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的范畴,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做实词。概述文言虚词的具体分类:1.代词:之、何、其。2.副词:乃。3.连词:而、且、与、则、若。4.介词:因、为、于、以。5.助词:焉、乎、也、者、所。一、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译句: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译句: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译句: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译句: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译句:各位如果有这个想法,那只要按我的指挥行事就行了。(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译句:我曾经整天地思索。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译句: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3.复音虛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译句: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二、与1.作虚词用(1)解释为“和、跟、同”
例如: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译句: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2)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例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句:恐怕是你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吧。2.作实词用
解释为“给予、结交”。例如: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译句: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三、乃1.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
例如: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译句: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1.用作副词(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等。
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译句: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3)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例如: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微臣我才敢向您献上和氏璧。2.用作代伺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译句: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
可译为“是”“就是”等。
例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译句:如果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啊。4.用作连词
译为“于是、就”
例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译句: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四、其1.用作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幸好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2)指示代词,表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译句: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3)指示代词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译句:在乱石中选了一二块石头敲打它。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度、反诘、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1: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揣度)译句:大概是从这种情形产生的吧?例2: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译句: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例3: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译句:你不要悲伤啊!五、所1.用作助词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所……的人”“所……的事物”等。例1: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所……的人)译句:于大庭广众之中,不应该有拜访朋友的事,今天公子你做了。例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所……的事物)译句:所以虽然我很愚笨,但最后还能有所收获。2.为……所……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译句: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例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原因)译句: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例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示手段或凭借)译句: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六、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1.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译句:这里的人(对渔人)说:“不值得对外人说起(这里的事)。”(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可译为“替”“给”等。
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译句:正应当纵横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译句: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可译为“为着”“为了”。
例如:天下熙照,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
译句:天下人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5)表示被动关系
读阳平声,可译为“被”。
例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译句:现在不赶快去,就会被曹操占了先机,抢占了荆州。2.用作助词放在疑问句末尾,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译句: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告辞干什么呢?3.用作动词
可译为:“做”“当”“成为”。
例如: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译句: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七、焉1.代词(1)相当于“之”,可译作“他”“它”。
例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译句: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它。(2)疑问代词,相当于“何”。译为“怎么”“哪里”。
例如:焉知其奇若此。(《游天都》)
译句:怎么会知道这里这里有这样的奇景。2.助词(1)句末表陈述,一般不翻译
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译句: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2)句末表疑问语气
例如:君何辱讨焉?(《左传》)译句:您何必屈尊大驾去惩罚他们呢?3.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例如: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译句: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八、以1.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況译为“用”“拿”“凭借”“依据”等。
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此后秦国并没有把城邑给赵国。(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如: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译句:如今从长沙和豫章郡前去,水路多半被阻绝,难以前行。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译句: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译句: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译句: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译句:古时的人们⋯⋯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译句: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3.复音虛词可译为“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译句: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却像刚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九、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译句: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十、于“于”是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等。例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译句:得以在这里见到将军(项羽)您啊!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良曰:“长于臣。”(《鸿门宴》)译句:良说:“比我年长。”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译句:有的人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例如:于是秦王不怿(yì),为一击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缶。(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这职业上)
译句:我的爷爷死于这样,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死的。十一、则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例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译句: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句: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译句: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例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译句: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例2: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译句:他家虽在我近旁,人却像在远方。2.用作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译句: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十二、之1.用作代词(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译句: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均之二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权衡这两种策略。2.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译句: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译句:因为他们探求思考深邃并且无处不在。(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如: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公输》)
译句:但宋国又有什么过错呢?(4)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译句:(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5)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意义,译时应省去。
例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译句:顷刻间,大火烧起,浓烟冲天而上。十三、何1.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例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例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译句:刘豫州你现在要去哪里呢?(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例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句: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用作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例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译句: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例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句: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
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3.复音虛词(1)“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例如: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译句: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
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译句:凭借什么来作战?十四、且1.用作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例如:河水清且涟漪。(《伐檀》)译句:那河水清澈还泛着涟漪。(2)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例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译句: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怎会推辞呢!2.用作副词
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例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译句:不出洞,火把就要烧完了。十五、若1.译为“如,似,像”
例如:众仰慕,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译句:众人敬仰、倾慕他,就像流水归于大海一样众望所归。2.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
例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译句: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你看怎么样?3.译为“假如,如果”
例如: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译句: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4.译为“及,比得上”
例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句:徐公不如您长得美。十六、者用作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例如: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译句: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让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2.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例如:夫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译句:古代把皇帝的位子让给别人,这是离开守门人的生活条件和奴隶的辛苦啊。十七、也用作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示判断语气例如: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译句: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2.表示肯定语气例如: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译句:古人说:“(忍辱不死)是准备凭借这个有所作为啊!”3.表示疑问语气例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译句: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4.表示感叹语气例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句: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译句:(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十八、乎1.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如: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译句:孩子你冷吗?想吃东西吗?(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例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译句:如果大王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例如: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译句: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4)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例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
译句: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例如:生乎吾前⋯⋯(《师说》)译句:生在我前面⋯⋯此外,可作词尾。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译句:宽宽绰绰的样子,那么刀刃的运转必定有余地啊!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基本方法1.语境推断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例如: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电力工程设计咨询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承包商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户外用品促销员活动策划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前台正规雇佣合同范本(含劳动合同变更及续签规则)3篇
- 二零二五版港口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工程保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外资企业往来借款税务筹划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财务顾问企业财务管理咨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家居产品销售安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筋行业购销合同规范范本5篇
-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 光伏发电并网申办具体流程
- 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华能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劳务专业分包合同范本(2025年)
- GB/T 45002-2024水泥胶砂保水率测定方法
- 广东省广州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飞行原理(第二版) 课件 第10章 高速空气动力学基础
- 广西《乳腺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 山西省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2区域发展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