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触摸先哲康德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思维深度素材对康德的印象我们对康德的个人生活印象,似乎总围绕着几件事:一件是康德出门散步极为守时,风雨不误,以致于有人拿来对表,另一件便是康德一生独身,足迹未出家乡,生活单调,乏善可陈。这种印象给我们勾勒的康德似乎一辈子除了哲学之外,便没有别的了。以至康德传记作者古留加说“康德外表生活秩序井然,千篇一律,比起从事这种工作的其他人来,显得更为单调刻板。”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康德的批判哲学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革命。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指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理性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理性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理性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理性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形而上学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形而上学可以被视作哲学家对于虚无世界的探讨,与自然哲学相对。在现代科学体系建立之前,古人把对客观事物的探索,即现在我们所称的科学研究,叫做自然哲学。因此形而上学可以被认为是感性的、非理性的,往往是西方哲学家的一厢情愿,由形而上学我们可以一窥其心灵世界。康德对形而上学的看法康德表示,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主观构想不自觉地当成绝对的客观原理来认识。这是人所不可克服的自然冲动,它促使我们总是将我们自身受到局限的经验作为已经完善的东西加以表述。所以,作为非理性的形而上学就在我们普通人的日常思维中。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小的时候,往往认为羽毛下落比金属球慢是因为羽毛质量较小,实际的情况则是,物体自由落体的快慢与质量无关。这就是形而上学在生活中的体现。对“形而上学”批判的前提就是对‘知识’的反思“,或者说对知识产生自主的批判。形而上学可以说完全是主观思维的产物。这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在学习中,不能把自己所认为的或他人所认为的直接当做是真理,接受知识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由于推翻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形而上学体系,开拓了从主客体关系去探讨哲学根本问题的新方向,提出了以“二律背反”为核心的消极辩证法,康德的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把它比作蓄水池,前人的思想汇集于此,后人的思想则从中流出来;也有人将他的哲学比作一座桥,想入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关于康德对上帝的看法康德与上帝,对西方哲学有所涉猎的同学可能有所耳闻。康德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著名人物,在对上帝的看法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当代中国,我们绝大多数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否定上帝的存在。而对上帝的讨论,在西方至今是一个热门的主题。由于人类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被解释。康德作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自然也会对此感到困惑。由于他已经对形而上学做出了批判,因此以他的观点,人类无法对上帝是否存在这一命题证实或证伪。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康德对于上帝已经产生了怀疑的态度,但是因为宗教的缘故,他的思想还是带有一丝神学的意味。据我个人看来,他对于上帝的承认是不得已的,他为之思索一生也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上帝在康德那里叫做纯粹理性理想,他的上帝已经不是教堂里崇拜的那个上帝了。简单的说,康德的上帝不是认识的结果,而是认识的能力,再准确的说,上帝是一种极具诱惑性,促使人去认识事物的一种目标,因为这种目标极其完美,在现象界中根本达不到,因此称之为理想。在康德的思想中虽然依旧沿用形而上学的体系,但又可以从他对上帝的树立这一行为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古典色彩的哲学体系存在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才出现了我们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新”的哲学体系。康德说过些啥?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解析:“孩子们痛恨自己收到伤害,因而知道伤害是错的,由此也渐渐明白了伤害他人是错的,而这又令他们理解了公平,终至于正义。”“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有强烈的本能感觉,并且努力为这些感觉进行事后辩护。”“我们生而正义,当我们也必须通过学习,明白人们希望我们在哪些方面具备正义。”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赏析:星空和道德,一为自然美景,一为心理境界,也许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两者最为永恒。流传恒久,而永不改其光华。有人说金子和钻石都是永恒的东西,可是金子遇高温会变软,钻石硬度足够却抵不过轻轻一锤。也许有人说,星星在千百年之后会逐渐死亡,现代社会亦是道德沦丧,可换一个角度想,千百年之后亦会有新的星辰诞生,而道德——虽然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乱象,可是道德的光芒总不会为世俗的污浊所遮盖,它总有一天会绽放出最纯洁的光辉。一切都在改变,并不是说一样东西永恒便是永远地一成不变,相反它可能一直在不停地变化。就像日月星辰仿佛永不停止运作,而道德亦深埋多数人心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提炼出自己的道德律一样。无一不是在变中求得的永恒。但无论是沧海或是桑田,我们是留不住的。后世对这句话的评价是:“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赏析:什么是理性,什么又是感性呢?简单的说,理性就是一个人对某一件事能够做出理智的分析和判断,头脑不会发热,做决定不冲动;而感性则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件事完全凭借心情,容易感情用事,不管事情对错。历史上也有很多理性与感性相对的例子。例如唐太宗与魏征。魏征是唐朝著名谏臣,经常向唐太宗提出意见,使得唐太宗改变了很多。魏征虽然每次直言上谏会触怒唐太宗,但唐太宗最终都会理智地采纳魏征的意见,正是有了他们两个人的“通力合作”,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也形象的把魏征称作他的镜子,可以照出他的缺点。在工作学习中,应该理性多于感性,对工作理性的思考,是工作效率大大增加,对工作有好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在对事物的探究过程中,对事物表象的探索只需要感性,而真正深入其中求得其一般规律就必须要理性思考。故康德认为理性才是思考方式的终点。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着实验(实践),奔赴自然。赏析:三大批判中承上启下的一本名为实践理性批判,体现康德在将理性与实践统一起来这件事上做过很大的努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现在恐怕没有人再怀疑了。任何一个理性的认识,都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公式,而不仅仅存在于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中。这说明对真理的认识,不是一次、两次实践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即使是理性认识,也要经过多次实践的检验,才能完成对真理的认识。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敬重始终只施于人,而决不施于物。事物能在我们心中唤起禀好,而且如果它们是动物(比如马、犬等),甚至唤起爱怜;它们也能唤起恐惧来,譬如一片大洋,一座火山,但是它们绝不会在我们心中唤起敬重来。赏析:丰特奈尔说:“在贵人面前,我的身子虽然鞠躬,而我的内心却不鞠躬。”我还可以补充说一句:“如果我亲眼见到一个寒微平民品节端正,而自愧不如,那么我的内心也要向他致敬,不论我愿意与否,也不论我怎样趾高气昂,使他不敢忽视我的高位。”这表达的并不是康德对于物的鄙视,而是借此以歌颂人这一生物的美好。人有自己的自由有尊严,康德选择的道路与孔子有些相似,与贵族交往但并不依附于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这让今天的我们也感到肃然起敬。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赏析:什么叫“诚信”?人为什么要讲诚信?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诚实不仅是品德问题,更是一种聪明的方法和策略。讲诚信是做人的第一品格。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让我们始终坚守诚信的底线,言出必行,逢诺必践,诚信对人,诚信对己。一切的智谋离开了诚信以后,终会被人揭发其不义的目的。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赏析:就具体的社会生活而言,幸福的来源是自身需求的满足。所谓知足常乐,就是容易满足的人更容易幸福,或者说对物质欲望不强烈的人,对精神生活有追求的人,更容易幸福。而道德支使人们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使人们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人们更倾向于享受追求价值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用中国古代的诗词来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豁然达观的境界离不开坚定的意志,也离不开高尚的道德。对于外界的干扰,秉持有高尚道德之人,即有德之人能将他置之度外,赏庭前花开花落,看天边云卷云舒。我们可以把这种生活方式看成是一种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崇高境界。在无德之人看来,为了自身的蝇头小利而奔波忙碌,为了自己的抱负而流于世俗,这才是幸福的体现。这不免令人担忧,此后所谓的幸福还会是单纯而简单的幸福吗?就如希腊神话里面所说的那样:我们所希求的东西在得手之前,总以为比什么都好。既得手之后,又不免大失所望。无德之人是为需求生命而喘息挣扎,永远成为希望的俘虏。康德其它名言生得伟大者,笑对无常。——康德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康德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康德哲学的义务是,去除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晨读晚练答案13
-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步教案: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2024年武夷山市立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总动员专题49-解析图片(原卷版)
- 2025年学校校舍使用权转让合同标准范本3篇
- 小数加减法口算题目附答案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新型智能穿戴设备研发项目合作的合同
- 2025年度法律顾问及咨询服务协议2篇
- 2024年杂志广告位使用权合同
- 公共管理在现代商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初中体育教案【完整版】七年级
- 2024-2030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报告
- 2024年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完整)
- 福建中考英语作文15分评分标准
- 智慧磐石工程建设方案
- 等保2完整版本.0介绍及建设流程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通信安全员ABC证报名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