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6400字(论文)】_第1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6400字(论文)】_第2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6400字(论文)】_第3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6400字(论文)】_第4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6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目录TOC\o"1-2"\h\u21478一、引言 116428二、相关概念基础 214831(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概念 216148(二)消费行为理论 23529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现状 39965(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调研 311430(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现状 317722(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现状总结 626290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718277(一)缺少消费规划意识,推崇消费之风 7492(二)缺乏内在文明建设,追求物质享乐 730882(三)盲目跟风超前消费,凸显攀比心理 711533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原因分析 725560(一)学生自身因素 710816(二)学校教育因素 88670(三)社会环境因素 830965六、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改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对策建议 87819(一)加强自身消费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816165(二)学校加强对合理消费的教育,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体验 913169(三)呼吁社会良好的消费环境,制定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 930130结论 1011572参考文献 10摘要:随着网购和网络支付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不仅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同时又是具有潜在实力型的消费群体。这就导致一些不良平台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瞄准一些具有不良消费习惯的大学生,向他们宣传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等金融产品,使不少尚无稳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轻易地陷入某些不良金融产品的危害之中。因此大学生自身、高校及社会各界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进行反思,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将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等相关知识,调查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自身、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三方面给出了合理的意见,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消费行为一、引言随着移动通讯、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心理等也随着每一次的技术更新在不断变化。互联网金融就是在这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高速发展,甚至有野蛮生长之势。大学生作为一类具有强“标签性”的特殊群体经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是社会消费的主力群体之一。特别是刚结束高中较为“艰苦”、“多约束”的日子后,在大学轻松无约束的氛围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日趋增加,消费行为没有规划,基本不受控制。“入不敷出”成为很多热衷于消费的大学生的常态。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松口”的情况下,我国出现大批的面向大学生人群的互联网借贷平台,这些借贷平台以满足部分大学生超消费需求为突破口迅速扩张。而在其野蛮生长之后是大学生们在背负着越来越高的金融债务,尤其是近几年经常报道较多大学生无力偿还借贷导致严重后果的新闻,如此种种不得不使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及探讨。二、相关概念基础(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概念互联网消费金融是近些年来迅速崛起的一张新型的金融服务。其具体体现在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或平台为个人消费提供金融产品,如延期付款、小额贷款、分期付款等形式[3]。其主要发展模式包括电商平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公司消费金融模式及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平台(P2P网贷平台)消费金融模式[4]。由于这些模式较好的时效性及较高便利性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在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很多大学生接触到互联网金融。(二)消费行为理论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消费行为发生的重要的基础是消费动机问题。而消费者行为分类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时的消费心理及行为出发点[7]。消费者行为分类理论认为,消费可分为基础型消费、认同型消费、个性型消费、炫耀型消费四主要类型。这些类型从基础型消费到炫耀性消费从重要性而言是依次降低的,而一般的,从基础型消费到炫耀性消费从费用支出而言是依次上升的[8]。其理论框架如下图2-2所示。低重要性高高低重要性高高费用支出低炫耀型炫耀型个性型个性型认同型认同型基础型基础型图2-2消费类型与其重要性关系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现状(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调研1、调研背景随着校园内消费主义盛行,电商平台也随着消费主义大潮推出各种购物节日、购物优惠及相关金融服务。如在大学生群体较为火热的“三七女神节”,“京东618”“天猫双11”等,而在这些节日到来之时与之匹配的金融产品也随之火热,例如淘宝平台的支付宝花呗、借呗,京东旗下的京东白条、借条等和各种借贷、分期等金融产品。尤其是在各个消费节日前后,各种金融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被较为频繁地使用。2、调研对象此次调查为通过对校内随机600名同学(男女大学生各为300名)以问题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主题调研。访谈及问卷主要围绕大学生网购商品种类、网购分期行为、互联网金融使用情况等问题进行数据收集。(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现状1、大学生网购商品种类本次问卷通过对600位在校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各为200名)进行主题访谈和问卷调查后发现,以下10类产品在大学生网购清单比较靠前,分别为服装配饰、快餐外卖、音视频会员、日用品、图书、化妆品、数码产品、票务服务、网课、生活服务。各项统计图表如下:图3-1网购分类图由此可见,在参加访谈调查的600人中进行网购服装配饰项、快餐外卖项、音视频会员项及日用品项都超过了50%;网购项为图书、化妆品、数码产品和票务服务也有大概100-200人经常进行此类网购;网课及其他网络服务则占比较小,说明大学生群体网购项目具有较强的集中性。2、大学生每月月均超前消费金额由于本次调研主题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结合当前消费主义盛行,在保密情况下设计了近半年以来超前消费额的情况调查。其中在进行正式调查问卷前随机对周围同学进行了访谈,大部分学生近半年以来月均超消费金额在0-2000元左右,其中各月均超前消费金额占比如下:图3-2不同金额超前消费学生数量分布图由上图3-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月均超前消费金额在0-500元之间,在性别差异上,女性大学生超前消费金额集中在0-500之间占比较大,这与女性大学生购物频次较多、单次购物金额较低有关,男性大学生超前消费金额在500-200元之间占比大于女性大学生,这与男性购物习惯中购物频次较低、购物单价较高有关。但总体来说,仍然有很大部分学生有着超前消费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就存有不同程度的负债。3、大学生金融产品使用及消费渠道本次访谈及问卷中所涉及的金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提前消费类(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分期类(如淘宝分期、京东分期等)、现金借贷类(蚂蚁借呗、京东金条等)。调研后发现,大学生群体在金融产品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性,总体来说,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花呗、白条等提前消费后期还款的金融产品都有较多人数且大致比例相同,但在进行大额消费时,如购买高价电子数码产品或进行高价服装服饰时,男性大学生较女性大学生会更高概率的选择进行分期购买商品或现金借贷购买商品。其调研结果如下图3-3和图3-4所示:图3-3金融产品使用情况图3-4消费分期及现金借贷情况分布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在消费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从性别上也存在差异。同时在对争议较大的消费分期和现金借贷金融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消费分期往往存在于超出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数码产品、部分生活用品及高价化妆品、服装服饰等方面。(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现状总结从以上调查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总体来说呈现出一定的消费特征,主要表现在性别差异性、消费实用性及消费结构多元性等方面。其中,性别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性别在不同的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上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尤其是在产品分期付费及现金借贷项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从互联网消费项目可以看出服装服饰、快餐外卖、生活用品等占比较大,体现出了大学生对消费实用性的较为看重;同时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给了部分大学生提前享受数码产品、化妆品、网课的渠道,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呈现出一定的消费结构多样性。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一)缺少消费规划意识,推崇消费之风当前消费主义盛行于各大校园,很多大学生成为月光族。他们在消费时并没有考虑自身消费能力及消费的必要性,只是凭感觉进行消费,甚至经常出现“买来无用”的情况。这些都是财务规划意识淡薄的体现。财务规划意识淡薄导致大学生群体容易跟风消费、重复消费、无用消费等,这些消费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甚至会产生其他的严重问题。(二)缺乏内在文明建设,追求物质享乐从第三章调研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的物质消费占比要远远高于精神消费。比如在调研报告中服装服饰、快餐外卖、生活用品等物质消费占据了大学生消费得很高的比例,而相比之下教育类如书籍类消费和网课消费只是占据了很小的比例。可见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越来越追求享乐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有限的时间里也越来越匮乏。(三)盲目跟风超前消费,凸显攀比心理从“消费分期及现金借贷项目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在使用互联网金融的大学生群体中有较大一部分是进行了消费分期及现金借贷的。其中占比较大的为数码产品类、化妆品类和其他类。而数码产品和化妆类往往和攀比行为和攀比心理连在一起。他们购买这些产品也不仅仅是自用,很大一部分也夹杂着追求时尚、消费炫耀的目标在里面。长此以往,很容易滋生不良的消费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们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原因分析(一)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在其自身上体现出的是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上的不成熟。大学生们尚未步入社会,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阅历,因此他们往往通过感知层进行消费决策,而通过感知层决策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被其他因素诱导认知偏差。比如如今网络上、校园内充斥着消费广告诱导大学生冲动消费、攀比消费等,其结果就是发生了不良消费行为。同时大学生自身的家庭的消费观念、经济观念、教育方式等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一般家庭经济水平和大学生消费水平是一个线性关系。家庭经济较好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更多是感知性消费,他们往往并没有很好的消费规划。而家庭情况较差或一般的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会考虑得更多,同时他们在消费超出能力之外的产品时也往往会选择分期类金融或借贷类金融。(二)学校教育因素消费教育存在感薄弱。在大学生教育框架中,消费问题只是在进行经济方面的研究时会有涉及,而消费教育问题更是少之又少。其根本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消费教育存在认知偏差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消费观念也在随之转变,学校的相关消费教育体系却没有随之改变。从本质上讲学校关于消费教育的不足是学校乃至教育体系不重视造成的。例如学校在消费教育方面很少设置相关的课程或其他教育途径[9]。这就导致大学生个人消费观的建成是靠家人、朋友及自身慢慢摸索而来的。而这种形式建立的价值观往往是不一定正确的。由于周围其他人不成熟的消费往往也带动着大学生本人的消费,从而容易跟随他人形成不成熟的消费观念。(三)社会环境因素错误消费理念(享乐主义、跟风主义等)的盛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诱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一个重大因素。如大学校园内盛行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是社会不良价值观入侵大学生尚未形成的健康消费体系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直接体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上,例如“消费在前,规划在后”、购买能力之外的奢侈品、跟风消费等都是错误消费理念的体现。网络消费市场席卷校园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另一社会因素。如今各种网络购物平台、网络支付平台大量充斥着现金贷、消费分期等需要用户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的金融产品,这些消费方式其缺点是具有延时体现性的,需要大学生群体慎重思考、谨慎选择的。六、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改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对策建议(一)加强自身消费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学生群体往往对消费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消费是一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涉及产品经济学、消费心理学、金融学等领域的知识,由于大部分专业的学生不会对这些学科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大学生们应该自己规划去学习系统的消费领域的知识。同时大学生们应该对自己的消费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个人消费观念的形成往往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如文化背景、消费教育、经济状况等因素都有或正或负的作用。可以看出正确消费观念的形成需要多方的参与。例如针对家庭消费教育方面,父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子女的消费情况,若子女出现不合理的或其他非理性消费,父母应该及时制止与纠正。特别是一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消费规划之中,纠正他们错误的价值观。也可以制定一定的消费额度,使他们在实际过程中明白提前消费行为的不可取。(二)学校加强对合理消费的教育,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体验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健康消费文化建设欠缺的现象。高校应该重视消费教育,可以尝试设置相关的消费教育课程。同时辅佐以校园健康消费氛围的培养及优化校园内的消费环境,例如可以请有关消费领域的老师给大家开展消费专题讲座,为同学们在消费领域产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或借贷消费往往是因为其个人消费观、金钱观的不成熟。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体验往往比理论教育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让其改变以往错误的消费观和金钱观。高校在进行消费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将其应用到实践之中,让学生能够回归消费的本质,认识到只有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拒绝非理性消费的能力,才能构建出自己良性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三)呼吁社会良好的消费环境,制定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网购发展已日趋成熟,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众多的购物平台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购物渠道,而在同时这些购物网站以平台为依托推出了较多的消费金融产品,大学生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没能分清当前平台推出的消费金融使用的利弊。例如某些平台针对大学生消费推出的各种“零首付”、“零利息”等各种优惠诱使大学生们在购物时进行超前消费和贷款消费。金融监管作为政府职责部门,保护大学生不受不良金融产品影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目前针对不良的“校园贷”,金融部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逐步推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基本法[10]。目前在消费金融领域尚未有成熟的完善法规,特别是应该在法规中提及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在互联网金融基本法中应该将这一特殊群体考虑在内。二是严格制定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准则。这是从源头上杜绝消费金融乱象的办法。特别是那些能够和大学生群体产生交集的平台,相关监管部门更应该严格审核其准入资格,明确其资本要求、从业范围等各项资质。结论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为背景,在梳理互联网金融及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消费理论和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为指导,通过访谈形式及问卷调查形式对互联网金融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