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1.gif)
![04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2.gif)
![04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3.gif)
![04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4.gif)
![04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dc160bb8f68e9141a0da1532bdea3d1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隋唐时期史学第一节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第二节刘知幾与《史通》第三节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学价值第四节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概说
隋唐时期(581—907),史学在继续发展中出现了新的气象、新的转折。一是皇家加强了对修史的管理,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完善了相应的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二是史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卓然自立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在文献整理和科举考试方面反映得尤为突出。三是出现了评论史学的专书,标志着史学的发展进入到更加自觉的阶段。四是出现了系统的典制体史书,表明制度史的撰述受到史学家的重视,从而丰富了史学的内涵,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
第一节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一、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五代史”包括:《梁书》56卷、《陈书》36卷、《齐书》50卷、《周书》50卷、《隋书》55卷。五代史在编次上讲究以类相从的方法,除各类传外,其他列传也有不少是略按“义类”“类会”编次的。五代史只有纪、传而没有志。《五代史志》综叙梁、陈、齐、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与“五代史”纪传相配合。
第一节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二、重修《晋书》和《南史》《北史》
关于重修《晋书》。关于《南史》《北史》。李延寿撰《南史》《北史》,在撰述思想上继承了李大师的主旨,在具体撰述上并未采取“编年以备南北”的形式,而有所变通。
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九二《经籍考十九》
第一节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三、实录和国史隋唐皇朝重视修撰起居注、实录和国史,这是时人关于本朝史的撰述五代时,史家们撰写《唐书》(后世称《旧唐书》),唐代实录和国史以及会要等,都是最宝贵的历史资料。
至德二载十一月二十七日,修史官太常少卿于休烈奏曰:“《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并余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在兴庆宫史馆,并被逆贼焚烧。且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望委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并令府县搜访。有人收得国史、实录,能送官司,重加购赏。若是官书,并舍其罪,得一部超授官,一卷赏绢十疋。”数月惟得一两卷。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贼陷入东京,至是,以其家先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官。——王溥《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修国史》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吴兢《贞观政要·文史》
第二节刘知幾与《史通》
一、史学家批判意识的滋长《史通》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一个更高的自觉阶段,是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发展的新转折。《史通》内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着重阐述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而以评论纪传体史书体例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正史源流,杂评史家、史著得失,并略申作者在历史认识上的一些见解。
既朝廷有知意者,遂以载笔见推。由是三为史臣,再入东观。每唯皇家受命,多历年所,史官所编,粗惟纪录。至于纪、传及志,则皆未有其书。……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而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凿枘相违,龃龉难入。故其所载削,皆与俗浮沉。虽自谓依违苟从,然犹大为史官所嫉。嗟乎!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于时,而美志不遂。郁怏孤愤,无以寄怀。必寝而不言,嘿而无述,又恐没世之后,谁知予者。故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刘知幾《史通·自叙》
第二节刘知幾与《史通》
二、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史通》
关于史书内容关于编撰方法关于体裁、体例关于文字表述关于撰述原则关于史学功用
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刘知幾《史通·史官建置》
第二节刘知幾与《史通》
三、刘知幾论“史才三长”
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鬭,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螰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人以为知言。(《旧唐书》本传)
第三节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学价值
一、杜佑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经邦、致用,是杜佑史学思想的核心。杜佑的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有三个鲜明的特点:①具有大胆的批判精神;②重实际,讲功效,把对历史的认识转化为现实的实践;③把握了社会的症结,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夫《孝经》《尚书》《毛诗》《周易》《三传》,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伦五教之宏纲,如日月之下临,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终古攸遵。然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测,莫达高深,辄肆荒虚,诚为亿度。每念懵学,莫探政经,略观历代众贤著论,多陈紊失之弊,或阙匡拯之方。——《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
第三节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学价值
二、典制体通史的开创之作《通典》
《通典》创造了综合性的典制体通史形式,奠定了独立的制度史撰述的基础,扩大了历史研究和撰述的领域。《通典》在内容和体裁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制度分门立目。《通典》除分门立目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讲求会通,二是重视论议。
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杜佑《通典》书首
第三节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学价值
三、杜佑史论的特色关于《通典》史论的形式。《通典》的史论,有多样的形式,包含序、论、说、议、评。从今天的认识来看,序、论、说、议、评的区别和运用,反映了杜佑治学的严谨和考量的细致,但这种区别又都包含在议论这个大范畴之中,本无截然划分的界限。《通典》作为中国古代史学上“三通”以至“九通”之首,不仅在制度史研究方面,而且在历史理论研究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第四节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一、《帝王略论》与《贞观政要》
《帝王略论》以问对的形式、比较的方法,用来评论历代帝王的贤愚,在历史撰述上有其新意:①提出关于“人君之量”的见解;②分别肯定一些君主的历史作用;③着意于成败得失的总结。《帝王略论》是一部史论著作,与此不同的是,《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著作。
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于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可以弘阐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下才,备加甄录,体制大略,咸发成规。于是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举其宏纲,词兼质文,义在惩劝,人伦之纪备矣,军国之政存焉。凡一帙十卷,合四十篇,名曰《贞观政要》。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哉!——吴兢《贞观政要·序》
第四节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二、地理书的撰述有隋一代,在地理书的撰述方面多有成就,如《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诸州图经集》等。唐人的地理书著作,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沿袭隋朝的反映统一政治局面的地理书数量颇多,有的著作部帙很大。如《括地志》《长安四年十道图》《十道图》《贞元十道录》等。其中大部分著作已经失传,而流传至今且又反映唐代统一局面之地理建置的重要著作即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吉甫当元圣抚运之初……以为成当今之务,树将来之势,则莫若版图地理之为切也……况古今言地理者凡数十家,尚古远者或搜古而略今,采谣俗者多传疑而失实,饰州邦而叙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异端,莫切根要。至于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本于地理者,皆略而不书,将何以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此微臣之所以精研,圣后之所宜周览也。——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序》
第四节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三、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历史撰述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即“正史”中的民族史专篇,有的已超越当时或今日国境的范围,这就涉及对当时或今日域外情况的记述了,其中有些记述是很有价值的。隋唐时期,有一些关于中外交通和域外情况的撰述,其中贾耽的《皇华四达记》和杜环的《经行记》是很重要的著作。《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记述其西行“求法”的经过和沿途所见所闻。
第四节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四、民族史撰述的新进展
隋唐时期,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吐谷浑、突厥、回鹘,以及吐蕃、南诏、岭南、渤海等地区的有关民族。这些民族或以其本民族文字进行历史撰述,或者由中原史学家对其历史予以记载,呈示出民族史撰述的新进展。关于吐谷浑的史学撰述关于突厥族史学关于回鹘族史学关于初期的藏族史学关于南诏时期各族史学
第四节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五、历史笔记的兴起唐代历史笔记的发展跟唐代小说笔记的发展在进程上颇相近,即它们各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而达到较成熟的阶段。唐代历史琐闻笔记,因其作者的身份、见识、兴趣、视野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唐代历史笔记所记虽不及正史系统、全面,但在揭示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方面,少有拘谨、言简意赅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唐代的历史笔记的文献价值,后来在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时被广泛采用而得到较大的发挥。
第四节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六、《会要》的编撰在丰富的唐代史学中,唐代学人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史书表现形式——会要,这是一种介于典制史与类书之间的史书形式。唐代学人先后两次编撰会要:第一次是在唐德宗时期,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悬疑剧情短视频定制服务合同
- 兼职销售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 广告位互换合同协议版
- 物流企业间合作合同样本
- 股东间合作发展合同书
- 兼职保密合同模板与范文
- 土地开发合同范本:施工细节
- 4 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10日月潭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1 Making friends PartB Let's learn(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说课的技巧和方法专题讲座
- 园林景观工程报价表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单招数学摸底卷(含答案)
- 浙江台州仙居富民村镇银行2023年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带详解
- 教科版六下科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PPT(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简便运算课件
- 非遗申请书范本
- 吊顶工程课件
- 2023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6492-1996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要求总则、定义、气候带及其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