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1页
4.2《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2页
4.2《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3页
4.2《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4页
4.2《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4.3《心脏和血液》教案【教材简析】《心脏和血液》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3课。心脏、血管和血液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养料和氧气、废物和废气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心跳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体征之一,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本节课从对心脏跳动的测量入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探索心脏跳动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提升关注心脏、血管健康的意识。【学生分析】 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本课以心跳为出发点,通过感觉心跳了解心脏所在位置;通过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探究心跳的意义,理解心脏、血管的功能;通过测量下蹲运动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并与经常运动的同学进行比较,使学生感悟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进而激发学生保护心脏的意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2.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3.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2.学会测量心跳和脉搏。科学态度目标对研究心脏、血管、血液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强壮心脏,并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重点: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教学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水槽、水、吸耳球、塑料管、听诊器、滴管。教师准备:关于心脏和血液的相关多媒体资料、儿童心脏模型。【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谈话:同学们,老师最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想知道吗?教师播放献血过程视频。教师提问:对,老师去献血了。你们知道血液储存在身体的哪个器官里吗?(学生可能回答心脏、血管等)。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看谁找血管又快又准”,时间是30秒。学生活动:找血管比赛。学生猜测、交流、汇报。教师讲解: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只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血液在血管里是流动的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猜测、交流、汇报。教师提问: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教师小结: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是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设计意图:以老师献血视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本节课探究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血液循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二、探索(一)认识心脏和心跳教师提问:关于心脏,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先让学生回答,然后出示儿童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教师介绍:心脏主要由肌肉构成,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教师提问:心脏大致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你根据什么找到心脏的位置?请你找找看。学生活动:在自己身上指出心脏的位置。教师课件出示心脏的位置图并讲解: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在两肺之间偏左的位置。教师谈话: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能感受到一次跳动。人们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述生命结束。正常成年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教师谈话:我们把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让我们来测量一下我们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心跳是多少。学生活动:利用简易听诊器和同伴相互测量一分钟心跳次数。对照不同年龄段儿童心跳次数统计图,评估自己的心跳是否正常。设计意图:学生的经验和已有认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和教师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心脏的大小、质量、形状和位置有直观的感受。(二)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活动教师谈话:从生命之初,我们的心脏就在不停地跳动着,这对于人体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心脏深藏于人体内部,想要了解它并不容易,为此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套材料,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一起研究。教师谈话:我们的活动如图所示,将胶管放入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吸耳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不同的力度挤压吸耳球,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数一数,一分钟里我们挤压了多少次?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小组实验时,每个成员都要用吸耳球实际体验一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提问: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的手和吸耳球相当于人体的什么器官?塑料管、水槽内的水分别相当于什么?教师谈话:模拟实验中,吸耳球相当于心脏,手的力量相当于心肌收缩产生的力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水相当于血液。教师讲解:(出示人体血管分布图)图上红色的血管叫动脉血管,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过动脉血管流向全身。蓝色的血管叫静脉血管,血液通过静脉血管流回心脏。教师提问:血液循环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具体了解一下(播放血液循环的视频)。教师总结:心脏相当于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将肺部吸进的氧气和从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输送到肺部和其他器官,然后排出体外。设计意图:本课以探究心跳意义为线索,通过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心脏、血管及其功能,感受心脏的工作强度。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封闭系统,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心脏跳动,让学生明白利用模型研究内部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建模与推理能力。三、研讨教师谈话:心脏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它会疲劳吗?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脏?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教师谈话: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下面,我们测量下蹲运动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要的时间。运动时下蹲姿势要标准,速度要快,运动时间为一分钟。学生活动并比较:找一个平时爱运动的同学,和他比较一下,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有什么差别。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平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剧烈运动后心跳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较短。心脏由心肌组成,心肌收缩和舒张,使得血液流出和流回心脏。心肌越强健,每次收缩输送出去的血液量就越多。因此,运动员的心率通常比普通人的心率低。教师补充: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虽然心脏收缩时挤出来的血液不是所有的血,但也有一定的量。假设挤出的量是0.2升,按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计算,一分钟从心脏送出的血量就约有15升,一小时输出的血量约有900升。一个正常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8%,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一次献血400毫升,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影响。坚持定期献血,可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提高造血功能,促进人体血液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使其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心脏的工作机制,理解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减缓心脏的工作强度,有益于心脏的健康。通过测量比较平时经常运动和不经常运动的同学运动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要的时间,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最后,了解人体血液有多少,经常献血对人体的益处,拓展学生的认识。四、拓展除了手腕,还有哪里可以摸到我们的脉搏?拓展活动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进行,还可以将其放在探索活动2“测量和比较”活动前进行。【板书设计】血液血液循环系统血管心脏—“泵”4.4《身体的“总指挥”》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4课。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本节课引领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依据日常生活和游戏体验了解脑的功能,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保护脑及科学用脑的意识。【学生分析】大脑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人人都有大脑,可大脑在我们头颅内,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对大脑虽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身体各部分协调有序工作”的认识。身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器,身体各部分为什么能如此协调地完成各项工作,也是学生头脑中的疑惑,本课以此为契机展开对“脑”的学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脑是神经中枢,管理人体绝大部分的生命活动。2.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3.大脑具有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4.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2.能够通过体验活动推测大脑具有记忆功能。科学态度目标1.对研究脑的结构与功能有兴趣。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应用脑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难点:运用脑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橡皮泥或轻粘土、词汇卡片、关于脑的知识卡片。教师准备:有关脑的视频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教师引导: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做游戏。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做一些动作或发出指令,大家要做出相反的动作。开始游戏。教师坐下,一些同学马上站了起来,可能有一些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不过会很快进入状态。随着教师“向左转”“举右手”“抬头”的口令,气氛变得轻松而热烈。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反应都特别快哦!刚才的游戏中,你身体的哪些部位参加了活动?是谁指挥你做出刚才的那些动作的?预设回答:脑、大脑。教师追问:大家说说脑和大脑一样吗?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人体的“总指挥”——脑。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学生通过自身体会感知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脑在指挥。在学生的认识中,脑和大脑是两个界限模糊的概念。让学生自己讨论,一方面是对学生储备的脑知识的前测;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脑知识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究学习作铺垫。二、聚焦探索(一)了解脑的结构教师引导:(出示脑的图片)这就是人的脑。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让你把脑分成不同的几部分,你会怎样分?说说你的依据。学生交流、讨论、汇报。教师小结:脑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上面体积最大的就是大脑,下面的是小脑,小脑旁边的这小部分是脑干。你知道脑是怎样指挥我们身体活动的?有的同学说到脊髓,你知道脊髓在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吗?脊髓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脑和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脑通过脊髓指挥我们身体的活动。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通过观察、分类等科学方法认识脑的外形、结构。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加工、拓展,形成新的知识。(二)探究脑的功能教师引导:我们刚才认识了脑的结构,请大家说说脑都有哪些功能。在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是由心脏指挥的。到17世纪以后,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病例研究发现,人的活动是由脑控制的。教师引导:(出示PPT)我这里有两个病例,请大家试着分析分析,看看病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否跟脑有关系。(完成活动手册上的活动)教师小结:脑有控制视觉、听觉、语言、运动等功能,专家也根据大量病例认识到了脑的许多功能,并且还研究出了脑每一个部分的不同功能。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脑有很多功能,脑的三个部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我们还知道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交叉管理,左脑控制右半身,右脑控制左半身。设计意图:自主学习重在强调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行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本环节以病例为切入点,学生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不仅知道了脑的功能、脑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三)体验脑的功能1.记忆力测试。教师引导:脑实在是太重要了,怪不得大家称它为人体的“总指挥”“司令部”。现在我们来个智力大比拼,先来测测大家的记忆力。游戏规则:(第一关)用20秒的时间,记忆屏幕上的词语,然后说说哪两个词语调换了位置。(第二关)用10秒的时间,记住屏幕上的物体,然后说说少了什么物体,多了什么物体。教师小结:刚才的活动中,第一关属于文字记忆,第二关属于图像记忆。图像记忆有效期长,记忆速度也快。我们大家平时记忆时,可以把文字和图像结合起来,多多锻炼,培养我们的超级记忆力。2.思维能力测试。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再来测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请你从下面带有编号的图形中,选出一个适当的图形填入空格。学生开始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小结:刚才的两个测试,有的同学没有完成,这些同学不要气馁。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思维力经过专门的训练都能得到提高。今后,只要你积极动脑,勤学苦练,你的记忆力、思维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和提高。3.制作大脑模型。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脑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脑的模型?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轻粘土)做一个脑的模型。教师提示:做脑模型前,有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脑的三部分结构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大脑、小脑、脑干的大小和位置分布要合理,尊重事实。制作完成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解作品,参加评比。每位同学都是评委,我们最终要选出三个优秀作品。学生动手制作;评比作品;选出优秀作品。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保持探究脑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与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后的建立模型,是学生对脑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的过程。因为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通过动手做,不仅对脑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探讨方法 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发达的大脑,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让他随时随地做出准确指挥。关于保护大脑,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小组讨论后,代表向全班汇报。(1)充足的睡眠,消除脑的疲劳,恢复脑的功能,保证每天睡8~10个小时;(2)加强体育锻炼,锻炼可以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3)合理饮食,加强膳食营养,保证身体所需的能量;(4)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情绪;(5)任何时候、任何活动中都要保护好头部,使脑不受伤害。教师小结:我们的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脑需要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脑的不同区域功能不同,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习一段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