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汞丹山矿区绢云母石英片岩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6.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2.1本项目废水排放情况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湿电除尘器冲洗废水和脱硫废水。脱硫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脱硫废水量及处置方式与现有工程一致,不发生变化。湿电除尘器冲洗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为2900m³/a,废水通过连接管道排入脱硫吸收塔,作为补充用水。本项目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6.2.2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的等级判定等级,见表6.2-1,确定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B。表6.2-1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评价等级判定依据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Q/(m3/d);水污染物当量数W/(无量纲)一级直接排放Q≥20000或W≥600000二级直接排放其他三级A直接排放Q<200且W<6000三级B间接排放--6.2.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湿电除尘器冲洗废水和脱硫废水。脱硫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脱硫废水量及处置方式与现有工程一致,不发生变化。湿电除尘器冲洗废水产生量为2900m³/a,废水通过连接管道排入脱硫吸收塔,作为补充用水。本项目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6.2.4污染物排放量本项目无废水排入外环境,不需要进行污染源排放量核算。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表6.2-2。表6.2-2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R;水文要素影响型£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R影响途径R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影响因子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R水温□;径流□;水域面积□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一级□;二级□;三级A□;三级BR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R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开发量40%以上□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补充监测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个现状评价评价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评价因子盐度、pH、DO、COD、悬浮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铜、铅、锌、镉、总铬、总汞、砷、挥发酚、氰化物评价标准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R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评价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R;秋季□;冬季□评价结论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R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达标区□不达标区£影响预测预测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预测因子()预测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设计水文条件□预测情景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预测方法数值解□:解析解□;其他□导则推荐模式□:其他□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水环境影响评价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R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R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替代源排放情况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鱼类繁殖期()m3/s;其他()m3/s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m防治措施环保措施污水处理设施R;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削减□;其他□监测计划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式手动□;自动£;无监测R手动£;自动£;无监测R监测点位()污水池排水口监测因子()污染物排放清单□评价结论可以接受R;不可以接受□6.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1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等级划分的原则(1)建设项目分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为“142、热力生产和供应工程-燃煤锅炉总容量65t/h(不含)以上”,拟建项目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属于Ⅳ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拟建项目属于Ⅳ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Ⅳ类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影响分析。6.3.2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条件莱阳市位于山东半岛腹地,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Ⅱ级构造单元,其正处于胶北隆起和胶莱坳陷二个Ⅲ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分,并纵跨二个Ⅲ级构造单元,北部为胶北隆起之南边缘,南部系胶莱坳陷的东北部位,总体构成近东西向构造斜接复合的较复杂的构造格局,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构造组合相互制约、叠加、改造、复合构成了境内目前的构造格架。(1)褶皱构造褶皱构造虽在太古代、元古代及中生代等构造层中均能见及,然其发育程度、分布广度、褶皱样式却迥然有别,其主要广泛发育于太古代变质杂岩和元古代地层中。①太古代变质岩系褶皱构造变形太古代变质岩系泛指北部的栖霞超单元TTG片麻岩系和其呈包体赋存其内的唐家庄岩群、胶东岩群及马连庄超单元的侵入体。褶皱变形难以恢复。②元古代变质岩系褶皱构造变形古元古代变质地层集中展布于旌旗山和荆山一带,二者被中生界盖层隔开而不相连。(2)韧性变形(剪切)带韧性变形作用所形成的变形带主要发育于北部太古代TTG系列的花岗质片麻岩和古元古界变质地层中,后期迭加其上呈条带展布的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所见极少。①新太古代阜平-五台期高角闪岩相韧性变形带(构造片麻岩带)该期韧性变形带的主要对象是栖霞超单元,其变形结果使原来块状构造的花岗质岩石被改造成为应变程度不同的具条纹、条带状构造的片麻岩。②古元古代吕梁期角闪岩相韧性剪切带出露于旌旗山一带的古元古界荆山群禄格庄组安吉村片岩段中。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高铝片岩与下伏太古代变质岩系的界面上—即原来的不整合界面。③中元古代四堡期低角闪岩相韧性变形带该期韧性变形的主要对象是分布于境北的莱州超单元西水夼单元和双顶超单元的燕子夼单元等深成块状侵入岩,在东西向压应力的收缩变形机制下,使块状岩石被改造成为片麻岩,使暗色矿物定向排列,但条带、条纹均不发育,片麻状构造发育亦不均匀,属简单的剪切(压扁)机制下的浅层次的韧性变形,为低角闪岩相变质条件。(3)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中生代以来极为发育的表层次变形构造,各种不同方位的断裂纵横交错,系境内最醒目的构造形迹,其规模大小不一,力学性质有压扭性、张性和张扭性,但以压扭性为主;按方位有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均有,其中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北西向。它们均发育有不同程度的构造破碎带和强弱不等的蚀变现象,并具多期活动特点。其切割了古老的基底变质岩系,控制和切割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和侵入岩。燕山期以来的侵入岩、火山活动及地貌形态无不受其制约。断裂形成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最强烈,其与褶皱构造共同组成了境内的构造布局。区域地质图见图2.2-1。水文地质依据所出露地层岩性、含水层孔隙性质,水力特征,埋藏分布和赋存条件等,可将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和其它基岩裂隙水等四种类型。各类型水均有其各自分布范围,因孔隙性质、发育程度和所处地貌单元及构造部位的不同,致使地下水埋藏条件、富水性质、动态变化、水化学成分等等均有区别,具各自的特征表现。(1)松散岩类孔隙水=1\*GB3①丘陵山麓、沟谷边缘残坡积-洪坡积层孔隙潜水主要指第四纪山前组和部分临沂组的丘陵坡麓、沟谷和盆地边缘的分布地段,主要为粘土质砂、粉砂夹少量碎石,厚度3-11m,平均厚度约9m,水位埋深1.5-3.5m,平均埋深约2.5m,属潜水性质,单井出水量<100m3/d,一般为2-15m3/d,富水性弱;一般在潜酸性火山岩附近最弱,单井涌水量2-3m3/d,中生界碎屑岩的残坡积厚,粒细,径流分散亦弱,单井出水量3-4m3/d;太古代基底变质杂岩风化颗粒粗,堆积物厚,地形坡度大,径流集中,富水性增加,单井出水量8-15m3/d,近河溪、水库、池塘附近者,与地表水具水力联系,富水性增加较大,单井出水量可达100m3/d。=2\*GB3②山间河谷平原,冲洪积层孔隙水,微承压水分布于五龙河上游各支流河谷及阶地内的第四纪临沂组、沂河组的河床、河漫滩冲洪积堆积的砂、砾石二元结构堆积。地下水属潜水和微承压水,水质一般为HCO3--Ca2+·Mg2+及HCO3--Ca2+型水,矿化度140-905mg/L。(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该类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店、团旺及羊郡、冯格庄等地,其含水层岩性为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王氏群的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砂页岩。属起伏平缓丘陵准平原,岩层单斜缓倾,孔隙裂隙发育,连续均匀,以70m以上发育,地下水受静水压力,属浅埋藏层间水。水位埋藏较小,受断层或岩脉阻隔,在山拗沟底形成泉水,富水性弱,井泉流量一般4.67-18.84m3/d。当岩性成分及地形构造等条件有利时单井出水量达100-500m3/d,在叶家庄一带在揭穿王氏群辛格庄组泥灰岩夹层的涌水量达1253m3/d。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2+水,矿化度142-628mg/L。(3)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该类型裂隙水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禄格庄组光山大理岩段和野头组定国寺大理岩段及其他各段的大理岩夹层或透境体中,分布于禄格庄、徐格庄以南和团旺以北的范围内,此处在崖东夼东南亦见之。岩溶发育深一般70-80m,其富水性与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其规律及含水特征如下:大理岩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非溶性片岩、变粒岩、透辉透闪岩之间,产状较陡,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故构造裂隙发育,地表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成各种如溶沟、溶槽、溶洞及溶蚀裂隙等各种岩溶形态。各种形态的岩溶既是地表水、地下水与可溶岩直接作用结果,也是岩溶水赋存运动的基本条件,其规律主要有:=1\*GB3①岩溶裂隙主要发育在质纯、粒粗、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的大理岩地段,岩溶发育。=2\*GB3②由于大理岩常呈产状较陡的层状,地下径流短而浅,一般岩溶裂隙发育在近地表,其发育带在20-60m之间,一般不大于80m。=3\*GB3③岩溶裂隙发育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断裂带附近构造裂隙、节理发育,易于岩溶裂隙水的储存与运动,是岩溶裂隙水的有利场所。=4\*GB3④岩溶裂隙常发育在大理岩与其他岩性的接触带附近,富水带常分布于大理岩与片岩、斜长角闪岩、透辉透闪岩和岩脉穿插的接触带附近。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岩溶发育带中,以断裂构造作用为主发育的岩溶富水带,常沿构造破碎带形成带状含水层,富水性较强,但不均一,发育深度较大,一般在80-l00m内,能形成良好的储水构造。如金岗口断裂南侧禄格庄南西,单井涌水量1704m3/d,以风化作用为主的岩溶富水带常在近地表处分布,含水带发育不深,一般50m内,随深度增加,溶蚀裂隙减弱,含水量减小。岩溶裂隙富水性还取决于补给量,低山丘陵地段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一般<500m3/d,随地势变化,汇水面积越大,富水性愈佳,尤其在断裂构造附近单井出水量>1000m3/d。水位埋深随地形变化。丘陵山区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大,低凹地段变化小,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基本一致。水化学类型HCO3-—Ca2+·Mg2+型水,矿化度132-176mg/L。(4)基岩裂隙水=1\*GB3①层状岩类裂隙水:分布于谭格庄、西留、榆科顶、旌旗山、磊山及中偏南部的一些地区。含水层岩性为太古代栖霞超单元片麻岩系,古元古代荆山群禄格庄组安吉村片岩段的各类片岩,野头组祥山变粒岩段和陡崖组的石墨岩系和片岩岩系等变质岩系。其片理、片麻理发育,裂隙密集成网状,风化剥蚀较强,多呈土状、砂状、碎块层状,风化带厚30-50m,地下水赋存较均匀,有随地形变化而连续分布的地下水面,水位埋藏一般4-10m,年变幅0.5-4m,因裂隙细小而富水性弱,井泉出水量一般<50m3/d,若为地势低洼,汇水面积大,或处于断裂构造附近,单井出水量可达>100m3/d,水质良好,水质类型为HCO3型水,矿化度<500mg/L。=2\*GB3②块状岩类裂隙水:分布面积小而零散,主要为北部古元古代燕子夼单元二长花岗岩,东北部老寨山一带的潜霏细岩,沐浴店东南潜玄武岩、潜闪长玢岩,万第一带的潜安山岩及辛庄中生代石英二长岩和凤凰山、大山一带的伟晶不等粒花岗岩,还有其它小规模潜闪长玢岩等分布地段。其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强,裂隙不甚发育,风化带发育深度小,低山丘陵仅有2-3m,地形低缓的垅岗、沟谷、构造破碎带地段,亦仅10m左右,其地形坡度陡,降水迅速流泄,致使地下水补给贫泛,因此该类裂隙水富水性弱,井泉涌水量一般<10m3/d,当处于谷底、岩脉旁及断裂构造发育地段,可达100m3/d。矿化度低,<500mg/L。=3\*GB3③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含水层岩性为早白垩世青山群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及其同成分火山碎屑岩。分布于白腾口、河洛、纪格庄、万第、姜家夼、教格庄、躬家庄等一带。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等分布区处于准平原地形,岩石仅浅部风化较强,地下水位埋藏浅,一般2m左右,在断裂或脉岩、潜火山岩附近裂隙发育,多见泉水于低洼处溢出,富水性弱,泉流量<10m3/d,玄武岩裂隙发育于不同结构、构造的接触面及与其它地质体接触带,地下水有的具承压性,水位埋深0.3-1.5m,富水性弱,一般<100m3/d,在孔洞裂隙发育的局部地段,单井出水量可达200-300m3/d。水质尚好,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型水,个别地段如万第南富水河东岸一带,氟化物和硬度超标。厂区水文地质条件1、厂区地层结构根据《莱阳市污泥干燥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本项目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剥蚀残丘,厂区地层结构如下:(1)杂填土层Q4ml杂色、松散、潮湿、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充填砂类土,回填时间10年以上。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60~2.70m,平均1.81m;层底标高:41.91~45.11m,平均43.66m;层底埋深:0.60~2.70m,平均1.81m。(2)泥岩K2W2棕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其次为石英长石等,岩芯呈碎块状,极少短柱状。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A.0.3注:“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故对该层未进行风化程度划分。岩体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未穿透。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在钻孔深度范围内发现未发现地下水出露。根据搜集资周边水文地质资料,该区域含水层为杂填土,属于上层滞水,其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水位标高变化幅度在0.50~1.50m,勘察期间属于枯水期。图6.3-1场区地层剖面图图6.3-2项目区钻孔柱状图6.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情形主要为:①工业废水收集管网损坏,废水无法妥善收集,污染地下水;以及浆液池、事故水管网防渗措施不到位,导致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②尿素储罐、酸碱罐区若是存在滴跑冒漏现象,将会对厂址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③危废暂存场所、废水处理设施等防渗措施不到位,导致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降雨或废水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引起的。项目污水管网、储罐区、危废暂存间等采取严格防渗措施,厂区道路经过硬化处理后,可能产生渗漏的环节均得到有效控制,厂区内跑、冒、滴、漏现象可以得到避免,最大程度的减少拟建项目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项目建设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6.3.4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工程生产运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措施与方法;必须采取必要监测制度,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就应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率和数量。拟建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源头控制措施各类固废妥善收集、处理,不得随意堆放、丢弃,避免因固废渗滤液产生的地下污染现象;定期检修污水管网,将污染物“跑、冒、滴、漏”现象降到最低限度。优化排水系统设计,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填埋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2、污染防治分区根据本项目的生产特点和厂区平面布置情况,将厂区建设内容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非污染防治区。防渗要求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及其修改单进行。项目厂区构筑物主要分类和要求如下:①重点防渗区重点防渗区为物料泄漏较集中、浓度大或不容易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区、危险废物暂存间、事故水池等。重点防渗区防渗层防渗性能不低于粘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10-7cm/s的防渗性能。②一般防渗区一般污染防治区是指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主要包括煤场、输煤站、锅炉房、脱硝间、酸碱库、脱硫装置区、汽机房、材料库检修间等,该区域防渗性能不应低于1.5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③非污染防治区非污染防治区主要包括办公生活区、厂区运输道路等,该区域由于基本没有污染,按常规工程进行设计和建设。具体防渗措施见下表。表6.3-1本项目建设场地防渗分区划分序号分区类别污染防治区域及部位防渗技术要求1重点防渗区污水处理区、危险废物暂存间、事故水池等等效黏土防渗层6m厚,渗透系数≤1.0×10-7cm/s的粘土层防渗性能或参照GB18598执行2一般防渗区煤场、输煤站、锅炉房、脱硝间、酸碱库、脱硫装置区、汽机房、材料库检修间等等效黏土防渗层1.5m厚,渗透系数≤1.0×10-7cm/s的粘土层防渗性能或参照GB16889执行3非污染防治区办公生活区、厂区运输道路等辅助设施一般地面硬化现有工程已建成投运多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现有工程各区域已采取的防渗措施如下:表6.3-2现有工程已采取的防渗防腐措施建设单元防渗处理方法防渗等级是否满足防渗要求重点防渗区600厚C20防渗混凝土,1:2水泥砂浆抹面20厚,池顶板底部、水池内壁、底板及池中各构件先用防腐结构胶刮低胶一层,厚度0.1-0.15mm,再用防腐结构胶贴玻纤布一层,厚度约0.6mm,最后用防腐结构胶涂层,厚度0.15-0.18mmP8是一般防渗区(1)180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平。(2)素水泥浆一道。(3)60厚C20细石混凝土垫层。(4)300厚3:7灰土夯实或150厚小毛石灌M5水泥砂浆素土夯实,压实系数大于等于0.9。P6是项目投产后,加强现场巡查,特别是在卫生清理、下雨地面水量较大时,重点检查有无渗漏情况(如地面有气泡现象)。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到泄漏点制定整改措施,尽快修补,确保防渗层的完整性。6.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4.1噪声源拟建项目主要新增噪声设备为各类风机、泵类等。针对各类主要噪声源的特点,采取隔声、消音、减振等治理措施;对设备产生的机械声环境,在采用提高安装精度,减小声源环境的同时,主要对厂房等建筑物的隔声、距离衰减等途径进行控制。本工程主要噪声源设备及声环境级见表6.4-1。表6.4-1拟建项目主要新增噪声源及声压级声环境源名称数量/台声压级dB(A)排放规律治理措施治理后声压级dB(A)湿电密封风机885~100连续隔声、基座减振、消声65~75浆液循环泵285~95连续隔声、基座减振70~75氧化风机485~100连续隔声、基座减振、消声65~75工艺水泵185~95连续隔声、基座减振70~75湿电冲洗水泵285~95连续隔声、基座减振70~75尿素循环泵285~95连续隔声、基座减振70~756.4.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拟建项目噪声以机械噪声及空气动力噪声为主,主要噪声源为各类电机泵类等,声压级一般大于85dB(A)。拟建项目对噪声主要采取控制噪声源与隔断噪声传播途径相结合的办法,以控制噪声对厂界外声环境的影响。现将拟建工程采用的治理措施叙述如下:(1)从治理噪声源入手,设备噪声值不超过设计标准值,选用超低噪声、运行振动小的设备,并在一些必要的设备上(如风机)加装消音器。(2)风机和各种泵在基础上采取隔声、减振、隔振措施,风机进出管路采用柔性连接,以改善气体输送时流场状况,以减少空气动力噪声。6.4.3声环境影响评价拟建工程已建成投产,根据企业2022年一季度例行监测数据(4台锅炉全部运行状态下),厂界噪声例行监测结果见表6.4-2。表6.4-22022年一季度厂界噪声例行监测结果检测点位2022.2.22昼间夜间东厂界5444南厂界5443西厂界5343北厂界5443执行标准6050根据已批复的在建工程环评文件,预测在建工程厂界贡献值叠加现状值后,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4-3。表6.4-3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预测点时段贡献值现状值预测值标准值超标值东厂界昼间35.95454.160-6.9南厂界38.15454.1-6.9西厂界19.15353-7北厂界21.95454-6东厂界夜间35.94444.750-5.3南厂界38.14343.8-6.2西厂界19.14343-7北厂界21.94343-7根据预测结果,叠加在建工程噪声源后,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因此,拟建工程运行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表6.4-4。表6.4-4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范围200m√大于200m□小于200m□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最大A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外标准□现状评价环境功能区0类区□1类区□2类区√3类区□4a类区□4b类区□评价年度初期□近期□中期□远期□现状调查方法现场实测法√现场实测加模型计算法□收集资料□现状评价达标百分比100%噪声源调查噪声源调查方法现场实测□已有资料√研究成果□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导则推荐模型□其他□实测数据预测范围200m□大于200m□小于200m√预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最大A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厂界噪声贡献值达标√不达标□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值达标□不达标□环境监测计划排放监测厂界监测√固定位置监测□自动监测□手动监测□无监测□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监测监测因子:(Ld、Ln)监测点位数(4)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行√不可行□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6.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6.5.1固体废物的产生与处置本项目固废具体产生及处置情况表见表6.5-1。表6.5-1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汇总废物名称废物类别废物代码产生量(t/年)产生工序形态主要成分危险特性防治措施脱硝废催化剂HW50772-007-50108t/3aSCR脱硝固态钒、钛毒性危废库暂存,委托处置废矿物油HW08900-218-080.5空压机固态废油毒性、易燃性废滤袋/3t/4a布袋除尘固态颗粒物、少量重金属进行鉴定,若为危险废物,需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若为一般固废,需由厂家回收处理脱硫废水污泥/182.5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固态污泥、少量重金属进行鉴定,若为危险废物,需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若为一般固废,外卖建材综合利用除尘灰/60569.71布袋除尘固态颗粒物/外售综合利用脱硫石膏/8739.88湿法脱硫固态硫酸钙/6.5.2固体废物的储运方式及要求固体废物的存放1、一般固体废物的存放一般固体废物储存于仓库或仓内,外售综合利用或由厂家回收。2、危险废物的存放危险废物在暂存、转移和安全处置过程须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规范进行,危险废物储存于厂区现有危废库。危险废物贮存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执行,要求新建危废库设置需满足下述要求:采取室内贮存方式,房屋上设坡屋顶防雨。贮存场地要进行硬化和防渗处理,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危险废物储存管理需满足下述要求:(1)在常温常压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废物可在存放间内分别堆放,其它危险废物要装入容器内,并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无法装入正常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盛装;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GB18597-2001附录A所示的危险废物标签。(2)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容器材质与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液体危险废物可注入开孔直径不超过70mm并有放气孔的桶中。(3)贮存间地面与群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筑,并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有泄漏液体的收集装置;内部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内部场地要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离。(4)废物贮存容器应有明显标志,具有耐腐蚀、耐压、密封和不与所贮存的废物发生反应等特性。并专人管理、负责暂存工作。在暂存场地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擅自移动。(5)贮存场所内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储存。(6)直接从事收集、储存危险废物的人员接受专业培训。(7)制订固体废物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定期巡视。(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对于危险废物,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申报登记,执行联单制度;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注意通风、防火以免引起火灾,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密闭运输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处置单位应及时将固废运走,不得在厂内长期堆存。危险废物输运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原国家环保总局第5号令《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危险废弃物外运至处置单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要求:(1)做好每次外运处置废物的运输登记,认真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每种废物填写一份联单),并加盖公司公章,经运输单位核实验收签字后,将联单第一联副联自留存档,将联单第二联交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第三联及其余各联交付运输单位,随危险废物转移运行。第四联交接受单位,第五联交接受地环保局。(2)废物处置单位的运输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车辆必须具有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驾驶人员必须由取得驾驶执照的熟练人员担任。(3)处置单位在运输危险废物时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严格按照所在城市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行车路线行驶,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4)危险废物在运输途中若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时,公司及押运人员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5)一旦发生废物泄漏事故,公司和废物处置单位都应积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应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6.5.3危险废物处理环境影响分析公司设置专门的危险固废处置机构,主要负责危险固废的收集、回用、暂存及处置,及时统计公司各车间的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暂存时间、交由处置时间等,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在厂内暂存后委托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不直接排入环境。危险废物按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的要求进行管理、存放、运输、处理。项目危险废物暂存场所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①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设置警示标志及环境保护图形标志。②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③危险固废贮存设施要符合国家危险固废贮存场所的建设要求:a.地面与裙角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兼容,衬里放在一个基础或底座上,要能覆盖危险废物或其溶出物可能涉及到的范围,在衬里上设计、建造浸出液收集清除系统;b.贮存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c.要设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d.应设计堵截泄露的裙角,地面与裙角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1/5;e.不兼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f.装载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贸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危废储存能力分析本项目危险废物主要为废矿物油、废催化剂,现有工程产生的危废为废离子交换树脂,在建工程产生的废矿物油、废油桶,厂区现有一座8m2的危废暂存间,在建工程建设一座12m2危废暂存间,全厂危废储存方式及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基本情况见下表。表6.5-2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贮存场所名称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位置贮存方式贮存能力贮存周期现有危废暂存间废矿物油HW08900-218-08危废暂存间桶装面积8m2最大贮存量15t季度废油桶HW08900-039-49/在建危废暂存间废离子交换树脂HW13900-015-13桶装面积12m2最大贮存量90t(按催化剂核算)季度脱硝废催化剂HW50772-007-50/拟建项目、在建项目建成后,全厂产生废矿物油0.8t/a、废油桶0.05t/a,全部暂存于现有危废暂存间;废离子交换树脂、脱硝废催化剂产生周期较长,暂存于在建危废暂存间;废滤袋、脱硫废水处理污泥产生后进行固废性质鉴别,鉴别结果出来前暂按危废进行管理,临时储存于危废间。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对固废清运,避免危险废物在厂内长时间储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危险废物主要为废矿物油、脱硝废催化剂,废矿物油密闭桶装储存,因此危险废物的暂存对周围的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本工程固体废物不露天堆置,不会产生大风扬尘,对于一般固废只要环卫部门及时清运,严格管理,并对厂区一般固废的回收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其随意倾倒,一般固废的产生和处置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很大影响。(2)对水体的影响分析本工程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固体废物无外排,因此,对周围地表水体影响较小。生活垃圾及时外运处置,减少在厂区的堆放时间,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3)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本工程固体废物堆放场所,对地面进行硬化和防渗处理,渗透系数小于10-12cm/s,危险废物堆放要防风、防雨、防晒。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处置单位应及时将固废运走,不得在厂内长期堆存。采取以上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可确保固体废物堆放不会对土壤产生影响。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危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危险固废的转移遵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要求,交有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运输,并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报当地市级以上环保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项目危废的运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且运输距离较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建设单位对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管理”,即对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最终处置实行监督管理。综上所述,只要本项目严格按上述危险固废处置措施进行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并强化监督和管理,可以防止二次污染,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有关要求。项目产生的固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综上分析,本项目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处理处置措施,严格管理,及时清运,加强管理,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规定处理处置,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6.6土壤环境影响评价6.6.1环境影响识别影响途径识别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特点,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途径识别情况见表6.6-1。表6.6-1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途径识别表不同时段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其他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注:在可能产生的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处打“√”。本项目施工建设期可能对土壤造成影响的途径是施工废水的地面漫流和垂直入渗,极端降雨情况下施工废水可能混合雨水发生地面漫流,施工废水流至未硬化防渗区域可能造成施工废水的垂直入渗。本项目运营期对土壤造成影响的途径主要为大气沉降,项目运营期排放的废气中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沉降到土壤影响土壤环境。本项目服务期满后正常情况下无途径影响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情况,对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6.6-2。表6.6-2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表污染源污染途径全部污染物指标特征因子备注锅炉废气排气筒大气沉降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氨汞连续拟建项目主要影响源为锅炉废气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对周围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6.6.2评价等级(1)建设项目类别本项目为污染影响型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本项目属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燃煤锅炉总容量65t/h(不含)以上的热力生产工程”,为Ⅲ类项目。(2)占地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5.4hm2,占地规模为中型。(3)建设项目周边土壤环境敏感程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判别依据见表6.6-3。表6.6-3污染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判别依据敏感建设项目周边存在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或居民区、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较敏感建设项目周边存在其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不敏感其他情况本项目主要土壤污染途径为大气沉降,项目最大落地浓度距离范围内存在敏感点,建设项目周边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4)评价等级判定污染物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占地规模与敏感程度划分工作等级,详见表6.6-4。表6.6-4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占地规模评价工作等级敏感程度Ⅰ类Ⅱ类Ⅲ类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敏感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较敏感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不敏感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项目属于Ⅲ类项目,占地规模为中型,敏感程度为敏感,因此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5)评价范围污染影响型项目土壤环境二级评价调查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内及占地范围外0.2km范围。6.6.3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HJ964-2018),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范围应包括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能满足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要求。本项目涉及大气沉降途径影响,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最大落地浓度点未超出下风向200m范围,因此,本次土壤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确定为厂区以及厂区外0.2km的范围内。

区域土壤资料调查1、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根据查询国家土壤信息平台,本项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壤类型为棕壤土,土地利用规划为工业用地。2、区域基本环境调查

该区域气象资料、地形地貌特征资料以及水文地质资料等详见第4章内容。

土壤理化特性调查根据查询国家土壤信息平台,本项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壤类型为棕壤土。根据中国土壤数据库查询,棕壤土体较厚,多在60cm以上,地表有2—5cm的枯枝落叶层,B层棕色,块状结构,结构面上可见不连续胶膜,有少量铁锰结核。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粘壤土,B层粘化值1.42—1.73。阳离子交换量7—15me/100g土,盐基饱和度小于35%,pH4.9—5.6。6.6.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评价时段根据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途径识别结果,综合考虑确定本项目预测评价时段为运营期。预测评价范围土壤环境预测范围与现状调查范围一致,为厂区以及厂区外0.2km的范围内。预测情景设置根据影响识别结果,综合考虑土壤环境敏感点不同土壤类型所受影响,确定预测情景为:废气排气筒排放废气中污染物发生大气沉降,沉降点位于建设用地。预测方法及评价结论本项目土壤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导则要求,可采用定性描述或类比分析法进行预测,本次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项目位于莱阳新材料产业园,已建成投运多年,根据现有厂区及周边土壤环境监测结果,项目区土壤环境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筛选值第二类用地标准。本项目为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对区域土壤环境贡献较小,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较小。从预测结果角度,正常运行情况下,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可以接受。6.6.5土壤保护措施与对策本项目厂区内及厂区边界处设有绿化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沉降对周围土壤环境的影响。6.6.6小结本项目属于Ⅲ类项目,土壤评价等级为三级。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目前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根据预测评价,拟建项目运营期对其土壤环境影响较小;在严格落实土壤环境保护措施的条件下,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从土壤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基本可行。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见表6.6-5。表6.6-5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污染影响型√;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占地规模(15.4)hm2敏感目标信息敏感目标()、方位()、距离()影响途径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地下水位□;其他()全部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氨特征因子汞所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内容资料收集a)√;b)√;c)√;d)√理化特性/现状监测点位占地范围内占地范围外深度表层样点数320~0.2柱状样点数///现状监测因子铜、镉、汞、砷、铅、镍、铬(六价)、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现状评价评价因子铜、镉、汞、砷、铅、镍、铬(六价)、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评价标准GB15618□;GB36600√;表D.1□;表D.2□;其他()现状评价结论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影响预测预测因子/预测方法附录E□;附录F□;其他(类比分析)预测分析内容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预测结论达标结论:a)√;b)□;c)□不达标结论:a)□;b)□防治措施防控措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其他()跟踪监测监测点数监测指标监测频次///信息公开指标/评价结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可控,从土壤环境影响角度,项目建设可行注1:“□”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注2:需要分别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级工作的,分别填写自查表。6.7环境风险评价6.7.1现有工程环境风险回顾性评价莱阳市热电有限公司现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均落实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公司建设了较完善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编制了《莱阳市城建热力有限公司西部热源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并报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阳分局备案(备案文号:370682-2021-24-L,备案文件见附件)。本次评价在现场勘查及现有工程环评文件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工程环境风险进行回顾性评价。风险识别根据已批复的现有工程环评文件及现场勘查,现有工程所存储的物料主要为煤炭、柴油、30%盐酸、30%液碱、尿素等,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一、生产设施风险识别1、锅炉污染物治理设施公司有燃煤锅炉4台,烟囱1根。锅炉燃烧向大气环境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公司通过控制燃煤含硫量、除尘设施、脱硫设施等控制大气污染物在排放标准范围之内。若出现污染治理设施故障、燃煤含硫量严重超标等因素,极有可能造成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污染城市空气环境,危害市民身体健康。公司锅炉以及其它众多的辅机设备均为噪声源。日常采用隔音措施来保证厂界噪声不超标。若设备故障噪声加大或是防噪措施不到位,可能造成噪声排放超标,危害群众身体健康。2、炉内脱硝过程由于尿素溶液中可能含有游离氨,水解或者未经真空浓缩本身就含有大量游离氨。另外一般在尿素溶液槽底部一般都设有蒸汽加热盘管以防止结晶的生成,这样难免会造成溶液温度的升高加速水解的进程。此外,尿素喷枪操作不当及雾化不好导致的锅炉受热面腐蚀爆管现象。尿素溶液的压力与压缩空气的压力应匹配,若尿素溶液的压力太低,则会被压缩空气气压顶住导致溶液喷不到炉膛内;若过高则雾化颗粒过大,气化不完全会导致过热器和水冷壁腐蚀发生爆管。二、储存设施风险识别1、酸碱库公司化学水处理室东侧建设高位酸碱库1座,库内设置高位酸库和高位碱库,分别配置2个高位50m3(30%)的盐酸储罐和2个高位50m3(30%)的液碱储罐。酸、碱储罐或运送管路一旦出泄漏,进入环境,可能对周边水体或土壤造成污染。2、尿素稀释间尿素稀释间位于酸碱库东南侧,工业循环水房东侧,布置10m3的尿素配制罐、稀释罐、脱硝剂罐各1个,其中尿素配制罐、稀释罐布置于室内,尿素配制罐位于地下,脱硝剂罐布置在稀释间外东侧。尿素溶液配制、稀释、储存过程中一旦出泄漏,可能对周边水体或土壤造成污染。产生氨挥发,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点火油罐区点火油罐区位于厂区东南侧,尿素稀释间南。区内设置2个10m3的柴油储罐。储罐一旦出现泄漏,易对周边环境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柴油遇火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柴油燃烧后,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大量的CO、烟尘等,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4、储煤场储煤场位于厂区西南侧,煤炭长期堆存,因干燥引起自燃,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公司已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1、脱硫剂、脱硫废液泄露事故分析及减缓措施脱硫剂为石灰石,石灰石浆液具有弱碱性,有弱腐蚀性,由于腐蚀性易使设备零件发生损坏,浆液内的固含量可能对管道造成磨损,因此浆液输送管线有发生泄露的风险。一旦发生腐蚀性物料泄露,充分利用脱硫装置区的15m3应急池收集泄露物料。若发生人员腐蚀受伤,应先救人,充分利用现场水龙头等防腐蚀急救物资立即对受腐蚀人员开展现场急救工作,严重时立即送医院救治。2、锅炉爆炸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锅炉在运行中遇特殊情况可出现超压、超温、汽化、爆管等事故,如处理不当会引起锅炉爆炸,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伤害。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熟可靠的抗风险措施,严格按照锅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锅炉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检修,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在落实各项措施的前提下,项目的安全性将得到有效的保证,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较小,环境风险属可接受水平。3、储煤场所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因煤的导热系数较小,热量向四周扩散较慢,热量聚集在煤堆内使煤堆内部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煤的燃点时,煤就发生自燃,煤的氧化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与此同时,生成热也迅速增加,当温度、可燃气体浓度以及粉尘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后,极易发生自燃甚至引发爆炸。由于干煤棚为密闭空间,堆取料机取煤、堆煤过程中,产生煤粉尘,一旦形成粉尘云,遇到明火或静电火花,就会引发爆炸。针对储煤场所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如下:①电气设备采用防爆电器,且由专人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②线路与设备之接地保护选用高灵敏度的漏电继电器或漏电开关。接地电阻严格按要求予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达几伏到几万伏,在有燃烧爆炸性煤尘的危险场所,这种静电火花是造成火灾与爆炸的原因之一。对于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有严格、周密的考虑与实施,确保煤库安全。③许多爆炸事故证明焊接和设备维修是主要点火源之一,应特别加以注意。该类操作尽量在煤库外进行,如果不得以在煤库内部进行时,所有设备都应停止工作,另外采取适当的诸如清除煤尘、避免火花飞溅、加湿等措施。④煤炭转运点前后,进行适当的喷水或喷雾抑尘操作,减少煤尘飞扬和热量积聚。⑤采取有效的阻燃措施,设置足够喷水、通风装置,保证干煤棚内储煤处于良好的散热状态。⑥建立切实有效的应急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做到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进行灭火,输导,转移等事后处理工作。4、环境风险监控管理措施(1)对化学品储存区进行定期巡检,保障物料的传输和存储使用安全。(2)对废气处理设施日常运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安全隐患造成火灾引发环境污染事故。(4)对废气在线监测系统随时监控,防止出现废气超标现象。(5)公司有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配备完善消防系统,锅炉房、储存区均设有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按照规定定期对公司灭火救援器材以及个人防护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各灭火救援器材以及个人防护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及时更换失效的器材。二、已具备的环境应急物资清单见表6.7-1。表6.7-1环境应急物资清单序号名称单位储备量主要功能备注1灭火器具300应急物资生产现场2消防栓个120应急物资生产现场3沙袋个600应急物资仓库4潜水泵个10应急物资车间仓库5医药箱个2应急物资集控室6混凝剂升1000应急物资加药间7中和剂盐酸吨20应急物资高位酸罐8中和剂液碱吨20应急物资高位碱罐9防护服套13防护装备化水处理室10口罩只100防护装备车间仓库11防毒面具副20防护装备车间仓库公司现有风险管理体制1、机构设置及职责企业为应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组成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设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部设在经理办公室。下设5个工作组,分别为通讯联络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应急监测组、善后处置组。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应急事务管理及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指挥及与协调。在事故状态下,应急指挥部设在事故现场,负责协助和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公司应急组织机构由应急救援领导指挥部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组织机构图见图6.7-2。图6.7-2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图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各指挥机构具体责任如下:总指挥:朱晓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做好稳定公司内部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副总指挥:王昌应急救援中执行事故现场主要管理者职责。应全权负责事故现场,组织现场人员事故救援、人员疏散,医疗救护,与外部救援单位取得联系和工作衔接,配合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适时将事故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予以公布。公布的信息需由总经理审阅后发布。当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指挥办公室:从双责应急值守,环境应急事件预判,及时向总指挥报告现场事故信息。负责突发事故的协调沟通工作,日常工作以及传达上级指挥部指令、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等。(1)通讯联络组组长:赵责:负责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接受和传达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事故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按总指挥指示,负责与新闻媒体联系和事故信息发布工作;负责对内、外信息报送等任务。负责外援机构的接待和工作协调,安排食、宿、行工作。(2)应急处置组组长:王责:负责本公司各类事故的救援及处置,负责现场灭火和危险品外溢的抢险及洗消,负责废气治理设施故障引起环境污染的现场处置等工作。负责应急事故处置完毕的现场应急恢复工作。(3)后勤保障组组长:李责:负责应急物资供应,如应急处置所需要的物资、设施、装备、器材等。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并及时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接受现场反馈的信息,协调确定医疗、健康和安全及保安需求;负责划分危险区和疏散路线,设置现场警戒,负责事故现场交通指挥。对事故现场进行疏导,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及时疏通消防通道,引导事故发生区域车辆和人员进、入畅通。协助现场紧急疏散,进行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部通告。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控制进出警戒区的人员、与现场应急无关的人员和新闻媒体都不得进入事故危险区,避免出现意外的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混乱。负责组织事故过程中受伤、中毒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治疗工作。及时与医院和医务人员联系,拨打120,配合护送转移伤员。(4)应急监测组组长:李卫责调查、确定事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引导协助外部相关监测人员进场人员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监测,做好监测人员的物资、安全保障工作。负责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审工作。负责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正确评估,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据。(5)善后处置组组长:王建责善后处理损失评估、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和污染理赔及保险理赔工作。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的设备进行清洁消洗;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和装备。2、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设安环科对重点污染源和环境风险源进行监督管理。安环科定期、不定期对环境风险源和污染源进行排查,掌握对环境污染源和环境风险源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实施风险等级评估,加强源头控制。在项目建设初期,将环境风险及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从源头上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同时加强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日常监管,督促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综上所述,厂区现有项目运营过程中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要求,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和管理。确保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管理的情况下,项目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6.7.1拟建项目环境风险源调查拟建项目原料主要为尿素、石灰石,产生的固废主要为除尘灰、石膏、废滤袋、脱硫废水污泥、废矿物油、脱硝废催化剂。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1及附录B.2,拟建项目项目涉及的物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为废润滑油。表6.7-2拟建项目物质危险性识别表序号类别物质名称主要成分是否含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临界量t1主要原辅材料尿素尿素否/石灰石碳酸钙否/2固体废物除尘灰颗粒物否/脱硫石膏硫酸钙否/废滤袋颗粒物、少量重金属否/脱硫废水污泥污泥、少量重金属否/脱硝废催化剂钒、钛否/废矿物油废油是25006.7.2评价等级判定1、风险潜势初判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式(C.1)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C.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当Q≥1时,将Q值划分为:①1≤Q<10;②10≤Q<100③Q≥100。拟建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临界量比值结果见表6.7-3。表6.7-3拟建项目Q值确定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CAS号最大存在总量(t)临界量(t)该种危险物质Q值1废润滑油/0.525000.0002项目Q值∑0.0002拟建项目Q值为0.0002,危险物质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C,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2、评价等级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6.7-4。表6.7-4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IV+、IVIIIIII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根据上表,本项目风险潜势为I,开展简单分析。6.7.3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本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分布见表1.6-1及图1.6-1。6.7.4拟建项目环境风险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拟建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废润滑油(属于油类物质),厂界最大存在量0.5t。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拟建项目存在潜在燃烧、爆炸特性危险,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都可能发生物料泄漏、燃烧爆炸,威害人身安全、污染环境。6.7.5环境风险类型及影响途径环境风险类型项目发生环境风险的类型包括危险物质的泄漏,以及火灾爆炸事故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影响途径分析(1)大气污染途径火灾、爆炸继发空气污染通过大气影响周围环境,与区域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直接受风向、风速影响。小风和静风条件是事故下最不利天气,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较为不利。(2)地表水污染途径项目生产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事故情况下事故废水进入厂区事故水池,废水在厂区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不会进入厂外。然而在极端情况下,也会有可能出现事故废水流出厂区的情况,对周围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3)地下水污染途径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如果泄漏物质以及受污染消防水冲出围堰,未被及时收集的情况下,将通过土壤渗入到地下水层,影响地下水水质。6.7.6风险识别结果项目发生环境风险的类型包括危险物质的泄漏,以及火灾爆炸事故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可能会对周围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影响。项目风险识别结果详见表6.7-5。表6.7-5拟建项目风险识别结果汇总表序号危险单元主要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1危废暂存间废润滑油泄漏,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周围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6.7.7环境风险分析大气环境风险分析火灾事故发生时,由于火势较猛,会产生大量烟气,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为烟尘、CO等污染物,会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威胁厂内员工及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水环境风险分析发生火灾、泄漏事故时,灭火产生的消防废水以及泄漏的物料,如若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水或冲出厂区进入周围地表水环境,会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可能的污染物为全盐量等。6.7.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1、事故水池依据《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文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的规定,为确保事故状态下污水能够有效收集、最终不直接排入水体环境,厂内已设置一座2000m3的事故水池。2、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敷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3、风险监控措施(1)建立风险源管理制度。(2)仪表供电等级达到保安电源的等级。在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分别设不间断供电系统(UPS),为控制系统供电。当外供电中断时,不间断供电(后备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直流电源系统采用冗余配置的自均流直流电源系统。(3)对废气、废水处理设备设施、安全附件定期检查、检验、保养。(4)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专项检查,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5)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做好点检记录。(6)生产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4、应急控制措施拟建项目应采取应急控制措施见表6.7-6。表6.7-6应急控制措施一览表类别控制措施措施控制事故措施紧急处理设施(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减少事故影响设施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2、灭火设施(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气、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消防水管网、消防站等)3、紧急个体处置设施(洗眼器、喷淋器、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明等设施)4、应急救援设施(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5、逃生避难设施(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6、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事故水池配套事故水收集系统,设有1座事故水池,容积为2000m3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现有工程已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拟建项目建成后,公司可在目前组织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企业需定期组织学习预案,落实预案中的各项措施及应急物资等,项目投产前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演练。建设单位在补充完善应急预案时需遵循的原则见表6.7-7。表6.7-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补充完善的原则要求序号项目原则要求1预案适用范围需明确应急预案适用于指导莱阳市热电有限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其他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应与莱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2环境事件分类与分级公司应按照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要求,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内部生产工序、车间、企业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合理分类与分级。3组织机构与职责建设单位可沿用现有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如有人员变动,需及时对组织机构与职责进行调整。4监控和预警应提出风险源监控措施。提出预警条件,预警程序,预警方式,预警的发布、信息接收、调整及解除,报警、通讯联络方式等。5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应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提出应急措施,明确事故时需采取的应急监测要求及监测方案,应急终止条件,信息通报及事故调查情况上报,事故责任认定等。6应急保障应说明事故应急需要的人力资源、财力、物资、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治安维护、通信等方面的保障措施。7善后处置包括应急终止后采取的行动,事后处置方案,事故的调查预评估以及恢复重建事宜。8预案管理与演练指定应急管理制度,提出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9应急体系建设明确企业、区域、地方政府环境风险应急体系,以预案关系图方式明确。10应急联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体现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与地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明确分级响应程序。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修订更新版本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公布发布日期及执行日期,并宣布原版本作废。应急预案的更新需送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阳分局完成备案。6.7.9评价结论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较为完善,拟建项目需做好风险事故防范工作,若发生风险事故,应及时启动风险应急预案,将事故影响程度减少到最低。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