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之
现代文阅读理解说明文选择题中考复习1一、考题情况归纳:1、分值:2009年《亭的建筑》(说明文)2010年《千万别折腾汉字》(议论文)2、命题形式:选某一阅读文段,围绕该文段体裁特点从多角度考查。3、考查重点:能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4、特点: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一、考题情况归纳:2
二、答题的基本要求:
掌握牢固的文体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要点。
二、答题的基本要求:3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说明语言的不同: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1、什么是说明文?
2、说明文的分类:4说明文应掌握的五个知识点:1、说明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点3、说明方法4、说明顺序5、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说明的事理。说明文应掌握的五个知识点: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5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分类6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古到今、从春到夏、从早到晚外-内,上-下,远-近,南-北,低-高,前-后,左-右原因-结果,现象-本质,概括-具体,主要-次要,整体-局部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古到今、从春7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科学限制性的词语能体现这一特征1、表程度:更、比较、最、几乎、差不多2、表估计:大约、可能、估计、也许3、表范围:都、一般、大多、极少4、表时间:当时、逐渐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科学限制性的词语能体现这一特征18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目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对号入座要仔细。三、答题的具体方法:先读原文通大意,三、答题的具体方法:9
(一)先读原文通大意
(1)了解文章大意,即主要内容,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三、答题的具体方法:(一)先读原文通大意三、答题的具体方法:10
仔细阅读与分析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目的习惯,反复阅读题目材料,吃透题目精神。如“正确”、“不正确”等。
1、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
例如:上学期期考阅读语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第10小题“对6—9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长题目要读短--概括大意;短题目要读长--精析内涵。深刻、准确的把握题目主干,才能在选择中不被迷惑。只这样,面对大量信息才能不迷失方向,面对有限的信息才能从容不迫。
3、看完所有的题目。
(二)再读题目做标记
三、答题的具体方法:(二)再读题目做标记
三、答题的具体11
(三)找出范围对应句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
例如:
09年中考阅读语段《亭的建筑艺术》中第8小题“关于亭子的造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考查对文意的把握能力)
A.亭子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景观,它的造型非常丰富,以轻盈俏丽者居多。B.园林中,亭有半亭和独立亭之分,独立亭常与走廊相联系,依墙而建;而半亭则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协调。C.园林之亭,按平面的造型来划分,大约可以归纳为几何形与自然形两类。D.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
“②……亭子的造型非常丰富,以轻盈俏丽者居多。”“
③亭子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景观,造园家往往将亭子巧妙地组织到美的园林境界之中。在园林中,亭有半亭与独立亭之分。半亭常常与走廊相联系,依墙而建。”
“④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这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几何形与自然形。”——《亭的建筑艺术》
三、答题的具体方法:B(三)找出范围对应句12
(四)对号入座要仔细。
三、答题的具体方法:
1、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
(四)对号入座要仔细。
三、答题的具体方法:1、直选13四、常设置的陷阱
:
1、张冠李戴或偷换概念。
例:09年中考阅读语段《亭的建筑艺术》中第11小题“下列有关亭台楼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B.在古代,亭子常常是送别的场所。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满湘我向秦”一句,就流露出忧伤的离别之情。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的是诗人崔颢登上岳阳楼时的情怀。D.“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幅对联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题写的。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既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同时又要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真正做到在短时间内调动思维,将所积累的知识相互连贯起来。C四、常设置的陷阱:C142、曲解文意,太绝对化。
例:09年中考阅读语段《亭的建筑艺术》中第9小题“有关亭的艺术性,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建筑小品,它小巧玲珑,造型丰富秀美,给人视觉上的美感。B.亭子在整个园林的构景上,使园中景致张弛有致,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C.亭子具有凭眺的艺术功能。人在亭内,凭眺园内诸景,或是远眺湖光山色,有“快哉”之感。D.亭子的原始艺术功能是供人歇脚休息的,也就是它的实用性,并没有其它的审美功能。四、常设置的陷阱
:D2、曲解文意,太绝对化。四、常设置的陷阱:D153、故意夸大或缩小其作用或功能,不符合事实;
例:《目标教学实验达标自评》(十一)阅读理解《莫扎特的力量》中第7题“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A、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对癫痫病症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B、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后,可以有一定程度地提高其智力。C、莫扎特乐曲对那些性格孤僻的人毫无疗效可言。D、莫扎特乐曲对所有人都有较好的心理疗效。四、常设置的陷阱
:B(太绝对化)(夸大其作用)(太绝对化)3、故意夸大或缩小其作用或功能,不符合事实;四、16(4)以偏概全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选项,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启示: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选项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选项舍去。
(5)添枝加叶法;
命题者在题目或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启示: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目或选项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