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之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六单元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第13课课前知识铺垫1.作者知识(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在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作家、诗人,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喜爱歌颂大自然,写了不少歌咏自然景色的田园诗。黑塞常发思古之幽情,怀念中世纪,常把古代希腊、埃及以及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作为他怀古伤今的寄托。黑塞非常仰慕中国文化,特别崇拜孔子、老子和庄子。老庄哲学对他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他的作品多用象征手法,文句优美细腻,具有浪漫气息,他因此被称作“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有小说《彼得·卡门青》《荒原狼》,诗集《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等。诺贝尔文学奖给黑塞的颁奖词: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2)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英语权威”。王佐良著有英文专著《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论文集《风格和风格的背后》,文化随笔集《心智的风景线》;中译英话剧《雷雨》等。1988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获“北京市首届哲社与政策研究成果荣誉奖”。2.背景知识(1)《读书:目的和前提》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提高自我修养。黑塞受宗教和东方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其作品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2)《上图书馆》作为一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喜欢到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他受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启发,回顾了自己上图书馆的几段经历,写下了《上图书馆》一文,文中介绍了上图书馆的乐趣与收获。3.知识链接——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的限制。一课时享读书之乐,悟读书之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2.把握作者的观点。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阅读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鼓励大家读书,班级准备打造“图书角”,邀请同学们捐书并为班级图书角的背景墙写一则标语。你准备从《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篇随笔中寻找灵感。情境任务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的“心”世界活动一探名家读书之旅,捐我最爱之书1.对于“图书角”放什么书的问题,大家众说纷纭。(1)你想从黑塞和王佐良的读书经历中寻找答案,看看他们读了哪些书,这些书籍对作者有什么影响,于是做了以下表格来归纳。(参照示例,完成下表)黑塞书籍名称或类型读书的过程或想法书籍对他的影响《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在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①②③④⑤⑥巴尔扎克的小说
曾经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事,却失落于详细的财物状况;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独特的价值
读书要认清自我,过去的自己读不了,现在的自己放不下
《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中国民间童话》、中国抒情诗和通俗小说
通过父亲的指点认识了老子,并逐渐从阅读转译本到德译本,从《老子》到各种中国文学典籍
体会到了中国精神对于今日欧洲的意义。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王佐良地点书籍名称或类型书籍对他的影响武汉:文华图书科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英文小说、杂志,斯蒂文生的《宝岛》,《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满足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从旁学到一些英语⑦⑧⑨⑩⑪⑫北京:清华图书馆
柏拉图的《对话》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
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的亨福莱公爵室,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古籍
起初,心里很不平静;后来,心境豁然开朗(2)根据上表,你试着做了一个总结,比较了二人在读书内容、读书过程、读书对他们的影响等方面的异同点。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同点:①阅读时最初的兴趣都从猎奇开始,并由此点燃了读书的兴趣;②都谈到了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宽了眼界,获得了认知上的共鸣;③都从读书中获得了知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新体悟。不同点:①黑塞的读书启蒙更侧重来源于家庭,王佐良的读书基本都是由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予以的支持;②黑塞的读书过程中有过“曾经不爱读,之后放不下”的读书经历,涉猎的范围更庞杂,王佐良的读书经历基本围绕中外文学文化,没有这种起伏跌宕的读书心得;③王佐良曾经因为现实的心境影响读书的心境,黑塞整体上没有提及。2.在归纳总结之后,你给出了捐书的建议。(1)捐什么样的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时你给出了读书的一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国内外的经典名著、一些著名的报纸杂志等。经典是名家智慧的总结,有利于我们启智、拓宽眼界等。
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读起,不同的阶段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活动二品名家读书之义,启我读书之智3.两位作者都记述了自己求学读书过程中的感悟,有很多独特的感言,也回答了很多同学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让我们从名家的感悟中寻找读书的智慧。(1)研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完成表格。段落黑塞的观点我的理解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①段落黑塞的观点我的理解1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②2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③段落黑塞的观点我的理解2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④3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⑤段落黑塞的观点我的理解4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⑥8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⑦8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⑧答案
①真正的修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它是努力的过程,蕴含在一个又一个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中,是生存的境界而非生存的手段。②真正的修养能帮助我们完善自我,找到生活的意义。③读世界文学是获得真正修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其中有极大的精神财富。④读书的目的是获得真正的修养,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充实、更高尚、更有意义。⑤读书的前提是选择爱的作品,凭自己的爱好开始阅读。⑥读书不在于数量,其前提是个性或人格。⑦读杰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⑧读杰作还要有正确的阅读态度,应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来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地读。(2)总结上表:黑塞对读书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答案
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基础阅读)开始阅读。②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要读杰作。③要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因为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3)研读《上图书馆》,仔细揣摩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①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答案
“铜制的高台灯”体现了清华图书馆第三阅览室的古朴;“温情和宁静的光”既是写灯光,又是在强调清华图书馆带给作者的内心感受;“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突出了这种感受是美好的,是无与伦比的。整句话强调了清华图书馆给作者的印象之深,对作者的影响之大。②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答案
“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暗示世界发生了变化,和平遭到了破坏;“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表明“七七事变”打破了校园的宁静,破坏了教学秩序,作者的心情不言自明。③“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那样的伟人);表达了作者此刻内心波澜壮阔、情不自禁引吭高歌的情绪。4.结合以上理解和分析,写出你给背景墙的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答案
(示例一)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示例二)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示例三)与经典同行,绘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拓广阔视野黑塞从切身体会出发,思考读书的意义,文章充满睿智的思考,又温暖感人。王佐良回顾上图书馆的几段经历,那种氛围与乐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在《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中,两位作者都回顾了自己的读书生活,试比较两篇文章写作目的的异同。(1)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文任务读书——不同的感悟,同样的热爱意在通过叙述自身的读书生活证明读书有益。(2)不同之处:《读书:目的和前提》侧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叙述时内容偏重于阅读过程中爱好的发现、培养,思想境界的提升;《上图书馆》侧重于呈现图书馆给作者带来的裨益,所以叙述时内容偏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读者富有个性、生动热情地与书籍打交道,倡导人们通过读书来提升修养描写作者在多所图书馆的感受和收获,表达了作者的感念之情2.《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两篇文章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读书”,都强调了一个重点,那就是“爱”。但侧重点不同,请根据下表提示简要概括。课文读书爱《读书:目的和前提》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①《上图书馆》②对读书生活的热爱
读书人要有爱地阅读,要有心的教养,要有对知识的敬重
写自己与几个图书馆的缘分,说明作者是如何酷爱读书的3.学习欣赏文章不同的表达技巧。(1)《读书:目的和前提》学习点:论证多样,情理交融。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_________。文中,作者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例,将论述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形象易懂。举例论证_________。如第2段中的“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作者连续使用两个“不是要……是……”来论述读书的作用,增强了语言的严密性和说服力。__________。如第1段中的“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释得很具体,指出真正的修养的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即获得修养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的功利性的行为。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②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随笔抒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捉的是那种瞬间的思想火花,抓拍的是那些一闪而过的场景。作者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花费大量的笔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娓娓道来,强调读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在它数以千计的卷帙里面,绝大多数我一点不感兴趣,也永远不会再感兴趣。可是就在这故书堆中,渐渐地,我也发现了另一类东西”。语言亲切自然、富有哲理。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感受(2)《上图书馆》学习点:层次分明,富有韵味。①围绕中心,紧扣话题。作者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从中学阶段的___________到大学阶段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再到留学期间的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以及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其中包含着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时代的忧虑。“公书林”②借助____来烘托氛围,描摹心情。如清华图书馆台灯温情宁静的光,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觉得知识和情感的新世界“一片灿烂”。然而历史的巨变,让这一切都暗淡下来,“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作者的心情不言自明。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照明相当差”“一灯如豆”,暗弱的灯光照映着用链子锁住的古书,阴暗苦闷的画面,与作者当时一边心忧祖国战乱,一边忙于眼前繁重功课的压抑情绪互相映衬。随着考试顺利通过,北平又传来解放的喜讯,作者的心情重归明朗,从“一心苦读”到“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作者的心境也豁然开朗。光③富有韵味,充满文化气息。文章在开篇就______________,在讲述作者的上图书馆之乐时,无论是对读书场景的描摹,还是对图书馆环境的刻画,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引用名人名言练透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焚膏继晷,最后长眠于书桌上。毛泽东是一位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的把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的坚持读书的楷模。他们都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①____________;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②____________,很难有所收获、进益。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③____________,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12345678910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我们就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多读经典,于个人而言,可以广见识、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对社会而言,则可教化民众,端正风气,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对于我们正在打造的书香社会更是功德无量。12345678910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2345678910答案
(示例)①束之高阁②一曝十寒③水滴石穿12345678910第①空,由上文“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知,高兴时读几页,那么郁闷时就扔在一边不读,故可填“束之高阁”。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第②空,由上文“心猿意马”和下文“很难有所收获、进益”可知,此处语境是在说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故可填“一曝十寒”。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12345678910第③空,由上文“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可知,此处语境是在说读书要像水滴一样,不断地滴,坚持不懈,故可填“水滴石穿”。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2345678910答案
毛泽东是一位坚持读书的楷模,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把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12345678910题干要求把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的短句。先抽出句子主干“毛泽东是一位坚持读书的楷模”,再将附加成分“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的把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抽出来,将它变成4个短句子“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把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作用。12345678910答案
(1)构成:“人生的短暂”为本体,“白驹过隙”为喻体,把“人生的短暂”比喻成“白驹过隙”;“丰富的书籍”为本体,“大海”为喻体,把“丰富的书籍”比喻成“大海”。(2)作用:形象生动地形容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知识却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来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应该多读经典。(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可见,读书并不在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③___________________。少读如果彻底,12345678910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读书有两种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记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不仅记笔记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而且可以帮助你记忆。12345678910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2345678910答案
(示例)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②而在于选(读)得精、读得彻底(透)
③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12345678910第①处,前文“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以及后文“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说的是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的后果,故此处可填“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第②处,“可见”表总结,由前文“读书并不在多”可知,此处应填有“而在于”;后文“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强调读书要精要透,故此处可填“而在于选(读)得精、读得彻底(透)”。12345678910第③处,前文说“多读”,后文说“少读”,语境是就“多读”与“少读”辩证分析,对应“多读不能算是荣誉”,故此处可填“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答案
(示例)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12345678910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记笔记”后面;二是分句语序不当,作为递进分句,“帮助你记忆”是记笔记首要的直接的作用,应放在前面,改为“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课外拓展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陶渊明在他的“自况”文《五柳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位“爱读书”“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形象。里面有一句引起颇多关注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方法方式很多,有的人看得“僵”,便对“不求甚解”非议或曲解。其实,在另一首《移居》诗中,陶渊明还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两句,可见他对阅读,是有不同对待的。12345678910在《管锥编》中,钱锺书专门引用了古人对此两语的释读:仇兆鳌选林云铭《挹奎楼选稿》卷二《〈古文析义〉序》中,有“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所谓‘甚’者,以穿凿附会失其本旨耳。《南村》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若不求‘解’,则‘义’之‘析’也何为乎?”仇兆鳌是明末清初学者,他的《杜诗详注》至今是人们倚重的杜甫诗歌注本。他选的这篇文章作者林云铭,是明末学者。钱锺书引号中“穿凿附会失其本旨耳”后面,原文还有“后人不明此意,为卤莽者藉口”。这位林云铭,把陶渊明两句话解析到位:“不求甚解”,就是不过分穿凿附会而失去了文章主旨;陶渊明读书当然求“解”,不然在读“奇文”时分析“疑义”干啥?12345678910钱锺书大致同意林云铭的解说,自然也包括陶渊明要表达的意思。不过他还是借了他人句子来表达自己看法:“窃谓陶(渊明)之‘不求甚解’如杜甫《漫成》之‘读书难字过’也;陶之‘疑义相与析’又如杜甫《春日怀李白》之‘重与细论文’也。”以“重与细论文”比附“疑义相与析”,看来这一句的理解,大致清楚。对于杜甫“读书难字过”,人们的解释也颇有不同。字面意思,即书中难识读的字,任其过去,钱锺书以此比附“不求甚解”,显然是一样看法。可有人认为杜甫强调“无一字无来历”,怎么可以如此读书?应该作:经眼之字,难以轻易放过云云,这是往好处解说的一般读书态度。12345678910接着前面征引的两句杜甫诗,钱锺书再引一西方学者的话:“培根《论读书》云‘书有只可染指者,有宜囫囵吞者,亦有须咀嚼而消纳者’;即谓有不必求甚解者,有须细析者。”英国学者培根谈论读书的篇章,颇有名气。他认为,有的书略略染指即可,有的书可以粗粗一通翻过,有的书却需要细细阅读,慢慢消化。说得够明白。可钱锺书却认为此说“语较周密,然亦只道着一半”,还说得不够全面。钱锺书的看法:“书之须细析者,亦有不必求甚解之时;以词章论,常只须带草看法,而为义理考据计,又必十目一行。”即使是必须细加考索分析的书,12345678910有时也可以“不求甚解”读过。这看你此时的阅读需要。倘若你欲领略其中修辞铸句效果及蕴藏之文气,可以扫眼过去,总括把握,以求文气通畅,品得深致韵味;假若要写作论文,则须细细读来,紧扣其中脉络,一字不可放过。钱锺书总结:“一人之身,读书之阔略不拘与精细不苟,因时因事而异宜焉。”这就周全了。除去前人所谓的书可以“染指”“囫囵吞者”“须咀嚼而消纳者”外,一个人读书或“阔略不拘”,或“精细不苟”,也该因时因事不同而有所差异。体会一下自己的读书过程,钱锺书的补充确实说出了那种特别感受。12345678910《朱子语类》卷一九有“《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不过,对于朱熹说辞中的一个字,钱锺书认为可探讨:“朱熹虽以‘如鸡伏卵’喻熟读,而此节‘熟’字颇乖义理,《论语》岂不当‘熟读’哉?”朱熹说:《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打眼看去,没什么毛病,可细分析,就出现了钱锺书提的问题:难道《论语》不须熟读?这个“熟”字,钱锺书认为在此处“颇乖义理”,逻辑道理上不通。朱熹意思大致还是清楚的,钱锺书给他圆场:“‘熟’当作‘热’字为长,谓快读也,与‘冷’字相对。”完全正确,朱熹正是“热读”即“快读”的意思。12345678910为何“热”与“快”相联系呢?钱锺书再举例:“如陶奭龄《小柴桑喃喃录》卷上论草书云:‘热写冷不识’,‘热’与‘急’每相连属……”陶奭龄是明代文人。他说的这种情况很有趣,一些人写字时极快,笔底飞龙缠绕,等写完后,你问他其中某字,他也不能辨识。过去用毛笔、钢笔时,这种情况多见,是可进笑话书的真事。钱锺书引用此例,是要证“热”在此是“急”的意思。12345678910还有一个“热慌”的词,钱锺书认为“即今语‘急忙’也”。“热”字厘清了,“热读”意思就出来了。可钱锺书还不直说,又用他人说辞:“‘热读’略类董说《西游补》第六回所谓‘用个带草看法’‘怀素看法’。”《西游补》是明末董说的一部《西游记》续书作品。怀素乃草书大家,运笔行云流水,极是快畅。热读即快读也。证明完毕,回到朱熹《孟子》要“热读”上,钱锺书说:“盖《孟子》词气浩乎沛然,苟十目一行,逐字数墨,便拆碎不成片段,难以领会其文澜之壮阔。”《孟子》文章,条理畅达,气势流贯,读来胸中有浩然之气。正该是“热读”“快读”的作品。12345678910反之,“‘冷看’则正是二程之‘《论语》逐句看也’”,“冷看”,自然是逐句追究清楚地细细“慢读”。综合全文下来,钱锺书对于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及“疑义相与析”两方面,甚至多方面,算是说清楚了。在笔者,“不求甚解”经过一番“疑义相与析”,与自己有限的阅读经验全然吻合起来。(摘编自杨建民《钱锺书谈读书》)12345678910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锺书注意到了陶渊明对阅读情形的两种不同表述,在他的《管锥编》
中专门引用了古人的相关释读进行阐述。B.有人主张“不求甚解”即不过分穿凿附会而失去文章主旨,对书中难
识读的字无需理会,钱锺书则认为不应轻易放过。C.无论是“不求甚解”还是“疑义相与析”,都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D.钱锺书对于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及“疑义相与析”有两方面甚至
多方面的理解,也包含陶渊明要表达的意思。12345678910√12345678910“钱锺书则认为不应轻易放过”错。由原文可知,关于“书中难识读的字”,钱锺书是“以‘读书难字过’比附‘不求甚解’”来说明读书的方式方法;认为“书中难识读的字”“不应轻易放过”的,是“有人”。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仇兆鳌认为“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所谓‘甚’者,以穿凿附会
失其本旨耳”,他对“不求甚解”的理解没有林云铭通透。B.钱锺书以杜甫《漫成》诗句“读书难字过”对“不求甚解”作类比性
阐释,是往坏处解说读书态度,这一点有别于通行的观点。C.钱锺书对名人培根《论读书》中的观点有所补充,他认为读书之“阔
略”与“精细”,应因时因事而定,自信之中又颇有几分自负。D.钱锺书认为有些书必须细加考索分析,不可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读,
作者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12345678910√12345678910A项“他对‘不求甚解’的理解没有林云铭通透”错。由原文“仇兆鳌选林云铭《挹奎楼选稿》卷二《〈古文析义〉序》中,有‘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所谓‘甚’者,以穿凿附会失其本旨耳’”可知,“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失其本旨耳”是仇兆鳌引用林云铭的观点,张冠李戴。12345678910B项“是往坏处解说读书态度”错。由原文“钱锺书以此比附‘不求甚解’,显然是一样看法。可有人认为杜甫强调‘无一字无来历’,怎么可以如此读书?应该作:经眼之字,难以轻易放过云云,这是往好处解说的一般读书态度”可知,“钱锺书以杜甫《漫成》诗句‘读书难字过’对‘不求甚解’作类比性阐释”,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科新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点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版南京租赁房屋装修验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酒店客房卫生间洁具更换与维修合同3篇
- 承揽合同范本(2篇)
- 个人土地承租合同:2024年限版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借贷合同争议解决机制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铝灰运输合同范本-铝灰运输与循环经济服务4篇
- 2025年度绿色住宅租赁及能源管理服务合同4篇
- 2025贵州贵阳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和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理论考试试题
- 期末综合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结构力学本构模型:断裂力学模型:断裂力学实验技术教程
- 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无人机技术与遥感
- PDCA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
- 新东方四级词汇-正序版
- 借名购车位协议书借名购车位协议书模板(五篇)
- 同步轮尺寸参数表详表参考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