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桂林桂林段生态滨水景观研究_第1页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桂林桂林段生态滨水景观研究_第2页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桂林桂林段生态滨水景观研究_第3页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桂林桂林段生态滨水景观研究_第4页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桂林桂林段生态滨水景观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桂林桂林段生态滨水景观研究

“三个景观维度”是同济大学刘宾义教授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出发提出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三个维度。一是生态元,倡导遵循自然过程的设计,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形态,而不是地平线的形状结构。我国许多城市,枕山襟水,布局自然,与山林水网浑然一体,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1联合行1.1用河及其下游漓江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与灵河汇合后始称漓江,从北至南,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1.2研究范围本文以桂林城区南洲大桥至净瓶山大桥的漓江段为研究范围。2丽江海岸景观现状和问题2.1生态元这里主要包括水体、驳岸、沿岸活动、绿地与开放空间等四个方面。2.1.1境治污水防污工程漓江水体是滨水景观的重要构成,漓江水体直接影响滨水景观的优劣。自2006年以来,虽然桂林市实施了全境治污水防污工程,在漓江流域全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新建与改扩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到2010年底,桂林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由项目实施前的48.6%提高到90.4%,2010年漓江水质全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对漓江水质的改善和保护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1.1.旧居住区的污染治理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源头主要有城市中心区,包括旧居住区、沿江的饭店和农家乐;郊区主要有村庄居住、沿江的农家乐、养殖等。市中心区的旧居住区建设时间较早,缺乏生活污水的收集管网和处理措施,因为处理麻烦,往江排放就成了首选。而郊区由于经济等原因,除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之外,还有农业养殖等污水的排放以及沿江的露天垃圾堆放。2.1.1.水域清洁,生态危机据统计,漓江船舶日均产生生活污水约40立方米,船舶垃圾约8吨,年均产生残油约20吨和大量的含油污水,在漓江旅游航段,每年旅游船舶众多,旅游业的繁荣给漓江水域清洁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区段也不例外,虽然自2007年颁布《桂林漓江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监督管理规定》实施以来,2012年3月1日又试行了《桂林漓江旅游客船污染物监督管理规定》,但游船与船家的污水排放形势依旧严峻。2.1.2地下水渗流对抗,生物和微生物的生态接触少自然生态驳岸主要存在郊区,中心区以传统护岸为主,虽然牢固、安全性较好但生态性较差,土体与水体关系相割裂,水的渗透性差,阻碍地下水的补充,水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较弱,缺乏生存空间。2.1.3大量公共滨水空间因滨水空间的特殊性,漓江两岸集聚了大量的居住建筑、商业建筑以及违建建筑,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公共滨水空间,也侵占了滨水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滨水的高大护岸和密实建筑阻碍了水陆的空气环流,使水陆风难以向城市内部渗透,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消散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疏减;而简化了的滨水绿化景观,破坏了原有乡土植物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1.4绿地空间环境漓江自北至南分布的公园及重要绿地有虞山公园、叠彩山公园、伏波山公园、杉湖、七星公园、象山公园、净瓶山等,是滨水重要生态基底和开放空间,对漓江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沿江两岸的农家乐、养殖场等存在违建占用现象。2.2就形式而言,沿河远眺,漓江平缓开阔,伏波、叠彩、象山、穿山等拔地而起,奇峰罗列,气势万千,这是桂林独特的山-水-城之美2.2.1旧居住区和病区的建筑高度问题建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建筑质量和立面问题,沿江建筑的质量和外观对于滨水景观环境的好坏有直接影响,例如破败的旧居住区和违章低劣建筑对滨水景观的损害;第二个就是沿江建筑的高度问题,诚然有山为背景的地方,掩映在绿丛中的建筑犹如从大地中生长出来,极富美感,但是在缺乏山体为背景的地方,因为层高的限制,又由于经济驱使,建筑高度基本一致,缺乏变化;第三个就是商业建筑的广告牌,尤其是沿江搭建的鱼庄饭店等,杂乱而无序。2.2.2自然海岸景观垃圾以及杂物等的随意堆放、人为的破坏以及自然生态绿地的违规占用,让局部地方的自然滨水景观显得纷杂而美感大减。2.2.3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人工滨水景观主要包括设计建设不科学和维护不力两个问题。设计建设方面不科学是指缺乏从整体角度对滨水景观风貌的营造,在公园景区段,滨水景观比较优美,但是其他次要地方的滨水景观,就显得简单和平淡,有些不仅影响了景观环境的形象,甚至还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例如沿江一些洲岛与江岸相连的破旧的简易桥。部分滨水景观小品出现漆脱落、毁坏等现象而显得残败不堪。2.3行为心理学的元件行为心理元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3.1桂系滨水景观设计在提观设计时,中国设计中的运用到了一个比一个城市景重要节点处的滨水景观因为文化内涵的缺乏而显得没有特色。例如解放桥处作为重要景观节点,其滨水景观得到了很好的设计,但是因为文化内涵的缺失,并没有很好地展现桂林城市特色;公园景区处的滨水景观,由于有历史遗迹以及重要滨水景观为依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城市特色,但部分景区的局部表现出文化内涵特色不突出等现象。2.3.2密性空间及绿化的缺失部分滨水景观缺乏人性化的考量。例如滨水广场因为半私密性空间以及绿化的缺失而使在此逗留的人较少,绿化等软质景观的缺乏使硬质景观显得生硬;流通空间处的滨水景观简单、乏味;缺乏安全保障的简易桥,直接影响安全。2.3.3海岸景观风格的破坏杂乱的广告牌、破旧的简易桥和渔船以及景观设施、违章低劣建筑以及建筑风貌的杂乱无序、破坏了山-水-城的风貌和滨水景观形象。3改善措施针对漓江滨水景观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元、形态元、行为心理元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3.1生态元主要包括水体、驳岸、沿岸活动、绿地与开放空间等四个方面。3.1.1水体水体既是桂林山水城市之魂,也是滨水景观之魂。水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滨水景观环境品质的优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治。(1)建立和完善相关自然生态系统,积极推进驳岸生对于污染大的设施或产业一律禁止沿江布局建设,对于污染小的商业、居住等进行严格控制,并配建污水处理设施或者污水收集系统,对尚未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或收集设施的旧居住、农家乐等进行新建,并积极推进沿江公园、洲岛等重要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完善,禁止对洲岛自然生态绿地的违法占用,严格控制滨水绿地的使用,对于郊区沿江垃圾的随意堆放进行整治,对于吃住等日常活动都在船上的船家进行上岸安置。(2)流程控制新建、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完善污水处理规章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有效的收集和处理。(3)最终处理对于已经造成污染的水域,积极采取生态的、环保的、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3.1.2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多样性通过新型生态驳岸的使用,加强对传统驳岸的改造,在保证防洪排水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使地下水能得到正常补充,通过乡土植物的种植和本地动物的保护,为滨水动植物营造一个可生存的空间,加强水陆生物的交流,增加滨水生物的多样性,提高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1.3控制水陆风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漓江滨水空间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基础之上,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生态、文化、旅游的保护需要,对沿岸活动的建设类型进行合理安排,对其强度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竖直护岸向缓坡护岸的改造、沿岸建筑的底层架空和高度后退以及道路和建筑的布局等手段,加强水陆的空气环流,通过水陆风的引入,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吹走城市的废气和污染气体。积极推进对漓江沿岸地形地貌、动物植被的生态调查,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之上,结合漓江两岸独有的自然生态和自然过程,运用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乡土绿化,构建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设计出遵从其自然过程的滨水景观。3.1.4自然的生态基底和自然过程加强对沿岸绿地公园和重要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和培育,对开发建设活动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2009年支流与洲岛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来,2011年訾洲生态公园建成,加强了漓江滨水生态的稳定性,漓江还有许多的自然洲岛、山体,这些都是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所应保护的重要生态基底和应遵循的重点生态自然过程。3.2就形式而言,在形态元方面,滨水景观不仅需要个体之美,也要追求群体和谐之美,尤其是要与桂林山-水-城的独特城市模式3.2.1建筑风貌的协调通过对破旧建筑的维修和更新、违章建筑的拆除以及建筑立面、广告牌的合理控制,营建与山-水-城空间形态相协调的建筑风貌;在不影响山-水-城空间格局以及城市面貌的前提之下,在没有山体为依托背景的地段,通过某些与山体相呼应与城市风貌相协调的标志性建筑的构建,形成具有韵律变化的天际轮廓线,完善山-水-城的空间形态。3.2.2自然滨水景观加强对沿江露天堆放物的管理,对沿江的建设和施工进行合理控制,对滨水自然生态绿地进行合理培育,按照其特有的自然过程,通过乡土地被-灌木-乔木等植物的栽种,形成具有多层次、品种多样、形态优美的自然滨水景观。3.2.3景观节点的控制在详细掌握漓江的流量和水位等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完善景观欠缺的滨水景观设计,在单调缺乏变化的景观中,通过景观节点的构建增加变化和韵律;对沿江的建设活动加强控制,对于类似既容易出事故而又破坏景观环境的简易桥等进行重修设计和建设,形成既满足功能又具有当地特色的滨水景观;加强对滨水景观设施的修理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展现其独特形态和景观风貌。3.3满足功能需求,突出文化内涵滨水景观的建设不仅要满足亲水、休闲、娱乐等物质行为需求,也要契合心理、文化等精神上的高层次需求,在不同的城市应因文化、地理、习俗等的迥异而呈现相应特征的滨水景观。3.3.1文化内涵的开发以桂林山水文化为魂,以虞山公园、象山公园、南溪山公园等景区及重点地段历史人文文化为核心,以桂林民风民俗文化、方言文化、戏剧文化、饮食文化等为辅,融汇于以山-水-城为骨架的漓江滨水景观,构建一条既有山水“形之美”,又兼有人文内涵“韵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