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100g,25℃,5s,0.1mm)40~100T0604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1-3道路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P5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1.7-5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P73)。②石料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要求筛孔尺寸(mm)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9.51004.7595~1002.3665~901.1845~700.630~500.318~300.1510~210.0755~15一层的适宜厚度(mm)4~7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4。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性能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8.2的要求。稀浆封层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60%,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机制砂或洁净的石屑。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③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粘聚力试验30min(初凝时间),N·m≥1.2T075460min(开放交通时间),N·m≥2.0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5。④施工技术要求a、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b、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c、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d、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e、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f、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g、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2)粘层、透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喷洒粘层油:①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②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③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粘层沥青选用PCR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量为0.3~0.5Kg/m2。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恩格拉粘度计E251~10T0622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5T0621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0T0606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5d)%5T0655储存稳定性(1d)%1T0655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1-3道路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P57)。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稀浆封层时,透层油不能省略。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采用PC-2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7-1.5L/m2。本工程所采用的透层油乳化沥青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透层油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2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恩格拉粘度计E251~6T0622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25℃)0.1mm50~150T0604延度(15℃)cm不小于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5d)%5T0655储存稳定性(1d)%1T0655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1-3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P57)。(3)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压实度SMA面层≥98%马歇尔标准密度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96%SMA面层≥98%马歇尔标准密度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95%中线偏位≤20mm≤20mm平整度标准差不大于1.5mm标准差不大于2.0mm中线高程±15mm±20mm宽度0,+20mm0,+30mm横坡±0.3%且不反坡±0.5%且不反坡弯沉值≤22.5(0.01mm)≤32(0.01mm)注:本表依据《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1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2)材料①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1-1(P45)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1.7-1(P67~P68)道路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要求。AH-70#(面层改性沥青所用基质沥青)和AH-90#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道路AH-70#和AH-90#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90#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60~8080~10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45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大于18016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1520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100T060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245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0.8T0604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57T0605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8T0605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1-1(P45)。②沥青结合料(抗车辙剂)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变形能力,对沥青下面层加入抗车辙剂,掺量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吨混合料掺加4Kg。抗车辙剂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抗车辙剂的技术要求指标要求密度(g/cm3)0.9~1.1吸水率(%)0.5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2℃,2.16kg)≥0.3g/10min添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次/mm)≥4800注:本表参照《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GB/T29050-2012)。施工说明:a、为了提高添加抗车辙剂的精确度以及避免因人工添加产生的安全事故,添加抗车辙时应使用带电子称重功能。b、在热集料干拌时将一定比例的抗车辙剂一次性投入,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10~15秒。c、掺加抗车辙剂后,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摊铺温度和初压温度比同等气温下普通沥青料提高10~20℃。d、实验室做配合比实验时,由于采用的设备不是强制式搅拌,所以要将干拌时间和湿拌时间延长2分钟以上,以确保拌和均匀。③沥青改性剂为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感温,提高软化点,降低针入度等性能,在路面上面层沥青中加入沥青改性剂。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3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贮存稳定性离析,2.5T066148h软化点差不大于℃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1-2(P46)。改性沥青施工方法:沥青改性剂用量以沥青用量的2.5%~3%为佳。使用时,可先将沥青改性剂与基础沥青混和均匀制成改性沥青,拌和温度在140℃左右,搅拌时间约30分钟,确保均匀。然后将制成的改性沥青与集料拌和,其拌和方法可参照普通沥青进行,但拌和温度应在140℃左右,也可直接加入热的混和料中搅拌40秒钟左右,无需特殊设备。改性沥青混和料的摊铺和碾压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实验确定,但一般可参照普通沥青混和料的规定进行。另外,亦可将沥青改性剂直接加入沥青拌和缸中,先与集料拌和后再加沥青拌和,并应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应注意控制拌和条件及过程。④粗集料本次设计采用碎石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试验方法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g/㎝32.602.50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51218181520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5T0320磨光值PSV,不小于%42——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544注:本技术标准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2-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要求(P4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1.7-6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P74),粗集料还应符合的要求(P66)。⑤细集料本次设计采用碎石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细集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单位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5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注:本技术标准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2-1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要求(P47)。⑥矿粉、拟采用符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3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P48)。热拌沥青混凝土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及设计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目单位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1T0353塑性指数%<4<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355注:本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3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P48)。⑦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本说明中与现行规范、规程不同处,以现行规范及施工规程为准。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混合料类型SMA-13AC-20通过率%31.526.510019.090-10016.010074-9013.290~10062-829.550~7550-704.7520~3432-462.3615~2622-361.1814~2416-280.612~2010-220.310~166-160.159~154-120.0758~123-7建议油石比%4.0~6.04.0~6.0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J.0.1-1及表J.0.1-2(P175)。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70号90号沥青加热温度155~165150~160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140~160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19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140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30低温施工15014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125低温施工14513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65轮胎压路机8075振动压路机706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注:上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6-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P4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2.5-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及施工温度(P79);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混合料类型SMA-13AC-20马歇尔稳定度MS(KN)≥8≥8流值(㎜)2~41.5~4孔隙率VV%3.0~4.03.0~5.0矿料间隙率VMA%≥17.0≥14.0沥青饱和度VFA%75~8565~75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0≥85车辙试验60℃动稳定度DS次/㎜≥3000≥2800≥6000(添加抗车辙剂时)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75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不小于25002500冻融劈裂歇尔残留稳定度%≥80≥80注:本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5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P4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3-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P28)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应采用木质素纤维。纤维应能承受250℃度以上环境温度不变质、不变脆,并在拌合过程中充分分散。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表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子上经振敲后称重含水量(以质量计)不大于%5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重注:本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4.2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P5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技术表检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改性沥青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63.5马歇尔试件击实数-两面击实50次空隙率VV%3~4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7.0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n,不大于-VCADRC沥青饱和度VFA%75~85稳定度,不小于kN6.0流值Mm-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15注:本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4.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技术要求(P54);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压实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创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5.5底基层、基层施工浇筑水泥板需按图纸要求设置传力杆、角隅钢筋等。在浇筑混凝土中需添加早强剂,以提高混凝土基层和面层的早期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碎石质地坚硬,并符合规定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宜采用饮用水,面层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5Mpa。1)质量标准技术指标:水泥混凝土基层抗弯拉强度:4.5Mpa水泥混凝土底基层抗弯拉强度:3.0Mpa平整度:不大于5mm;相邻板高差:不大于3mm纵缝直顺度:允许偏差10mm;横缝拈折度:允许偏差10mm;板宽允许偏差:—20mm;厚度允许偏差:±10mm;纵断面高程允许偏差:±10mm;路拱横坡度:±10mm且不大于±0.3%;2)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脱皮、印痕、裂缝、石子外露和缺边掉角现象。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5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路面刻痕及刻槽纹理适宜,伸缩缝必须垂直,全部贯通。3)材料要求A、水泥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并附带厂家提供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单及合格证等证明。B、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细骨料的技术应符合如下表。C、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31.5mm,碎石的技术地注应符合如下表。细集料技术要求项目含泥量(%)云母含(%)轻物质(%)碳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03)(%)坚固性(硫酸纳溶液5次循环后)有机物含量(比色法)指标<2<2<1.0<0.5<8合格标准级配范围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0.150.300.601.182.364.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碎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备注石料抗压强度(Mpa)≥60压碎值<15针片状颗粒含量<15%泥土杂质含量<1%应特别注意含泥量,土声和石粉不得超标硫化物含量<1%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标准级配范围级配类型粒径(mm)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D、外加剂为快速开放交通,应使道路专用早强剂,以满足提前开放交通,提高早期强度、减少混凝土成熟期的质量缺陷。早强应不含氯离子(CL-)应使混凝土1~3天内达设计强度的80%,且坍落度损失小,凝结时间适应于大规模施工。E、钢筋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F、水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清洁,宜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规定:①硫酸盐含量(按S042-计)小于0.0027mg/mm3。②PH值不得小于4.③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mm3.④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物质。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温养生。基层施工时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六、危大工程注意事项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文件要求,本项目排水工程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二大类,包含并不限于基坑工程(排水管网、新改建泵站)及拆除工程(管网工程、改建泵站)。6.1基坑(槽)工程本工程范围内,挖深超过5米的管道或基坑,均作为超过一定深度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开挖深度超过5.0m)进行评价。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文件进行边坡及基坑保护,同时,应注意施工过程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上危大工程清单未包含“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及“脚手架工程”等项目,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补充完善。此外,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对工程全线进行排查,补充完善遗漏的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及环节,以保障施工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6.2拆除工程(1)根据既有资料显示本次除设计部分排水管网外,无其他综合管线迁改,施工前务必核实现场管线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切忌野蛮施工。(2)本工程现状泵站内的设备材料拆除,施工期间应做好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3)业主在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前需对现状管线的平面位置、断面大小及高程进行复测,核查是否有漏测或新建管线,如与测量资料不符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解决。(4)施工期间为保证市政管线不间断使用,需严格保证先迁后断。6.3注意事项(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危大工程部位进行详细踏勘,查明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及相关建(构)筑物、弄清其与本次施工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评价施工期间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全线进行排查,补充完善遗漏的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及环节。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危大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3)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时,严禁爆破施工,做好基坑边坡应急预案,基坑内设置逃生设施,一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4)挖除的土方应及时运走,不得在坡顶附近堆载;(5)基坑坡顶及桩孔附近禁止大车通行,施工时应做好交通组织工作;(6)加强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变形、位移监测,建立完善的预警制度,若变形位移值超过预警值,应停止开挖,撤出工作人员,并及时向参建各方进行反馈、通报;(7)在施工场地应设置醒目标志牌、警示牌,做好施工围挡;(8)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土质和强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2.5m,中等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3.0m。(9)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不宜在雨季施工,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必须遵循至上而下的开挖顺序。(10)由于暂时缺乏地勘资料,为了尽量减少开挖面积及开挖量并保证安全施工,建议施工时采用必要的支护措施。建议开挖深度4m以下的部分采用明挖方式,开挖深度超过4m的开挖采用支护开挖。具体做法应根据施工前探挖或开挖后的地质情况根据多方协商后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和方案。(11)未尽事宜详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及规程。七、管道施工7.1施工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7.2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根据施工规范及不同土质要求,采用不同坡比,详见相关大样图。若有地下水及地质不良处增加基槽的支撑和增大放坡则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具体详《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规定。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地基时应采取抛石挤淤等换填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换填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监理、施工以及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商定。7.3地基处理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砂砾石、砂性土等。7.4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具体详见《管道基础及接口大样图》;当管道或检查井在车行道下时,应在管道或检查井周围采用砂石回填,回填宽度不小于40cm。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应严格执行本设计相关设计图说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5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在沟槽回填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道变形。7.5管道结构及基础7.5.1设计标准及技术指标(1)结构安全等级:二级;临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年;永久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抗震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底扳下层为4Omm,孔洞为50mm,其余为35mm。7.5.2结构主要材料全部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在本地区备案,且符合现行国家的标准和设计要求。对进场的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做现场材料抽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先使用后补检。7.5.2.1混凝土:(1)除特殊注明外,砼均采用C30,抗渗等级P6,垫层均为C20。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相关要求应按照《预拌混凝土》GB14902执行。(2)抗渗混凝土中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最小水泥用量(kg/m3)为340,最大水灰比0.5,最大氯离子含量0.15%,最大碱含量3.0kg/m3。混凝土中粗骨料应级配良好,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3)抗渗混凝土中要求掺入适量的微膨胀高效抗裂防水剂,其材料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及检验标准应执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5和《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2017的有关规定。(4)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水中养护7d的限制膨胀率>0.035%。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限制膨胀率的条件下,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须由配合比试验确定。(5)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抗压及抗折强度)在同坍落度条件下不得低于不掺外加剂的同类水泥拌制的混凝上。(6)水池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以防渗水。水池混凝土应加强养护,保证表面连续湿润、避免发生干缩现象。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28昼夜。7.5.2.2钢筋及焊条:(1)钢筋相关指标详见结构专业图纸(2)本工程采用的钢环、钢套环、预埋件均为Q235B钢,采那43系列焊条。7.5.2.3砌体块体、砂浆材料及强度等级详分项说明,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7.5.2.4钢筋的连接与锚固(1)采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时,其接头类型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受力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及“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的要求,详见《16G101-1》P59页。(3)受力筋直径大于等于14小于22的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受力筋直径大于等于22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直径小于14的钢筋可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时,框支柱、框支梁采用Ⅰ级接头,其余除特殊标注外均为Ⅱ级接头。钢筋接头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不超过50%,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35d且大于500毫米。当采用搭接焊接头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d;当采用绑扎接头时,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25%。(4)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按《16G101-1》执行。(5)环形池壁钢筋必须采用焊接连接。(6)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设撑铁,以保证钢筋网片间净距,撑铁形式及间距详下部大样。7.5.3地基基础(1)基础形式、持力层承载力等要求见结构图分项图说明。(2)地基处理:a.基础坐落于稳定、密实、均匀老土层或中(强)风化基岩时,严禁超挖.基底遇软弱土不超过2m情况下应清理于净。b.基础坐落于回填土层,经压实处理后,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换填方式处理地基。基底超挖0.5m-1m,换填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石(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碎石粒径不大于50mm,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有机杂质,砂石比3:7。换填边界为基础垫层外边界外扩0.6倍换填深度,通过分层碾压、振密或夯实,平碾或羊足碾每层厚度300mm,蛙式打夯机每层厚度200mm,换填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满足设计要求。c.基底遇淤泥质地质情况.采用30cm石块挤淤处理地基,处理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基槽开挖应预留一定厚度由人工清至设计标高。(4)地基承载力检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原位测试(载荷试验、动力触探、动力触探等〉结果确定,地基施工和质量检验应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的相关要求。(5)基坑施工应作好降排水组织设计,避免发生水泡基坑的情况。基底验槽合格后,应尽快封闭基底(6)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若地基现状与勘察报告或设计要求不符,请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共同协商解决。(7)施工阶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基坑开挖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八、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2)管线长度均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以实测长度为准,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英语作文炼句)第23篇译文老师笔记
- 开题报告: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教师素养及培养体系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青藏农牧区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 2024年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计划
- 行政助理2024年工作计划
- 2024年教师为学生制定寒假计划
- 学校周工作计划
- 城管新队员入职培训计划
- 中学班主任班务工作计划范文
- 8中山纪念中学某年工会主要工作计划范文
-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流程课件
- 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董事长、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文件
- 公共艺术作品分析课件
- 《跟上兔子》 三年级 第2季Cat and Mouse
- 安保部绩效考核表
-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总结
- 中草药高效栽培技术课件
- 工程机械租赁服务承诺及质量保证措施
- 华能烟台发电厂2×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环评报告表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八单元 田忌赛马 人教版(共17 张ppt)
- 广告效果测评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