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如何防治窜货DOC_第1页
企业应如何防治窜货DOC_第2页
企业应如何防治窜货DOC_第3页
企业应如何防治窜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应如何防治窜货

目前,市场上做得好的药品和保健品,一般都具备好的策划和有效的执行力,同时还有企业的实力和魄力。但是,这些产品最难面对的,莫过于窜货了。案例1终端药店窜货零售价统一为20元/盒的产品,厂家统一供货价为15元/盒,终端把货退回时,零售价却是15元/盒。分析:药品的统一零售价和供货价是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价格模式,如果出现窜货,那么主要原因就出在业务员身上。在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的时候,为了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业务员也开始小规模窜货,如:A县业务员一月份要完成10件产品的销售量,目前还差1件未完成,于是他干脆低价把产品甩给B县某个药店,这样便能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拿到公司发放的工资和各种福利。例如:销售10件产品共1000盒药品,业务员的工资为1200元/月,奖金500元,提成按每盒1元计算,合计为2700元/月。当剩下1~2件产品的任务未完成时,15元一盒的产品,业务人员就按每盒10~12元价格甩货,以达到任务指标。如按每盒12元的价格出货,1件亏300元。业务人员的工资如下:基本工资1200元/月,奖金500元,提成为1000-300=700元,合计2400元。如未完成任务,其工资就只有1200元/月,业务人员当然只有铤而走险甩货了。

解决方法:

解铃还需系铃人。制度的缺陷导致了厂家内部人员互相窜货的行为,所以,厂家不应把制度定得太死。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和区域业务经理的心态要端正,从销售政策制定具体管理实践上整合治理。首先界定各渠道商的销售区域,同时写清楚级差价格体系,执行时要求严格执行,禁止超限定浮动价格,另外将对市场促销物料支持、各阶段返利、下年度合同签定权等均与是否严格遵守渠道管理制度相结合。案例2广告药品恶性窜货

A省代理商在全省各个县市均设有1~3个专柜,并在全省范围内投放了广告,产品的零售价与促销价全省统一。但是,有几个地级市忽然多出了很多专柜,价格比规定的零售价低30%,甚至一半,就算代理商偷偷收货也无济于事。这导致产品的可信度降低,企业的投诉电话每天响个不停,并出现了退货现象。

分析:

现在,很多医药产品都是由经销商自行投广告、销售的,厂家以底价供货,而且价格一般在20扣以下。经销商的渠道网络较为完备,可以在几天内将产品在全省铺开,并投放广告进行宣传,很快就实现了市场占有率,形成销售高峰。同时,很多人也开始盯上该产品,特别是同类产品,其中最常见的窜货方法就是以假代理身份上演一场真假“孙悟空”。产品招商一般分为省代、市代、县市代三个级别。厂家规定代理商的首批提货量高则上百万,低则几万余,有的产品还不需要市场保证金。那么,假代理是如何操作市场的?请看如下数据:

某产品零售价:158元/盒,一件100盒;首批提货量:20件;市场保证金:2万元;

供货价:30元/盒(底价包干制);假代理市场供货价:60元/盒;假代理产出:60×100×20-20000=10万元。

解决方法:

如果产品在短期内就把某个省区市场做起来了,厂家就不需要急着招别的省份代理,因为已经有样板市场,不怕招不到好的代理商。如果别的省份有意代理产品的,要对其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朋友和产品代理商进行细致了解,看是否真代理,最好要意向代理商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营方案来。在市场实际运作中首先制造商(厂家)要能给渠道商成功的可指导性的方式方法,帮助渠道商解决市场运作的疑难问题,让渠道商对制造商(厂家)由信服后转变为信认。而不仅仅是渠道商把一个小库房从制造商处转移过去,最后产品既在本区域销售不出去,而保证金又退还无望,市场前景没有目标时铤而走险。与渠道商交朋友,即使退出时也好合好散!同时要充分运用好制造商(厂家)手中的奖惩权与货物控制权,平常发货量可以低于保证金额,针对市场容量可以把货款分N次发货。定期对渠道商进行奖励与惩罚。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到市场巡视,一方面了解市场操作情况,同时对货物流向进行统计,也可以联系市场上的其它渠道商,要让制造商(厂家)手中随时有后备名单。案例3某地药监局在对A药店监督检查时发现,该药店经营的某种胶囊外包装产品序列号、电话防伪查询标识被人为刮掉。而药品包装左侧明确提示:药品包装防伪标识和产品序列号不全均为假药。

执法人员当场查封了尚未销售的该种药品。经调查,A药店的药品是从厂家销售员处购进的,由销售员从外省B药店“窜货”而来。厂家销售药品时,每个省有一个固定的产品序列号,该销售员为了达到在本省销售的目的,自行把药品外包装上的产品序列号、电话防伪标识抠掉后,将药品销售给A药店,并为其出具了B药店的销售发票。

对于A药店销售“抠号”药品行为如何处理,执法人员产生了分歧:

有人认为,A药店的行为应按销售假药进行处罚,理由是厂家已明确提示产品序列号、防伪标识没有或不全为假药;有人认为应按劣药进行处罚,此行为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三款第(六)项的规定;有人认为,应按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进行处罚,因为发票是由B药店开具的,而B药店并不具备药品批发资格。分析:

包装不规范

本案中被“抠号”的药品不应认定为假药或劣药。该批被“抠号”的药品包装不规范,不符合有关规定。B药店作为零售企业,未经批准便向A药店销售药品,并出具了销售发票,擅自从事药品批发业务,,应由药监部门依照无证经营药品违法行为处理。

解决方法:药监部门应该按照“处罚法定”的原则要求,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定性和处理,而不能片面依据药品包装左侧的提示文字,简单将其认定为假药或劣药。

至于销售员的“抠号”行为,则属于生产厂家内部管理问题,药监部门不应过多干涉,而由生产厂家处理。案例4泸州老窖窜“酒”风云在白酒大战战火正酣的时候,国内有一家年销售额近20亿元的大经销商势头极盛。这家经销商几乎经销国内所有名酒,因为实力大,所以四处窜货,搞得整个白酒市场乌烟瘴气,几乎所有的白酒生产企业的价格体系都差点崩溃。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名酒企业都终止了跟这家经销商的合作。解决方法:简单来讲,从产品生产开始,生产线上设置几道工序,为每瓶酒、每个包装盒、每个包装箱贴上(或激光打上)物流码(标)。瓶标、盒标、箱标有固定的对应关系,知道瓶标就可以知道盒标、箱标。在产品出库的时候,扫描器扫描下每瓶酒流向的经销商信息。如果发生窜货,被窜货地区经销商只要买一瓶酒,通过GPS查询系统查询物流码数据库,窜货经销商的所有信息就会一览无余。也可以针对不同区域市场使用不同颜色的包装箱。比如:四川市场销售的泸州老窖用红色的包装箱,在贵州市场则用蓝色包装箱。这样,四川的专供产品到了贵州就很容易被发现了。与经销商的合作可以采取先款后货,并预先缴纳一定保证金的方式,所以经销商一旦违反销售政策就必须受罚。对经销商的处罚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