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型城镇化投资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投资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投资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投资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投资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新型城镇化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一、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31、城镇化面临的四大问题 42、城镇化的推进动力——政府主导 5二、新型城镇化带来的行业机遇 61、制度改革:消费升级、公共服务 72、硬设施:传统投资、配套规划 7(1)传统投资:基建交通筑巢、地产金融引凤 8(2)配套规划:信息化智能城市、绿色系低碳生活 103、软环境:社会保障、城市升级 13(1)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 13(2)医疗、文化可持续发展 14一、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城镇化是伴随着人口聚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内容有两点:城市人口增长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功能升级。人口集中只是城镇化的表象特征,经济结构转换、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更才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和实质内涵。由于经济的内生性,城镇化在过去的发展中,受到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推动得以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问题和窘境,发展中带来的双二元结构不平衡、环境资源不协调、经济不可持续问题日渐突出,盲目扩张带来的负效应也昭示着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走与国情和区域相符的路,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最大内需所在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可以看作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作用的载体,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可能成为新一届政府普惠民生、促进就业的战略主线。1、城镇化面临的四大问题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从1950年的11.8%升至2020年的51.27%,人均GDP达5444.79美元,根据诺瑟姆“S”型城市化轨迹,中国已经步入了城市化的加速阶段(30%-70%)和工业化后期,国家迈进了经济增长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由投资变为创新和效率,以往的投资+出口的粗放型道路受到阻碍,城镇化面临着土地利用、社会平衡、环境资源、城市发展四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城市居民内部的收入也呈现不平衡发展,同时,非农用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农用地,加之经济市场化改革导致劳动力和土地的资源配臵倾斜,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向非农产业以求收益最大化,由此引发了“农地非农化”、“农民非农化”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速度滞后于工业发展,长期积累的城镇化压力和巨大的人口数量转移都给城镇化带来了资源环境的问题;加之我国经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发展中的不均衡、资源利用的低效率高耗能以及城市发展的受限。2、城镇化的推进动力——政府主导从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看,城镇化动力大体分为三种:政府动力、市场动力与民间动力。政府动力指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引导等政府行为对城市发展的各方面进行调控,从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市场动力指的是市场机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市场的力量配臵资源、调节供需,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民间动力指的是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历程看,城市化经历了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过程,其共同点就是强势的市场环境,比如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城市扩张,美国的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聚集引发的城市蔓延,进而从郊区化形成都市区构成的城市带。但中国政府主导机制极为突出。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相应部门对于城镇化的选址、规划、资源配臵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1990年以来的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开始,开发区、城市新城区建设、城市改造和区域规划均由政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资金运作,通过投资和银行贷款拉抬中国经济。而中国的市场动力代表的典型是温州龙港1980年农民1自费城镇化的案例,最终仍需得到政府批准。二、新型城镇化带来的行业机遇政府自上而下主导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城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我国城镇化区别于欧美国家最主要的区别,同时随着市场化力量的加入,自下而上的民生、就业需求、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也对城镇化模式有所影响。因此,我们的行业配臵思路是寻找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以及民生、就业相关的硬设施、软环境相关的投资机遇。1、制度改革:消费升级、公共服务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力量占据了主导,通过集中大量的资本、人力和物力,调动多方面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因此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表现出大规模、快速化的整体推进特征,其规划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调配资源要素,具体涉及土地流转承包改革、收入分配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四大块。制度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带动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2、硬设施:传统投资、配套规划目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着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差异大,我们认为在硬设施的建设上也分为两个层次:对于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发展而言,我们认为传统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仍然会受到重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将持续带动就业和收入增加;对于三大东部产业群而言,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则顺应了产业升级和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方向。(1)传统投资:基建交通筑巢、地产金融引凤基建交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城镇化中传统投资仍然将在中短期起到重要作用,据统计,每增加一个城市居民,城市需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而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将增加人口将增加1300万(以全国13亿人口计算),因此将带动6.6万亿元城镇建设投资。而城市轨道随着城市圈的扩张和城市硬设施升级,市民对于通勤时间和成本的要求成为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面对城市日益恶化的拥堵情况,政府策略从向空间要效率转为向管理要效率,通过交通管理控制智能化改善出行质量、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关注轨道交通、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城市管网和管道建设。和棚户区的改造投资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地产步入去库存的量价回升局面,未来地产作为居民安居的保障也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动力。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到我国GDP比重的9.5%(2022),未来将出现银行占比下降、其他子行业占比上升,金融体系改革将是非银行金融最大的催化剂。重点企业:中国南车(601766):作为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双寡头之一,在机车、客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等轨道交通领域市占率均接近或超过50%,2022-2023年将迎来高铁通车里程的高峰,铁路动车组年需求将达到550-700亿元,公司动车将获得一半份额,加之新产业板块超100亿元的收入,增长确定性高。中国北车(601299):目前在手订单共计600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铁路投资2.8万亿,其中18-21%投资在铁路设备上(包括车辆设备和信号设备)。未来动车、城轨车辆每年增长不低于300辆将成为公司稳定收入来源,作为动车及城轨制造的龙头之一,未来前景看好。(2)配套规划:信息化智能城市、绿色系低碳生活智慧城市:住建部12月5日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两个文件,预计十四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可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的产业机会。而从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政务信息化、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建筑等,我们看好其中的智能交通、数字化城市管理、应急系统。1)智能交通:近两年来市场整合加速、规模扩大趋势明显:千万级订单层出不穷,二三线城市需求凸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BT等投融资模式加快行业发展速度提升市场集中度。2)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政务信息化的一个细分领域,其核心是管理软件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准定位,通过再造城市管理流程,解决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3)应急系统:我国每年因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各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财政收入比重高达20%,相应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54.7亿元。应急平台的系统建设涉及环节众多,专业性强,因此客户具备较高依赖性希望得到一站式解决方案。市场上涉及敏感的政府、金融、电力、能源则优先采购国产设备产品和咨询服务。重点企业:数字政通(300075):公司是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龙头,试点城市占有率70%以上,是行业标准制定者;向前端三维数据普查领域和后端信息采集运营外包领域延伸,在手订单保障明年高增长,收购汉王智通切入智能交通领域,开启巨大市场空间。太极股份(002368):国内电子政务领域龙头,通过顶层设计确定标准,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最大的看点在于对全国各地政府应急项目的顶层涉及优势,未来应急领域有望助推公司高成长。美丽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新型城镇化将节能环保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了战略性高度,在保证工业进程和民生改善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再生和修复。国务院、环保部、发改委就节能减排、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及再利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土壤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的“十四五”规划进行了密集发布或征求意见;预计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4.5万亿,相对十一五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主题,关注环保产业中的再生水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土壤修复、火电脱硝、海水淡化;节能产业中建筑节能涉及的外墙保温材料、幕墙、节能电器等行业。重点企业:碧水源(300070):主营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及再生水设施建设,是国内MBR市政污水处理行业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国内将迎来再生水设施建设及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的高潮,公司直接受益。桑德环境(000826):国内生活垃圾处理行业领先企业,行业内第一梯队。伴随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及垃圾焚烧发电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将逐步壮大,长期投资价值显著。铁汉生态(300197):立足园林绿化业务、大力发展生态修复业务。具备矿山修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2021开展了“铅锌尾矿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验研究,增强了矿山修复技术能力,未来受益于国内土壤修复市场的启动。烟台万华(600309):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MDI的生产企业,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MDI制造企业。主要从事以MDI为主的异氰酸酯系列产品、芳香多胺系列产品、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借鉴国外经验以及考虑国内节能减排形势的严峻性,聚氨酯硬泡作为目前最优良的有机保温材料,将是建筑节能领域的主要受益者,其上游聚合MDI的需求也将得到有效提振。公司作为全国MDI行业龙头,将有望受益节能领域带来的需求增长。3、软环境:社会保障、城市升级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需要从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着力,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完善和平衡以及资源支撑、生态和谐的城市规划是软实力的体现。通过制度、硬设施、软环境的建设最终实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根据wind2021年9月数据,中国整体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5%,过去20年间以接近10%的增速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消费市场,中国消费不仅从量上翻倍增长,在消费结构上也出现了明显、稳步的转变。随着收入的增长,城乡恩格尔系数都稳步下移,同时在非必需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增加,每百户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产品类型朝价值链上端移动,家用电器、服务类支出增加明显,下图显示人均电脑和汽车支出近十年来占比上升明显,出境游支出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20年规模达到726亿美元。消费升级在商贸零售、家电通信、食品饮料、市政园林等行业均有所反映。(2)医疗、文化可持续发展医疗: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医药类的消费核心驱动力在于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年龄的延长,新人口红利将带动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对身心健康的全面需求,城市的软环境更包含了所有公民公平公正的享受医疗保健、居住、教育、就业机会,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过去十年间,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类支出分别增加8.9%、5.8%,医疗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城镇居民医疗支出的急剧上升,未来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增加和医疗供给的均衡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将逐步显现,关注医疗保健、医疗器械等。文化传媒:满足马斯洛低层次消费需求之后,对于社交娱乐的需求渐显,过去十年间,文化传媒、旅游等行业方兴未艾:影视和广告等新媒体保持快速成长的态势,加上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高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提出未来十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新媒体的扶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传统媒体的转型和新媒体的成长未来或带来投资机会。关注新媒体。重点企业:顺网科技(300113):公司是A股唯一成熟的新媒体平台类投资标的,其核心竞争力是其已显性化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基因,新一代网吧管理系统网维大师市场份额50%以上,其带来的5000万稳定、优质的用户流量将成为公司成长的基石;公司是网游厂商最重要的推广渠道之一,在游戏领域的平台变现能力仍在提升,桌面平台、浏览器新产品的发布将使公司具备新的流量变现出口,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和佳股份(300273):癌症治疗市场巨大,微创疗法是重要治疗手段,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为县医院和地市级医院,有望受益于城镇化带来的医疗水平的提升。同时公司优秀的商业模式牢牢抓住客户资源,为后续产品和业务扩张打下渠道基础。

2023年电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电梯行业的属性 4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 4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 6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9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10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 11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 13(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 14(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 14(3)电梯老化 14(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 15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 15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 15(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 15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 16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 16(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 17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 18(1)民营企业的优势 18①股权结构 18②营销手段灵活 18③区域性优势 18(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 19①技术积累 19②安全风险 19③品牌定位与安全 19④保有量与售后服务 19四、投资策略 201、中国电梯行业:长期有价值,投资正当时 202、选股逻辑:三个条件,两种风格 21一、电梯行业的属性研究海外电梯公司的估值,目的是研究其估值背后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背后的行业规律与属性。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电梯是地产基建的派生需求,中国电梯市场第一品牌是上海三菱,其母公司上海机电过去一年的PE在10倍附近。估值隐含的假设是,电梯行业属夕阳行业。如果电梯行业在中国是夕阳行业,那么在保有量较高的欧美,电梯行业应该接近深夜。根据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OTIS预测,2020-2021年几乎所有的新机销量来自于金砖四国,也意味着欧美市场的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奥的斯、迅达和通力是最大的三家电梯公司,合计市场份额接近45%。我们很惊讶地发现,三家公司的市值合计接近人民币3600亿元。我们也一度怀疑,是否欧美电梯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市场份额很高,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和估值。但是:1、占全球新机2/3份额的中国,领先的独立品牌是三菱和日立;2、从主要欧美电梯公司2022年营收的地域分布来看,亚太区域只贡献1/4至1/3的收入,但却足以支撑其千亿市值。市盈率往往与行业长期成长空间挂钩,而欧美电梯企业市盈率普遍高于国内企业,而市净率超出更多。换言之,欧美三大电梯公司市值超过3600亿元,但是他们主要收入来自于比中国更“夕阳”的欧美市场。尽管这三大电梯公司在占全球2/3新机市场的中国并未取得领先地位,但是资本市场仍然给予了15~23倍的市盈率。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联合技术UTC是位列美国道琼斯30家成份股的多元化制造企业,旗下子公司包括开利空调、汉胜宇航、奥的斯电梯、P&W飞机发动机、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联合技术消防安防公司和联合技术动力公司(燃料电池)。如果按照A股流行的逻辑,无疑联合技术的军工、发动机、通用航空、燃料电池和安防都是高壁垒且性感的业务,只有电梯是大家心目中既缺乏壁垒又夕阳的板块。有趣的是,联合技术五大业务板块中,电梯却成为营业利润率最高的板块。为什么看似技术壁垒远低于其他业务的电梯板块,反而定价能力最强?只有少数产品客户在购买时,会把安全作为购买的前提要素——例如食品、药品等。用巴菲特的话来讲,消费者对于放进嘴里的东西特别慎重。如果客户关注安全感,价格不再成为品牌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品牌厂商可以通过定价获得超额收益。机械行业里,“安全感”成为购买关键要素的产品不多,主要是民航飞机和电梯。尽管民航业在大部分国家是资本杀手,但波音和空客垄断了全球民航客机的制造。我们认为安全感商品对行业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价能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如果客户重视安全感且无法通过直观感受判断产品的安全程度,往往可以推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但与食品不同,涉及安全感的电梯,由于购买者地产商与使用者购房人的分离,有品牌的电梯厂商定价能力和毛利率往往不如食品,但是仍然可以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尽管我们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得到电梯行业集中度高和利润稳定的判断,但是从实证角度观察中国电梯市场,尚未表现出海外市场的普遍规律。中国电梯行业将走向某些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结局,还是走向符合产品自身属性和成熟国家普遍规律?我们倾向于乐观,原因将在后面展开讨论。电梯行业的“产品+服务”属性——收入结构的生命周期电梯与手机、自行车甚至挖掘机等其他制造业产品不同之处在于:消费者期望电梯的安全使用寿命与房屋的寿命(70年)接近;电梯故障会影响人身安全,起码造成巨大恐慌。因此,尽管大多数机械产品都有售后服务的概念,但是电梯的独特性在于——电梯售后维护保养和更新业务的规模,可以与新机销售媲美。海外四大电梯公司售后的维护保养和产品改造服务占收入的45-55%。欧美电梯公司的收入结构呈现了售前和售后的“产品+服务”特征,对于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估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以奥的斯为例,2022年欧洲营建支出比07年下滑了接近19%,但是奥的斯欧洲的服务收入仍比07年保持正增长。根据欧洲电梯协会的估计,欧洲电梯目前70%梯龄超过10年,45%梯龄超过20年。欧洲人口密度较美国高,电梯占全球存量接近50%。存量大且梯龄老,是电梯服务市场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电梯由小型服务公司提供维保,电梯主机厂商及其经销商提供维保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同行。如果只有新机制造并且只专注于国内市场,长期来看,中国机械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会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而见顶。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企业的成长周期就会大大地延展——电梯行业具有天然的属性,显然符合这一条件。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电梯格局未来十年,将继续“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回归全球电梯行业规律,实现品牌的集中、价格的回升和品牌厂商提供维保服务的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电梯行业的现状给社会和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制度带来的技术风险逐渐暴露,监管层的认识逐渐提高,电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中国拥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厂商接近500家,不过我们调研访谈的专家估计,剔除代工产生的重复统计等因素,估计实际品牌数约200家。表面上看,中国电梯新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和全球差别并不显著。全球市场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75%,而中国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65%。但考虑到全世界大部分非领先企业生产的电梯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集中度差异很大。中小品牌对领先品牌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量,而在于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电梯新机销量和金额的市场份额差异,以及营业利润率和ROE观察到这一现象。海外电梯利润率普遍比国内高,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更为显著,我们分析的原因在于——由于维保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随着电梯企业维保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电梯企业的ROE也会随之提升。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从全球经验看,电梯行业集中度高,且售后服务主要由主流品牌厂商完成。而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市场差异显著。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已经给消费者和厂商造成巨大的风险,未来几年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我们建议投资者看完我们的报告后,即使不认同我们的投资逻辑,起码在购房时切记关注电梯的品牌,因为涉及您和家人十年后的人身安全。在典型的成熟市场欧洲,约45%的电梯超过十年,20%超过20年。目前中国接近15%的电梯梯龄超过10年,预计2016年接近25%,并且该比例将持续上升。谁知道200多个品牌10年甚至20年后剩下多少个?如果某家厂商消失,备件和维保怎么办?太多的电梯品牌给购房者和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长期风险在于:十年或二十年后难以购买备件。电梯并不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因而不同品牌的备件互换性低。电梯型号每年都在更新,有些厂商十年后消失了,幸存者中的部分厂商可能无力维持十年前型号备件的生产,甚至图纸已经丢失。部分中小厂商无力建立和长期维持服务网络。如果说新机生产具有规模效应,那么存量机器售后服务的规模效应可能更明显。我们估计前十大品牌以外的厂商,平均年销量只有1000多台,而厂家要长期维系全国服务网络,必须要很大的保有量做支撑。目前中国大部分电梯由第三方电梯维护公司提供维保服务,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服务模式同样隐含了巨大风险:第三方服务公司技术专注程度不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第三方服务公司往往同时维护多品牌电梯,不利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和风险的防范。第三方服务公司难以维持多品牌备件体系。第三方服务公司资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品质难以保持和监管。第三方服务公司规模小,承担赔偿能力弱。一旦出事故,往往迫使政府出于维稳需要而出面解决。如果未来中国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自然会逐步对于品牌厂商维保和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异定价,削弱第三方服务公司目前的价格优势。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如前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电梯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了利润率较低,继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中国空调行业07年之前四年与之后七年,年化内销增速恰好都是11%。但是07年之后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从06年的2.7%上升到13年的7.5%。我们认为电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以及OEM(厂家提供维保),道路漫长但是方向确定。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并且风险会随着梯龄而增大,电梯集中度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度比家电更甚。我们估计中国电梯行业变革的路径和催化剂包括:(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业内有传闻政府在酝酿未来只有厂家认证的服务商才能提供更新和维保。从政府角度,可以降低其自身承担的社会风险。但是目前的障碍是,中国维保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品牌厂商在维保服务市场份额极低,缺乏成熟的服务团队。因此,尽管“厂家认证维保”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但是厂商出于风险考虑,未必会积极推动此事。政府和厂商各有考虑,而住户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行动力。(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如果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自然会对原厂维保、原厂认证维保和无认证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别化定价,从而提高原厂维保的价格竞争力。(3)电梯老化随着多品牌电梯老化,重大事故经过媒体传播改变消费者观念,推动政府立法;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路径,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低和拿地不规范,大量不考虑长期品牌的项目公司在市场上,也是电梯品牌集中度低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注意到,大型地产公司早已高度重视电梯问题。例如中海地产与上海三菱,万科与广日电梯的合作。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长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但是对于电梯这样一个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我们还是倾向于判断,未来十年可以象家电行业那样实现集中,象海外那样70%以上的电梯由厂商提供OEM维保和设备更新。从投资角度,这只是一种推测,需要观察和跟踪。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欧美四大品牌包括奥的斯、迅达、通力和蒂森克虏伯,这也是全球四大电梯企业。日系的三菱和日立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低于欧美四大品牌。然而,三菱和日立却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导致了两个体系在中国市场的差异。(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我们访谈的数位电梯行业专家,均指出欧美品牌有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往往又无法摆脱对职业经理人的“短期业绩压力”。但是电梯的“安全感属性”,导致短期业绩与长期成长未必目标一致。这种行为特征,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欧美品牌不仅收购中国小品牌厂,还与不同的中方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广泛收购与合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但未必有利于品质管理和品牌定位;而三菱和日立在中国,均只选择了一家合作对象,且不管是上海机电还是广日集团,均有军工制造背景和多年的电梯研发制造经验。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欧美体系具有更进取的文化,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营销和管理方面。而日系重点在于研发和制造。以上海三菱为例,生产线工人收入长期高于同行,但是营销体系收入反而低于同行。两种体系各有利弊,但是需要强调,电梯是“安全感品牌”;中国电梯行业没有格力空调那样具有世界一流自主技术的企业。因此,电梯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所以客观地讲,中方的话语权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电梯这种每年产量50万台的大宗机械行业,往往中国经理人更有能力理解中国市场的成功要素。我们观察到,上海三菱很早就消化了日方转移的技术,并且通过变频技术崛起。而广州日立的董事长潘总则在退休后被日方以“电梯行业最高薪的高管”,返聘为日立电梯中国公司的总裁,这在日系企业里极为少见。即使在欧美系电梯企业中,我们也观察到中方能力较强的西子奥的斯,在奥的斯中国四家企业中表现最突出。(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没有一家跨国电梯企业会轻视中国市场,但是日系只有全力押注中国市场,才有生机和发展。由于电气技术的深厚积累,日本电梯企业的技术能力在80年代已经跻身全球一流。但是日系电梯企业错过了欧美城镇化的高峰,由于在欧美保有量太低,无法在营销和售后网络方面,在欧美与当地企业竞争。因此,中国成为日系企业唯一可以押注的大市场。其中日立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决心较大,日立研发中心转移到了广州,数十名日本工程师举家搬迁。但是对于欧美企业,客户忠诚度极高和利润率高的维保更新市场,已经足以支持他们可观的利润。投资者只要阅读四大欧美电梯厂商的年报,就会发现只有通力电梯每年会对中国市场提供专门的分析报告。而通力恰恰是过去五年在中国成长最快的欧美电梯企业。由此可见,战略上的重视和押注非常重要。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民营电梯品牌大多数从零部件起家,由于电梯行业配套齐全,所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整机制造。由于电梯行业现金流较好,且“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导致营销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内出现了全球最多的电梯品牌。(1)民营企业的优势①股权结构民营股权结构不仅优于国企,而且也优于许多合资企业。国企与合资企业都容易出现职业经理人控制,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差异在于经理人更关注短期业绩,老板需要关心长期公司价值。②营销手段灵活在竞争性的行业里,有老板的企业往往能够更快地决策,并且在营销等环节更加灵活,有利于企业的顽强生长。③区域性优势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仅靠某个地域的人脉根基,就可以建立在某个区域的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的生存并伺机做大。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