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教师考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绪论内容提要: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特别是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许多的教育事实积累起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独立形态、发展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填空题1、教育学的对象是研究(教育现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阶段。3、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要算《学记》了,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的《明日之学校》,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些著作可以看作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5、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2、中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3、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4、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5、教育学实质上是教育经验的汇编。()6、不学习教育学也照样当教师,优秀教师不一定都学习过教育学。四、问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2、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态阶段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3、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中学教育学?(学习中学教育学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第一章教育及其作用内容提要:教育及其作用是教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本章主要阐述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揭示教育具有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以及在阶级社会里具有的阶级性特征。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的能动作用;教育对文化意识开拓的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思考练习题:一、解释1、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机构进行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3、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与生产密切联系,是生产斗争的工具。4、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填空题1、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2、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教育实践的贫乏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3、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4、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5、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制度日趋完善,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智力开发受到重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趋于结合教育仍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6、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趋于完善。7、教育的两种职能是传递文明、和发展文明8、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其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速度与规模;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课程设置飞教学内容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9、教育现象中的(教育的领导权、教育制度、受教育的权力、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内容。)都受经济、政治制度所所制约。10、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的办学方向;协调飞理解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三、判断题(错的打“X”飞,对的打“∨”)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2、教育是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3、教育是使科学技术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4、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教育一定要通过培养人才才能为经济、政治制度服务。()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7、一定社会的教育水平往往反映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8、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9、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10、在人类社会中,教育具有永恒性。()11、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标志着全体公民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12、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13、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14、教育是人类社会生产斗争的工具在阶级社会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四、选择题1、学校产生于(A)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2、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A)。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社会其他意识形态3、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化起(B)①决定作用②促进作用③加速或延缓作用④影响作用4、教育与社会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C)。 ①相互决定性②相互促进性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五、辨析题(先作判断,再作简要说明)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而是起能动作用。不正确。2、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六、简答题1、为什么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2、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起能动作用表现在哪里?教育培养专门人才以巩固、完善经济、政治制度。教育传播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影响经济、政治制度。3、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里?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继承、传播作用。选择、净化作用;创造、更新作用。吸收、融合作用七、论述题 1、试用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原理,结合实际,论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其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能把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在没有社劳动者所掌握并应用于生产过程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已经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与生产力三个要素结合的时候,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特别是当代高等教育,由于人才集中,科研设备齐全,各门学科协作,有利于开展综合性课和边缘学科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拿出科技成果,培养新的科技人才,而且还可以研究出许多新的工具、新的工艺。(4)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成了生产经营中的重要问题。现代化生产必须通过教育提高生管理者、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生产管理人员。所以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首要手段。2、根据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关原理,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1)既要向学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又要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2)我国学校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的在校师生人数有两亿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学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的现状与水平,必然会影响到全国、全社会。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既可以直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还可以在社会上产生不可估量的间接影响。(3)我国学校是生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培养人的同时,也在直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精神文明生产活动。第二章教师的素质和行为 内容提要:教师在教育过程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和行为。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师教师: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2、教师的职业行为教师的职业行为: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方式。二、填空题1、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承文明。。3、教师的劳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4、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包括精通所任学科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广泛的兴趣;掌握教育科学知识。。6、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7、教师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身体;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时代的性格8、教师的职业行为表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上;处理与其它教师的关系上;处理与社会教育力量方面的行为。三、判断题(错的打“X”,对的打“∨”)1、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关键在校长。(×)2、教师的任务是教好功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3、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好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将逐渐代替教师的劳动。(×)5、教师是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6、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合格教师的核心。()7、教师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如何看待教师的劳动。()8、教师的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四、选择题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C)说的。①毛泽东②列宁③加里宁④夸美纽斯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出处是(C)①《学记》②《论语》③《师说》④《劝学》3、教育的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B)特点。①复杂性②创造性③长期性④示范性4、教师要在才智上成为有创造力的强者,关键是塑自己的C时代性格②价格③创造性格④才智5、教师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体现了(A)的行为。①循循善诱②诲人不倦③因材施教④以身作则五、简答题1、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2、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修养?2、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人类社会要延续和发展,人类就必须将生产经验,文化知识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这种传递工作主要是通过教育来进行的,而教育又主要依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除了提高生产力外还要组织相应的社会生活。所以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递生产经验飞文化科学知识,还要传递生活经验和思想意识,要培养青少年的品质。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教师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教师还熟悉古今中外的种种思想、观点和理论等,他们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将他们的正确的思想观点传播到社会上并形成舆论,影响社会。第三章学生的素质内容提要:中学生的特点,中学生素质的基本构成。中学生素质的基本内容。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第二性征1、是指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的一系列基本的品质。2、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二、填空题1、中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2、初中学生处在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3、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较突出地表现在。4、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具有。5、中学生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6、中学生的素质包括。二、填空1、由形象向抽象发展;近于现实生活;渐趋稳定2、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2、初中学生的情感具有明显的两极性。()3、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明显的分化。()4、初中是中学工作的重点,初二是初中工作的重点。(四、简答题1、中学生的生理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2、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有哪些具体表现?3、素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五、论述题试述在教育工作中要培养中学生哪些素质,如何进行培养和教育?第四章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教育方针的本质、特点及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重点阐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阐述了教育任务、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等问题作了具体叙述。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纲领。2、教育目的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质量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理论,与教育目的有直接的关系。指人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的全面发展。4、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的人具有的特质、特长、兴趣、爱好等的自由发展。5、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填空题1、教育方针具有的四个特征分别是方向性;实践性;时代性;法令性、、2、教育工作者总的行动纲领是教育方针。3、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目的。4、制定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客观依据是社会发展水平。5、普通中学的性质是提高民族素质。其任务一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6、中学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中学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化。7、素质教育具有的五个特征分别是主体性;全面性;整体性;基础性;发展性。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教育方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2、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目的。(×)3、“教育要三个面向”,首先要实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进行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的提法是不对的。(×)5、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旧式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6、教育方针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教育目的则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7、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也培养出一些“通才”,他们能从一个生产部门移向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也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8、“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四、选择题1、要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必须坚持()①以发展智育为主,兼顾发展其他各育②以发展德育为主,兼顾发展其他各育③以教为主,全面安排,面向全体,因材施教2、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必须端正办学思想,纠正错误的办学指导思想是()①促证办好重点中学②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更多的合格新生③片面追求升学率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是()①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知识与能力相结合④课内和课外相结合4、衡量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是()①经济收益多少②学生升学率、及格率、入学率③工作效率高低④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⑤学习好坏五、简答题1、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2、我国教育目的实质是什么?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是:表达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要求,是-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为理论基础,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性质与功能上的区别;思想观念上的区别;目的与效益上的区别;方式与方法的区别。4、如何理解个性发展?个性是以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为前提的;个人不再“从属于劳动”,劳动成为“个人自我实现”,从而成为真正的劳动;个人对自己的发展规律和所需要的条件的规律的把握,进而能动运用这些规律来为自己的个性发展服务六、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特征。2、联系实际论述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的途径。六、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教育方针的方向性;教育方针的实践性;教育方针的时代性;教育方针的法令性。2、先谈什么是素质教育;再谈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然后谈(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如改进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2)改革教育内容,建构开放的课程体系。以现代课程体系社会本位、学科本位、学生本位三大价值取向的辨证统一观为指导;以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课程;以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课程;以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为主要教育资源的环境课程成为这一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3)变革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要处理好:个性化问题;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多样整合。(4)做好教育评估工作,形成素质评估体系。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第五章中学德育的实施内容提要:本章分别阐述了中学德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方法,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等问题。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德育 2、德育原则3、德育内容4、德育方法5、说理法6、榜样法7、陶冶法8、自我教育法二、填空题1、中学德育的具体任务表现在:;;和四个方面。2、中学德育内容的确定是要受到教育的内外部多种因素制约的,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决定德育内容的;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当前的形势、学生的思想状况等主要决定德育的内容的。3、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4、进行社会主义常识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到教育。5、德育过程就是在中,教育者把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过程。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7、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8、德育工作要贯彻在学校的、等教育活动活动中o9、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三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10、要抓起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11、知行统一原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二一一一一教育,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一一一一一'把提高学生的一一一一一与培养学生一一一一一联系起来。12、一一一一一一一是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进行肯定与强化,或否定与弱化的评价来达到教育目的方法。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德育规律是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2、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抓好某一要素的发展,就会使思想品德得到顺利的发展。()3、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是检验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首要标准。()A尊重信任与约束相结合原则是实现和谐、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5、对后进生的思想行为要以批评惩罚为主,表扬奖励为辅。()6、一个人的理想总是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职业道德、道德理想上升到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7、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标志。()8、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所以只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就可以了。()9、用榜样影响学生,就是指要把那些创造非凡业绩的人提供给学生,作为他效仿的对象。10、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要求是随着受教育者年龄的增长而自行发展。()11、“孟母三迁”的佳话印证了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陶冶作用。()12、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门课程。所以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唯一途径。()13、中学德育中,德育工作者是育人的主体,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是落实德育重要地位的关键。()四、选择题1、年轻一代的世界观飞人生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期是()①儿童期②少年期③青年初期④青年中期2、对学生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这是()一项主要内容①共产主义道德教育②理想教育③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④集体主义教育3、知与行的统一,就是()①理论加实践②读书加劳动③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④把感性认识与理发认识统一起来4、表扬是()的一种具体形式。①奖励②操行评定③榜样④说理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效果显著的方式方法是()①说理②感化③情理交融④自我教育6、学习活动是思想品德工作方法中()的一种具体方式。①说理②实际锻炼③榜样④自我教育7、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①课堂教学②班主任工作③班主任工作④社会实践8、()在中学德育的诸多活动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起着其他途径难以替代的作用。①思想政治课②其他学科教学③班主任工作④社会实践9、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①家庭教育②社会教育③学校教育10、德育工作既要从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出发,又要与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一致,二者要有机结合是指()。①知行统一原则②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④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五、简答题1、简述中学教育的任务和内容。2、中学德育为什么要贯彻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3、如何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4、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要求是什么?5、当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常识教育应着重进行哪些方面内容的教育?6、新时期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7、对学生进行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8、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说理教育?9、运用实际锻炼法和自我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0、在学科教学中应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1、中学教育目标具有哪些特点?六、论述题1、结合当前形势和中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举例说明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意义。2、举例说明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原则。3、为什么说要综合运用德育方法?4、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答案及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德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心理品质教育,也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活动。2、德育原则:就是根据德育的目的和规律,在总结长期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3、德育内容:是用什么样的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用什么样道德准则去培养青少年的问题。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在德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5、说理法: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6、榜样法:它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7、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冶炼的教育方法。8、自我教育法: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的方法。二、填空 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思维、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性质;德育内容的深度;针对性3、对自己祖国的4、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5、在活动和交往中;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受教育者个人思想、品德6、知、情、意诸心理因素统一发展规律;学校教育与其它影响相互作用规律;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思想品德形成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规律 7、说理、榜样、陶冶、实际锻炼、自我教育、奖励与惩罚8、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各种课外教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9、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10、正确的指导思想11、系统的道德理论教育;实际锻炼;道德认识;良好的行为习惯。12、奖励与惩罚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四、选择题1、C2、A3、C4、A5、A6、B7、A8、C9、C10、B六、简答题1、中学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思维、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中学德育的内容是: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2、它是根据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只有正确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确方向,保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我们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人才。3、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4、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各方面教育力量;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要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5、首先,要加强团结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两个文明一齐抓的观念。6、在中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应同国情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小认识到什么是剥削,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了解祖国的山河、各民族人民及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高度的公民责任感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祖国、为国争光的献身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憎恨一切丧失国格的行为;教育学生热爱和平,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平等相处、互援互助。7、对学生进行身心卫生和个性教育,首先,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与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建立男女同学之间真诚、正直、纯洁的友谊;第二,对学生进行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学生的理想、兴趣、需要引上正确的轨道。第三,在德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各方面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下,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8、教育者要完善自身的素质;要有针对性;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抓住时机;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9、实际锻炼法的要求是:要与说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提高锻炼的自觉性;要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要帮助学生进行认真总结。自我教育的要求是:帮助学生确立和掌握自我教育的标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指导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10、教师要教书育人。要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11、具体化;分项指标化;层次性;阶段性;针对性七、论述题1、加强德育是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德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德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2、答案要点:联系实际地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晓之以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导之以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3、德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德育对象的多样性与多动性,以及制约德育方法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德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紧密相联的。不同的德育方法各有侧重。这些方法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因此,任何的方法都不应脱离整个德育方法体系而孤立的运用。4、端正指导思想,把握正确的方向。更新德育内容,完善德育知识体系。改进德育方法,发挥整体效用。构建德育网络,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素质。第六章智育的实施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智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以及中学实施智育的基本要求。要求要着重理解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实施智育的原则。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智育2、科学的智育观3、思考水平的教学4、教会学生学习二、填空题1、智育是随着的发展而发展的。2、智育是人类传递和的主要途径。3、智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实现的。4、智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智育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和的最基础的知识。5、智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和之中。6、选定与改革智育内容,首先必须充实,其次还必须批判地继承。7、近代教育史上,是形式教育派的代表;是实质教育派的代表。8、教会学生学习,是把和教给学生。9、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对认知因素发展起着作用;作用;作用。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在教育实践中,不可能孤立地实施所谓“纯粹的智育”。()2、智育占据着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3、智育的唯一职能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4、智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5、培养学生技能是教学的任务,而不是智育的任务()6、树立科学智育观是完成智育任务的前提。()7、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发展了学生的智力。()8、课内教育是实施智育的主要形式。()9、在智育过程中,应使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融为一体。()10、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2、简述中学智育的基本任务。3、在实施智育时,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应注意哪些问题?4、简述中学智育的内容。5、实施中学智育必须遵循哪些原则?6、为什么说德、智、体三育是辩证统一的?7、在智育过程中,怎样把记忆和思考结合起来?8、为什么说“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9、怎样理解“非认知因素是智力活动的内在能量”一说。五、论述题1、试分析智育的意义。2、试评述教育史上形式教育派和实质教育派的主张。3、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教会学生学习答案与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及其重要的组织部分。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2、科学的智育观就是要全面理解构成智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来看待智育。l 3、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自己去世掌握知识技能,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 1、社会文明的 2、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成果 3、培养人4、学生掌握为“四化”服务的实际本领。5、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目7、要先融入先进的科学知识;人类文化科学的遗产。8、洛克;赫尔巴特。9、方法和能力;10、动力作用、稳定件用、弥补作用。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智育在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中起着主要作用;智育在培养“四化”需要人才中起重要作用。2、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传授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能力。3、传授“四化”需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实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有人类文化科学的遗产,丰富年轻一代的头脑。4、树立科学的智育观;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记忆与思考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认知因素和发展非智力因素相结合。5、抓智育,寓德体于智中,可以保德、体;抓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智育活动的方向,也是完成了智育任务的重要条件;抓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智力活动的效果,是完成智育任务的物质基础。6、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促进智力完满发展智力活动与 体力活动相结合。7、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那些最必要的基本事实材料、公式、定理、定律。提高教学水平。8、学生从学校学习知识是很有限的。从人的一生看,学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走出校门以后主要要靠自己去独立获取知识,活到老,学到老。9、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动力作用,稳定作用,弥补作用。五、论述题1、智育在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中起着主要作用;智育是人类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成果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的进步,智育的作用日益加强。智育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培养人实现的。智育在培养“四化”需要人才中起重要作用。2、近代教育史上曾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是以英国教育洛克为代表的形式教育派,认为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浩如烟海,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把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他们以“心灵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心灵本身就有各种能力,用一些专门知识去促进学生心灵发展,就犹如用哑铃去促进肌肉发达一样有效。因而他们强调形式训练,轻视基本知识的传授。二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实质教育派,他们以“观念心理学”为依据,认为“心灵”是根本不存在的,否认专门培养学生智力的可能性,把学生的心灵视为容器。主张智育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强调实际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估计不足。上述两种主张都是对智育本身的片面理解,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智育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教会学生学习,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帮助学生掌握一整套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示范作用。第七章中学体育的实施 内容提要:本章阐述了中学体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及学校卫生工作的意义,任务和要求。通过分析体育与德育飞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说明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体育2、学校卫生二、填空题1、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并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2、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的。中学体育的任务是、和进行思想教育。3、中学体育的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戏、、、。4、是指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身体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5、体育锻炼的适量性是指在体育锻炼时要根据学生合理地安排运动量。6、体育锻炼的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长期不断。7、学校应在实施中学体育的同时,保证学生身心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措施,也就是要抓好的工作。8、学校卫生工作是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9、学校卫生的具体任务之一是:加强防病措施,矫治学生常见疾病,以提高学生的促进。10、个体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力是的标志。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中学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学体育的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3、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4、民族传统体育实质就是武术。()5、一般不宜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6、体育锻炼时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的实际情况进行。()7、学校卫生的任务之一是:按照卫生的要求,正确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8、实施学校卫生,必须遵循卫生工作的活动规律,科学地安排作息制度。()9、加强教育卫生管理,就是搞好了学校卫生工作。()10、保持校园的环境清洁,是学校卫生的主要工作。()四、选择题1、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二者是()①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②等同的③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④教育活动2、体育的根本任务是()①增强学生的体质②促进学生健康③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④进行思想教育3、在中学体育的内容中,由于()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简单易行,故为中学生所喜爱。实施时配合基本教材使用,才能收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①田径②游戏③球类④体操4、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①加强防病措施,矫治学生常见疾病②保护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③使学生认识卫生的重要意义,具有基本的卫生知识和技能④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5、在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预防学生过渡疲劳的问题。①学习②方法③体育卫生④卫生五、辩析题(先作判断,再作简要说明)1、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学生上体育课时男女分班较好。六、简答题1、联系实际分析轻视体育的思想及其危害。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答案与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2、学校卫生是以保健和治病来保护学生的健康。二、填空1、体育;2、基础;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舞蹈;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4、体育锻炼的全面性5、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6、经常性;7、学校卫生工作;8、学校教育;9、健康水平;正常发育成长;10、心理健康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选择题1、A2、A3、A4、B5、C五、辨析题1、正确。因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2正确。因男女生体育锻炼存在差异性。六、简答题1、重视体育锻炼的适量性;体育锻炼的差异性;体育锻炼的经常性;体育锻炼的思想性。2、首先,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信任,从纯洁的友谊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尊重学生。同时宣传青春期的宝贵,要他们珍惜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第八章中学美育的实施内容提要:本章从美育的概念的正确把握方面,说明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意义、作用及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及实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教育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和美育的特点,遵照国家法律规定,提出了七条美育原则,分别阐明了每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及辩证关系、贯彻要求,以利于教师、学生自身美育理论提高和未来从事教育实践之必需。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美育2、自然美3、社会美4、艺术美5、美育观二、填空题1、“美育”一词作为学科的命名,出现较晚一般学者认为是德国作家和美学家在献给丹麦王子奥古斯丁堡公爵的中提出的。2、在我国教育领域,“美育”一词的广泛流传,应归功于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3、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不能算是的教育。4、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5、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产品,而且劳动本身就是一种。6、自然美是一定一的产物,它们同具有客观性。7、中学美育的主要内容、、。8、社会美重在,自然美重在。9、自然美和社会美都属于现实美,都是的东西而艺术美则是的东西。10、艺术美是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的的产物。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自然美出自自然事物本身。()2、美育的本质特征是陶冶情感。()3、艺术课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4、美育观是世界观在美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制约着教育者的美育方向和效果。四、选择题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都有重要的()的作用。①决定②促进③主导④辅助2、美感只有在()的基础上才能发生。①认识②感性③快感④直觉3、自然美重于形式,它以()美取悦于人。①艺术②善③形式④内容4、社会美重在内容,()重于形式。①艺术②内容③人际关系④理论5、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但并不等同现实。①客观现实②主观③美学④自然美五、辨析题(先作判断,再作简要说明)1、在美育中,艺术教育居于核心地位。2、课外活动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3、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4、在美育中认识和情感是自发的。5、艺术性高于思想性是美育的重要原则。六、简答题1、美育的意义是什么?2、美育的任务有哪些?3、自然美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4、正确的美育观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5、如何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七、论述题试述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的美育原则。答案与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美育:美育是按一定目的要求和美学理论,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美感,形成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启迪智慧的一种教育活动。2、自然美是指以自然事物或现象本身为对象所引起的人的美感体验。3、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4、艺术美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劳动,使现实美集中化和典型化的结果,把客观与主观统一起来,更加体现出美的社会本质。5、人们在美育实践中形成的又能指导美育实践的基本观念,或对美育活动总的看法与态度,就是美育观。二、填空1、席勒;书简2、蔡元培;3、完善的教育4、促进作用 5、美6、社会实践7、自然美的教育;社会美的教育;艺术美的教育8、主观性;客观性9、自然形态;意识形态10、创造性劳动三、判断题1、×2、∨3、∨4、∨四、选择题1、B2、A3、C4、B五、辨析题1、正确2、不正确3、正确4、不正确5、不正确六、简答题1、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自然美教育的应注意的问题有:自然美能够激发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自然美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寄托人们的理想;自然美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知识。4、正确的美育观应以马克思提出的“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及“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为指导来确立美育观。正确的美育观认为美育的目的不在培养艺术家,而在培养美好的人。5、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美是美中之精华。美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理想、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干、坚韧的意志,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的人。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做一个完善的人,应当“诚于中而形于外”。七、论述题这一原则是专门就艺术教育说的。艺术教育之所以是审美教育的重点,是因为艺术教育既要掌握艺术作品的内容,又要掌握艺术的方法。艺术作品的内容问题要求用一定的方法表现出来,而艺术方法总是为一定的艺术内容服务的。只有把掌握艺术内容和艺术方法统起来,才能使艺术作品的价值得到体现,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根据这样的要求,艺术课教学既要注意艺术题材或美育内容的选择,又要注意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第九章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任务,使人们认识到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普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同时,阐述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原则。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劳动技术教育2、劳动教育3、技术教育4、勤工俭学5、社会公益劳动6、自我服务劳动二、填空题 1、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和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飞互相渗透。2、劳动技术教育是的重要途径。3、公益劳动是服务于公益事业的劳动,它包括公益劳动和公益劳动。4、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等五个方面。5、安排和选择劳动技术教育项目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当地经济建设。6、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有、、。7、苏联在1984年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口号。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劳动技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的教育。()2、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两个相同的概念。()3、劳动技术教育有时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活动来进行的,因此两者是不相区别的。()4、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价值,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5、要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劳动实践的全过程。()6、劳动技术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生产劳动的技术知识和技能。()7、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四、简答题1、简述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2、简述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和内容。3、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的涵义是什么,如何贯彻?答案与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态度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有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2、劳动教育作为劳动技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与劳动习惯的活动,可以是不定期的、多形式的、多种层次的。3、劳动技术教育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工农业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即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劳动工具、机器技术的运转原则和装置;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和各个领域中对技术的作用,与其它学科一起揭示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在建立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生了解技术的概况和主要发展趋势。 4、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学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不计报酬的劳动。5、自我服务劳动是指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 二、填空题1、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2、全面发展3、不计报酬的劳动,学校公益劳动;社会公益劳动4、现代工农业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第三产业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生产管理的初步知识与技能;社会公益劳动的知识与技能;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知识与技能5、当地经济的实际出发6、实践性、技术性,教育性三、判断题1、∨2、×3、×4、×5、∨6、∨7、∨四、简答题1、是促进普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是组织学生创造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职业定向的需要。2、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一般基础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使学生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指导。内容是现代工农业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第三产业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生产管理的初步知识与技能;社会公益劳动的知识与技能;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知识与技能。3、是中学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同时为了使劳动技术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还要把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的过程。实行此原则要求在劳动实践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劳动实践的全过程。第十章中学教学工作〈上〉内容提要:本章阐述了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原则。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教学 2、“双基教学” 3、智力 4、能力5、教学内容6、课程计划7、教学大纲 8、教学过程 9、教学规律10、教学原则11、形式教育12、实质教育13、启发性原则二、填空题1、体力指人体活动的它包括人体活动、、耐力等。2、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和两部分。3、教科书是根据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4、学校必须以为中心来安排各项工作。5、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7、教学原则是根据提出来的,也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8、搞突击教学是违背原则。讲课平铺直叙是违背原则,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是违背原则。9、教学是实现的基本途径。10、使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获得清晰的表象,乃是原则提出的要求。11、我国学校的教学内容具体规定在、、之中。12、学习间接经验要以为基础。13、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是贯彻原则的要求。14、直观手段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三、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1、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唯一途径。()2、各年级开设哪些课程均由教学大纲规定。()3、教学内容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更新的。()4、教学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知识内容。()5、教学就是上课。()6、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前教尝是不存在的。()7、各条教学原则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它们之间没有联系。()8、教学应建立在“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上。()9、教学的直观性就是让学生接触实物。()10、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11、课堂上,师生之间有问有答就必然体现启发性原则。()1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同步发展的。()13、学习新知识也是积极地巩固旧知识。()14、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书本知识,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15、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应该面向多数,兼顾两头。()四、选择题1、教学工作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①主导地位②一般地位③中心地位2、所谓“双基”是指()①基础知识、基础理论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③基础知识、基本原理3、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则应以学习()为主。①直接经验②语文、数学知识③实际操作技能④书本知识4、()是国家对一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①教科书②课程计划③教学大纲5、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是()①教学内容②教学任务③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6、在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地位的是()。①孟子②苟子③朱熹④孔子7、首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①夸美纪斯②赫尔巴特③凯洛夫④孔子五、辨析题(先作判断,再作简要说明)1、完成教学所担负的发展学生体力的任务,乃是体育教师的事,其他学科的教师是无能为利的。2、教师应认真学习,熟悉掌握教学大纲。3、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照本宣科。4、教学原则往往都是教育专门家提出来的,所以教学原则纯粹是主观的东西。5、学生学习了文化科学知识就自然发展了能力o六、简答题1、学校工作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2、教学内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怎样?4、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些?它们的含义,依据及贯彻要求是什么?15、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片面必性表现在哪里?16、教学有哪些基本任务?17、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18、为什么说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19、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20、如何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七、论述题1、在教学中,教师为什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2、论述都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答案与参考答案一、解释 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共同活动。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2、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是中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首要的教学任务。3、智力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认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以想象力为核心。4、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的是智力或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指的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绘画能力、数学能力、文艺创作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5、教学内容是指各种类型学校所应开设的的教学科目和各种科目和知识系统。6、课程计划:是指国家根据教育方针、目的制定和颁发的关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7、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8、教学过程是指学生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人类社会的间接经验,身心获得和谐发展的过程。9、教学规律:就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10、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11、形式教育: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是无关紧要的。12、实质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13、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 1、能力;力量;灵敏;速度2、说明和本文3、教学大纲4、教学5、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规律;教学与教育相互统一规律。7、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8、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9、全面发展10飞直观性原则11、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12、直接经验为基础1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4、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四、选择题1、C2、B3、D4、C5、C6、D7、B五、辩析题1、不正确,是各科共同教育的结果。2、正确3、不正确,教科书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但是不能照本宣科。4、不正确,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六、简答题 1、教学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2、社会要求和条件。包括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科学知识的发展;学校教育内部各种因素:教师的素质、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教学物质条件对课程有影响学制。 3、教学原则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教学规律是客观的。教学原则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于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认识的深度。4、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特殊教育功能。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要以理论为主导;要善;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教学内容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3)启发性原则;要求调动学生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直观性原则:要求恰当的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教具的运用要和语言讲解相结合;要注意直观教具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5)循序渐进原则: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6)因材施教原则;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施教的关系;恰当地对待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7)巩固性原则:要求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组织好复习和练习;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5、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片面性表现在两者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的割裂开了,没有看到两者间的必然联系。|6、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7、首先,任何教学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对受教育者施以一定的影响;其次,教学内容总是包含一定的思想观点,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认识能力,尚未有一种教学是没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8、儿童认识始于直接经验,并通过个人的直接经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识。但个人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无论个人多么努力,仅仅依靠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是愈来愈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由漫长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人类的认识已到一个很高的发展水平。作为后继者的学生,要适应生来就已高度发达的社会,便必须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有效的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学生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9、要正确处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就要在教学中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偏向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偏向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进行空洞的说教,油水分离,牵强附会,流于形式,结果不仅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而且有害于系统的文化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