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双校联盟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双校联盟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双校联盟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双校联盟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双校联盟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双校联盟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西周时,周王与各诸侯国有明确的分工,周王分封管理土地疆域的权利给诸侯,诸侯则需为周王镇守疆土、服从周王的命令、缴纳贡赋。这表明西周“分封”是()A.以土地为纽带的政治关系 B.以周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

C.以血缘宗亲作为基本特征 D.造成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2.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据此可得出()A.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 B.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C.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 D.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得到明显发展3.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选项中所列举的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4.如图为《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哪一项历史解释准确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

A.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B.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大幅增加粮食产量

C.生产规模小使中国古代的粮食产量很低 D.亩产量相对稳定主要源于人口增长稳定5.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数百件奏折均是用宣纸和黄粉纸多层封裹,别无其他保护装置。而其后的奏折,则按规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贴有印花的夹板作为保护装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这表明清朝()A.朝政决策科学化 B.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

C.军机处权力膨胀 D.相权受到了进一步削弱6.孙思邈在《千金方》序文中将自己的著述初衷表达如下:“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反映出()A.传统医学重在教化病人心理 B.中医不断完善自我

C.儒家思想浸润传统医学伦理 D.三教合一趋势加强7.哲学家唐君毅说:“如果要在中国史上找宗教战争,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变相的基督教与儒教之间的战争,而义和团则是民间道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战争。这一言论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基督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当时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近代东西方文化不可能融合 D.中国本土宗教受到西方基督教冲击8.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始于()A.193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9.199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这表明当时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

C.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 D.粮食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10.美国政治学家乔万尼•萨托利认为:“(雅典民主)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该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剥夺了公民的个人利益 B.属于奴隶主专政的工具

C.控制了公民的独立意识 D.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11.“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下列景象属于“不同”的是()A.技术进步的庄园

B.教会与国王的合作

C.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

D.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12.1898年,美国打着门罗主义旗号,发动美西战争占领古巴,从所谓“援助者”摇身变成实际统治者。如图是反映当时美国欺凌占领古巴的西班牙的漫画。该漫画可论证()A.世界的殖民地分割完毕 B.新老殖民扩张性质相同

C.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D.美国逐渐主导世界秩序13.1947年6月5日,美国提出“复兴计划”必须尊重欧洲国家主权,如果不能争取到欧洲所有国家同意,那就在部分同意的国家实施。如果苏联不同意,那么分裂欧洲,制造矛盾的责任当然也就由苏联承担。下列属于“复兴计划”产生的直接影响有()

①加剧了美苏冷战

②确立了雅尔塔体制

③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④加剧了欧洲的分裂和对抗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弱15.2016年11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宣称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此决议说明了()A.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历史价值观的变化逐步影响了历史评价

C.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历史认识更加清晰 D.巴黎公社的史料丰富程度影响历史结论16.如果要给如图《赫鲁晓夫给卡斯特罗拔导弹牙》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两极对峙中的对抗与妥协

B.“冷战”中的“热战”

C.“冷战”从欧洲扩展到美洲

D.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抗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材料二:宋代的毕弄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谷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使得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谷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1455年,谷登堡用他的活字印刷方法印刷了第一批拉丁文《圣经》,这个事件标志着西方进入了一个信息迅速、廉价传播的时代。——摘编自《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谷登堡的技术成就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的确,凭着自己的实力,这些印欧语系的波斯人在向西方的推进中节节胜利。但是不久他们就遭到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抵抗,这些印欧人几个世纪前就移居欧洲并占领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诸岛。他们发觉自己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样,两支印欧人发生了三次著名的战争。战争期间,波斯国王大流士和薛西斯侵略了希腊半岛的北部,千方百计想在欧洲大陆上占据一席之地。——摘编自[美]房龙《房龙讲述人类的故事》材料二:中国人移民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摘编自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材料三: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摘编自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人的迁徙对区域政治与文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人移民澳洲的内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作出的努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究、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材料二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至宋朝,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此时,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此外,政府还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以“牢多党贸易之事”,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示,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绢、土布和瓷器等为主。——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丝绸之路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历程的认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采文明,并加以改良,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一些新结果……故不同文明间的适当融合往往会产生一种和谐文化,给社会成员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另外,一种文明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它总是在与各种外来文明的冲突中来调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摘编自陈垣《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提炼材料中观点并展开评述。(说明:运用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对材料中观点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的权利,诸侯承担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的义务,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周王授予诸侯土地和人口是双方政治关系的前提,也说明西周“分封”是以授予土地为纽带的政治关系,故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故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以授予土地为纽带,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非分封制造成的,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周王分封管理土地疆域的权利给诸侯,诸侯则需为周王镇守疆土、服从周王的命令、缴纳贡赋”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分封制的含义。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处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河西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是以经济为目的,A排除;

材料只是强调的是河西地处咽喉要地,不能得出是丝绸之路的中心的信息,C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信息,D排除。

故选:B。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本题以丝绸之路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为公元581年,此时隋朝建立;②处为公元589年,这一年隋灭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③处为公元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这一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因此,①②③分别对应隋朝建立、隋灭陈和开凿大运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与隋朝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本题主要通过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

4.【答案】A【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粮食产量虽然所有增长,但是增速较慢,体现的是农耕经济的停滞性,A正确;

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5.【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保密性强,这加强了皇帝对官僚的控制,B项正确;

材料反映密折制度保密性强的特点,与决策科学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军机处,排除C项;

明朝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材料“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的大意是健康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人都学点中医知识,可以解决自己的小病小恙,对自己和家人受益多多。由此可知,这反映出传统医学重在教化病人心理,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传统医学重在教化病人心理,而非中医不断完善自我,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三教合一趋势,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的意思分析即可。

本题以孙思邈的《千金方》的序言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7.【答案】B【解析】根据“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变相的基督教与儒教之间的战争,而义和团则是民间道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战争。”可得出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都只是利用宗教进行起义,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不是基督教的传播,排除A项;

C项太绝对,排除C项;

D项不是本质,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A【解析】“十四年抗战”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我国局部抗战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A项正确;

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是“八年抗战”开始的时间,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C【解析】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定购为辅的格局,还取消了粮定量办法,这表明国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控制放开,逐步走向市场化,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C项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期,A项错误;

BD两项仅凭材料无法推断。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考生可结合材料“199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0.【答案】D【解析】材料”(雅典民主)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强调的是雅典的城邦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D正确;

剥夺了公民的个人利益的说法过于绝对,A排除;

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问题,B排除;

控制了公民的独立意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理解材料“(雅典民主)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并结合所学解答问题是关键。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雅典民主)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的理解掌握和结合所学解答选项的辨识分析能力。

11.【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2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逐渐形成。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重要的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分享权力,故“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反映了中世纪后期西欧的重大变化,故D正确;

A是封建庄园、B是王权和教权的合作、C是封建等级制度,三项均贯穿于整个中世纪时期,不合题意,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考生可结合材料“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2.【答案】B【解析】材料中无论是西班牙,还是打着门罗主义旗号的美国,其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对古巴进行殖民统治,B项正确;

只涉及古巴,无法得出世界殖民地被分割的情况,排除A项;

材料涉及的空间范围仅限于古巴,无法得出“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结论,排除C项;

19世纪末的美国尚没有实力主导世界秩序,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①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经济措施,加剧了美苏冷战;

②雅尔塔体制在马歇尔计划之前就形成了;

③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是杜鲁门主义。

④马歇尔计划使得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加剧了欧洲的分裂和对抗。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马歇尔计划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马歇尔计划的特点,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14.【答案】D【解析】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故D正确;

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A错;

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与“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无关,与“土地兼并逐渐加剧”无关,排除B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生可根据材料“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5.【答案】B【解析】“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是对巴黎公社的高度评价,体现了现实国民议会与“巴黎公社”均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B项正确。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材料考查历史解释而非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C项、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考查对巴黎公社评价的认识。

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结合史学知识分析出对巴黎公社的不同评价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人物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人和“导弹”可知它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该漫画表明苏联被迫放弃原有战略企图,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典型表现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苏联被迫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表明两极对峙中存在对抗与妥协,故A正确;

古巴导弹危机并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故B错误;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题的关键是“赫鲁晓夫给卡斯特罗拔导弹牙”。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特点:连续性;多元一体;包容性;凝聚性(或完整性)。【小题2】成就:采用金属活字印刷将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印刷机。

意义: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了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保护;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第一问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影响:建立了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建立了波斯帝国);引发希波战争(引发区域战争);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小题2】内因:人口增长,耕地不足,资本主义入侵,劳动力过剩;灾荒频繁,生活困难;政治动荡,出洋避祸;清政府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小题3】来源区域:中东、非洲、拉美、东南亚。

努力:成立联合国难民署;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确立“世界难民日”。【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迁徙与融入。第一问要结合人口的迁徙与融入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人口的迁徙与融入的影响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人口的迁徙与融入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人口的迁徙与融入,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主观目的:为了配合对匈奴的战争。

客观效果:开辟了中西交通的要道,大大促进了中原和西域、西方文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小题2】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或“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原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干扰,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运输优势明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小题3】认识:政局、科技、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等影响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演变。【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西汉的民族关系角度分析主观目的;依据材料一,结合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分析客观效果;第二问,变化:依据材料“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至宋朝,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分析;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局、陆上丝绸之路、政策、经济以及科技等角度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影响丝绸之路的因素分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影响以及演变过程及其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答案】首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如:根据材料信息“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并加以改良”“一种文明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它总是在与各种外来文明的冲突中来调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可知材料主要观点是”一种文明的发展需要积极吸收外来文明并加以改良”。

其次,围绕提炼的观点,并以中国古代吸收外来佛教文化和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吸收古典希腊文化为例加以说明。如: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佛教由盛转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思想中对宇宙、人生的分析,蕴含着独到的哲学智慧,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