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玛沟三弦琵琶的西域渊源_第1页
达玛沟三弦琵琶的西域渊源_第2页
达玛沟三弦琵琶的西域渊源_第3页
达玛沟三弦琵琶的西域渊源_第4页
达玛沟三弦琵琶的西域渊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玛沟三弦琵琶的西域渊源

200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在新疆和声元素38422个地方法院发掘了托普禄克顿寺2号遗址。挖掘过程中一位农民在2号遗址正北部的沙堆中发现了一把三弦琵琶。此琵琶为棒状、直颈、木制,琴颈上有3个音柱(2整柱加1孤柱)保存完整,音柱上留有明显的琴弦压痕,说明此乐器是古代居民使用过的乐器实物,而非明器(见图1)。达玛沟三弦琵琶初步断代为公元5-8世纪之间,应是目前为止所出土年代最为久远的琵琶类乐器。一、我国的长颈乌德琴和达玛沟三件实践乌德(Ud)琴是阿拉伯乐器的典型代表,广泛流行于西亚、北非等诸多阿拉伯国家,有着“中东乐器之王”的美誉。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的曲项琵琶最早始自古代波斯的乌德琴,沿着丝绸之路向东传入我国古代西域地区,魏晋时期传入中原,后又远及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乌德琴向西则被十字东征军带回欧洲并逐步演变、发展成为了现在的琉特类乐器,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世俗弹拨乐器。乌德琴的可证史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遗址,遗址中曾发现一枚印章,印章上刻着一位女子蹲在船上弹奏着一把乌德琴。公元前1425年,在特摩斯四世纳赫特墓中有一幅著名的《三个女乐师》的壁画,画中描绘着三个妙龄少女分别弹奏着不同的乐器,中间一位少女裸露着身体弹奏着乌德琴(见图2)。图中少女所弹奏的显然是长颈乌德琴,共鸣箱较小接近圆形、琴颈细长,琴颈长度几乎是共鸣箱的五倍,横抱于胸前演奏,观其外形与我国的阮咸类乐器较为相似(见图3)。达玛沟三弦琵琶的共鸣箱狭长、呈棒状,琴颈较短。长颈乌德琴的外形同达玛沟三弦琵琶(包括曲项琵琶和五弦)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显然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传承关系。中亚地区还有一种短颈乌德,共鸣箱较大,像一个从中间切开的半梨形,颈部明显短于箱体。短颈乌德最早见于公元前8世纪在苏萨(Susa)出土的着色小雕像中,局部细节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古代波斯流传下来的很多细密画中也有短颈琵琶的描绘(见图4)。从构造来看短颈乌德琴和达玛沟三弦琵琶(包括我国曲项琵琶和五弦)声学构成一致,但外形有着较大差别。短颈乌德琴的共鸣箱明显宽于达玛沟三弦琵琶,4短颈乌德琴的共鸣箱背部为半圆形,达玛沟三弦琵琶的共鸣箱底部较为扁平,短颈乌德琴为曲项,达玛沟三弦琵琶为直颈。沈知白先生说“在汉代,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是波斯的长颈琵琶,在南北朝传入我国的是波斯的短颈琵琶”。综上,达玛沟三弦琵琶的外形及结构比例同中亚的长颈乌德明显不同;与短颈乌德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共鸣箱体明显较窄、较小。达玛沟三弦琵琶的外形显然不是直接承袭于中亚的乌德琴,就算和乌德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传至古代新疆地区以后外形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变,形成了西域特色——棒状。5奠定了阿拉伯音乐理论基础的著名音乐家法拉比(公元870-950),曾借鉴龟兹五弦琵琶对乌德琴进行了改制,在五弦的基础上把阿拉伯音乐提高了十八调。二、弦关于达玛沟二十七日结构五弦琵琶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弹拨乐器,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可见最早的五弦琵琶实物为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传五弦琵琶。在新疆、敦煌、印度等大量的石窟壁画中都留存有五弦琵琶的造型。仅从达玛沟三弦琵琶的外形来看,其与五弦琵琶关系密切。通过与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所留存的五弦造型的比较分析,能使我们对达玛沟三弦琵琶形制归属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留存有大量五弦琵琶的造型(如图6),此图为公元7世纪的作品,图中五弦琵琶的外形就像参照着达玛沟出土的三弦琵琶所描绘,在外形比例、形制结构上如出一辙,区别仅是弦数上的多寡。这一方面说明新疆历史上确曾使用过此种形制的乐器,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画工描绘的准确性。新疆唐代以前壁画中的五弦琵琶外形多为棒状,声学结构也和达玛沟三弦琵琶完全一致,显然二者为同类乐器。达玛沟三弦琵琶很可能是因为五弦琵琶受到某种三弦乐器弦制的影响改制而成,是古代西域五弦琵琶的衍化体。日本正仓院藏有一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做工细致、工艺精美,为我国唐代宫廷制作,据载此件琵琶于公元823年入藏正仓院(见图7)。通过与达玛沟三弦琵琶外形的比较可发现,达玛沟三弦琵琶琴头所占琴长的比例小于唐传五弦琵琶;达玛沟三弦琵琶的共鸣箱较窄,接近于棒状;正仓院五弦琵琶(唐传五弦琵琶)的共鸣箱相对较宽,接近于半梨形。唐代以前古代新疆的琵琶多为棒状,传至中原以后共鸣箱逐渐加宽,演变为半梨形,在新疆西南的印度也留存有五弦琵琶的造型(见图8),此雕塑为公元5世纪的作品,观其外形,共鸣箱为半梨形,琴颈较短,五根琴弦清晰可见。印度五弦琵琶的共鸣箱明显宽于达玛沟三弦琵琶,共鸣箱形制接近我国中原地区的五弦琵琶。印度五弦琵琶、达玛沟三弦琵琶和我国中原地区的五弦琵琶均为直颈,中亚地区的短颈乌德为曲颈。按颈部特征划分,印度、中原五弦琵琶以及达玛沟三弦琵琶属直项琵琶,中亚短颈乌德为曲项琵琶。林谦三先生曾说:“五弦,正名该称五弦琵琶,乃是具有五条弦的琵琶,和伊朗系的四弦琵琶,同出于远古时代的中亚地方。由于分化发展的路径不同,逐于外形、演奏上,这两系的琵琶之间有着明确的几个区别点。就是:四弦琵琶生长完成在西亚,特别是伊朗地方;而五弦是发育完成在印度地方的。”通过与新疆、日本、印度五弦琵琶外形的比较可发现:1.达玛沟三弦琵琶与同时段新疆的五弦琵琶相比,形制结构、外形比例一致,区别仅在琴弦的数量上。2.达玛沟三弦琵琶与同时段印度的五弦琵琶相比,印度五弦琵琶的共鸣箱明显宽于达玛沟三弦琵琶,为半梨形。3.达玛沟三弦琵琶与日本正仓院藏五弦琵琶(中原唐传琵琶)相比,正仓院藏五弦琵琶的共鸣箱明显宽于达玛沟三弦琵琶,为半梨形。两件实物在很多结构细节上极为相似,如面板上月牙形散音孔的外形及安放位置,音柱、覆手的宽窄比例与安放位置等细节都如出一辙,说明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4.印度五弦琵琶和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五弦琵琶在形制特征上保留着更多的共性。林谦三先生关于五弦琵琶流变过程的论述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古代新疆的五弦琵琶是由印度传入,半梨形(印度)→棒状(西域)→半原)→→依此观点,五弦琵琶由印度传入我国古代西域地区,形制由半梨形演变为了棒状;由西域地区再传入中原时,形制又由棒状回归半梨形。这种形制回归的动因是什么,值得研究,这种变化是否符合乐器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性有多大值得怀疑。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五弦是古代新疆人民所创造,半梨形(印度)←棒状(西域)→半梨中原)←→五弦琵琶是由西域传入中原以为专家所共识,五弦琵琶以西域为中心向两边传播的观点如要成立,西域与印度五弦琵琶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关键。五弦琵琶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过程中,共鸣箱逐渐加宽,形制由棒状(也有称长梨形)逐渐演变为半梨形,很多学者对其动因和变化过程做了探究。三、达玛沟三大关于诉讼《鲁特琴》、《阿斯塔纳二十七日古图物》明器,第32e我国遗存下来三弦琵琶的资料并不多,除了达玛沟三弦琵琶,在甘肃嘉峪关和新疆吐鲁番也可见其踪迹。在甘肃嘉峪关市新城乡和酒泉市果园乡交界处约13平方公里的戈壁上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1400余座。部分墓室内的灰条砖上绘着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彩色壁画,其中有一幅墓砖上清晰地描绘了一个男子横抱着一把三弦琵琶。此三弦琵琶的面板上夸张地画着两个相背的月牙形散音孔,琴头为方形造型,三个弦轴清晰可辨。共鸣箱形制介于阮咸(圆形)和西域五弦(棒状)之间,接近于半梨形(见图9)。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纳第336号古墓出土了一把木制的琵琶明器,年代为公元7至9世纪,从其穿弦轴的孔数判断应为一把三弦琵琶。琴颈、琴头与共鸣箱为两段式结构,共鸣箱为半梨形,底部扁平,琴头为方形结构(见图10)。甘肃魏晋墓砖和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的三弦琵琶外形较为接近,琴头造型也都为方形。两把琵琶的出土地在地域上接壤,都曾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重镇,两地的文化交流历来较为频繁。甘肃敦煌石窟和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乐器描绘,所以这两件乐器如此相像也不足为奇。重要的是这两把琵琶与达玛沟三弦琵琶相比,在外形上既有明确的区别,同时在很多结构细节又极为相似。不同点是这两把三弦琵琶的共鸣箱明显宽于达玛沟三弦琵琶,琴头与琴颈为一整体,呈直线型;达玛沟三弦琵琶琴头稍向后倾斜,介于曲项与直项之间。相同点是琴身结构都为二段式结构(和阮咸的结构相似),通过上述不同区域琵琶外形的比对可以看出:1.达玛沟三弦琵琶形制同中亚国家的鲁特琴差别较大,应该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2.达玛沟三弦琵琶同西域早期的五弦琵琶相比,琴头、琴颈、箱体的长度比例相似,持琴姿势相同,区别仅是弦数的多寡,应为同类乐器。3.达玛沟三弦琵琶与魏晋墓砖、阿斯塔纳三弦琵琶的形制相比,共鸣箱明显狭窄。达玛沟三弦琵琶更多保留了同时期五弦的形制特征,魏晋墓砖、阿斯塔纳三弦琵琶更多保留了阮咸的形制特征。4.达玛沟三弦琵琶的形制即不同于相近时段的印度五弦和中原五弦,也不同于甘肃、吐鲁番的三弦琵琶,其保留着典型的西域特征——棒状。四、从“因时代”的需求,看达玛沟三术的形制归属对于古乐器研究,出土实物比图像、文字记载更有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可明确可见乐器的制作工艺,从制作工艺中又可梳理出其他资料所不能提供的重要信息。达玛沟三弦琵琶为木质,背板、面板和覆手均由当地多见的杏木制成。音柱则为另一种木材制成,由于面积较小且有磨损,材质难以确定,但硬度明显高于杏木。达玛沟三弦琵琶“琴颈处有明显断痕,根据箱体上端的卯判断,此处原来应有一榫与箱体连接,已断裂丢失”。“箱体上端有一镟制规整的卯,用于同琴头部分的连接,卯上方还应有一扣板,已丢失。”榫、卯结构是我国传统家具的灵魂,也是我国传统木质工艺的精髓。我们的祖先早在河姆渡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使用榫、卯结构搭建房屋,榫卯结构历史悠久,已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工艺创造。随着丝绸之路的繁盛,输入到西域的不仅仅是丝绸、茶叶、瓷器,还有中原的音乐,当然也包括乐器及其制作工艺。新疆柏孜克里克、克孜尔石窟壁画等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中有大量古代中原地区乐器的描绘,在历史文献中也有大量中原与西域音乐往来的记载。随着西域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域地区的弹拨乐器借鉴、承袭中原传统的制琴工艺条件已经具备。达玛沟三弦琵琶的榫、卯结构应该就是受到了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而形成,其榫、卯结构也是两地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从乐器的外形上看,达玛沟三弦琵琶保留着同古代新疆五弦琵琶一致的棒状外形,由于榫、卯结构的存在使其琴身的整体构成为二段式结构。五弦琵琶一般从共鸣箱至琴头(或共鸣箱至山口)为一块整木制成,中原的阮咸类乐器从共鸣箱至琴颈处多为二段式的分体结构。从达玛沟三弦琵琶的二段式结构上看,很有可能是受到中原地区阮咸类乐器的影响。达玛沟三弦琵琶榫、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