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县防沙造林现状与措施_第1页
尼木县防沙造林现状与措施_第2页
尼木县防沙造林现状与措施_第3页
尼木县防沙造林现状与措施_第4页
尼木县防沙造林现状与措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尼木县防沙造林现状与措施

尼木县辖8个市(市)32个行政村,东邻曲水县和当雄县,北邻纳曲地区的班戈县,南邻日喀则州仁布县和南缘海子县。尼木县东部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化严重,该地段的防沙治沙及沙化治理工作是当地林业未来的重点工程,也是重点治理对象。基于此,以造福子孙后代为出发点,探讨了尼木县防沙治沙造林的有关技术。1尼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尼木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地处北纬29°14′~29°59′、东经80°45′~90°28′,面积为326994hm2013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显示,尼木县的林地面积为35227.974hm2防沙和防沙尼木县尼木河谷流域存在大量的沙漠化土地,据统计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800hm3研究的基础和原则3.1《造林规划设计依据》探讨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2)《国家林业局关于认真执行<造林设计规程>的通知》。3)《封山育林技术规程》。4)《全国生态环境规划》。5)《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3.2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组以中央提出的西部开发为契机,结合拉萨的林业工作实际,始终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相结合,治理保护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治沙示范区建设。4防沙和防沙4.1总体布局作业区位于尼木县尼木乡、普松乡、续迈乡,以及尼木河以南的区域沙漠土地。4.2防沙和防沙造林的内容和范围尼木县防沙治沙总规模为308.53hm5造林和围挡技术措施5.1造林工程措施5.1.1立地条件调查和分析框架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是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的前提条件。在外业立地条件调查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地形、土壤等方面立地条件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生产实际的要求,以“简单明了,经济实用”的原则选择立地类型。5.1.2沙区主要防治措施根据尼木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实际需要,防沙治沙示范区需要采取草风格、石压沙、灌木林地封育、新造防风固沙林等措施,主要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沙棘、竹柳等)。5.1.3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树种选择要坚持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相一致,遵循“适地适树、适种源、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萌芽性强,且已获得成功栽植经验的优良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乔木树种选择当地竹柳,灌木树种主要选择沙棘树。5.1.4造林密度的确定造林密度会直接影响林木生产和郁闭度,根据所选择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按照培育目标,结合造林区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及苗木大小,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为2m×3m。5.1.5季苗木多随起运、随栽造林方式全部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在春季苗木萌动前造林,应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根据造林立地条件,采取营造混交林,一般混交方式为带状混交。5.2绿化和绿化的主要技术措施5.2.1保留原有植被整地是改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且要尽量保留原有的灌木和草本植被。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根据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方式和苗木大小来定。乔木树种坑位大小为80cm×80cm,灌木树种坑大小为60cm×60cm。5.2.2年,造林季节造林季节在春季解冻后、树木萌动发芽前最为适宜,一般为3—4月。5.2.3小和高矮而定苗木根际树苗造林采用穴植法,竹柳可适当栽深些,栽植深度视苗木大小和高矮而定,以超过苗木根际1~2cm为宜。栽苗时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并使根系展开,填土先填表土,再填心土,并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保留20cm的蓄水坑。5.2.4“第三、五、三、三、三、三、五”的原则造林是基础,抚育使关键。幼林抚育应认真贯彻“三分造林、七分管理”的原则。幼林抚育从春季造林当年开始抚育,每年抚育2~3次,连续3年,内容包括除草、松土、施肥、补植和灌溉等。5.2.5造林工作量造林用工量包括整地、栽植、补植、浇水和抚育等用工,根据造林小班立地条件,确定营造林用工量为每667m5.2.6幼苗的需求和来源造林需要各类种苗按规模设计确定,株距间距定为2m×3m、3m×3m等。苗木由实施单位自行解决。5.3土地封育设计封山育林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封育区地类。项目区为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封育类型均选择为灌草型。2)封育方式。根据当地实际,封育方式选择为全封,禁止一切不利于林草植被生长的人畜活动。3)封育期限。根据《防沙治沙技术规范》,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封育期限为5~8年,结合项目区实际,本项目封育期限设计为6年。4)封育方法。根据当地实际,建议采用围栏封育。5)封育区管护。实施的封育区在路边和村庄附近,人畜活动频繁,须设护林员对封育区进行管护,管护6年。5.4物理治沙在风沙危害严重的流动或半流动沙地上设置沙障,来削弱近地面风力、固定沙面、控制就地起沙,为实施植物治沙措施提供保护,或促进植被自然恢复,2017年度尼木县物理治沙措施为草方格沙障。5.4.1沙障沙障设计为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在流动沙地上通过铺设草方格沙障来削弱近地面风力、固定流沙、控制就地起沙,为初期栽植或播种的固沙植物创造稳定的生长发育环境。草方格沙障治沙工程作业设计如下。1)沙障材料。1号作业区选用砾石作为沙障,将沙土压住,防止流沙移动,石头长、宽、高在20~50cm为宜。2号作业区选用杨、柳树枝条、小麦或青稞秸秆作为沙障,长度大于等于50cm,直径2cm以上。2)沙障形式。为便于阻沙,沙障形式采用网格状沙障,即由2个不同方向的带状沙障交织而成的沙障。3)沙障结构。紧密结构,沙障的孔隙度少于10%。5.4.2沙面上高高沙面的沙面以上高度根据风沙危害的程度结合作业区的实际,草方格沙障间距选择为1m×1m的规格,沙面以上高度为20~50cm。主带与主风向垂直,副带与主带垂直。5.4.3铁8草带加固草带根据主风向划定草方格沙障主带扎设线,沿线平铺小麦或青稞秸秆,草厚5~6cm,用铁锹将秸秆中部压入沙面约15cm,地上露头20~50cm,再向草带基部壅沙加固草带。主带完成后,与主带垂直铺设副带,副带厚度4~5cm,扎设方法同主带,扎设过程中注意与主带的衔接。5.4.4沙障重新设置时,对于沙障重新设置时,对于沙障设置成草方格沙障建成后,要加强巡护,防治人畜破坏,当沙障遭到损坏时,应及时修复,当损坏面积比例达到60%时,需重新设置沙障。重设时应充分利用原有沙障的残留效应,沙障规格可适当加大,且柴草沙障应注意防火。实施的作业区在路边和村庄附近,人畜活动频繁,且撒播的种子需定期浇水管护,须设护林员对作业区进行管护。5.4.5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人员要加强巡护,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立即采用生物、化学措施积极防治。5.4.6项目设计水利配套工程、网围栏、宣传牌等。6效率分析6.1减少防风固沙造林绿化将使工程区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逐步恢复和改善沙化土地的生产力,控制沙土移动,能够减少风沙危害,保障公路行车安全,保护农田。新增植被和改善后的林分能有效改善工程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农牧业的稳产、高产创造条件,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风速,减轻土壤风蚀,阻滞流沙移动和堆积,降低空气浮尘,改善空气质量。6.2生态环境监督的重要性防护林绿化工程建设,能从多方面为尼木县社会经济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可以有效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为工程区人民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的生存环境。同时,封山育林技术方法还有利于工程区农牧民摆脱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6.3改善立地条件土地荒漠化成为尼木县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也是该地区长期贫困、群众解决不了温饱的直接原因。荒漠化对于人类的危害严重,尤其是农田沙化、土地退化、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只有通过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生产力,才能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尼木县林业局采取了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