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1.总则1.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1.2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1.3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方政策与规定。1.4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以下简称“国标图集”)05J804《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2.基地总平面(重点掌握)2.1一般规定2.1.1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2.1.2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2.1.3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2.1.4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2.1.5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2.1.6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2.1.7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2.1.8居住区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体、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2.1.9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3.居住区配套设施3.1居住区配套公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3.2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校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3.3配套商业宜适当集中及沿外周边布置,以利于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城市设计融合,便于使用、经营及管理。3.4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宜靠近负荷中心。3.5居住区内应考虑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及利用,其规模可按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4.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4.1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公共建筑的规划应该根据其性质,满足室外场地和环境设计要求,合理组织人和车辆交通流线,并明确分区。以下是常用公共建筑规划总平面的相关规定:幼儿园1.应与居住区配套建设;2.应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污染、无噪声干扰及交通危险安全地段;3.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4.应有便利、安全的人行系统,其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大门外应留有足够的人、车停留空间;5.幼儿园应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之外。中小学校1.应与居住区配套建设;2.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的安全地段。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等场所毗邻,与公共娱乐场所、网吧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米;3.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4.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及广场用地。有条件时宜预留发展用地;5.学校主要教室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同侧边缘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米;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或城市主干道的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米。当小于80米时需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等措施;6.中小学校应设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小学需设60米直跑道和200米环形跑道。中学需设置100米直跑道和200米环形跑道及篮、排、足球活动场地。有条件的宜设置400米环形跑道;7.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应为25米;8.学校校门不宜开向城镇主干道,主要出入口临街时,校门外应布置缓冲场地。如一般其入口和城市道路之间应有10米以上足够的缓冲距离,便于临时停车及人员集散。高等院校1.新建普通高等院校规划用地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共同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见本措施第一部分附录2);2.高等院校用地分为校舍建筑用地、体育设施用地、专用绿地;实验、实习各类用地,按学校自然规模(学生人数)确定;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3.注重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学科的建设留有一定的空间;4.改建普通高等院校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5.新建普通高等院校规划应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注意相关科系的相对集中,便于形成网络化联系及设备共享。6)关注校园社会开放功能,充分发挥各种设施潜力,增加多种教育方式的可能性。校内道路应至少与两个不同方向的城市道路相连。4)综合医院的规模应根据床位数量确定。它应该保证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交通方便,并且应该面向两条城市道路。基地内应该合理分区,清晰的洁污路线,主体建筑需要满足日照和自然通风的要求。如果太平间独立设置,应该放在隐蔽的地方,并与周围建筑和设施适当隔离。职工住宅不应建在医院基地内,如果用地毗连,应该分隔并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医院基地内应该留有足够的机动车停车用地。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该远离城市道路交叉口。5)体育中心规划应该考虑到它由多个体育场馆组成,项目多,占地面积较大,应该进行统一规划,分项实施。大型体育建筑应注重交通和出入口的布置,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并且应该通向不同方向的城市道路。体育建筑观众总出入口的有效宽度应根据其容纳人数确定,不应小于0.15米/100人。室外安全疏散指标,集散场地不得小于0.2米/100人。大型体育建筑应注意其交通组织,疏散道路应避免机动车和人流的相互干扰;其疏散宽度不应小于室外安全疏散指标。大型体育场馆应考虑多功能使用要求,以及设备、器材的出入等要求。基地内应考虑机动车停车用地,如果基地内不能满足要求,可以在临近基地的地区设置,但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的专用停车场应设在基地内。6)老年人设施(包括老年居住建筑、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托老所等)应该靠近居住人口集中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捷,并且应该距离医院或其他医疗建筑交通方便的地段。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该处于阳光充足、朝向、通风良好、卫生、无污染及噪声环境中。居住区内的老年人设施应该靠近生活服务设施,并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与庭院绿地结合。老年人设施应该在室外留有适当的空间,其出人口处应该有不小于1.5×1.5米可供轮椅回旋的面积。其室内外高差不应大于0.40米,并应设置缓坡。老年人设施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室外活动和游憩空间,并应该结合绿地选择在向阳、避风处。在非居住区内建设的老年人设施绿地率不应低于40%,集中绿地面积不应低于2米/人。老年人设施场地坡度不应大于3%,在步行道中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老年人活动场地附近应设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卫生间。2.1.1在总平面图中,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定位一般应以测量地形图坐标为准。建筑物宜以轴线定位,圆形和弧线的建筑物应标注圆心坐标和半径。建筑物以相对尺寸定位时,应标注外墙面(包括外保温层)之间的距离。如果使用相对坐标系统定位,还需要注明原点位置、坐标网角度和坐标网格尺寸,或与测量坐标网的关系。道路和管线应以中心线为基准定位。2.2建筑和用地红线的规定2.2.1用地红线是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类工程项目的用地界限。道路红线是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城市道路路幅(包括居住区级道路)的用地界限。绿线是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是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水渠、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的控制界限。紫线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确定的历史建筑、历史文物保护范围的界限。黄线是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的用地界限。2.2.2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退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一定距离后的建筑基底位置不能超过的界限。退让距离和各类控制线的管理规定应按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执行。2.2.3临街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排风口、出人口、集水井、采光井等)以及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2.2.4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宜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为保证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的实施,其距离最小不得小于5米。在旧区或用地紧张的特殊地区,需考虑开挖时的施工设备用地和地下管网铺设,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米。2.2.5符合以下条件的建筑突出物允许突出道路红线上空(见图2.2.5):1)有人行道时;2)无人行道时。其中,B为人行道宽度。2.2.6建筑物沿街地面首层设置骑楼时,骑楼净高不应小于3.6米,步行道最窄处净宽不应小于3.0米。骑楼地面应与人行道地面相平,无人行道时应高出道路边界0.1~0.2米。同时,应采取防撞和安全措施(见图2.2.6)。2.3建筑高度计算(略)2.6.6住宅区应该避免光污染。不应该设置霓虹灯和强烈灯光广告。同时,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镜面玻璃幕墙等产生的光污染。2.6.7城市避震疏散场所应该设有保障生命线的系统,包括应急照明、避难空间通风换气系统、应急水源、食品备用库、应急厕所等,并符合国家有关避震(灾)疏散场所的相关规定。3竖向设计3.1一般规定3.1.1竖向设计的内容包括:1.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合理选择、设计场地的地面形式。根据不同的自然地形坡度,场地的地面形式可以分别处理成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2.确定场地坡度、控制点高程、地面形式。3.制定合理利用、储存和收集雨水的方案。在干旱、贫水地区,竖向设计应该使雨水就地渗入地下,或使雨水便于收集储存和利用。4.制定合理排除地面和路面雨水的方案。在降雨量大、洪涝多发地区,为了减少排放至市政管网及江、河、湖、海的雨水量,竖向设计可以考虑雨水就地收集与利用,以利于排洪调蓄。5.合理组织场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6.结合道路设计和景观设计,提出合理的竖向设计条件与要求。3.1.2竖向设计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挡土墙、护坡和建筑基础工程量,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2.各项工程建设场地的高程要求以及工程管线适宜的埋设深度。3.场地地面排水及防洪、排涝的要求。4.车行、人行及无障碍设计的技术要求。5.场地设计高程与周围相应的现状高程(如周围的道路标高、市政管线接口标高等)及规划控制高程之间,有合理的衔接。6.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场地之间(包括建筑散水、硬质和软质场地)、建筑物与道路停车场、广场之间,关系合理。7.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建设场地及周围场地的环境景观。3.1.3不同类型场地竖向设计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场地的设计高程应该依据相应的现状高程(如城市道路标高、基地附近原有水系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洪水位、临海地区的海潮防护标高、周围市政管线接口标高等)进行竖向设计。2.地形平坦的场地,首先依据周边控制高程,确定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及建筑室内地坪标高。3.地形复杂的场地,首先对场地地形进行分析,确定地形不同分类(如陡坡、中坡、缓坡等),以及各类用地的不同功能(如建筑用地、道路、绿地等),进行场地竖向设计,确定各地形高程与周边控制高程的联系。1.场地内应使用雨水管或暗沟排除地面水,但透水铺装地面应采用明沟排水设施。2.当采用暗沟排水时,应根据排水流量计算确定断面形式和大小,沟底坡度应在0.4%以上。3.在陡坎、岩石地段或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4.当采用明沟排水时,应根据排水流量计算确定断面形式和大小,沟底坡度应在0.2%以上。5.排水明沟直接排入江河时,其出口标高不得低于正常水位,且宜在洪水位以上;排入市政管道时,应不得低于市政管道管顶标高。6.如需设置急流槽,则应合理计算流速、流量和断面,使急流槽的坡度控制在0.75%至1.50%的范围内。7.处理好不同底面标高的排水暗沟与明沟之间的竖向连接。8.当场地平坦、平整坡度难以满足场地最小自流排水坡度要求时,宜采用加密雨水井的方式排除地面水。9.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或等于城市设计防洪、防涝标高;沿海或受洪水泛滥威胁地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设计洪水位标高0.5-1.0米,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10.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11.场地设计标高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米以上。12.场地设计标高与住宅建筑首层地面标高之间的高差宜为0.15米;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易下沉软地基地区应适当加大其高差,多层建筑的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0.45米。13.场地的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14.当自然地形坡度小于5%时,应采用平坡式布置。15.当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采用台阶式,台阶的高度宜为1.5-3.0米,台阶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连接。16.采用混合式布置时,台阶的划分应与场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相协调。17.场地的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18.室外运动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全场外侧应设有漏水盖板排水沟,排水坡度及排水方式应根据场地特点确定。人工水系和水体应该在设计时标注设计水面标高和设计水底标高。道路系统应该有利于各类用地的功能分区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功能的合理布局。此外,还应该方便雨水排泄和管线敷设。居住区道路系统应该保障内外联系通畅、安全,避免迂回,并且方便消防车、救护车、货物、垃圾运输和居民小汽车通行。居住小区内道路应该人车有序,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出人口(可以是两个方向也可是同一方向)。当居住区规模较大时,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界道路相连接。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居住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应该大于12m。此外,应该设置不小于12m×12m回车场。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的方位应该符合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城市规划条件,并且应该符合以下规定:1)与城市道路交接时平面交角不应小于75度;2)距相邻城市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起不小于70m;3)基地出人口与城市道路成角度连接时,与城市道路交叉口距离可按当地规划部的规定执行;4)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此数为规范中规定的数据),若有条件最好考虑30m;5)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此数为规范中规定的数据),若有条件最好考虑30m;6)距学校、公园、儿童及残疾人等使用的建筑出入口不小于20m;7)距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口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人员密集建筑,如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城市道路,并应有足够宽度的空地,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有货物装卸的公共建筑应该设置装卸车位,装卸车位尺寸为3.5m×7.0m,装卸车位不得占用道路设置,并不得影响内部环通道路。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轻型消防车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停留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5.居住区的人行道应考虑无障碍设计,纵坡不宜超过2.5%。当人行道设有台阶时,应同时设有轮椅坡道和扶手。4.3.2道路横坡1.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的横向坡度为1.5%~2.5%。2.人行道的横向坡度为1.0%~2.0%。4.3.3道路宽度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应小于20m。2.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度应为6~9m。建筑控制线之间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应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应小于10m。3.组团级道路路面宽度应为3~5m。建筑控制线之间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应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应小于8m。4.宅前路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5.在车行道路的单侧或双侧设置人行道时,其宽度不应小于1.5m。其他地段的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0.75m。6.基地内的人行道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的无障碍通道宽度为2.5m。4.3.6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为1m,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应为3.5m。4.4山区道路4.4.1山区道路布置要求1.山区道路应合理利用地形,防止水土流失和塌方、滑坡,并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对挖方做护坡处理。2.山区道路主干道宜沿等高线布置,设在平缓坡地或谷地,道路纵坡应力求均匀,不应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坡度,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加短距离缓坡的纵坡线性。3.山区道路宜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开设置,自成系统。4.居住区的一般道路应满足自行车行驶要求,自行车行驶坡度应在3%以下,坡度达到3%时连续行驶距离应小于50m。4.4.2山区可根据不同地形采取不同标高的道路横断面以节约土石方,如图4.4.2所示。4.5停车场4.5.1机动车停车场1.地面停车场地应平整、坚实、防滑,并满足排水要求,应有遮阳树木,且宜以植草砖铺设。2.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需大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安静和景观环境。3.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计算,每个停车位需要25-30平方米的停车场用地面积。停车位尺寸为2.5*5.0米,摩托车每个车位为2.5*2.7平方米。停车场的停车方式有平行式、斜列式和垂直式三种,根据地形条件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最小距离以小型汽车为例,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方式见图4.5.1-1。7.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根据停车场的停车数量进行设置。少于等于5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采用双车道;51~3辆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辆的停车场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其宽度不小于7米。停车数大于5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3个双车道的出入口。8.停车场车位宜分组布置,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组与组之间距离不小于6米。9.停车场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点要求,并应设置右转出人车道。10.停车场坡度不应超过0.5%,以免发生溜滑。11.需要设置残疾人停车位的停车场,应有明显指示标志,其位置应靠近建筑物出入口处。残疾人停车位与相邻车位之间应留有轮椅通道,其宽度不小于1.2米。12.为公共建筑服务的停车场,当停车数大于50辆时,应在主体建筑人流出入口附近设置专用的出租车候客车道。13.大中型公共建筑及住宅停车位标准参数以小型车为计算标准,见表4.5.1-2。14.室外机械式立体停车可节省用地,提高停车容量。可参考国标图集8J927-2《机械式汽车库建筑构造》。室外机械立体停车多为简易型,在露天存放车辆或设简易雨棚。简易型立体停车见图4.5.1-2,升降横移式及垂直循环式见图4.5.1-3、图4.5.1-4。室外停车数量超过10个机械停车装置,与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米。5.2自行车、摩托车停放1.自行车停放每个车位按1.5-1.8平米,摩托车每个车位按2.5-2.7平米计算。2.自行车停车场和机动车停车场应分别设置,机动车与自行车交通不应交叉,并应与城市道路顺向衔接。3.自行车停放宜分段设置,每段长度15-20米,每段应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不小于3米。4.当车位数量在3辆以上时,其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出入口净宽不宜小于2米。5.自行车停车方式以出入方便为原则,停放方式有垂直式、斜列式,其用地面积如图4.5.2-1所示。5.2.1商业步行区的设计应考虑人们步行的需求,尽可能减少车辆通行,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5.2.2商业步行区宜设置休息区、景观设施、艺术品等,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5.2.3商业步行区的地面铺装应考虑防滑、耐久、易清洁等因素,材料宜选用环保材料。5.2.4商业步行区的道路宽度宜根据其使用功能、人流量等因素而定,但不宜小于4.5m。5.2.5商业步行区宜进行无障碍设计,如设置坡道、扶手等,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5.2.6商业步行区周边宜设置停车场,方便来往车辆停放。7自行车推行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规定,详见本措施第二部分第8.4.2条。4.5.3停车库出人口1住区内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应与基地外部道路无干扰,出入口位置应根据“右行右出”的原则确定,尽量减少交叉。2机动车停车库出人口的坡道终点面向城市道路时,应与规划红线保持安全距离,平行或斜交城市道路时,应向基地内后退不小于5m。3基地机动车出入口应保证良好的视线,距离出人口2m处作视点,视线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4停车库出入口与行人通道、地铁等设施的距离应符合规定,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5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坡道出口距交叉口或高架路起坡点不应小于7.5m,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m的安全距离。6汽车库地面出入口的宽度应根据车辆类型和行驶方向而定,小型和微型车直线单行不宜小于3.5m,曲线单行不宜小于5m,直线双行不宜小于7m,曲线双行不宜小于10m。5广场、商业步行区及室外活动运动场5.1广场5.1.1广场应根据使用功能确定类型和面积,不宜过大。5.1.2广场应满足人们活动需求,与周边环境、空间、景观相协调,同时保证与周边交通的联系。5.1.3交通集散广场的停车点距离出入口不应大于5m,机动车停车场应设置在广场外围。5.1.4广场的尺度应根据功能、规模、周边环境等因素而定。5.1.5广场地面铺装应考虑防滑、渗水等因素,材料应选用环保材料。5.1.6广场内应设置服务设施,如售货亭、电话亭、标识、公厕、休息座椅、垃圾箱等。5.1.7广场周边应种植高大乔木,适当布置绿地,绿地面积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5.1.8广场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相连接。5.2商业步行区5.2.1商业步行区应考虑人们步行需求,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5.2.2商业步行区应设置休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电改造合同范本标准版完整版
-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规划咨询合同(2024版)
- 巴尔扎克课件教学
- 2024年度高校校园商业赞助合同2篇
- 公司股东股权转让协议完整版
- 小区物业管理与2024年度门窗安装维护合同
- 2024年度服务器硬件设备租赁与使用许可合同2篇
- 配送服务合同范文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测试外包合同2篇
- 《工程造价合集》课件
- 2024年二手车转让合同电子版(4篇)
- JT-T 1498-202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技术要求
- MOOC 云计算与大数据-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成药临床应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西中医药大学
- 《中式烹调工艺》课件-热菜烹调工艺
-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80题)MHRSP
- 四年级劳动练习试题及答案
- MOOC 教师演讲与口才实训-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彩色宝石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理财产品营销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