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许可人提起侵权之诉的法律分析_第1页
被许可人提起侵权之诉的法律分析_第2页
被许可人提起侵权之诉的法律分析_第3页
被许可人提起侵权之诉的法律分析_第4页
被许可人提起侵权之诉的法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许可人提起侵权之诉的法律分析

一、中国企业提起诉讼的诉境外专权人往往允许自己的关联公司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些授权内容通常是“国内公司是专权代表,有权在中国公开、销售、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的,并代表关联公司在中国提起诉讼的权利”。”美国联邦巡回法院2011年1月作出的HyperQuest,Inc.v.N’SiteSolutions,Inc.案与《专利法》、《商标法》及司法解释不同,随着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法力说二、版权许可和版权侵权(一)许可概念的非物质性英美法系没有物权之概念,只有与物权内涵相同的财产权概念。财产权包括占有、使用与处分等内容,版权表现为控制、使用与处分等。基于有形财产客观实在性,对其法律处分(disposition)的内涵一般是确定的:对涉及整个物的某项权能必须一并处分,而不能分割处分。由于知识产权客体非物质性,在借鉴有形财产处分基础上,美国19世纪中叶率先在专利领域创造了“许可(license)”这一概念,目的是为了使处分内涵更为精准,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版权法在采用许可概念时,对许可内涵并无具体规定,如我国著作权法仅规定了专有许可与非专有许可。其原因在于,一是各国与地区的版权法原理及版权内容有所差异;二是版权专有许可与非专有许可的性质不同。(二)法律行为的类型民事权利分为静态的权利享有与动态的权利行使两种形式。根据德国民法学说,权利动态行使是权利人通过意思表示对权利本身所进行的法律行为实现的,包括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两种类型。负担行为是指“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或另若干人承担为或不为某一行为义务的法律行为。”由于德国民法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规则过于抽象与复杂,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在理解与规定版权许可时,虽然适用原理及具体规定有所差异,但基本都遵循了这一规则。三、当然,被许可的人可以行使程序法权(一)普通法上的转让衡平法上的权利转让英美法系在认为版权专有许可是较普通法上的处分更为精准与灵活基础上,更注重专有许可的后果。根据美国1909年《版权法》规定,版权内容仅表现为复制的权利,实行复制权与版权不可分离的原则。除了将版权进行普通法上的转让外,无论专有许可还是非专有许可都没有使被许可人实际获得如所有者一样的权利,版权仍保留在许可人手中,被许可人仅可以从事被许可的行为。除非与版权人一并起诉,否则被许可人不得起诉第三人。技术发展导致对同一作品使用方式不断增加,美国1976年《版权法》作了较大的修订:在将版权由复制权扩大为6种专有权利按一般理解,许可不同于转让,许可并不导致专有权利的转让,专有被许可人不能成为权利人。那么,专有许可何以成为美国《版权法》第101条规定的版权所有权的转让呢?这既与英美法系认为版权法主要是衡平法上的权利有关,更与版权实行不需要登记公示、衡平法上的权利转让规则有关。《布莱克法律辞典》对权利(right)解释是:“权利常常指包括有形财产或无形财产上的权益(interest)、请求权(claim)、人和财产之间的归属关系(ownership)。”根据这一解释,普通法上的转让(transfer)不仅要求权益与请求权一并转让,而且还要求权利在归属上发生变化。结果是,受让人不仅是权利的真正享有者,而且还是权利的归属人。然而,因衡平法更注重利益的行使与保护,衡平法上的转让(assignment)指,“最简单的意义上说,是将他人的权利或财产权益进行转让。”这一衡平法上的权利转让在专利法领域表现得尤其清晰。由于专利权的取得与转让实行登记与公告制度,根据普通法规则,只有经登记与公告后,受让人才能成为新的专利权人。也正因为登记名义人是专利权人,对外请求权只能以专利权人名义进行,为此美国《专利法》第281条规定,侵权之诉“必须完全由专利权人或以专利权人的名义提出”。版权专有许可与专利独占许可类似。当版权人将某一专有权利(权益)授予专有被许可人,专有被许可人成为该专有权利的衡平法上的权利人,并不需要考虑请求权与权利归属上的变化。然而,两方面原因导致衡平法上的权利转让与普通法上的权利转让之间并不存在严格分界线。1.实践中,版权人授予专有被许可人的是积极的使用权,极少同时授予实体请求权。这是因为法律保护的是民事权益,当财产权益转让后(裸体权益除外,如诉讼时效届满的权益、请求权为权利人所保留),该财产权益上的实体请求权亦应由权益享有者行使。因为只有这样,民事权益才能真正获得保护。相应地,当版权专有权利上的权益授予专有被许可人后,专有被许可人当然可以行使请求权。2.无论普通法转让还是衡平法转让,版权专有权利的静态归属与动态变更均无需公示,该专有权利的归属人也就难以对外公开。结果是,当专有权利上的权益在版权保护期内无限制授予被许可人时,专有许可完全可以视为普通法上的权利转让。也正因此,美国1976年《版权法》第101条规定:“版权所有权的转移”中的“转移”使用了普通法上的转让(transfer),而非衡平法上的转让(assign)。当然,由于实践中版权专有许可合同常附有若干限制(如使用的方法、时间、地区等限制),这就使得专有许可通常难以成为普通法上的权利转让。虽然专有许可常常是衡平法上的权利转让,但这并不影响对专有被许可人的保护。1976年美国《版权法》第201条D项(2)规定:“任何特定专有权利的所有人,在该权限范围内,享有本篇赋予版权所有人的一切保护及救济。”第501条(B)规定,“除第411条规定之限制外,专有权利的法定所有人或受益权人(thebeneficialowner英国在专有许可方面同样持衡平法转让规则,只不过未将专有被许可人明确规定为权利人。其现行1998年《版权、外观设计与专利法》第92条(1)规定:“本编中的‘独占许可证’系指由版权所有人或其代表签字的书面许可证,这种许可证授权被许可人排除一切他人,包括许可证颁发人,行使本来由版权所有人专属行使的权利。”第1O1条(1)规定,“除对抗版权所有人之外,独占被许可人针对许可证颁发后所发生之情事有相当于权利转让一样的权利和救济措施。(2)独占被许可人的权利与救济与版权所有人的权利并存。”第102条(5)规定,版权所有人提起禁令或赔偿之诉时,应当通知并存的独占被许可人。这些规定都是衡平法精神的体现,专有被许可人完全可以独立地享有与行使被授予的权利。(二)专有许可构成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其实大陆法系大多数国家德国《著作权法》采一元理论,著作权的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均不可转让,为此第29条规定:著作权不可转让(继承除外)。虽然德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各种财产权利,但考虑到著作权人本人并不能实际以各种方式使用作品,为此规定权利人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与采著作权二元体系的我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在德国,“与各项财产权相比,使用权是独立存在的,并且拥有属于财产权内涵的某项内容(可以被称为‘与他权利相联系的权利’)。……被许可人取得的使用权属于保留在作者手中的著作权之上所设定的一种负担。”由于德国采用只有绝对权才能被侵犯的规则,《俄罗斯著作权与邻接权法》没有采用专有许可,而是采用了“财产权的转授”概念。该法第30条第2款规定:“著作权专有权利转授合同只是许可专有权利获得者,以合同规定的某种方式和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使用,并赋予专有权利获得者禁止他人同样使用该作品的权利。”由于著作权人将专有权利进行了授予,“专有权利获得者同样可以作为权利人、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提起诉讼。”四、非法人授权代表他人提起侵权诉讼(一)功能2:默示许可基于美国1909年《版权法》确定的不可分原则,“专有许可与非专有许可在功能上是相同的,许可仅仅是版权人不向被许可人主张权利的默示许可。”虽然美国1976年《版权法》改变为版权可分原则,但非独占许可规则仍保留了1909年《版权法》规则:非专有许可使用不属于版权转让,1.专利法中的指导“美国联邦法院长期高度关注版权法与专利法的关系。当版权法案件缺少先例时,从专利法中寻找指导是适当的,‘因为专利法与版权法具有高度相似性’版权虽然表现为积极的权利,但就版权非专有许可而言,版权非专有许可与专利非独占许可相同,许可“仅仅是授权他人能够实施某一行为,否则行为人将构成侵权。”2.版权归属的限制在非专有许可范围内,版权人除可以自己使用外,还可另行许可第三人使用,版权人无法将专有权利中的权益进行“切块转让”这样,非专有许可是权利人对其实体请求权的一种限制,而非民事权益的授予,版权专有权利上的权益仍归版权人享有。非专有被许可人享有的经济利益并不能导致其享有法律上的利益,故其不符合《美国联邦民事诉讼法》第17条(a)(二)使用权以纯粹的债权形式许可他人使用德国在非专有许可方面,完全遵循了民事负担行为规则。“人们可以把普通的使用权以纯粹的债权形式许可他人使用,这种许可仅限于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方面,而不对将来他人获得的排他性许可使用权或者某些第三人产生效力。这种权利也被某些学者认为属于‘狭义上的许可使用权’的概念范围。”五、被许可人的权利我国著作权许可完全遵循了民事处分行为规则。专有许可是指版权人将著作财产权在许可合同约定的时间、地域、产品等范围内授予被许可人享有和行使。非专有许可是指版权人在许可合同约定的时间、地域、产品等范围内同意被许可人以某种方式使用作品的承诺。(一)专有被许可人能否成为权利人基于法力说,构成授权行为的专有许可必然导致专有被许可人成为权利人。然而,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我国将专有被许可人视为权利人:一是我国著作权法是在著作权许可合同中规定“专有许可使用权”,这无形中就放大了专有许可合同的债权效力,而忽视了专有许可合同中的授权条款。二是著作权法是在同一章中规定著作权专有许可和转让的,这无形中使得专有许可与转让存在分界线,容易使人产生只有受让人才能成为权利人,专有被许可人不能成为权利人的误解。的确,专有许可合同中存在的诸多限制使得专有被许可人无法成为权利归属人,但这并不影响专有被许可人的权利人身份。专有被许可人能够绝对地行使被授予的著作财产权,也符合其权利人身份。1.专有被许可人完全可以以许可合同针对版权人;2.如果版权人在专有许可范围内再行许可时,因版权人缺乏处分权,在后许可合同效力待定。一旦专有被许可人拒绝追认在后许可合同无效,在后被许可人构成侵权。但是,专有被许可人,甚至部分著作财产权受让人一般未被认为是著作权人。这既与我国著作权法从人身权与财产权两方面规定著作权内容、专节规定了著作权的归属有关,还与著作财产权可与著作权人相分离、但著作权本身不可分割有关。此外,版权许可中的诸多限制,尤其是许可合同期满后著作财产权回归著作权人,专有被许可人更无法成为著作权归属人。基于上述因素,本文认为,将专有被许可人视作“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相应地,专有被许可人作为权利人,其以自己名义提起侵权之诉不仅符合著作权法规定,而且也完全符合侵权责任法规定。(二)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救济由于非专有许可是权利人对自己所设定的一种负担,非专有许可使用权实质是合同债权,或者说是非专有被许可人使用作品的行为资格,并无其他内容。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那么版权非专有被许可人能否以合同债权向第三人提起侵权之诉呢?允许非专有被许可人以合同债权向第三人提起侵权之诉,其实质是认为侵权责任法对绝对权与相对权采取了同等保护。但就版权非专有许可使用权(合同债权)而言,该债权并不存在被侵犯之可能:由于作品的非物质性,第三人的侵权使用并不影响非专有被许可人对作品的使用及许可合同债权的实现,因为版权人本身即享有另行许可第三人使用作品的权利。(三)能以自己名义起诉非专有被许可人在版权人诉权特别授予时能以自己名义起诉,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二是诉权可依契约行使。但这两方面理由都不成立。1.我国司法解释最高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申请诉前措施的,适用《著作权法》第49条、第5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诉前措施,参照《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办理。该司法解释非常清楚地规定了诉前措施的申请主体只能是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司法解释中的“参照办理”仅指诉前措施的办理程序参照适用商标法司法解释,并非指申请主体参照适用。2.特别授予诉权的性质诉权契约授予是指权利人将其享有的诉权授予他人行使,效果也及于被授权人。如本文所述,如果原告并不享有实体民事权益,其当然不享有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更不能行使程序法上诉权。可见,在侵权之诉中,“诉权不是一种独立的权利,而是与债权相结合,不能与债权分开的权能。”有观点认为,我国合同法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同理,侵权之债的债权人同样可将侵权之债权转让或授予第三人行使。除许可合同中明确侵权债权予以转让或授予外,版权人特别授予诉权也即意味着权利人将侵权之债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指给付请求权,不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一并授予被授权人行使,此时非专有被许可人享有与诉权相匹配的民事权益(侵权之债权)。这一观点实质是将侵权债权与合同债权等同视之,未考虑著作权的特殊性及著作权法的特别规定:其一,侵权之债权是基于侵害民事权利所产生的权利,是一种派生权利。在假定侵权债权可以转让的情况下,版权人将此侵权债权及诉权一并授予非专有被许可人行使与授予任何第三人行使无异,被许可人提起侵权之诉并非基于其非专有被许可人身份。其二,我国著作权法禁止版权诉权转让。诉权能否转让有当事人恒定主义与诉讼承受主义两种不同体例。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允许诉讼承受主义。由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能够提起侵权之诉的主体仅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