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科举人物再考_第1页
洪秀全科举人物再考_第2页
洪秀全科举人物再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洪秀全科举人物再考

多年来,学术界对洪秀全的研究持积极态度,研究方法注重面部光谱。翻阅出版的有关资料不难发现,对青少年时期的洪秀全总是以“才学优俊”加以概括,而对封建科举制则加以全盘否定。近年我带着这个重大疑惑搜寻有关信息,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洪秀全只是在他居住的附近村子里学习优秀而已,“才学优俊”是洪秀全村里的人对他的评价,而当时他所在的村子里又能有几个读书的呢?可见他“优俊”的范围之小。洪家是从广东梅县迁到广州附近的花县落户的客家人,家境的贫穷迫使全家人把希望托付给了成绩稍优秀的洪秀全,洪家也尽最大的努力积蓄供洪秀全读书,但科举之路对洪秀全却是十分不平坦的。1827年15岁的洪秀全第一次去广州参加科举考试,他失败了。1836年他又一次去广州应试,也失败了。当1837年25岁的洪秀全第三次去广州参加科举时,他的心再也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极度的刺激使他悲愤交加,猝然病倒,于是雇了一乘小轿把他抬回了家,这一病就是40余日。撰写这一时期洪秀全的资料的人,均认为当时洪秀全成绩十分优秀,由于科举制十分黑暗,洪秀全无钱买通考官才使得他落榜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与洪秀全同时代的曾国藩,比洪秀全稍早的林则徐均是贫困人家的子弟,但他们却靠努力考取了进士,并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建功立业。林则徐家比洪秀全家还要贫穷,幼年时做富裕人家子弟的陪读,私塾先生为了警告富家子弟读书,常常以“杀鸡给猴看”的方式,毒打林则徐,林家由于贫穷当然也不会去给考官送礼,但林则徐却由秀才到举人,20多岁时便考中了进士。曾国藩也是一样,从1836年到1838年先后三次参加进士考试,最终考中了进士。当时曾国藩也只有27岁,而洪秀全到了25岁时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这便是一个最好的佐证。此外还可以参看一下洪秀全在太平天国时期留下来的一些史料,其中洪秀全粗糙的笔法、不合逻辑的用词,可谓是错误百出,这些也可以证明洪秀全决不是什么优秀的学生,认真地作一番比较,洪秀全的水平看来也不可能考中一个秀才、举人、进士之类的。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参与政治最主要的通道,开始于隋朝,它的出现结束了汉代的察举制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九品中正制的选择人才方式。察举制重在有人推荐,这种选才的标准无法衡定,完全取决于推荐人的主观感受,不论你多有才华,如果没有引起推荐人的重视、了解,你便永远不能进入仕途。这种选才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公正性,带有一种较大的随意性、主观性,而九品中正制是把人人为地分为九个品级,这种选才制度弊端也就更大了。科举制的出现无疑是用人制度的重大突破,人们可以在公正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参政目的,它缔造了垂直的社会结构,使人才在此基础上垂直流动,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当然这种参政渠道对广大的民众来说仍是较为封闭的,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为促使社会在有秩序的基础上运作,科举制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在封建时代科举被看作是“正途”。现代的学者虽然对科举制加以猛烈的抨击,但在那个时代它却是最佳的选才方式,直到今天世界范围的学校教育和公务员制度仍然在选拔人才上使用着这种方式。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只要趋向于大体上的公正也就行了。当然,科举制到了近代其考试内容上以古典经书为考试内容,排斥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这一点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科举制,现代的高考,其它各种入学考试,甚至于晋升职称、招收公务员等,都是“科举制”这种应试形式的延伸,这种延伸的现代意义就是公正、公平。洪秀全在科举道路上的失败断绝了他的仕途,10多年辛勤的努力无所收获,使洪秀全在心理上产生了对科举制的愤恨,为了实现其参政的目的,他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而当时社会历史状况也为洪秀全提供了反抗的条件。清嘉庆年间北方便活跃着各种反清组织,一次嘉庆皇帝外出去圆明园,恰在这时,天理教杀进皇宫,当时的皇宫立即乱成了一团,此时仅有皇二子表现得十分沉着,他拿起一只鸟铳,却找不到子弹,最后他取下衣服上的扣子替代子弹,向天理教徒放了一枪,这一枪吓跑了天理教教徒,一生很少镇定的皇二子,就凭这仅有的一次镇定取得了嘉庆皇帝继承人的资格,他便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开始执政初期,倡导群臣多提建议,同时又十分偏爱大臣曹振镛,当时的曹凭借道光皇帝的信任,对提建议的大臣加以迫害打击,后来便再也没有人敢提建议了,许多地方官员只是报喜,却从不报忧。恰在这时两广地区的天地会十分活跃,两广总督为了取得局部的安宁,把广东的天地会全部赶到了广西。当时广西人均土地只有1.5亩,大多又是石田,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以前的两广总督都是靠广东的富足来支援广西的,但此时两广总督又断绝了对贫困广西的援助,这就必然地造成了因贫穷导致的混乱局面。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洪秀全借机官府对天地会的注意,开始秘密创办了他的拜上帝会组织,随后便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历史学家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称为封建社会农民运动的活化石,确实有它的道理。就洪秀全的出身来看,他是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所受到的教育又不多,况且都是些封建式的旧式教育,和历史上的农民运动的英雄一样根本没有实现其自我改造的过程,由社会的底层通过起义式的反抗运动一步踏入高层,显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发展,所从事的活动只能是改朝换代式的运动。洪秀全本人的思想更多地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他所封的东王、西王、北王、南王之说,就取自于《周礼》的一些典故,对外来文化的继承上,他适当地吸收了西方的基督教,把中国古代的“君权天授”改为“君权神授”而已,落后的思想意识根本不可能发动对时代的变革,只能是对封建历史发展机械式的重复,借以发泄其科举带来的失意,以实现其参政的宏大目标,所以太平天国最终的失败也是必然的。随后,近代受过新式教育的先进知识分子承担起了变革时代的使命,他们把西方各种文化思想移植到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始了一次次的实验,其总体趋势是“趋新”,善于借鉴外来文化中最先进的东西,在学校教育上倡导西式教育,废除了科举制中的以古典经文为考试内容的旧方式,使考试式的选拔人才也大放异彩。在看待科举制的问题上,我们要持科学的态度,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对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只要能考取秀才,那便是“士”,所谓的“士农工商”各行业中把“士”放在首位,在读书人中通过层层考试来选拔优秀人才参政,读书人通过知识的增加与反思来实现自身的自我改造,这无疑是对文明的最高崇尚。但从太平天国以后,中国的政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原来的“以文制武”变成了“以武制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