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法勘探-02-岩石的磁性课件_第1页
磁法勘探-02-岩石的磁性课件_第2页
磁法勘探-02-岩石的磁性课件_第3页
磁法勘探-02-岩石的磁性课件_第4页
磁法勘探-02-岩石的磁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岩石的磁性概述:岩石、矿物的磁性,是指其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地壳内不同地质体之间存在的磁性差异,是开展磁法勘探工作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也是对磁测结果进行校正与解释不可缺少的参数。研究岩石磁性,可以掌握岩石、矿物受磁化的原理。了解岩石、矿物的磁性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便于正确确定磁法能够解决的地质问题,以及对磁异常作出正确的解释。有关岩石磁性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解决某些基础地质问题,如区域地层对比,构造划分等。1第二章岩石的磁性概述:1

第1节物质的磁性(1).抗磁性(逆磁性)2

第1节物质的磁性(1).抗磁性(逆磁性)2(2).顺磁性3(2).顺磁性3(3).铁磁性4(3).铁磁性4K是热力学开式温度减去273.16就是常用的摄氏温度了

5K是热力学开式温度减去273.16就是常用的摄氏温度了

各种铁磁性的原子磁矩排列示意图a-铁磁性;b-反铁磁性;c-亚铁磁性

a.铁磁性磁畴内原子磁矩排列在同一方向,例如铁、镍、钴即属于此类物质。b.反铁磁性磁畴内原子磁矩排列相反,故磁化率很小,但具有很大的矫顽磁力。

c.亚铁磁性或称铁淦氧磁性,磁畴内原子磁矩反平行排列,磁矩互不相等,故仍具有自发磁矩。此类物质具有较大的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abc纯锰铁合金6各种铁磁性的原子磁矩排列示意图a.铁磁性磁畴内原子磁一、表征磁性的物理量

(1)磁化强度和磁化率

均匀无限磁介质,受到外部磁场H的作用,该物质即被磁化,而衡量物质被磁化的程度,以磁化强度M表示,它与磁化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为式中,

是物质的磁化率,它表征物质受磁化的难易程度,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实际工作中,磁化率仍注以单位,SI单位制它用SI(

)标明,CGSM单位制,它用CGSM(

)标明,两者的关系是1SI(

)=CGSM(

)。在二种单位制中,磁化强度M的单位,分别是A/m及CGSM(M),二者的关系是1A/m=0.001CGSM(M)。

第2节岩(矿)石的磁性特征7一、表征磁性的物理量(1)磁化强度和磁化率

第2节(2)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

在各向同性磁介质内部任意点上,磁化场H在该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磁通密度)为B=

H式中,B以特斯拉(T)为单位,

是介质的磁导率H/m(亨利/米)。若介质为真空,则有B=

0H式中,

0是真空的磁导率。令

r=

/

0(相对磁导率)得:此式表明了物质磁性(B)与外磁场(H)的定量关系。显然,在同一外磁场H作用下。空间为磁介质充填,与空间为真空二者相比,B增加了

H项,即介质受磁化后所产生的附加场,其大小与介质的磁化率成正比。磁介质的

r=1+

是一个纯量。

0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8(2)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8(3)感应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位于岩石圈中的岩体和矿体,处在约0.5

10-4(T)的地球磁场作用之下,它们受现代地磁场的磁化(T),而具有的磁化强度,叫感应磁化强度,它表示为

式中,T是地磁场的总强度,

是岩矿石的磁化率,它取决于岩矿石的性质。岩、矿石在生成时,处于一定条件下,受当时的地磁场磁化,成岩后经历的地质年代,所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称作天然剩余磁化强度Mr,它与现代地磁场无关。 岩石的总磁化强度M,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磁法勘探中,表征岩石磁性的物理量是、及。9(3)感应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9(1)抗磁性矿物与顺磁性矿物①抗磁性矿物其磁化率都很小,在磁法勘探中通常视为无磁性的。②顺磁性矿物其磁化率要比抗磁性矿物大得多,约二个数量级。二、矿物的磁性10(1)抗磁性矿物与顺磁性矿物①抗磁性矿物二、矿物的磁性10自然界中不存在纯铁磁性矿物。最重要的磁性矿物当推铁-钛氧化物,它的三元系统如右图所示。由FeO、Fe2O3和TiO2组合成的固溶体,其主要矿物及其它磁性矿物,如右表所示。地壳中纯磁铁矿少见,大多由不同比例的铁、钛、氧组成复杂的因溶体,它是典型的亚铁磁性。磁铁矿不仅有较强的磁化率,且有较强的剩余磁性,其变化范围较大。磁黄铁矿属铁-硫二元系,它常见于汞、砷、锑层控矿床。当0<x<0.1时,它是反铁磁性,当0.1<x<0.25时,它是亚铁磁性。它亦分为

型和

型,后者磁化率较大。铁磁性矿物磁化率

(2)铁磁性矿物铁钛氧化物的三元系统

11自然界中不存在纯铁磁性矿物。最重要的磁性矿物①沉积岩的磁性一般来说,沉积岩的磁性较弱,如表所示。沉积岩的磁化率主要决定于副矿物的含量及成分,它们是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以及铁的氢氧化物。其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等,对磁化率无贡献。沉积岩的天然剩余磁性,与由母岩剥蚀下来的磁性颗粒有关,其数值不大。三、各类岩石的一般磁性特征12①沉积岩的磁性三、各类岩石的一般磁性特征12②火成岩的磁性依据火成岩的产出状态,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①侵入岩的不同岩石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长岩、超基性岩等),其平均值,随着岩石的基性增强而增大。它们的磁化率,均具有数值分布范围宽的相同特征。②超基性岩是火成岩中磁性最强的。超基性岩体在经受蛇纹石化时,辉石被分解形成蛇纹石和磁铁矿,使磁化率急剧增大,可达几个SI(

)单位。③基性、中性岩,一般来说其磁性较超基性岩次之。④花岗岩建造的侵入岩,普遍是铁磁-顺磁性的,磁化率不高。⑤喷发岩在化学和矿物成分上与同类侵入岩相近,其磁化率的一般特征相同。由于喷发岩迅速且不均匀的冷却,结晶速度快,使磁化率离散性大。⑥火成岩具有明显的天然剩余磁性,使Q=Mr/Mi称为柯尼希斯贝格比。不同岩石组的Q值范围,可从0—10或更大。13②火成岩的磁性13③变质岩的磁性变质岩的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其变化范围很大。按其磁性,变质岩可分为铁磁—顺磁性和铁磁性两类,与原来的基质有关,也与其生成条件有关。由沉积岩变质生成的,称水成变质岩,其磁性特征一般具有铁磁—顺磁性;由岩浆岩变质生成的,称火成变质岩,其磁性有铁磁—顺磁性与铁磁性两组。这和原岩的矿物成分,以及变质作用的外来性或原生性有关。具有层状结构的变质岩,表现有磁各向异性。其Mr方向往往近于片理方向。磁化率各向异性可用下式来评价

式中,是磁化率各向异性系数。在强变质沉积岩石中,值最大可达1.0—1.5。14③变质岩的磁性14①岩石磁性与铁磁性矿物含量的关系根据实验资料和理论计算,侵入岩的磁化率与铁磁性矿物含量之间存在统计相关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见,该曲线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在铁磁性组分含量小于0.001%,铁磁体为稀有颗粒,即属于深色矿物中的杂质,磁化率和铁磁性矿物含量之间未发现有规律的关系。在铁磁性组分含量大于0.01%,铁磁效应主要是由大颗粒磁铁矿(钛磁铁矿)造成的,这些岩石的和之间,呈有规律的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岩石中铁磁性矿物含量愈多,磁性也愈强。四、影响岩石磁性的主要因素15①岩石磁性与铁磁性矿物含量的关系四、影响岩石磁性的主要因素1②岩石磁性与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外磁场作用下,铁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不变,其颗粒粗的较之颗粒细的磁化率大。可用于衡量剩磁大小的矫顽力,与铁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的关系恰相反,如下图所示,表明随铁磁性矿物颗粒的增大,呈减小的相关关系。喷发岩的剩磁常较同一成分侵入岩的剩磁大。此外,铁磁性矿物在岩石中的结构,对其磁化率也有影响。当磁性矿物相对含量、颗粒大小都相同时,颗粒相互胶结的比颗粒呈分散状者磁性强。与铁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的关系16②岩石磁性与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结构的关系与铁磁性矿物颗粒大小③岩石磁性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高温与高压,对矿物和岩石的磁性会产生影响。顺磁体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已由居里定律确定。铁磁性矿物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有可逆型及不可逆型。前者磁化率随温度增高而增大,接近居里点则陡然下降趋于零,加热和冷却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磁化率都有同一个数值。后者其加热和冷却曲线不相吻合,即不可逆,它是温度增高后不稳定的那类铁磁性矿物的特征。此外,温度增高还能引起矿物矫顽磁力的减小。岩石磁化率与温度的相依关系比单纯矿物复杂,岩石的k-t曲线与铁磁性矿物的成分有关。如下图。曲线具有跃变形状,此特征代表岩石中不同居里点的几种矿物。岩石的居里温度Tc分布仅与特磁性矿物成分有关,而与矿物的数量、大小及形状无关。岩石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17③岩石磁性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岩石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17岩石在自然界中成岩时期的地磁场作用下所获得的剩余磁性,称为天然剩余磁性,通常用NRM(NaturalRemanentMagnetism)表示,它是岩石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磁法勘探及古地磁学的研究对象。岩石获得天然剩磁,不仅是地磁场作用的结果,也与岩石形成过程密切有关,所以形成天然剩磁的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机制形成不同类型的剩磁,它们主要是:热剩余磁性,化学剩余磁性,沉积剩余磁性和粘滞剩余磁性。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第3节岩(矿)石的剩余磁性18岩石在自然界中成岩时期的地磁场作用下所获得的(1).热剩余磁性TRM(ThermalRM)将岩石加温至居里点(600—700℃)以上,然后在外磁场中冷却至室温,结果获得很强的剩磁,这种剩磁称为热剩磁。火成岩是由炽热的岩浆(800—1200℃)在地磁场中冷却而成的,所以获得了热剩磁。热剩磁有以下几个特点:(1)热剩磁的强度大。在弱磁场中,热剩磁比等温剩磁(即常温下用外磁场磁化后的剩磁)强几十至几百倍。(2)热剩磁的方向与外磁场一致。因此,火成岩的天然剩磁方向一般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地磁场方向。(3)在弱磁场中热剩磁的强度正比于外磁场感应强度:因此可以用热剩磁强度推算古地磁场强度(4)热剩磁主要在居里点附近获得。

(5)热剩磁有很高的稳定性。表现在弛豫时间很长,对于一定大小的单畴,450度时,弛豫时间1000s,冷却至室温,弛豫时间增加至1014a

19(1).热剩余磁性TRM(ThermalRM)19(2).沉积剩余磁性DRM(DepositionalRM)

沉积岩的剩磁来源于沉积剩磁(或称碎屑剩磁)。沉积岩中含有从母岩剥蚀而来的磁性颗粒,当这些颗粒在水中下沉时,就象一枚小“磁针”那样,受到地磁场的定向排列作用,或者在岩石固化以前,小“磁针”在沉积物的含水孔隙中转至地磁场方向。当沉积物固结后,剩磁被固定在沉积岩中,这就是沉积剩磁,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对于球状颗粒,沉积剩磁与外磁场同向。(2)对于长形颗粒,由于颗粒沉积后平躺,沉积剩磁的倾角I较地磁场倾角要小。(3)沉积剩磁强度的大小与外磁场成正比。(4)沉积岩中磁性物质大多来源于火成岩,因此本质上是热剩磁的,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是沉积岩中的磁性物质比火成岩少,所以沉积岩的沉积剩磁比火成岩的热剩磁低几十倍或几百倍。20(2).沉积剩余磁性DRM(DepositionalRM)(3).化学剩余磁性CRM(ChemicalRM)在一定磁场中,某些磁性物质在其居里点以下的温度,经过化学过程(氧化还原)或相变过程(重结晶)而获得的剩磁,称为化学剩磁。将直径小于1微米的赤铁矿粉末加热至270—340℃,在有外磁场时使它还原成磁铁矿,就获得平行于外磁场的剩余磁性,这就是化学剩磁,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弱磁场中,化学剩磁的强度正比于外磁场的感应强度:(2)在同样的磁场中,化学剩磁的强度只有热剩磁强度的几十分之一。但大于碎屑剩磁强度。(3)化学剩磁和热剩磁一样具有高度稳定性。只要单畴颗粒足够大,化学剩磁的驰豫时间也非常长,磁性惊人地稳定。21(3).化学剩余磁性CRM(ChemicalRM)21(4).粘滞剩余磁性VRM(ViscousRM)

岩石长期放置地磁场中获得的剩磁,称为粘滞剩余磁性。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它的强度与时间的对数成正比。(2)随温度增高,粘滞剩磁增大。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受昼夜及季节的温差变化的热骚动影响,随时间增长,会形成较强的粘滞剩磁。具有较大粘滞剩磁的岩石标本,不宜用于古地磁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