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_第1页
湖南省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_第2页
湖南省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_第3页
湖南省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_第4页
湖南省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报告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二○二一年十一月目录 .1勘查目的和任务 11.2位置、交通 41.3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5情况 71.5勘查区与各类保护区及空间用途管制区的关系 9 3.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 19第4章矿体(层)特征 204.1矿体(层)特征 204.2矿石特征 204.3矿石类型和品级 264.4矿体(层)围岩与夹石 274.6共(伴)生矿产 27岩溶发育情况 29第5章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 31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36.1水文地质 336.2工程地质 366.3环境地质 376.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评价 38第7章地质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397.1勘查类型的确定 397.2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397.3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39第8章资源量估算 528.1估算对象、范围 528.2工业指标 528.3估算方法 538.4估算参数的确定 548.5矿体(层)圈定原则 558.6类型确定 558.7估算结果 568.8资源量结算 598.9资源量变化原因 618.10需要说明的问题 61第9章可行性评价 63形势分析 639.2矿山建设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63服务年限 65效益评价 65 10.1矿床控制程度 6810.2取得的成果 6810.3存在问题与建议 69I摘要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为涟源市县级财政出资项目,矿区位于涟源市南东方向约34km处,属金石镇山茂村管辖,东经111°57′37″~111°57′51″,北纬27°31′25″~27°31′39″。周边有县、省、国道经过,北距娄怀高速(S70)娄底南收费站直距约13km,东距沪昆高速(G60)双峰收费站直距约10km,交通便利。勘查区位于双峰太平寺向斜西南翼,出露第四系(Q)、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其中壶天群为赋矿层位,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2°~42°,平均38°。矿区构造简单,总体为一单斜构造。本次工作采用地形测量、地质测量、水工环地质测量、钻探及采样测试等,完成1:2000地形测量1.33km2,1:2000地质测量0.8km2,1:5000水工环测量3.0km2,施工岩心钻孔195.99m(2孔)、浅钻89.44m(24孔),各类分析测试105件。矿体严格受壶天群地层控制,呈层状产出,矿体连续好,厚度稳定,矿石自然类型为白云岩、灰岩。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中等,开采技术条件中等。估算拟设采矿权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控制资源量759万t(279万m3),剥采比0.082:1(m3/m3)。关键词: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勘查1第1章绪论1.1勘查目的和任务1.1.1项目来源“湖南省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拟设采矿权已纳入《湖南省涟源市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矿专项规划》 (2019-2025年)中的山金采石场扩界保留规划区块内,开采规划区(编号CQ43138200017),允许开采区(编号SC4313800025),勘查范围全部位于该规划区块内。涟源市人民政府为弥补该市市场砂石供应不足的现状,决定对位于涟源市金石镇山茂村的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进行勘查,以招标、拍卖、挂牌的形式出让采矿权。为基本查明拟设范围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量情况等,2021年3月8日涟源市自然资源局委托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 (以下简称“我队”)开展涟源市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勘查工作,并下达了地质勘查项目任务书。2021年7月,我队完成勘查工作。2021年7月31日通过了涟源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的野外验收。2021年9月,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该拟设采矿权范围进行核查,我队根据核查报告及评审意见编制勘查成果报告。1.1.2目的任务1、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含矿岩系层位、岩性、厚度;基本查明构造的分布、性质、规模、产状及对矿体的破坏作用;基本查明风化层的分布及厚度。2、基本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基本查明矿体中的2夹石及顶底板围岩特征。3、基本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划分矿石自然类型。调查研究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了解其工业用途。4、基本查明矿区水工环地质条件及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5、开展开发利用经济技术概略评价。6、估算勘查范围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量。采用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手段:1∶2000地形测量、1∶2000地质测量、1:5000水工环测量、钻探(含浅钻)和采样测试等。1.1.3报告编制依据本次勘查工作严格按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及湖南省相关要求执行。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修订版);(2)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17年3月);(3)《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自然资规〔2019〕7号);(4)湖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20年9月修订版)。2、技术标准(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202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20);(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0341-2020);3(5)《建设用碎石卵石》(GB/T14685-2011);(6)《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GB/T33444-2016);(7)《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8)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DZ/T0079-2015); (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20)》; (10)《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12719-2021);(12)《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1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1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1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2989-2009);(1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98314-2001);(18)《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07);(19)《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等。3、参考资料(1)涟源市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矿产部分);(2)杨家滩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矿产部分);(3)《湖南省双峰县太平寺煤田嘉祥江矿区初步普查地质(4)《湖南省双峰县太平寺矿区嘉祥江区段煤炭资源储量核查;(5)《湖南省涟源市富泰焱金建材山金采石场建筑石料用4灰岩矿资源量核实报告》(娄自然资储备字[2020]103号)。1.2位置、交通拟设采矿权位于涟源市城区东南方向约34km处,西北距金石镇镇政府直距约1.2km,行政区划属涟源市金石镇山茂村管辖,地理位置:东经111°57′38″~111°57′54″,北纬27°31′25″~27°31′38″(2000国家大地坐标)。经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拟设采矿权进行核查,涟源市自然资源局、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定,拟设采矿权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 (见表1-1),面积0.1003km2。拟设采矿权东南侧100m为梨子—沙塘(X206431382)县道,有简易公路与之相连,北东距S331省道直距约3.6km,国道G234高速(G60)双峰收费站直距约10km,东北距新娄邵铁路双峰北站直距约6km,交通便利(图1-1)。序号XY13046458.9637595108.2223046310.4037595199.6233046222.1937595342.4943046131.0937595268.5753046112.8737595243.9563046070.9037595115.3073046087.4037594904.7083046225.4637594919.8193046255.1837594993.983046471.2137595010.90面积:0.1003km2,拟设准采标高:+260m~+168m5图1-1山金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1.3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1.3.1地形地貌特征勘查区属低山丘陵地貌,位于小山包上,整体为一斜坡地形,山坡坡度多在5°~18°,植被覆盖率高,山坡较稳定。勘查区地形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图幅范围内海拔最高点为勘查区外西部边缘,海拔286.3m;最低点位于勘查区北东约500m的下家塘,海拔130.0m,相对高差156.3m。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达90%以上,植被主要为油茶林(荒漠化)、小型灌木、野生藤类、茅草等。1.3.2气象、水文特征(1)气象勘查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光6热丰富,雨量充沛,盛夏较热,冬季较冷,春暖迟,秋季短。据1981年-2018年(37年)涟源市气象资料统计,气象参数如下:7月平均温度28.5℃,1月平均温度5.3℃。极端最高气温:2010年8月5日,40.9℃。极端最低气温:1991年12月29日,-9.6℃。主要风向,夏半年偏南风,冬半年偏北风。无霜期345.9天,年均降雪10.6天,初雪在12月左右,终雪在2月前后。日最大降水量:2010年5月13日,171.5mm。时最大降雨量:2005年5月31日15时,70mm。月最大降水量:1998年6月,449.0mm。月最小降水量:1999年12月,0.1mm。年最大降水量:2010年,1909.3mm。年最小降水量:2005年,1052.6mm。多年年均降水1409.6mm。多年年均降水日166天,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9天,时间为1983年4月26日-5月14日。春夏两季降雨量占年总降雨量的70%,其中4~9月占年降雨量的66%。(2)水文勘查区内无地表水分布,仅降雨短期形成地表径流,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约150m。勘查区外南西侧360m处为山茂水库,仅少量水留在水库底部,水资源主要用于浇灌下游水田。水库下游发育一条溪沟,往北东方向流出,用于周边田地灌溉。71.3.3地质灾害特征勘查区处于地震构造稳定带,据涟源市志及娄底市地震目录所载,涟源市地震震级小于Ms3级,最大一次为1996年3月28日七星街一带的Ms2.4级地震,最小的Ms0.3级(1991年2月7日斗笠山),一般在Ms0.6级左右,地震一般多分布在煤矿区的矿井排水区或采空区内,在七星街及其与安化、宁乡交界处发生的地震可能与构造有关。从历史上看,涟源市地震活动属弱震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资料,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5度。勘查区内及周边未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3.4区域经济概况拟设采矿权范围周边居民点属涟源市金石镇山茂村管辖,为山区农村,居民以汉族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薯类等,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经济水平一般,区内用水、用电方便。1.4矿业权设置情况拟设采矿权东部边缘及东侧设置有“涟源市富泰焱金建材有限公司”采矿权(图1-2),该矿的原采矿许可证于2019年9月2日由涟源市原国土资源局(现涟源市自然资源局)颁发,C8月23至2020年9月2日,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生产规模为10万t/年。矿界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km标高:+210m~+160m。82020年10月,按简易程序进行了缩界,最新采矿证由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0年11月6日颁发,有效期壹年由5个拐点圈定,面积为0.0145km2,准采标高+210m~+160m (见表1-2)。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10万t/年,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综合考虑矿区砂石资源、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周边已设矿业权、建设用地、省县道旁的可视范围等情况,根据距民房、工厂300m爆破安全范围划定矿区勘查范围,涟源市自然资源局委托前期勘查区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见表1-3),面积0.111km2。经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拟设采矿权进行核查,并经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定,拟设采矿权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面积0.1003km2,准采标高+260m~+168m,详见表1-1。表1-2涟源市富泰焱金建材有限公司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拐点号XY拐点号XY13046222.1937595342.4943046112.8737595243.9523046278.5237595251.2753046131.0937595268.5733046153.5237595169.27面积:0.0145km2,准采标高:+210m~+160m表1-3山金矿区勘查范围拐点坐标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拐点号XY拐点号XY13046442.9437595168.8953046055.0337594870.6323046270.9637595260.2063046213.4737594889.8933046113.3737595241.5973046255.1837594993.9843046037.0637595074.8683046459.5237595009.9391.5勘查区与各类保护区及空间用途管制区的关系勘查区位于《涟源市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矿专项规划 规划区(CQ43138200017)内,勘查区东部边缘及东侧设置有“涟源市富泰焱金建材有限公司”采矿权(图1-2)。根据《涟源市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矿专项规划(2019~2025年)》,该矿山为涟源市扩界保留矿山。图1-2矿业权设置情况示意图根据2021年9月23日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查询结果:1、矿权范围与矿产资源规划关系信息经查自然资源部验收的《涟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20190328):(1)该查询范围全部位于“涟源凹陷煤限制开采区(涟源部分)”、“涟源凹陷煤限制勘查区(涟源部分)”内。(2)该查询范围超出“涟源市金石镇山金采石场”规划设置开采区块4195.88km2。(3)该查询范围与“湖南省双峰县太平寺矿区嘉祥江西段煤矿普查”规划设置(勘查)区块部分重叠。(4)该查询范围全部位于“金石毛坪里一带砂石矿允许开采区”内。2、矿业权信息(1)经查“探矿权数据库”,该查询范围全部位于“湖南省涟源凹陷油气勘查”内,与探矿权没有重叠。2)经查“采矿权数据库”,该查询范围与“涟源市富泰焱金建材有限公司山金采石场”部分重叠。3、矿权范围是否有已查询的建设用地经查“一张图政务审批数据库”“部系统导出数据(截止2021年1月)”、“已完成压覆矿产查询建设用地项目数据库(2014年至2021年4月)”,该查询范围内没有已查询的建设用地项目。4、已探明储量矿种信息经查“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该查询范围内有“双峰县太平寺矿区嘉祥江西段(煤炭)”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分布。5、永久基本农田信息经查“一张图永久基本农田(2017)”数据,该查询范围内没有基本农田。6、铁路、县级以上公路信息经查“一张图交通数据(2017)、地理国情普查(铁路数据)”,该查询范围内没有铁路、县级以上公路通过;距县道X206最近距离约110米,距县道X253最近距离约750m。7、省生态环境厅自然保护区(20170815):无重叠。8、自然资源部下发自然保护区、风景区信息(20180427):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林业局20181119):无重叠。10、禁止开发区边界(省生态环境厅20180720):无重叠。11、生态保护红线(省生态环境厅201902):无重叠。12、生态保护红线(省第二测绘院202104,非最终成果数据):无重叠。13、自然保护地(省规划院202009):无重叠。14、自然保护地(省林业局2020(优化前)):无重叠。15、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省林业局2020(优化前)):无重叠。1.6以往工作评述勘查区周边先后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未专门开展过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调查评价或勘查工作。1.6.1区域地质调查1972年~1973年,湖南省地质局区调队开展了1∶20万涟源幅区域地质及区域矿产调查,对该区地层的划分和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各类异常和矿产作了全面检查、踏勘工作,提交了《1:20万涟源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涟源幅区域矿产调查报告》。1978年~1984年,湖南省地质局区调队开展了1∶5杨家滩幅区域地质及区域矿产调查,提交了《杨家滩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建立了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岩等基本格架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发现了一批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点)。1.6.2矿山地质工作该矿区位于湖南省双峰县太平寺煤田嘉祥江矿区普查区范围内,1980年8月湖南省地质局四一八队提交了《湖南省双峰县太平寺煤田嘉祥江矿区初步普查地质报告》,获3煤层D级储量931万t。2010年5月,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六勘探队《湖南省双峰县太平寺矿区嘉祥江区段煤炭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核查嘉祥江矿区查明资源储量9983千t,其中122b类2535千t,332储量:1288千t,保有资源储量:8695千t。经查证核验,山金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拟设采矿权范围未占用嘉祥江区段煤炭资源储量。除以上工作之外,矿山主要地质工作主要为储量类报告编制,简述如下:2009年,湖南省威宇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对山金采石场进行了调查工作,编制了《涟源市金石镇白谭采石场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简评报告》,该报告中的白谭采石场后更名为山金采石场。2015年7月,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提交了《湖南省涟源市金石镇山金采石场综合评价报告》(涟国土综评备字[2015]26号),截止2015年7月,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为81.2万t,采损量54.6万t,累计探明储量为135.8万t。2017年4月,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编制了《涟源市金石镇山金采石场矿山储量年报(2015年8月~2016年12月)》。2019年8月,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编制了《湖南省涟源市金石镇山金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20年1月,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编制了《湖南省涟源市富泰焱金建材山金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储量年报(2019年8月~2019年12月)》。(娄自然资储年报备字[2020]038号),保有资源储量为20万t,采损量2020年8月,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编制了《湖南省涟源市富泰焱金建材山金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量核实报告》。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娄自然资储备万t,采损量152.4万t,累探量165.8万t,该报告为本次资源量结算依据。2020年10月,山金采石场按简易程序进行了缩界调整,由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已设采矿权调整范围进行了核查。以上工作为本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本次工作概况1.7.1勘查工作及完成工作量我队收到涟源市自然资源局委托书后,立刻组建队内精干力量成立项目组,本次勘查工作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收集、整理,对资料可利用程度做出评价,查阅区域地质、矿产等资料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对整个勘查区的地质和矿产概况有整体把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踏勘工作,大致了解本区地层、岩性和构造特征;大致了解矿体规模、形态特征、矿石质量;大致了解矿石矿物种类、矿石结构及构造特征;大致了解勘查区地表水的分布,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含水层的关系,以及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或途径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编制简易实施方案,部署设计工程。第三阶段(2021年3月22日~2021年4月29日):野外地质工作及资料综合整理。通过1:2000地形测量、1:2000地质测量、1:5000水工环测量、钻探工程和取样化验工作等手段,基本查明矿体产出形态、产状、规模和矿石质量等,了解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评价矿床准备必要的勘查地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编制综合图件和勘查成果报告,完成各项工作量见表1-4。表1-4山金矿区完成工作量情况表工作项目设计工作量完成备注1∶2000地形测量km20.81.33166.3工程测量点626433.31∶2000地质测量km20.80.81001:5000水工环测量km21.03.0300岩心钻探m200195.9998.0m10089.4489.5分析测试基本化学分析件21175.0岩矿鉴定件2土壤样件1工作项目设计工作量完成备注分析测试水质分析样件1矿石密度件108.3件108.3坚固性质量损失率件108.3抗压强度组20166.6压碎指标件20166.6粗集料试验报告件11.7.2野外验收情况1、基本情况2021年7月31日,涟源市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对矿区野外工作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在听取汇报、查阅原始资料及现场查看地质填图、钻探及采样等情况之后,经讨论和研究认为提交野外验收资料齐全,内容真实可靠,工作部署合理,同意野外验收通过。2、存在问题专家在野外验收时指出本项目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对地表岩溶发育调查不够详细,建议补充野外地表岩溶调查工作。②ZK202钻孔深部及2线剖面地表补充少量样品。③尽快完成样品分析内外检工作。3、补充工作情况根据野外验收专家组意见,项目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补做工作:①对地表岩溶发育情况进行了补充调查,对落水洞、溶蚀沟等规模进行了测量,估算了地表线性岩溶率;②在ZK202深部(孔深90m左右)、1线QZ13南边、2线中部地表及近采坑位置及3线QZ24附近各补采化学样1件、物理样1组、压碎值样1件;③勘查成果报告中对覆盖层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描述;④在基本分析样中选取4件样品进行内检。1.7.3取得的主要成果1、通过1:2000地质测量,基本查明了拟设采矿权范围内地层、构造特征。2、通过钻探工程、样品采集及测试,基本查明了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基本查明矿体的连续性。3、通过矿石化学分析,基本查明了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4、系统收集了拟设采矿权范围水工环地质资料,进行了1:5000水工环测量,基本查明了拟设采矿权范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矿床开采技术中等。5、利用水平断面法估算了拟设采矿权范围内+168m以上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保有资源量,估算结果为:截至2021年4月底拟设采矿权+168m标高以上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保有控制资源量759万t(279万m3)、总采损108万t(40万m3),备案前采损106万t(39万m3),备案后采损2万t(1万m3),累探资源量867万t(319万m3)。按生产规模90万t/年产量计算,服务年限约8年。6、根据勘查成果及市场情况,进行了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预可行性研究,为未来矿山开采设计提供参考。第2章区域地质拟设采矿权范围位于双峰太平寺向斜西南翼,主要是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生物碎屑岩分布的沉积岩区。区域内出露地层较齐全,除志留系和第三系缺失外,由晚元古界的震旦系—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晚古生界的泥盆系至石炭系浅中海相碳酸盐夹碎屑沉积地层为区域内主要地层,大面积广泛分布(图2-1)。区域构造运动较强烈,主要有褶皱和断裂。褶皱主要是太平寺向斜,断裂主要发生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可分为NE、NNW两组。区内无岩浆岩出露。区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石灰岩等。图2-1山金矿区区域地质略图第3章矿区地质3.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依次为:第四系(Q)、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Q)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第四系残坡积土层分布于山坡脚、灰岩裂隙、溶槽、溶沟中,主要由粘土、亚粘土夹白云岩及灰岩碎块组成。根据地质钻探和浅钻在溶蚀凹槽、低洼等地段揭露土层情况,及采坑地质调查情况(表3-1),厚度1.9m~8.2m,平均4.02m,通过地表填图圈定,覆盖层分布面积约58322m2。表3-1覆盖层厚度统计表序号工程编号孔深(m)控制覆盖层序号工程编号孔深(m)控制覆盖层1QZ012.302.22QZ175.505.392QZ023.803.70QZ183.703.623QZ033.303.21QZ192.302.194QZ042.602.4820QZ203.203.105QZ053.203.1121QZ213.403.316QZ063.603.4922QZ223.903.787QZ072.902.8223QZ231.901.838QZ082.402.3024QZ242.702.609QZ093.603.5125ZK20194.992.20QZ103.903.8126ZK202101.002.40QZ115.405.3227D1258.20QZ123.603.4928D1267.30QZ133.553.4329D1276.70QZ145.705.6230D1287.80QZ154.404.3331D1295.60QZ165.905.81平均4.02m2、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位于太平寺向斜南东翼,为赋矿层位,岩性为灰白色~浅灰色厚层状~巨厚层状白云岩、灰岩,偶夹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向北西倾斜,倾角32°~42°。拟设采矿权范围上部以白云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下部以灰岩为主偶夹少量白云质灰岩,上下界线不明显。总体厚度>700m。3.2构造拟设采矿权范围内构造简单,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一般为32°~42°,平均38°。拟设采矿权范围内未见断层构造。拟设采矿权范围外南东约1000m发育一条区域性断层(性质不明),断层总体走向北东东向。拟设采矿权范围内构造属简单类型。3.3岩浆岩拟设采矿权范围内无岩浆岩出露。3.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拟设采矿权范围内无明显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第4章矿体(层)特征4.1矿体(层)特征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灰岩矿属海相沉积型灰岩矿床。矿体由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厚层状~巨厚层状白云岩、灰岩和少量白云质灰岩组成,呈浅灰色-灰色,细晶、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单层厚度1.0m~5.0m。风化覆盖层以下均为矿体。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体产状稳定,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平均倾角约38°。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矿体出露长度约500m,往北东和南西方向延伸至拟设采矿权范围以外,矿体规模为小型,矿体地表出露最大宽度400m,厚度>150m,矿体厚度总体稳定。本次工作控制矿体的钻探工程为钻孔ZK201、ZK202,并在采坑中进行编录和采样。通过本次工作结合拟设采矿权范围资料综合研究,圈定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体一个。4.2矿石特征4.2.1矿物组成该矿床的开发利用方向为生产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根据矿体岩性特点及野外现场鉴别,矿石矿物组成描述如下:灰岩矿石:矿物成分主要由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钙质生物屑及泥质等组成,方解石含量大于95%。白云岩矿石:矿物成分主要由白云石和少量方解石组成,白云石含量90%以上,方解石含量小于10%。矿石结构:主要为细晶、隐晶结构。矿石构造:块状构造、厚—巨厚层状构造。照片4-1泥晶灰岩(左)与微细晶白云岩(右)镜下(+)显微照片4.2.2化学成分根据本次采样基本分析结果以及山金采石场2020年核实报告采样分析结果见表4-1。1、白云岩矿石基本化学分析CaO含量30.64%~42.30%,平均36.61%;MgO含量13.04%~20.62%,平均17.94%;SiO2含量0.19%~2.06%,平均0.83%;Cl-含量0.002%~0.037%,平均0.018%;Al2O3含量0.003%~0.023%,平均0.006%;SO3含量0.011%~0.012%,平均0.011%。2、石灰岩矿石CaO含量50.93%~54.94%,平均52.61%;MgO含量0.24%~4.04%,平均1.94%;SiO2含量0.27%~2.64%,平均0.86%;Cl-含量0.009%~0.072%,平均0.026%;Al2O3含量0.0002%~0.25%,平均0.039%;SO3含量0.006%~0.012%,平均0.011%。根据上述情况可知,矿石中的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折算成SO3按质量(%)表示,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指标规定SO3≤1%。矿区内矿石实测SO3测试含量为0.006%~0.012%。平均0.011%,本区建筑石料矿均符合碎石料矿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要求。石料中氯离子含量0.002%~0.032%、0.009%~0.072%,平均0.028%,本区建筑石料矿符合《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建筑石料类》(DZ/T0341—2020)碎石中氯离子含量要求。表4-1山金矿区矿石化学分析结果表矿石类型样品编号化学成分含量(%)备注CaOMgOSiO2Cl-Al2O3SO3灰岩ZK201-H154.880.820.270.010.00070.012本次分析测试结果ZK201--H251.024.040.380.0090.00080.012ZK202-H152.482.560.790.0340.0180.0062线-H254.940.241.210.0720.00020.012CKB-H250.932.62.640.253线-H152.213.050.410.00070.0123线-H251.830.260.340.0210.00120.01152.611.940.860.0260.0390.011白云岩ZK202-H231.9120.250.340.0260.0120.011ZK202-H332.419.050.650.02334.618.070.250.0220.0120.01131.5920.620.190.0320.0120.0111线-H139.7913.041.050.0040.00340.0121线-H237.6815.250.320.0031线-H339.5917.842.050.00180.0121线-H438.7219.270.450.0210.00180.0111线-H538.9619.180.460.0040.00260.0111线-H637.8717.272.050.0220.00120.0112线-H130.6420.360.330.0020.00440.0123线-H339.1218.790.420.0080.00070.0113线-H438.1218.822.060.020.00120.01142.313.270.860.0370.0080.012利用2020年8月核实报告35.8517.971.040.020.010.01236.6117.940.830.0060.0114.2.3物理性能根据本次取样测试结果及2020年核实取样测试结果(表4-2),矿石块体密度为2.66g/cm3~2.81g/cm3,平均2.72g/cm3;吸水率为0.17%~1.8%,平均为0.61%;压碎值8.2%~14.4%,平均10.80%;天然状态下饱和抗压强度值为37.1Mpa~88.8Mpa,平均64.20Mpa;坚固性质量损失率0.1%~2.3%,平均0.47%。(1)坚固性坚固性是指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采用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 (%)表示。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分两种:一是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有腐蚀性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或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等要求的混凝土,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5%为Ⅰ类质量等级,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小于8%为Ⅱ类质量等级,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小于12%的为Ⅲ类质量等级。本矿区内实测石料5次循环后白云岩矿石质量损失为0.1%~2.3%,平均0.63%;石灰岩矿石质量损失为0.1%~0.6%,平均0.24%,质量等级属于Ⅰ类。(2)岩石抗压强度岩石抗压强度是表示碎石强度的指标之一。沉积岩抗压强度一般要求是≥30MPa。88.8Mpa,平均68.63Mpa;石灰岩矿石抗压强度(饱和)为37.1Mpa~65.7Mpa,平均54.7Mpa;均满足要求。(3)碎石压碎指标碎石压碎指标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是衡量石料力学性质、表示碎石强度的指标之一。工程中可采用压碎指标进行质量控制。碎石压碎指标Ⅲ类质量等级要求≤30%;Ⅱ类质量等级要求≤20%;Ⅰ类质量等级要求≤10%,本区实测白云岩矿石压碎指标为9.1%~12.6%,平均10.77%;石灰岩矿石压碎指标为8.2%~14.4%,平均10.85%;质量等级属Ⅰ类和Ⅱ类。(4)岩石吸水率岩石吸水率是单位体积岩石在大气压力下吸收水的质量与岩石干质量之比。它反映岩石中裂隙的发育程度。混凝土用骨料技术要求岩石吸水率<2%。本区实测白云岩矿石吸水率0.21%~1.8%,平均0.83%;石灰岩矿石吸水率0.17%~0.57%,平均0.29%;均符合混凝土用骨料的质量指标要求。综上,本区建筑用石料矿矿层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氯离子含量、岩石抗压强度(饱和)、吸水率均符合要求;坚固性及压碎指标均属Ⅰ、Ⅱ类质量等级。表4-2山金矿区矿石岩石物理分析结果表采样编号矿石名称块体密度(g/cm3)吸水压碎值(%)坚固性质量损失率(%)饱和抗压强度(MPa)备注ZK201-L12.700.170.165.7本次分析结果ZK201-L22.700.190.163.4ZK202-L12.700.200.060.5ZK202--L22.800.800.280.8ZK202--L383.72.661.600.288.82.721.800.372.9CKB-L11线-L12.690.360.31线-L21线-H366.21线-H471.91线-H571.21线-H668.42线-L12.700.210.358.72线-L22.810.570.446.23线-L12.680.300.650.9采样编号矿石名称块体密度(g/cm3)吸水压碎值(%)坚固性质量损失率(%)饱和抗压强度(MPa)备注3线-L259.33线-L360.83线-L469.9ZK201-Y18.7ZK201-Y210.3ZK202-Y111.8ZK202-Y210.2ZK202-Y39.99.812.6CKB-Y114.41线-Y110.51线-Y210.21线-Y311.21线-Y410.51线-Y510.3本次分析结果1线-Y611.82线-Y111.72线-Y28.23线-Y112.73线-Y210.53线-Y311.83线-Y410.22.700.6611.22.38月核2.730.419.10.864.82.720.6110.800.4764.204.2.4碱集料反应特征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和水中的碱(Na2O+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逐渐反应,其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损坏。一般的碳酸岩、石灰石和白云石是非活性的,只有泥质石灰质白云石,才发生碱-碳酸盐反应。根据JTG/T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常见含碱活性成分的岩石详见表4-3。表4-3常见含碱活性成分的岩石表岩类岩石活性成分火成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粗面岩、松脂岩、珍珠岩、黑翟岩、玄武岩中、酸性富含二氧化硅的火山玻璃、微晶隐晶质石英、磷石英、方石英沉积岩硅质岩微晶、隐晶质石英、玉髓、蛋白石、燧石、碧玉、玛瑙碳酸盐岩含10%~20%粘土质矿物的灰质白云岩(白云石和方解石含量几乎各占1/2)根据现场观察及镜下岩矿鉴定结果,山金矿区矿石自然类型为浅灰色灰岩、灰白色—浅灰色白云岩。灰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含量90%以上),其次为白云石(含量3%左右),少量泥质矿物;白云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石(含量95%以上),其次为方解石(含量3%左右),不属于含碱活性矿物。为了验证判别结果的准确性,本次勘查在矿山老采坑内采集白云岩粗集料碱活性分析样1件,送至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规定实验龄期(14天)混凝土膨胀率为0.023%,小于规范要求的0.10%。同时原老采坑生产碎石销售到混凝土公司产品产品质量好,未发生碱活性反应。综上,矿石碱活性符合规范要求。4.3矿石类型和品级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化学组分等特征,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浅灰色灰岩、灰白色—浅灰色白云岩矿石两种类型,矿石根据采样分析结果及普通建筑用砂石矿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一般要求,矿石品级为Ⅱ类碎石。4.4矿体(层)围岩与夹石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矿体赋存在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厚—巨厚层状灰岩、白云岩中,矿石质量基本稳定,矿体顶部为厚—巨厚层状块状隐晶灰岩,底部为厚层状细晶白云岩,顶、底板岩层均是矿层。矿体内局部见白色方解石微细脉和溶蚀孔洞,未见不可利用的夹层。4.6共(伴)生矿产矿区共(伴)生第四系覆盖层粘土矿,中间夹杂灰岩碎块,碎块大小不一,一般3~5cm,呈棱角—次棱角状。覆盖层普遍分布于矿区范围,尤其山坡脚、灰岩裂隙、溶槽、溶沟中厚度大。根据岩心钻探和浅钻在溶蚀凹槽、低洼等地段揭露土层情况,厚度1.9m~5.9m,平均4.02m,分布面积58322m2。根据地表取样分析结果,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见表4-4,K2O+Na2O含量1.82%,硅酸率为2.19,铝氧率为2.35,对照水泥用粘土质矿石(表4-5)及砖瓦用粘土矿(表4-6)化学成分一般要求,能满足水泥配料用二类粘土质原料及砖瓦用粘土矿要求。鉴于山金矿区周边:①最近的砖厂为娄星区蛇形山镇青岭环保砖厂,直线距离约14.5km,汽车运距约21km,该砖厂生产原料为煤矸石,且砖厂周边煤矸石资源丰富,无需外购粘土矿掺配生产。②最近的水泥厂为双峰海螺水泥厂,直线距离约14.1km,汽车运距约27km,该水泥厂有大木冲水泥用灰岩矿和龚家冲水泥配料用砂岩矿两个采矿权,采矿权范围内表层覆盖有大量符合水泥配料用的粘土矿,不需外购配料用粘土矿。因此,山金矿区表层覆盖的第四系虽满足水泥原料的配料及砖瓦用粘土矿要求,但周边无需求,且运距远,运输成本远高于覆盖层本身具有的工业价值,综上所述,本矿区剥离第四系覆盖层粘土主要用于矿山后期生态修复。拟设采矿权范围面积100300m2,后期环境恢复治理复垦覆土厚按0.6m计算,需覆土方量约6万m3;拟设采矿权范围外原采坑面积25300m2,后期环境恢复治理复垦覆土厚按0.6m计算,需填土方量约1.5万m3;现采坑160m平台呈负地形,面积为22400m2,回填至拟设采矿权最低标高168m回填土方量需18万m3。矿山后期环境恢复治理回填、覆土需要土方量约26万m3。表4-4第四系覆盖层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表送样号分析结果(%)硅酸率(SM)铝氧率(AM)CaOMgOSiO2Al2O3Cl-SO3Fe2O3K2ONa2O烧失量表4-5水泥用粘土质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类别化学成分硅酸率(SM)铝氧率(AM)MgOK2O+Na2OSO33~41.5~3.0≤3%≤1%二类2~3注:SM=w(SiO2)/w(Al2O3+Fe2O3),AM=w(AI2O3)/w(Fe2O3)表4-6砖瓦用粘土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化学成分(%)SiO2Al2O3Fe2O3CaOMgOSO3K2O+Na2O53~7010~203~101~54.7岩溶发育情况根据本次调查情况,地表基岩出露地段岩溶洼地、落水洞、漏斗、溶沟、溶槽、石牙较发育,(照片4-2),呈不规则状,均填充第四系粘土及基岩碎块(照片4-3),地表偶见小规模岩溶塌陷现象。根据调查情况,地表发现有规模的溶蚀漏斗有5个,最大的单个溶蚀漏斗(W1)发育面积达3500m2,其它漏斗面积一般在5~20m2,溶蚀漏斗(W1)整体呈近圆形,直径65m左右,垂直深度>10m,漏斗内生长多棵梧桐树,高度20m左右(照片4-4、4-5)。根据调查统计,拟设采矿权范围内未剥离开采面积约87750m2,落水洞出露面积共计3770m,则地表面岩溶率为3613/87750≈4.11%。据1:20万涟源幅水文地质报告资料,拟设采矿权范围赋矿地层壶天群溶洞、地下河强烈发育,平均面岩溶率9.37%。本次在该层位共施工2个钻孔,仅ZK202孔见0.6m的溶洞,溶洞中主要填充土黄色泥沙、粘土,ZK201无溶洞发育,平均线岩溶率为0.60%。根据老采坑北西壁综合编录情况,该采坑壁溶洞平面面积约314.27m2,基岩面积6352.99m2,岩溶发育率为314.27/6352.99=4.94%。综合考虑,矿区岩溶发育率按地面线岩溶率、钻孔线岩溶率、采坑面岩溶率、地层平均岩溶率平均值计算,即矿区岩溶率=(4.11%+0.60%+4.94%)/3≈3.22%。照片4-2地表发育的溶蚀沟槽照片4-4第四系中发育的漏斗照片4-3溶蚀洞中充填第四系照片4-5地表发育的大型W1漏斗第5章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本矿区未进行专门的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测试,仅对不同矿石类型进行了吸水率、压碎值、坚固性质量损失率及饱和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对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的山金采石场进行了调查,山金采石场采坑内地质情况、矿石类型与拟设采矿权范围内其它地段相同,矿体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相当。调查结果表明,山金采石场开采矿种为灰岩,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矿石类型同属浅灰色~灰白色块状灰岩、白云岩矿石,矿石类型一致,具备类比条件。其质量基本符合普通建筑石料的相关要求。因此,认为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矿石属易利用矿石,矿石加工过程简单,加工技术性能良好。山金采石场内矿石致密、性脆,易爆破、机械破碎性能好,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和本区地形地貌特征,矿山开采适宜露天开采,经过对第四系覆盖层进行剥离后可见新鲜的灰岩矿石。矿石经爆破后通过装载机、卡车等运输到料仓,然后大块石灰岩原石由振动给料机均匀喂送到颚式破碎机,经破碎机3级破碎,2级筛分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碎石销售,产品为碎石、机制砂,用作普通建筑石料、公路路面材料等,可广泛用于地方城镇基础建设与道路填筑,开采及加工大致流程为:剥离矿体覆盖层-潜孔钻打孔-中深孔爆破-机械装车-运至加工场地-破碎-筛分-不同粒级的碎石产品。矿石加工的主要设备有颚式破碎机、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振捣机、吊车等。建筑石料用砂岩碎石加工工艺流程详见图5-1。图5-1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加工流程图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6.1水文地质拟设采矿权范围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大气降水的汇水面积不大;矿床的自然排泄条件较好。拟设采矿权范围内没有大的地表水体,拟设采矿权南西边约410m处为山茂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水位标高约148.72m,能正常蓄水,无漏水现象,主要用于下游农田灌溉,一般对今后矿山开采影响小。6.1.2.1岩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拟设采矿权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各岩层的含水性从新到老分叙如下:1、第四系(Q)分布于斜坡、凹槽及地势低洼地段,主要为残、坡积物,由粘土、亚粘土组成,浮土厚1.9m~5.9m,平均厚度4.02m,主要为松散堆积层空隙潜水,水量贫乏,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在山前低洼地带以渗流方式排泄。2、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该层为矿区赋矿层位,矿山未来开采对象,为矿区主要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厚层巨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根据本次调查情况,地表溶沟、溶槽、溶蚀漏斗较发育,采坑内溶蚀裂隙较发育,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集中径流,大流量排泄。据区域资料,壶天群溶洞地下河强烈发育,面岩溶率9.37%,地下河流量平均138.354L/s。本次在矿区针对该层位共施工2个钻孔,仅ZK202孔见0.6m的溶洞,溶洞中主要填充土黄色泥沙、粘土,ZK201无溶洞发育,钻孔平均线岩溶率0.3%。地表溶蚀沟槽、岩溶漏斗发育,岩溶总体中等发育。施工钻孔ZK201终孔稳定水位标高为155.27m,ZK202终孔稳定水位156.91m,拟设采矿权范围东南侧350m有一处下降泉S1(照片6-1),泉口g化度0.31g/L,PH值7.30。拟设采矿权范围水位标高低于最低准采标高+168m,总体反映出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并以裂隙水、泉水的形式,总体排泄于北东侧溪沟之中。照片6-1拟设采矿权范围外东南侧350m处下降泉S16.1.2.2断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拟设采矿权范围内断层不发育,拟设采矿权范围外围断层未见地下水露头。6.1.2.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拟设采矿权范围所处涟源市域年均降水量1409.6mm,为地下水补给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含水层溶蚀裂隙、漏斗、落水洞较发育,大气降水以集中灌入式直接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径流方向整体由南西向北东集中排泄于拟设采矿权范围北东侧溪沟中。6.1.3矿山充水因素矿床为露天开采,拟设采矿权范围最低开采标高168m,地表水体对矿床开采没有影响。采场汇水量主要为大气降水。拟设采矿权范围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采场内的汇水均可自然排泄,故可用下列公式计算采场最终汇水量:式中:Q—采场最终汇水量(m3/d);F—未来采场汇水面积(m2),从地形地质图上根据分水岭、沟圈定,量取面积为152477m2;A—日最大降水量(m),为0.1715m;计算结果,拟设采矿权范围未来开采至拟设最低开采标高168m时,最大汇水量为26149m3/d,采场汇水可由西向东自然排泄。本次所估算的汇水量可视为拟设采矿权范围最大汇水量之上限,仅供设计部门予以参考。综合上述,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未来矿山为露天开采,拟设最低开采标高(+168m)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150m)以上,未来采场内的汇水均可自然排泄,开采结束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不大。因此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6.2工程地质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第四系覆盖层平均厚4.02m,未来开采前需剥离。区内地层按岩体性质、结构特征及力学强度可划分为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和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灰白色~浅灰色厚层~巨厚层状灰岩及块状白云岩。岩性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属硬质岩类,自然条件下矿石整体基本稳定。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地表松散积土层及残坡积亚粘土,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弱,力学强度低,稳定性相对较差,未来开采前统一剥离,作为复垦、回填及制砖瓦用,采场边坡顶部为土体,须控制其坡度,保证边坡稳定。边坡稳定性:拟设采矿权今后开采的陡边坡坡面主要位于拟设采矿权西北侧,最大边坡高约92m,其未来开采边坡面倾向与岩层倾向整体相反,故未来形成的边坡基本上属反向人工边坡,边坡稳定性良好。其余边坡高度相对较低,且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大致直交,与岩层倾向基本平行,斜切岩层层面,边坡稳定性良好。综合认为,拟设采矿权范围内边坡属稳定型。未来矿山为自上而下台阶式露天开采,经爆破开挖后岩体完整性、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在边坡上易形成危岩体,开采中要注意加强防范并留置采用合理开采边坡角。拟设采矿权范围外北西侧最近距离约80m和120m有两座通讯信号铁塔(照片6-2),暂无拆迁计划,地层倾向虽与边坡方向相反,边坡稳定性好,但由于发育岩溶和节理裂隙,在后期开采过程中需对边坡进行监测,防止因采矿造成铁塔损坏。因此,综合评估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照片6-2拟设采矿权范围外北西侧通讯铁塔6.3环境地质工作区及其附近没有地震活动历史记载,当地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地壳稳定性处于较稳定-稳定区。区内植被发育,岩石工程性质稳定,岩石抗物理风化作用能力强,稳定性好,局部虽地势较陡,现状条件下未发生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矿山未来开采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形成裸露地表,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占用土地资源,破坏土石环境,但因本区范围内第四系多被剥离用于后期复垦用,采场内的裸露边坡多为岩质边坡,因此水土流失较轻。因此未来开采对水土流失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轻。矿山未来开采活动会产生局部积水,积水来源为雨水,不含有毒物质,对土石环境污染较轻;堆土(石)为矿山开采的灰岩碎石等,不含有毒物质,因此淋滤水无毒无害,未来矿业活动对土石环境污染影响较轻。矿体赋存标高较高,矿山未来开采不会引起区域地下水位降低,对地下水影响较轻。拟设采矿权范围300m爆破安全距离内东侧有民房分布,故对人居环境影响较重。在矿山今后开采过程中,受爆破作用影响,在坡顶2~10m范围内形成平行边坡走向的拉张裂缝,可能发生崩塌或沿破裂面发生滑移。因此露天采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对矿山职工、机械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矿山形成泥(废)石流灾害条件不足,现状评估为泥(废)石流灾害危害较轻。综上所述:矿区所在区域稳定性较好;矿山未来开采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较轻、对水资源及水环境影响较轻、对人居环境影响较重,矿业活动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因此,综合评估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6.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评价综上所述,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矿山未来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第7章地质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7.1勘查类型的确定0341-2020)有关规定。对照“表B.1建筑用石料矿床勘查类型”,本矿床的矿体延伸规模为小型,矿体形态呈层状,产状及厚度较稳定,无软弱夹层,构造影响较小,矿床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勘查类型确定为第Ⅰ勘查类型。对照“表B.2建筑用石料参考勘查工程间距”,本原岩型矿床的参考勘查间距为300m~400m。7.2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拟设采矿权范围为沉积岩区,地层简单,矿层稳定,矿层大部分裸露地表,拟设采矿权范围地质条件单一,根据拟设采矿权范围的地质构造特征、含矿围岩的性质、矿层赋存部位以及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类型,结合矿体露头线、采坑揭露,采用1:2000地形测量、1:2000地质测量、1:5000水工环调查、钻探(含浅钻)、采坑编录及采样测试等方法和手段,探求控制资源量。勘查结果表明,本次工作勘查方法、手段选用得当,能满足本次勘查工作需要。7.3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评述湖南省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证书级别:甲级;证书编号:甲测资字4300031)对山金勘查区进行测量工作。测量小组于2021年3月29日进场作业,2021年4月5日完成外业测绘任务。按照目前最新测量技术规范,对矿山进行全野外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图式符号表示按照《1:500、1:1000、1:2000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规定要求。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按3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1°,第37带;基本等高距为2.0m;成图比例尺1:2000。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测量和数据采集成图。采用大疆精灵4pro旋翼型无人机系统,主要包括旋翼型无人机飞行平台、地面监控站、倾斜相机和遥控设备。该勘查区外业航飞数据采集一共飞行了1架次,相对航高设计为160m,航向重叠度为80%,旁向重叠度为80%,相机一共拍摄了769张照片。野外共布设了6个像控点,用RTK测量了各点2000国家大地坐标和高程值。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执行的规范为《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16),使用的仪器为中海达华星V8双频GPS图根控制点平面中误差为±0.016m,小于《规范》要求±0.03m,图根控制点高程中误差±0.022m,小于《规范》要求±0.05m,因此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满足《规范》的要求。在现有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形图基础上,开展1:2000地形图测量,主要工作方法有野外碎步测量和室内数据处理。野外碎部点采集用仪器为中海达V8双频GPS接收机进行测量,其性能稳定,读数精度高,利用湖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公共服务平台(NHCORS)施测,工程测量点位最大平面中误差为3.9cm(小于±5cm),高程最大中误差为4.8cm(小于±10cm),其精度能满足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测量成果图所采用的成图软件为基于AutoCAD平台的南方CASS9.1,提交1:2000数字化地形图。本次测量地形面积1.33km2,达到以下要求:(1)地形图成图比例尺为1:2000,图幅按任意幅进行分幅。(2)高程标注至0.01m。(3)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4)根据实地测量的点位,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017规范要求连接地形点和地物点。(5)绘图完成后,对成果图进行质量检查。工程点测量主要是对所施工的机械岩心钻孔及浅钻位置进行测量,本次共测量26个工程点。工程点测量采用GPS技术,仪器为中海达HD8200G型静态单频接收机及日本拓普康全站仪。测量数据运用中海达H2003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测量时要求:1、选用国家3等以上的大地控制坐标和水准点为已知点。平面采用2000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15°截止角高度的空间不应有障碍物。采集时间间隔30秒,采集时间视测点间距控制在45~100分钟。测量分隔为E级。常量分级10mm,比例误差<10-6,相邻点距离1~10km,相邻点平均距离2~5km,具体要求按《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4341—2001)、《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16)、《工程测量规范》(GB/T50026—2020)执行。综上所述,本次勘查测量工作均按照现行规范进行作业,方法正确,资料齐全,记录2级检查,计算由2人对算完成,成果可靠,可满足本次勘查区勘查工作的需要。7.3.2地质填图本次工作对整个勘查评价区开展了1:2000地质测量,精度为正测,地形底图采用本次实测提交的1:2000地形图,完成填图面积为0.8km2,填图采用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点距一般为20~80m,以现场填绘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夹层、围岩、覆盖层厚度,地质观察点用GPS定点、地形地貌连线,矿(化)体露头均以地质罗盘及皮尺联测二次以上,定位较准确,主要地质界线特别是矿体界线均在野外实地追索勾绘,存疑地段均经实地再次核实后对图件进行修测。全区共测定地质点124个,平均155个点/km2,地质点的密度和质量均满足工作要求。所有填图点均为岩性点,观测点数量和密度符合规范要求,野外填图中形成的文字、图、实物等资料均当天完成整理,填图记录本填写内容较齐全,对于岩性点、界线点及地貌描述较详细,均经过了项目组检查,质量合格。 (GB/T3344-2016)执行,填图质量基本满足本次地质工作要求。7.3.3探矿工程本次工作共施工2个钻孔,钻孔设计为直孔,完成工作量195.99m。钻探施工由具有甲级钻探资质的湖南省地勘局418队完成,钻孔施工均采用金刚石钻进绳索取心工艺,机械性能良好,技术措施到位,钻进稳定。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75mm,岩心直径约50mm。钻孔质量按原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岩矿心钻探规程》中规定的六项指标要求执行,经钻孔质量验收,2个钻孔都评级为优(详见表7-1)。表7-1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序号工程编号矿心采取率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简易水文观测原始记录封孔综合评定1ZK201优优优优优优优2ZK202优优优优优优优1、岩矿心采取率钻孔所取岩心经清洗后,长度大于10cm的均用红油漆编号,依次序放入塑料岩心箱内,各钻孔岩心牌齐全,数据清楚。勘查区岩矿心全部按岩矿心箱编号次序整齐堆放在钻孔旁,待野ZK岩矿心采取率93%、ZK202岩矿心采取率92%,终孔孔径75mm(照片7-1)。2、钻孔弯曲度钻孔弯曲度采用小口径罗盘测斜仪进行测量,按设计每隔50m测斜一次。实测结果表明,ZK201在孔深50m处方位角为127.3°,天顶角为1°;孔深100m处方位角127.8°,天顶角ZKm5°,天顶角为0.5°;孔深100m处方位角113.0°,天顶角1.0°。天顶角和方位角偏移角度都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符合质量要求。3、孔深校正+0.01m,ZK202误差-0.04m,误差均在±1‰以内,无需进行孔深校正,孔深误差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符合质量要求。4、封孔和树立孔口标志勘查区矿床为露天开采,均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封孔。在孔口立有水泥墩标志,用铁钉标示孔口位置,并标明孔号、孔深、施工单位及施工日期等,质量符合要求。5、简易水文观测钻孔简易水文观测由机台按钻孔设计书要求执行,每班下钻前和起钻后各观测一次,两次观测时间间隔大于10分钟,记录员详细记录了本班所测钻孔中的水位。终孔水位于停钻3~5小时后观测,钻孔的水位观测数据可靠,符合要求。6、原始记录钻机当班记录员填写好岩心牌和岩心编号,做好钻探班报表,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做到资料齐全,准确、及时、整洁。一律用钢笔填写。岩矿心用红油漆逐块编写好。本次钻探原始班报表、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钻孔柱状图等技术文件记录真实齐全、准确规范,终孔后已整理成册,归档保存。7.3.3.2浅钻为控制第四系浮土厚度,共施工24个浅钻。浅钻施工采用湖南状元公司(集团)生产的ZY-15便携式取样钻机(照片7-2),开孔及终孔孔径都为32mm,所有取样钻均打穿地表覆盖层进入基岩后,在基岩内钻进10cm左右后停止钻进并取出基岩岩心(照片7-3),并按相关规范规定填写班报表。照片7-2浅钻施工设备照片7-3浅钻取出的岩心7.3.4水工环地质测量为查明该勘查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相应开展了水文地质工作、工程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上述各项工作的要求遵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执行。矿床最低开采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上,矿床充水因素明确,矿床开采水文地质边界清楚,故将勘查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鉴于工作周期短的特点,结合矿床开采条件的特征,在本次勘查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段: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等。以上各项工作要求按照有关规范、规程执行。通过以上的工作基本查明了该勘查区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充水的因素为大气降水;基本查明了该勘查区矿体具细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物理力学强度高、边坡稳定性好,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通过对区域资料的收集及勘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