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进化论视角下的智能媒介从玩具到数字_第1页
媒介进化论视角下的智能媒介从玩具到数字_第2页
媒介进化论视角下的智能媒介从玩具到数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介进化论视角下的智能媒介从玩具到数字

新媒介与“保护板”罗莱文森(rolwenner)在他的作品《人类过程的再现:媒体的进化》中提出了媒体的制度化。他从媒体技术的生态性出发,建立了三个阶段:玩具、镜子和艺术。也就是说,当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刚进入社会时,通常会以“玩具”的形态出现,这时的媒介被当成一种“玩具”,人们这时使用新媒介更多是出于好玩的心理,而不是新媒介真的能带来实际的功用。或者说,人们对于新事物带有一种轻视、观望的态度。新媒介使用逐渐深入后,新媒介会凸显自身的“镜子”功能,被人们作为一种具有实际功能的媒介工具。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新媒介成为传统媒介,逐渐落后于时代并失去它的实际功用,最后的结局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留存。1.媒介的智能化发展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同时也应该彰显着人性,人和人性的复杂性对不同时期媒介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处于婴儿时期的新媒介是社会的小玩意,就像电影在诞生之初被人们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玩物一样。威廉·奥顿拒绝以低价收购贝尔电话公司的专利,他认为电话就是一个小小的“电气玩具”。平台型智能媒介是依托于算法平台,根据不同场景设定,通过固定的传输设备接收信息,并对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分类、功能推理、深度学习等智能化处理,以多模态交互的方式,为人们信息获取提高帮助的实体。智能音响是平台型智能媒介的典型代表。现阶段,在我国平台型媒介的智能化系统发展趋势仍处在“玩具”阶段。以人工智能音箱为例,现阶段,智能音箱在全部广播节目及有声读物领域内还不具有丰富性,且消费者趋向低龄化。笔者发现,在智能音箱的广告中有“时尚产品”“机器人助手”“再创美学”等描述性词语,通过广告符号,智能音箱所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是城市而非田野,是时尚而非保守,是未来而非守旧,是有主观能动性而非被制约者的风格化的展现,透过广告符号的重组,事实上也间接塑造出人们对于智能音箱富有科技感、未来感的想象,而非对其实用价值的考量。据有关调查统计,在已购买了智能音箱的用户中,42.9%的消费者认为,智能音箱使用频次有限,近一半消费者抱着猎奇的心态将智能音箱买回家,随着新鲜感、好奇心的消退,智能音箱沦为在客厅角落中蒙尘的摆件。由此可见,我国智能音箱的消费者多是以“猎奇”“试验”的心态去购买和使用的。消费者更多关心的是智能音箱人机语音互动的新型体验模式,而非智能音箱里究竟播放了怎样的内容。目前我国的智能媒介产品总体上还处于试验的阶段,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实际使用价值也有限。但不得不承认,媒介产品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技术的发展正不断地促使智能媒介产品从“玩具”向“镜子”迈进。2.人性化与科技的视角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媒介也会随之发展到“镜子”的阶段。这一阶段,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媒介形式转移到了媒介所呈现出的内容和实际功能上,媒介的实用性价值被发掘和展现出来,犹如一面镜子,能呈现出完整的内容。让智能音箱呈现出“镜子”功能的,应该是家电互联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万物互联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智能音箱在经历了玩具时期之后,将会展现出人性与科技的互动表演,开始真正发挥智能音箱的独特作用。智能音箱的玩家都希望通过更加强大的科技力量协助人们过上更便捷的生活。在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小米公司宣布将在未来的五年中快速发展AIoT,其智能音箱可以与其生产的电脑、电视等很好地进行连接,只需语音唤醒,说出你的指令,便会根据指令控制相关家电进行工作。2020年,阿里巴巴公司宣布将天猫精灵业务升级为独立的事业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中国智能音箱飞速发展时代的到来。通过智能音箱构建人与万物互动互联的桥梁,让智能媒介向着人性化的趋势发展,更好地服务和帮助更多人。目前,智能音箱作为一种媒介还没有完全发展到“镜子”阶段,正处于由“玩具”向“镜子”迈进的发展时期,仍处于人机互动的弱关系中。在人们与智能音箱的互动过程中,智能音箱更多的是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使用频率不高,功能有限,与人们的联系浮于表面,呈现为弱关系。3.智能媒介:人体音并不是所有的媒介都能够成为艺术品,例如,电话作为一种媒介,始终没有发展到艺术阶段,但莱文森的观点仍然有意义和价值。截至2020年底,我国人工智能音箱的销量已经超过了7000万,带动整个消费物联网市场快速发展。智能音箱在未来将实现人的眼睛(视觉)、手指(触觉)、耳朵(听觉)、身体的完全解放,仅需要如同与朋友对话一般发出声音指令,甚至仅仅依靠智能控制系统的人体感知功能,就能够实现媒介的沉浸式享受。媒介技术人性化功能增强之后,在智能音箱的外观设计上,也必将会颠覆传统音响式的外观样式,掀起革命性的人性化外观设计变革,促使人们重新定义对于“智能音箱”的认识。到那时,智能音箱将会呈现出新的文化消费品的面貌。技术的进步:从“艺术”到“后统”保罗·莱文森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媒介进化具有人性化趋势,强调媒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莱文森的媒介进化三阶段理论已被多次证实,但当媒介发展进入后媒介进化时代时,此理论的演进过程在动态方面就稍显不足。一些媒介理论学家认为,当媒介进入“艺术”阶段以后,会重新回到以技术欣赏为主的“玩具”时代,从而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保罗·莱文森关于媒介演进的三阶段理论也就随之成为一种闭合的环形模式(如图1)。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存在不合理之处,当媒介达到艺术高度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的迭代和升级,使之重新具有娱乐属性,并重新成为被大众把玩的“玩具”,这一演进逻辑缺乏动态性。此时的“玩具”已经与媒介演进第一阶段的“玩具”有很大的不同。同样以电影为例,当3D技术、VR技术运用到电影中来的时候,人们看待电影的方式以及电影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与最开始的不登大雅之堂的电影“玩具”已大相径庭。之后的“镜子”阶段更是如此,进入第二次循环的媒介也不再具有第一次“镜子”阶段所带来的全面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于社会的反映程度也与第一次循环大不相同。因此,笔者认为,媒介演进的环形循环模式是不准确的。媒介进化无法在一个二维循环模式中进行,而应该呈现一种动态螺旋上升的模式。当媒介进化发展到“艺术”阶段以后,我们来到的是“后玩具时代”,此时的媒介是在最初的“玩具”阶段之上的,其实用性、使用范围都要优于最初的“玩具”阶段,是一个更加“高级”的“玩具”。同样,当媒介第二次进入“镜子”阶段时,也迎来了“后媒介进化社会”的独特功能,具有更强的后现代性或者对未来的预测性。媒介在走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发展的三阶段之后,进入“后媒介进化时代”,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模式。媒介技术发展中智能媒介认知困境的演化保罗·莱文森关于媒介人性化发展趋势的理论以及对媒介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