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精讲与拓展提升 (含答案解析)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_第1页
复习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精讲与拓展提升 (含答案解析)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_第2页
复习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精讲与拓展提升 (含答案解析)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_第3页
复习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精讲与拓展提升 (含答案解析)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_第4页
复习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精讲与拓展提升 (含答案解析)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基于提升思维素养和读写能力的阅读活动题组1客观题1.(2020·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刘备与陆逊在猇亭交战,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后刘备战败,陆逊追击至此,为阵所困,可见诸葛亮足智多谋。B.《茶馆》中,常四爷在清朝灭亡后自谋生路,凭良心做事,却生活贫困,晚景凄凉,这说明一个动荡的社会难以让普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C.《边城》中,傩送二老一直喜欢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因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压抑自己的内心,没有进一步向翠翠表白。D.《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认为哈姆莱特地位高贵,其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此在去法国前叮嘱奥菲利娅不要轻信哈姆莱特的爱情盟誓。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弟弟去世后,为保全弟弟的名誉,按照弟弟来信的请求,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让他远赴印度,接受锻炼。解析A项,诸葛亮入川之时,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并非听到刘备和陆逊交战的消息后才摆的阵。E项,“为保全弟弟的名誉……接受锻炼”错误,葛朗台嘴上这么说,但并没有做。答案AE2.(2017·北京卷)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解析A项,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并不是由大观园造成的,而是由封建大家庭——贾家造成的,大观园是贾宝玉的精神乐土。答案A题组2简答题3.(2020·北京卷)《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5分)答案①心比天高:晴雯撕扇/晴雯笑骂秋纹。②灵巧:晴雯病补雀金裘。③毁谤生: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④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死后宝玉写《芙蓉女儿诔》。4.(2019·江苏卷)简答题。(1)《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6分)(2)《茶馆》第三幕,在得知来到茶馆的“老的不像样子了”的人是秦仲义时,王利发对他说:“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这里的“大改良”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案(1)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2)“大改良”指的是茶馆将被小刘麻子、沈处长等霸占。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与茶馆及老友诀别时的悲愤。题组3微写作5.(2021·北京卷)微写作。(10分)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解析①表达方式:议论;②关键词:遗憾与启发;③写作对象:《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的一个人物;④写作要点: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从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言之成理,注意字数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一)我选择《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他八十多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他一一地杀死前来掠食的鲨鱼,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鲨鱼吃光的命运,让人感到遗憾。虽然结果他失败了,但他在精神上胜利了。(示例二)我选择《边城》中的翠翠。翠翠与傩送是一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令人遗憾的是两个相爱的人最终没能在一起,傩送因为哥哥天保客死他乡而心怀愧疚,外出闯滩,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翠翠和黄狗孤独地生活。但翠翠和傩送的爱情令人羨慕,他们的爱情没有掺杂任何的东西,这样的爱情相比较与现今的“物质爱情”非常难得。6.(2021·天津卷)校文学社拟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要求100字左右。(6分)答案场景:林黛玉进贾府原因:黛玉进贾府,是一部宏篇巨制红楼梦的开端,随着黛玉的进入,贾府的背景,人物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是黛玉下凡还泪,其美丽的悲剧一生之开端;通过对黛玉进府过程的描写,贾府繁琐的礼节,奢侈排场的弊端一览无余。同时也是黛玉与宝玉的第一次相会。①考查作品范围较广,既有古典名著,也有现当代优秀作品。内容涉及作品主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等。《红楼梦》等作品经常考到。②考查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和微写作三种。①命题设置既注重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又往往限定范围,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与理解。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命题思路和框架”的解释,明确提到“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和“阅读与鉴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这些新高考的命题原则为整本书阅读的考查指明了方向。①2023年新高考Ⅰ卷和Ⅱ卷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可能融合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或者采用北京卷微阅读的形式。②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也有可能采用传统模式,即对作品的主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作品风格进行考查,采用选择+简答的模式。③全国卷没有直接命题,但现代文阅读的语料多节选自名作(整本书)。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的落实和高考改革的推进,课标全国卷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直接命题已是大势所趋,需引起考生的重视。复习任务一学术著作《乡土中国》阅读《乡土中国》阅读角度(示例)学术著作的内容和表述方式与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差异,它更强调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注重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阅读与《乡土中国》相关的资料,了解其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把握书中的重要概念和作品的价值取向。角度1突破“核心概念”,理解文章内容[典例1]理解下列概念,并在读书笔记上做出解释。乡土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土气愚特殊语言学习答案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是一个稳定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不存在空间阻隔,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礼俗社会: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是“有机的团结”。法理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是“机械的团结”。土气:本来指式样、风格等赶不上潮流,不时髦。文中指在乡土社会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抽象原则,而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表现。愚: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因为他们不识字。“愚”如果是指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这些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愚”至多指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及城市里人多。特殊语言: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学习: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炼,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典例2](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联系全书,列出作者用以指称中国乡土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对比概念。答案指称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体系或社会关系的对比概念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借助语言传递经验借助文字的社会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维系着团体的道德家族家庭男女有别男女求同礼治秩序法治秩序无讼司法诉讼体系无为政治有为政治长老统治同意权力、横暴权力血缘社会地缘社区名实分离名实相符[典例3]阅读有关篇章,总结归纳“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时势权力”等概念内涵的区别。答案在权力部分,作者分为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以及时势权力。横暴权力是社会冲突的产物,是上下级的、征服性的;而同意权力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在乡土社会中,横暴权力天高皇帝远,因此实则是同意权力产生作用,但是同意权力是随社会分工体系的发达而扩大的,而乡土社会却几乎是自给自足,分工极小,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第三种结构:教化权力。乡土社会文化稳定、代代重复,传统的方法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故而经验变得重要,长者便拥有了教育后辈的权力,因此教化权力又为长老统治。但当社会变迁速度加快时,传统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问题,这时,有能力发明新方法、创造新环境的人就会获得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但在稳定的乡土社会中,则一般是表面横暴权力,实则教化权力与同意权力。角度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典例4]举出本书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说一说它对认识今天的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案(示例):概念:差序格局。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权利和义务的观念渐渐普及开来,乡村里“人情”的作用也日渐衰微了。在这个时代,差序格局会逐渐被淘汰,民主和法制将构建一个新的社会框架。明白了差序格局,也就明白了中国传统农村的生活状态,也就明白了现代社会中一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历史是没有对错的,历史只是事实。我们应正视中国社会,正视中国人,正视自己,许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现有的社会框架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不是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可以预见,现代化进程会让我们最终摆脱差序格局的种种弊端,以一个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角度3品味学术著作的语言特点[典例5]想一想,以下语言文字有何特点,在文本中有何作用。①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②“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③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答案(示例):虚词的恰当使用使语言具有逻辑性;事例、比喻等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平易,降低了理解难度,但也存在比喻不够贴切的弊端;引用儒家文化经典内容,使语言具有雅致精深的特点,但是也增加了理解难度。角度4拓展延伸,以读促写阅读学术著作,要关注其中“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乡土中国》关于乡土社会的论述仍然会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可试着选取一个话题,如“今日中国乡村的变迁”,从居住环境、精神风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乡村管理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开展调查报告,写一篇报告。复习任务二文学著作《红楼梦》阅读(一)《红楼梦》阅读角度(示例)长篇小说阅读应更重视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角度1以“人物”为核心,赏析写法,分析性格,理清关系[典例6]下面这段话出自第三十一回,这段话用了七个“笑”字,写出了五种不同的“笑”。请赏析这五种“笑”的具体内涵,并进一步分析文段体现了林黛玉和薛宝钗怎样的性格。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宝玉听见了,倒自己后悔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宝钗见宝玉笑了,忙起身走开,找了林黛玉去说话。答案(示例)虽然大家都在笑,但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其“笑”的都不一样。众人的笑,是对湘云的赞赏;宝玉的笑,是对湘云的“亲热”;黛玉的冷笑,是对湘云的妒忌;宝钗的抿嘴一笑,是幸灾乐祸、看热闹的笑;宝玉见宝钗笑“由不得也笑了”,是自我解嘲的笑。黛玉的笑是冷笑,黛玉多愁善感又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对任何事情都很敏感,再加上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使她的笑常是冷笑。湘云的金麒麟、薛宝钗的金锁,在某种程度上都对宝黛的“木石姻缘”构成了威胁,所以在这里她的冷笑,非常符合她的心理活动。她那种恨恨然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再看薛宝钗,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深得人心,而且非常注意遵照标准淑女的要求去行事,所以“抿嘴一笑”自然是最合适于她的笑态了。而“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为什么别人都没听见,只有她听见了呢?这个细节更说明宝钗的“有心”。角度2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理解作品内容的社会意义[典例7]下面内容出自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黑山村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这一情节。在文字背后你读出了哪些丰富的内涵?一面忙展开单子看时,只见上面写着:“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羊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玩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叫别过年了。”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里,谁知竟又大差了。他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只这些东西,不过多二三千两银子,也是有饥荒打呢。”贾珍道:“正是呢,我这边都可,已没有什么外项大事,不过是一年的费用。我受用就费些,我受些委屈就省些。再者年例送人请人,我把脸皮厚些,可以省些,也就完了。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答案(示例):作者极力铺排乌进孝“尽孝”的东西,分类之细、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可以说集人间之珍禽美味,多得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但这么多的东西,贾珍却嫌少,可见贾府生活奢侈,开支巨大。进而可以想到像刘姥姥这样的底层劳动人民生活之艰难。作者在详写宁国府收租时,顺手把荣国府收租情况也说清了,相形之下,荣国府今年的田地收益率更低。接着作者借贾珍之口道出了荣国府近几年来的财政窘况:生银子的产业没有增加,需要银子的事项反倒增加了很多,长此以往,结果只有一个:越来越捉襟见肘,直至破产。(二)题型突破题型1客观题概述名著中某一故事情节,要求考生对此内容的正误进行判断。一般在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人物关系、细节描述等方面设题。概述作品的人物形象、主旨、艺术特点等,要求考生对其正误进行判断。解答客观选择题,关键要识别常见的选择题设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典型意义说成是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张冠李戴的陷阱)、关系混乱(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命题者常常借此设置陷阱,如将兄弟关系说成父子关系)、赏析有误(故意错误地解说作品的情节、线索、主题、技法)、时间混淆(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在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方面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或倒置或改变)。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选择题常见的设题角度和陷阱,把握题型规律特点,做好针对性训练。(2)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的表述。要一字一句地阅读,千万不能粗心大意。因为选项表述或许就在某一枝节上设置了陷阱。(3)依据题干要求在所供选项中确定错误项,用排除法选出正确项。边练边悟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黛玉见风吹残红落满地,不禁勾起身世飘零的孤独感伤,遂惜花而葬。这反映了黛玉因对宝玉一往情深而不为宝玉理解的苦恼。B.《乡土中国》中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但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者“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C.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D.《乡土中国》中说,差序格局下的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不分差序的兼爱,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解析A项赏析错误,黛玉葬花并非因对宝玉一往情深而不被理解。林黛玉本身就是个多愁善感的柔弱女子,她看到花儿落到了地上,觉得很容易被弄脏,林黛玉十分怜惜这些美丽的落花,于是便将这些花儿都收集埋了起来。黛玉葬花也是另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自我安慰。答案A题型2主观题考向1作品内容类简答题整本书阅读的作品内容类简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归纳简述能体现作品主题或推动作品情节发展的重大事件;第二,分析能体现主要人物典型性格的事件或场景。除此以外,还应关注对作品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简要分析,当然,难度大的还有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进行鉴赏。解答这类试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1)注意对整本书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等知识的积累。(2)注意审清试题的要求。弄清试题在问什么,我们该答什么以及怎么答。(3)注意答题的切入点。如果是概述情节(情景)类题目,则重点用简洁的文字将情节(情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等表述清楚;如果是探因问果类题目,则要根据因果关系,指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如果是解说性格类题目,那就要先指出人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然后举例说明,注意举例要简洁明了;如果是点评人物类题目,则要重点表达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或认识;如果考查的是技法,则应明确采用了什么技法,有着怎样的效果;如果是对作品主题内容的分析题,则要进行理性思考,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时代特色、作家的思想情怀、流派风格等方面作答。边练边悟2.(2022·北京海淀一模)《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里有这样几句: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答案(示例)制谜人是林黛玉。诗句中写更香焦首,暗示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身世、敏感多愁的性格以及最终泪尽离世的命运,“朝朝还暮暮”“日日复年年”也体现了她愁绪满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特点。最后一句写不管外界风雨的变化,“任”字暗合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性格特点。3.《乡土本色》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乡土本色》中能提炼出的整部作品的三条思路又是什么?请进行概括。答案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可以从作者的论述中提炼出三条主干思路:一是人与土的关系,二是人与空间的关系,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土的关系是“人离不开土”,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土气”;人世代依靠土地谋生;而土又是人的命根。人与空间是一种“不流动性”关系,人们安土重迁,不愿轻易流动,因而在村与村之间形成一种孤立与隔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这种熟悉源于人们聚村而居,以及凭“习”得的规矩支撑的“礼俗社会”,“礼俗社会”又与“法理社会”相对比。考向2语用类题目整本书阅读的语用类题目有人物评价类、读后感类、整本书推介类、事件评价类、拟写对联类、仿写类。解答此类语用题,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拟写答案。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熟悉教材指定的整本书阅读的书目,了解全书内容、结构、艺术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精读其中有代表性的章节,做到点面结合。(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运用不同的答题规范解答。边练边悟4.“阅读经典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整本书阅读进校园”活动。请选择你阅读过的一部作品(文学名著、科学人文等书籍),写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