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木梳的发现与研究
21世纪初以来,作者成立了一个由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挖掘报告的小组,并开始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挖掘报告的分类工作。自此以后十余年来,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文物基础资料的整理。在整理基础资料的过程中,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木梳的型式分析和分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在此提出与大家共同讨论。希望通过对木梳的考古类型学的分析,探讨历年来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木梳的发展演变过程,寻找其演变规律,从而建立起该墓地出土木梳的发展序列,建立起木梳发展的时空框架和标型器,不妥之处,恳请各家批评指正。一、单体型木梳类目前,从新疆古代墓葬和各类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各种质地和不同类型的梳子。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湿润的地区,并不是所有的随葬品都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木梳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吐鲁番盆地由于气候干燥少雨,独特的气候条件致使阿斯塔那墓地随葬的木梳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发掘以来,先后进行了十二次正式的发掘(不包括哈拉和卓墓地),加上2006年4月一6月为整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发掘报告而进行的补充发掘,共计有十三次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在十三次发掘中出土的木梳很多,达119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所见到的木梳仅有99件。木梳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木器随葬品中,木梳是继木碗之后出土量第二大的器物,很有代表性。就木梳与该墓地出土的其它木器如木罐、木碗等相比,后者基本上是以冥器的身份出现的,而同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前者,木梳则均为实用器。木梳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型,一种是组合型。单体型就是用一块整木板经刻削、打磨制成。这其中有一种特殊单体型木梳,那就是在制作或使用过程中,木梳从中间顺着梳齿方向断开,为了能够继续使用,又把断裂的两半木梳通过打一或二个圆孔,再用加工好的圆木楔镶嵌、拼接修复好后继续使用,我们把这类木梳仍然归入到单体型木梳类;组合型就是用一块整木板加工出木梳的模型,再在梳柄背部加工出比梳柄薄的长方形榫头,榫头上镶嵌加工好的槽形柄或在两侧用薄木条填补,以细铁钉加固。木梳的装饰很简单,除了部分组合型木梳在柄部两侧刻划同心圆外,其余木梳绝大部分为素面,仅有几件通体饰黑漆。根据木梳制作方式的特征变化,可将木梳分为A、B两型:A型:单体型,95件。木梳平面形制有长方形、梯形和马蹄形等,根据木梳平面形制和剖面的变化,可将单体型木梳分为五个亚型:Aa型:5件。木梳平面为长方形或梯形,平脊,平背,截面为平脊锥形。根据梳柄的变化,可分为二式。AaI式:3件。木梳平面呈长方形或梯形,梳柄较高。标本64TAM13:22,素面,两端均残,齿亦残缺。残存梳柄呈长方形,原形制应为长方形。高5.6、残宽1.9、厚0.5厘米(图一,1)。标本72TAM177:6,残存一半,边齿均残,残存梳齿21根。通高6.4、残宽3.8、柄厚0.75厘米(图一,2)。标本72TAM177:40,残存小部分。用一块整木雕刻而成,原应为近长方体,平脊,平背,边齿粗厚,中齿细密,截面为锥形,残存梳齿16根。通高6.6、残宽2.75、柄厚0.7厘米(图一,3)。AaⅡ式:2件。平面为长方形,梳柄较AaI式矮。标本67TAM90:14,一端残缺,残存梳齿26根。通高6.3、宽4、背厚1.1厘米(图一,4)。标本72TAM205:16,边齿残损,中齿亦残缺不全,稍细,边齿较粗,完整的梳齿有7根。通高5.4、宽6.8、厚0.6厘米(图一,5)。Ab型:45件。木梳平面呈马蹄形,平脊,弧背,截面为平脊锥形。根据梳柄的变化,可分为二式。AbⅠ式:11件。梳柄较高,平面近似半圆,两端边齿垂直并相互平行。标本63TAM1:8,残存一半。残存梳齿18根。通高7.1、残宽4.9、厚0.75厘米(图一,6)。标本66TAM53:11,残为两半。通高7、宽5.8、柄厚0.6厘米(图一,7)。标本66TAM59:1,残存一半。残存梳齿13根。通高7、残宽4、柄厚1.4厘米(图一,8)。标本06TAM603:44,缺失一半。用木板加工制成,素面。残存梳齿20根。通高6.5、残宽3.1、厚0.9厘米(图一,9)。AbⅡ式:34件。梳柄较AbⅠ式矮,显得宽扁,平面近似半椭圆形。标本66TAM48:17,齿稍残。残存梳齿41根。通高6.5、宽8.1、柄厚0.6~0.9厘米(图二,1)。标本73TAM114:97,完整,保存梳齿50根。通高6.6、宽8、厚1.2厘米(图二,2)。标本73TAM514:07-2,残为两半,残存梳齿37根。通高6.8、宽7.3、厚0.8厘米(图二,3)。标本73TAM517:21,素面,残为两半。中齿细密,一根残损,余存54根,截面呈梭形,器表光滑。通高6.6、宽7.6~8.1、柄厚0.8厘米(图二,4)。Ac型:26件。木梳平面呈马蹄形,尖脊。弧背,剖面为梭形。根据木梳柄部的差异,可分为二式。AcⅠ式:1件。梳柄较宽扁,与AbⅡ式相似。标本60TAM313:10,一端边齿及一根中齿残损,残存梳齿40根。通高5.6、宽7.1、柄厚0.8厘米(图二,5)。AcⅡ式:25件。梳柄也很宽扁,柄高较AcⅠ式更矮。标本60TAM327:13,一端边齿及部分中齿残缺,残存梳齿30根,梳柄及边齿饰有黑漆。通高4.3、残宽5.9、柄厚0.7厘米(图二,6)。标本69TAM117:39,两端边齿残,残存梳齿51根。通高4.8、残宽6.2、厚0.6厘米(图二,7)。标本73TAM191:82,一端边齿稍残。通高5.5、宽6.6、厚0.4厘米(图二,8)。标本73TAM519:15,素面,完整,残存梳齿44根,截面呈梭形;通高4.4,宽5.1,厚0.7厘米(图二,9)。Ad型:9件。木梳平面呈马蹄形,弧脊,弧背,剖面为弧顶锥形,弧度较大。根据梳柄的差异,可分为二式。AdⅠ式:1件。木梳柄部宽扁,与AbⅡ式、AcⅠ式相似。标本60TAM323:8,一端边齿残,素面。单一型,用一块整木雕刻而成,体呈马蹄形,弧脊,弧背,边齿粗厚,中齿细密,截面呈锥形,残存梳齿59根,通高7.6、残宽8.1~8.7、柄厚1.1厘米(图三,1)。AdⅡ式:8件。木梳柄部宽扁,柄高较AdⅠ式更矮,好似弯月。标本60TAM317:026,残缺一半。素面,残存梳齿20根。通高7.5、残宽3.7、柄厚1.3厘米(图三,2)。标本60TAM325:20,完整。素面,残存梳齿39根。通高5、残宽5、柄厚0.9厘米(图三,3)。标本60TAM330:18,一端边齿及大部分梳齿残。通高6、残宽6.3、柄厚0.8厘米(图三,4)。标本60TAM332:13,部分梳齿稍残,残存梳齿47根。通高4.9、宽6.5~7.2、柄厚1厘米(图三,5)。Ae型:10件。木梳平面呈马蹄形,弧脊,弧背,剖面为锥形,顶部略弧。标本64TAM27:12,一端边齿及3根中齿残损,残存梳齿61根。通高7、残宽10、柄厚0.7厘米(图三,6)。标本67TAM92:6,一端边齿及部分梳齿残损,残存梳齿18根。通高4.3、宽5.2、柄厚0.6厘米(图三,7)。标本67TAM94:1,齿略残,残存梳齿44根。通高3.2、宽5.1、柄厚0.5厘米(图三,8)。标本73TAM234:4,两端边齿残。通高6.4、宽8.1、柄厚1.1厘米(图三,9)。B型:4件。木梳形制较多样,有长方形、梯形和马蹄形等,平脊,平背或平脊,弧背,剖面皆为带榫头的锥形。根据木梳柄部的变化,可分为三式。BⅠ式:1件。木梳平面呈长方形,梳柄为长方形槽形宽柄。标本73TAM114:135,一端边齿残。组合型,体为长方体,由柄和梳齿组合而成,柄为长方形,平脊,平背,下端加工出“V”字形沟槽,梳齿上端加工出榫头镶嵌其中,两端边齿较粗,中齿细密,截面呈锥形,存梳齿61根。通高7、宽8.5、厚1厘米(图三,10)。BⅡ式:2件。木梳平面呈梯形,柄部两侧粘贴加工好的薄木片。标本67TAM92:24,残为两半。柄部加工出长方形榫头,槽形柄已失,两端各粘有一个粗边齿,中齿细密,截面呈锥形,残存梳齿40根。通高4.6、宽5~5.8、柄厚0.6厘米(图三,11)。标本68TAM103:12,残存一半,柄部加工出长方形榫头,槽形柄已失;边齿较粗,中齿细密,截面为锥形;柄部两侧均加工出两个同心圆,残存梳齿11根;高5.8、宽2.2厘米(图三,12)。BⅢ式:1件。木梳平面呈马蹄形,弧背两侧均粘贴有加工好的薄木片。标本60TAM334:022,残存一半。组合型,用一块整木雕刻而成,体呈马蹄形,平脊,弧背,背部加工出榫头,并穿有小孔,再用细铁钉把加工好的弧形木片铆紧;边齿粗厚,中齿细密,截面呈锥形,残存梳齿19根;柄部两侧刻有两个两层同心圆,圆心镶有细铁钉;通高5.1、残宽3.1~3.4、柄厚0.65厘米(图三,13)。二、ab式木梳出土年代的探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木梳数量较大,特征变化明显,也是仅有的几种实用器之一。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这批木梳,上至公元三世纪中后期,下至公元八世纪中期,在绵延近五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晋南北朝、麴氏高昌和隋唐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迭变化以及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木梳的形制特征变化无疑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的。据此,我们可以对木梳进行初步的分期研究。但是,由于墓葬盗扰严重,以及当初的发掘缺乏科学性,工作做得不是非常细致,致使遗物和个体脱离原解剖位置,给整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器物断代上,即使该墓出土有带有明确纪年的遗物,我们也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的。根据木梳的型式特征分析并参照木梳所在墓葬出土的典型器物和带有明确纪年的遗物,以及对比周边墓地出土木梳的等情况,可将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梳划分为三期。即AaⅠ式、AbⅠ式等为第一期;AaⅡ式、AbⅡ式、AcⅠ式、AdⅠ式、BⅠ式等为第二期;AcⅡ式、AdⅡ式、Ae型、BⅡ式、BⅢ式等为第三期。第一期木梳出土量不多,仅有AaⅠ式、AbⅠ式等两种型式,共计14件。第一期木梳出土较集中,其中AaⅠ式中的72TAM177,AbⅠ式中的63TAM1、66TAM53、66TAM59、72TAM148、06TAM605号墓六座墓葬中就出土了8件木梳。在AaⅠ式木梳中,因64TAM13号墓盗扰严重,埋葬个体不明,亦无墓志和随葬衣物疏出土,根据该墓出土的雕刻木人像、木马、木匕及圆形陶器等遗物来看,这些遗物在阿斯塔那墓地均为晋至南北朝中期的墓葬中出土的典型遗物,同墓出土木梳的年代也应在这一时期。72TAM177号墓亦盗扰严重,2人合葬。该墓不仅出土了男、女木雕人像,漆耳杯等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重要的是该墓同时出土了北凉承平十三年(455)封戴墓表,因此,该墓出土的2件木梳年代的下限应不晚于北凉承平十三年。AbⅠ式木梳所属的墓葬中,因63TAM1号墓盗扰严重,其墓葬形制和埋葬个体数目均不明。该墓无墓志,但出土了一件西凉建初十四年(418)随葬衣物疏。“建初”是西凉李暠的年号,但无十四年,十三年二月李歆已改元嘉兴,而高昌地区仍沿用建初年号,故有十四年。建初十四年即嘉兴二年(418),墓葬及墓葬出土遗物年代的下限当在公元418年66TAM53号墓盗扰严重,埋葬个体不明。该墓出土的漆耳杯、木雕人像、木匕等遗物的年代特征明显,同时该墓出土了西晋泰始九年(273)木简,墓葬和同出遗物的年代均应在是年之后。66TAM59号墓为竖穴洞室墓,女性单人葬,该墓出土遗物很少,但文书相对稍多,虽出土有一件随葬衣物疏,但缺纪年。其它文书带有纪年者,起于北凉神玺三年(399),止于北凉玄始十二年(423),可见墓葬和遗物的年代应晚于公元423年。06TAM603号墓为2006年补充发掘的,该墓盗扰严重,出土的陶器、雕刻木俑和织锦等与06TAM605出土的非常相近,而06TAM605号墓中出土了东晋咸安五年(375)衣物疏,属前凉统治的高昌郡时期,因此两座墓葬的年代皆属于这一时期从以上对AaⅠ式、AbⅠ式木梳所属墓葬年代的讨论来看,木梳所属墓葬要么出土有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要么出土了带有纪年的文书;文书所带纪年最早者起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九年,最晚者止北凉承平十三年,均属于晋至南北朝中期的墓葬,即公元3世纪中期至公元6世纪初,则这些墓葬中出土木梳的年代也应在这个范围。第二期木梳的型式急剧增多,包括AaⅡ式、AbⅡ式、AcⅠ式、AdⅠ式、BⅠ式等五种,共计39件。AaⅡ式木梳所属的墓葬67TAM90号墓为夫妻合葬墓,出土有高昌延昌八年(568)张武儁妻翟氏墓表,所出文书纪年为建昌四年(558),皆为翟氏去世前之文书。因发掘记录不明,无法得知俩人埋葬时的相对位置,故其夫张武儁是卒于翟氏之前还是之后就不得而知了,但可肯定该墓确属于麴氏高昌时期无疑。72TAM205号墓为男女合葬墓,该墓档案资料缺失,好多信息不明。经翻检《吐鲁番出土文书》精装本,查出该墓出土了高昌重光元年(620)缺名随葬衣物疏,可知此墓年代属于麴氏高昌时期AbⅡ式木梳所属的墓葬66TAM48号墓为1男2女合葬墓,同时该墓出土了高昌延昌三十六年(596)某甲衣物疏、高昌延和三年(604)缺名衣物疏,和高昌義和四年(617)六月缺名衣物疏各1件。而且在男尸的纸帽中也拆出了带有纪年的文书,早者起于高昌章和十一年(541),晚者止于高昌延昌三十六年,可见,男尸是最早死亡的。因此,可以断定该墓的年代为麴氏高昌时期73TAM114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该墓出土了《高昌永平二年(550)张武忠妻高氏墓表》和《高昌延和六年张武忠墓表》,均在麴氏高昌时期的范围之内。73TAM514为男女合葬墓,该墓无墓表及随葬衣物疏,女尸后葬,其所穿纸鞋上拆出了高昌时期的文书,据墓葬形制和同墓所出文书的特征显示属于麴氏高昌时期73TAM517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该墓出土有《高昌延昌三十一年张毅妻孟氏墓表》、《高昌延昌三十七年张毅墓志》各一方,张毅妻身上出土了有《高昌延昌三十一年缺名随葬衣物疏》,张毅身上出土有《高昌延昌三十七年武德随葬衣物疏》。因此,从墓葬出土墓志和随葬衣物疏来看,夫妻俩人皆葬于麴氏高昌时期。同时,该墓在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唐开耀二年(682)文书,因墓葬被盗,此唐代文书应系盗掘时混入所致AcⅠ式木梳所属的墓葬60TAM313号墓为男女合葬墓,出土书有“罗英”墓砖一方,并出土了《高昌章和十八年(548)缺名随葬衣物疏》,说明其中有一人葬于是年。另外该墓还出土有《高昌延昌三十八年残券》,说明另一人葬于是年之后。同时据墓葬形制及同出文物看,本墓确属麴氏高昌时期。因严重盗扰,墓内亦混入了个别唐代的文书AdⅠ式木梳所属的墓葬60TAM323号墓为男女合葬墓,无墓表及随葬衣物疏出土,所出文书带有唯一纪年的是高昌延昌二十七年(587),说明至少有一名墓主人葬于是年之后。BⅠ式木梳所属的墓葬73TAM114号墓不仅出土了组合型的BⅠ式木梳,还出土了单体型的AbⅡ式木梳,从该墓出土的《高昌永平二年张武忠妻高氏墓表》和《高昌延和六年张武忠墓表》来看,二者年代相近,均属于麴氏高昌时期。从以上对各型式木梳所属墓葬的年代分析来看,木梳所在的墓葬均出土了带有明确纪年的墓志或衣物疏或其它文书,纪年最早者起高昌章和十八年,最晚者止高昌延寿三年(626),约在公元6世纪初至公元7世纪中期,皆属于麴氏高昌时期。第三期木梳的型式与第二期相比,型式相差无几,也达到了五种,只是数量稍多,计有46件。AcⅡ式木梳所属的墓葬60TAM327号墓为夫妇合葬墓,出土“赵羊德”墓砖一方和《唐永徽六年(655)赵羊德随葬衣物疏》一份,可知赵羊德葬于公元655年,只是不知其妻葬于何年。而且本墓所出木梳为漆木梳,在阿斯塔那墓地,漆器基本上均出自唐西州时期的墓葬。69TAM117号墓为夫妻合葬墓,男尸先葬在内,无墓志和随葬衣物疏,其所穿纸鞋拆出的文书带有纪年,最早为麴氏高昌丁亥岁,即高昌延寿四年,最晚纪年为高宗□□元年。唐高宗李治在公元650年至公元683年之间,曾十四次改元,虽无法确定是哪一次改元,但是可以肯定男尸张欢即卒于公元650年至公元683年之间。其妻在外,原系后葬,出有《唐永淳二年(683)张欢夫人麴连墓》志一方。因此,可以断定该墓的年代在公元650年至公元683年之间73TAM191号墓为一男二女合葬墓,无墓志和随葬衣物疏出土,所出文书有纪年者,起唐高宗永隆元年(680)至唐高宗永隆二年73TAM519号墓为女性单人葬,出土有《唐贞观十六年(642)张隆悦妻麴文姿墓志》。同时该墓出土文书带有纪年者为高昌延寿十七年(640),说明墓主人葬于唐西州初期,并随葬了高昌时期的文书AdⅡ式木梳所属的墓葬60TAM317号墓为夫妻合葬墓,出土有《唐龙朔二年(662)赵绪丰墓表》,文书均出自男尸纸鞋,均无纪年,年代当不晚于公元662年60TAM325号墓亦为夫妻合葬墓,无随葬衣物疏出土,仅有墓砖一方,上刻“赵众”二字。同墓所出文书带有明确的纪年,最早者为唐显庆四年(659),最晚者为唐龙朔三年。由此可见,该墓年代的下限应晚于公元663.年60TAM330号墓也为夫妻合葬墓,出土有《唐咸亨三年(672)赵恶仁墓志》,先葬;另一尸在外,后葬,无随葬衣物疏和墓志,其所穿纸鞋拆出文书纪年为唐总章元年(668)至唐咸亨五年60TAM332为夫妻合葬墓,无墓志及随葬衣物疏出土,该墓所出文书带有纪年的,最早为唐龙朔元年,最晚至唐麟德二年(665)Ae型木梳所属的墓葬64TAM27号墓为男女合葬墓,无墓志和随葬衣物疏出土。男尸先葬,其所穿纸鞋拆出文书带有纪年,最早为唐景龙二年(708),最晚至唐开元十三年(725)67TAM92号墓为四人合葬墓,包括1男2女和1个幼儿。女尸先葬,出土有《高昌延寿十六年陽保救妻张氏墓志》,其所穿纸鞋拆出的文书均无纪年,但应该均早于墓志之年。男尸后葬,出土有《唐总章元年楊保救墓志》67TAM94号墓盗扰严重,所葬个体数目不明。该墓无随葬衣物疏出土,但是出土了《唐咸亨二年严海隆墓志》一方73TAM234号墓为单人葬,无随葬衣物疏出土。虽出土有《大唐故右戎卫刀住住墓志》,但是并无明确的纪年;根据刘安志在《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唐高宗咸亨年间的西域政局》一文中,引《大唐六典》卷24左右领军卫条注称:“龙朔二年曾改左右领军卫为左右戎卫,咸亨元年复旧。”BⅡ式木梳所属的墓葬67TAM92号墓中除了本式木梳外,还出土了一件Ae型木梳,前文已经对墓葬的年代进行过讨论,在此不再重复。68TAM103号墓为夫妻合葬墓,无墓志和随葬衣物疏。但从墓主人所穿纸鞋中拆出多件文书,兼有麴氏高昌和唐代。其中文书有纪年者仅有唐贞观十八年。可见该墓夫妻俩人中一人葬于唐置西州前后,一人葬于公元644年之后。由于记录不明。我们无法判断这件木梳属于哪个个体。但是,从本件木梳梳柄上的同心圆刻划纹来看,与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出土木梳梳柄上刻划的同心圆纹样一样,该件木梳的年代被定为唐西州时期在BⅢ式木梳所属的墓葬中,60TAM334号墓为夫妻合葬墓,也无墓志或随葬衣物疏出土。但是该墓所出的这件BⅢ式木梳与吐鲁番地区文物局于2004年10月份发掘的吐鲁番巴达木墓地2004TBM107号墓中出土的木梳形制完全相同综合以上对ACⅡ式、AdⅡ式、Ae型、BⅡ式、BⅢ式等五种型式的木梳的年代讨论,可证第三期这五种型式的木梳的年代均为唐西州时期,即公元7世纪中期至8世纪中后期。三、氏高昌木梳的形制演变通过对上述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梳的分期和断代,使我们对晋至南北朝、麴氏高昌时期和唐西州时期木梳的特征和演变规律有了一些清楚的认识。出土木梳的纹样非常单一,除了两件木梳的梳柄上刻划有同心圆外,其余木梳均为素面。因此,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梳上的纹样特征很不明显,主要变化是在木梳的形制特征上。分析表明,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所有木梳中,A型单体型木梳所占比重最大,其中AbⅠ式木梳继承了汉晋以来中原典型的汉式马蹄形木梳的风格。目前,在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一号墓地的第三期文化从前文的型式分析看,在晋至南北朝中期,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主要流行的是单体型的马蹄形木梳,从72TAM177号墓出土的木梳来看,该墓出土了2件单体型木梳,均残,其中一件木梳的边齿均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同到期解约申请模板
- 2025年药店店员合同模板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 (20)-西师大版
-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练习十一(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
- 2024年人工种植牙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2025届黑龙江省“六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规划聘用合同
- 2025年度养老产业简易版股份转让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授权委托书
- 陕西省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
- 美术基础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5424现代设计史试题
- 乡村研学旅行方案
- 《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置与服务规范》
-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PDF解密
- 输电线路安全施工培训
- 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试剂条生产工艺的优化
-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课件
- 2024年湖南中职学校语文普测备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