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21世纪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21世纪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21世纪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21世纪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1世纪是人类快速发展海洋的新时代。海洋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新热点,成为全球竞争的新舞台。福建人多地少,但海域辽阔,有着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如何把海洋潜在的资源优势和港口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实现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一、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陆岸经济区的客观要求1、海洋和沿海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从总体看,福建陆地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分,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6亩的一半,不及世界人均水平7.5亩的1/12;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在全国平均线之下,各种矿产资源较缺乏。从资源看,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于陆域面积;海岸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岛屿1546个,占全国的l/6;大小港湾125个,可建5万吨以上深水泊位6处,占全国1/6;沿岸海域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400多种,海珍品驰名中外;已发现矿产60多种,有利用价值的20余种,矿产地300多处;海峡油气总量约2.9亿吨,非常丰富;风能、湖汐、波流、温差等发电前景广阔;沿海人文景观多,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从发展看,占海洋经济总量90%的临海工业、海洋水产业、海洋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仍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海洋渔业的浅海养殖和远洋渔业的开发空间大,10~3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1584万亩;海水产品深度加工仅占水产品加工量的1/3,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刚刚起步;新兴产业海洋医药、生物工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高附加值产业前景好;提高港口吞吐能力的余地还很大;滨海旅游、休闲渔业正成为朝阳产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潜力,使发展海洋经济具备了现实条件,发挥海洋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对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不可替代作用。2、海洋模鱼业本省海洋产业包括多种行业和多种产业,内在关联度很高,协作性强,有着鲜明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它的发展往往能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海洋渔业,现已从海洋捕捞、养殖、加工,向食品加工、饲料、船舶修造、海洋生化、海洋药物、旅游等行业延伸。又如海洋运输,离不开船舶修造、物业、仓储贸易、港口建设等。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推进,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必将在福建沿海形成繁荣的经济区和宏大的海洋产业群,与陆域经济和陆地产业优势互补,形成组合优势,这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拓展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必将起到重要作用。3、农民增收情况本省沿海农民从事渔业的人口和渔农兼业的人口约有200多万,主要依靠海洋而生存,2000年渔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529元,高出全省农民平均人均纯收入1299元。但近年来收入增幅减缓明显,而且沿海基础设施薄弱,综合开发起点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通过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能够切实解决当前渔业效益不高、海洋经济落后、海洋科技滞后以及防灾体系薄弱等问题,这必将为农民增收创造极为积极而有利的条件。4、发展海洋经济合作体系,打造“海洋段”海洋观侨多和近台的优势,构成了本省实施地缘经济战略的基础,是本省独特的优势。得天独厚的众多深水良港的优势,使它具有开发成为环亚太地区巨大通商口岸的潜力。福建与台湾渔民自古以来在同一海域上撒网捕鱼,“舟揖之桨相见,渔歌之声相闻”。改革开放以来,借助这种独特的人文和地缘优势发展起来的闽台海洋经济合作体系已成为闽台经济交往的重要桥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大力推进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与开发,必将大大增进两岸往来,密切两岸经济关系,推动两岸互为依赖的“海洋经济共同体”的形成,这对于促进两岸三通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水产大省自由贸易区渔业发展现状福建海洋开发较早,海洋经济总量较大,海洋第一、三产业发展较快,水产大省的地位初步确立,海港建设、海洋运输和口岸建设发展迅速,港口工业区建设形势喜人,滨海旅游不断扩大,渔业发展态势较好。1、海洋经济附加值gdp海洋经济已经成为福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十分突出。据统计,2003年,海洋经济总量达1531亿元,增长超过20%,比1995年和2000年的分别增加1121和493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681亿元,增长23.1%,增幅比全省GDP增幅快11.5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GDP)的13.0%,比2000年的11.7%提高1.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占3.8%高9.2个百分点。据专家测定,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15%就可以列入海洋大省,据此,海洋大省的地位已基本确立。从全国看(受到资料限制,用2001年的数据进行对比),2001年本省创造海洋经济增加值505亿元,居广东(828亿元)和山东(633亿元)之后,列全国第3位;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总量的11.9%,居全国首位,高于广东7.8%、浙江7.3%和山东6.7%,比全国平均3.4%高8.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总量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5.3%,而同年福建GDP仅占全国GDP的4.4%,海洋经济在全国的份额比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份额高10.9个百分点。可见,本省海洋经济无论是总量还是份额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2、海洋服务业发展迅速,份额占海洋经济总量的84.2%近年来,本省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加速,第三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加强。2003年海洋第三产业占海洋经济总量的63.7%。海洋服务业中海洋运输业发展最快,份额最大,比上年增长81.2%,占海洋服务业的64.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福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海港建设、海洋运输和口岸建设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3、我国我国成立成立以来我国产业技术合作平台日益增多,成为了一些现代最薄弱的产品种群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十分重视港口工业区的建设,目前全省以港口为依托的新兴工业集聚地主要有:马尾开发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琅岐经济开发区、元洪投资区、融侨工业区、秀屿开发区、肖厝开发区、湖里工业区、海沧台商投资区、港尾招银开发区等等。马尾开发区是全国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和台商投资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在闽江三角洲黄金海岸边。目前有日本NEC、JVC、理光、爱普生、三菱、住友、韩国LG、美国气体化工、法国泰晤士水务,新加坡港务局以及台湾华映光电、统一、顶新等国际知名企业2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家,还有新大陆、实达、三木等10多家上市公司坐落区内。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101亿元,工业总产值216亿元。4、海洋服务业发展现状2003年全省滨海旅游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101亿元,在海洋经济第三产业中的影响仅次于海洋运输业,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7强。从沿海地区星级饭店旅游接待能力及人员看,都有较大的发展。5、海洋渔业资源福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暖湿润,海域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渔业发展较快。2003年本省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15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001年海洋渔业产量达481.8万吨,仅次山东的583.1万吨,高于浙江的407万吨、广东的367万吨,居全国次席位置。分项目看,海洋捕捞产量209.2万吨,列浙江329.3万吨、山东278万吨之后,居第3位;海水养殖272.6万吨,仅低于山东305.1万吨,居第2位。三、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从福建海洋经济本身的发展来看,存在一个增后劲的问题。必须坚持海洋经济发展在优势领域中添后劲,在薄弱环节中补后劲,在紧跟潮流中找后劲,在持之以恒中出后劲,实现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目的。1、产业集群方面(1)紧紧抓住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主导产业是本省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强的重点项目。电子、机械、石化等是近年来形成的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机械、石化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尤其是石化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石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港口,依托海洋。为此要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海沧对二甲苯等项目工作,重点抓好湄洲湾和海沧石化工业基地建设。要实施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下游促进上游的双向推进战略,形成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和海沧石化产业集群。(2)紧紧抓住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项目。突出本省比较优势,培育海洋生物制药、船舶修造、钢铁等产业集群。依托优势科技力量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培育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要抓住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外引内联力度,积极推动国内船舶大企业与省内造船业的合作,大力支持民营修造船企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厦门、马尾、泉州、福安四个造船基地。要充分发挥本省地处东南沿海,深水良港多,水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具备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比较优势,推动本省钢铁工业与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3)紧紧抓住发展滨海旅游业等服务项目。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做大做强厦门鼓浪屿、湄洲妈祖文化、泉州海丝文化、东山风动石、宁德太姥山等品牌,抓好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规范旅游服务,进一步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拓展旅游产业空间,促进全省旅游业走集群化的道路。努力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在沿海中心城市建立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加强海陆空联系,推动海关、检验检疫、贷物代理、港务等口岸系统与物流配送系统的高效优质服务,提高通关速度与货物集散能力。2、发展港口集群及配套设施(1)加快临海产业发展。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新兴海洋工业,力争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东海油气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2)加大港口建设力度。一要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港口群。集装箱的吞吐能力成为世界各港口之间竞争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提高海峡西岸的集装箱化程度,重点建设相应港口设备及设施。二要建设深水港口。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海上航运对进出港航道水深的要求不断提高。三要提高港口效率,使港口能适应全天候24小时进出,不再让船候潮。(3)加强港口配套设施建设。要加快与港口配套的设施建设,如铁路网与公路网建设,增加出省通道,扩大港口的辐射范围。3、调整海洋生产结构,进一步拓宽海洋渔业的发展规模,促进渔业增养殖(1)拓展生态养殖领域。继续实施综合开发利用面积,发展港湾生态式大型围网拦网养殖,开展人工放流、封岛栽培,投放人工鱼礁,使之形成规模生产。要积极引导渔民对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的掌握,使之成为沿海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调整海洋捕捞结构。要压减近海捕捞数量,压缩拖网和定置网作业规模,加强灯围的技术改造。与此同时,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同时要加大扶持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力度,争取在养殖数量、规模、产量实现新突破。(3)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要积极鼓励联合开发,联合发展,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大力开拓市场,创出名牌。4、实施海洋科技战略(1)加快人才与项目的引进。改进人才引进机制,对重要的科技人才,贡献突出、成果显著的给予重用或加以重奖,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搞科研的积极性。实行项目责任制,通过项目带经费、项目出成果。重大海洋科技项目实行公开招标,组织联合攻关。(2)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海洋龙头企业要应用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成为海洋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要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协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水产品深加工、集约化经营管理、生态渔业等技术领域的研究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3)加快高新技术应用。着重培育和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水综合利用及海洋盐化工业、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业、海洋能源利用等海洋经济中最具产业前景的领域,促进丰富的海洋资源转化为生产力。5、加强服务、规范发展,切实改善海洋环境(1)尽快完善法律规章体系。要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涉外渔船、海洋预报等方面加快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做到依法管理。(2)加大资源管理力度。加大对海洋环境监测、渔汛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